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直肠癌放疗后2年半,出现粘液血便、大便变细、次数增多1年半,加重1月”于2007年3月入院。患者2004年10月于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3 cm截石位6点至9点处有一直肠肿物,呈溃疡型,占据1/2周肠腔,取活检病理示直肠腺癌。因瘤体较大、固定,直接手术可能会影响其远期疗效,遂决定先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患者行放疗5周共25次,剂量50 Gy(2 Gy/次,5次/周)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放疗后曾于2004年12月行经肛门直肠肿物活检术2次,病理结果均显示坏死炎性渗出物、肉芽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仍建议患者行直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4岁,因"大便次数增多2月"于2009年4月21日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由1~2次/d增至3~4次/d,伴里急后重,未予诊治.1月前外院肠镜提示:距肛缘13 cm可见一溃疡型肿物,病理活检提示:腺癌.既往:高血压病30余年;10年前出现下壁心肌梗塞.入院检查胸片以及腹部超声未见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正病人,女,53岁。因甲状腺髓样癌术后2年余,复查发现咽旁肿物1周于2017年6月15日入院。病人2年前发现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全切加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左侧中央区淋巴结2/5。术后2周复查:降钙素 5000 pg/ml;PET-CT检查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为肿瘤转移。2015年1月9日行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左颈淋巴结髓样癌转移(9/16),右颈淋巴结(0/16)。2017年5月15日复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 2 8例Ⅰ型吸收性高钙尿症患者行控制饮食并应用噻嗪类药物和枸橼酸钾治疗 ,观察血尿生化、骨密度及结石形成情况。限制患者钙、草酸摄入 (限制钙 4 0 0mg/d ,忌食干果、茶、巧克力等 ,摄入维生素C不超过 5 0 0mg/d ,少食盐 ,多饮水 ) ,同时口服噻嗪类药物(trichlormethiazide 2~ 4mg/d ,或氢氯噻嗪 5 0mg/d ,或 (和 )阿米洛利 5mg/d)或indapamide 1.2 5~ 2 .5mg/d及构橼酸钾(平均 35mEq/d)。出现肾绞痛、血尿或结石排出时 ,行上述检查 ;无症状者隔 3年检查一次。平均随访 3.7年 (1~ 11年 )。经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后 ,患者尿钙显…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颈部异位胸腺瘤(ECT)临床上容易与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物相混淆。本文探讨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颈部E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颈部异位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结果:患者,中年女性,术前彩超及CT均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部位肿物,~(99m)Tc-MIBI SPECT/CT可见相应位置反射性增高区,临床初步考虑甲状腺腺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左侧颈深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AB型胸腺瘤。结论:ECT是颈部肿物的罕见病因之一,诊断上较难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物相鉴别,对于甲状腺下极或后方肿物,PTH正常且~(99m)Tc-MIBI SPECT阳性的患者,应警惕ECT。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13日,我院收治一例左颈部肿物患者,术前颈部MRI和臂丛MR成像提示臂丛神经鞘膜瘤,我们对其进行分区和分型后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臂丛神经鞘膜瘤。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 男,47岁,左手针刺样麻木2年,发现左侧颈部肿物1个月入院。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针刺样麻木,呈间歇性,上肢劳累后症状轻度加重,不伴左手及左上肢活动乏力、持物不稳等,未行特殊治疗。近1个月来于左侧颈部发现一肿物,按压时左手拇示指有过电感,肿物表面无红肿,颈部活动无障碍,曾先后于我院甲状腺外科和肿瘤科就诊,行甲状腺彩超及颈部MRI检查,提示:左侧颈6神经根远端异常信号,考虑神经鞘膜瘤,随后入住我科行手术治疗。既往有膀胱癌和食道平滑肌瘤病史。入院专科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可见一凸起皮肤肿物,无红肿,质韧,活动度良好,按压肿物时拇示指出现针刺样麻木,左上肢肌力未见明显异常。臂丛MR成像(平扫+增强):左侧颈6神经根远端可见结节状异常信号,直径21.4 mm,边界清,T2WI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增强后明显强化,臂丛成像后肿物显示更明显(图1-3)。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9岁,因月经不规则半年,外院超声发现盆腔包块一个月于2005年7月22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5d/30 d),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出现月经周期改变(5 d/10~25 d),末次月经2005年7月8日.一月前因月经失调在外院行B超检查提示“右附件非纯囊性肿物4.9 cm×4.2 cm×3.2 cm,内含点状强回声”.2005年7月4日我院B超提示子宫后方可见6.0 cm×3.2 cm低回声,血流较丰富.肛查:子宫右侧可及一约5 cm×3 cm实性包块.CA-125 6.4 IU/ml,甲胎蛋白(AFP)0.591μg/L.诊断右附件实性肿物(疑为卵巢纤维瘤).2005年7月25日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见右卵巢有一直径5 cm实性包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破口,色灰白,边界清楚,考虑患者年幼,行右卵巢肿物剔除,完整剔除的肿物用袋装后取出.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梭形细胞肿瘤,不除外纤维瘤.术后病理报告:卵巢平滑肌瘤,部分生长活跃(图1).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40岁。因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 ,阵发性头晕、心悸、多汗 2年入院。患者 2年前无意中发现颈部隆起并进行性增大 ,但无声嘶、呛咳、呼吸困难 ,发病后并发阵发性头晕、心悸、多汗。在当地医院行肿物穿刺及颈部 CT扫描诊断为“甲状腺癌”而入住我院普通外科。体检 :智力正常 ,无特殊面容。血压阵发型升高 ,最高达 1 6 0 /1 0 0 mm Hg(1mm Hg=0 .1 3 3 k Pa) ,脉搏 1 0 0~ 1 2 0次 /min。两侧甲状腺均扪及直径约 2 .5 cm大小实性肿物 ,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活动度差 ,相互融合 ,右侧颈淋巴结肿大 ,呈串珠样。肢端无肥大。实验室检查 …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联合保肛手术34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保肛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4例T3、T4期低位直肠癌采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保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40Gy,每周5次,每次2Gy。于第4周放疗结束后开始行全身化疗,1个疗程,方案为奥沙利铂(150mg/d1)、亚叶酸钙(100mg/d1~3)加5-FU(750mg/d1~3)。于新辅助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手术。结果经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直径平均缩小41.2%,67.6%(23/34)的病例T分期下降,淋巴结阴转率为58.8%(10/17)。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发生肝转移1例,局部复发1例;88.2%(30/34)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良好。结论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能使肿瘤分期降低;联合行保肛手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ncer)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005%[1-2],是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的罕见原因[3-5]。目前甲状旁腺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我院2020年12月21日收治1例甲状旁腺癌患者,总结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发现颈部肿物5 d”入院。患者5 d前体检时发现颈部肿物,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2岁.因发现颈部肿物40余年入院.查体:颈前偏左侧可见一巨大球形肿物,约20 cm×30 cm(图1),局部破溃出血,伴灰白色碎豆腐渣样物质溢出,恶臭,质软,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为炎性细胞,颈部CT:左侧可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影及团块状钙化,甲状软骨及气管明显受压变扁,向右侧移位,左侧颈部及锁骨区软组织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可见点状含气影.左侧胸廓受压塌陷.因肿物合并有厌氧菌感染,术前给予替硝唑控制感染.术中见肿物上达下颌,下至锁骨上内侧,部分钙化坚硬.游离肿物,肿物质地坚硬且下端与颈内静脉、食管粘连紧密,行肿物大部切除术(图2).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畸胎瘤(图3).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年,患者生存状态良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姚健魁  王小雄 《腹部外科》2003,16(3):182-182
病人 :女 ,10岁。以下腹胀痛 4d ,疼痛加剧并弥散全腹 1d于 2 0 0 2年 6月 10日入院 ,体检 :T 37.2℃ ,P 90次 /min ,R2 3次 /min ,BP 85 / 6 0mmHg。神清 ,精神差 ,营养不良 ,面色苍白 ,被动体位 ,全腹有压痛 ,反跳痛 (± ) ,腹肌略紧张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 ,腹穿抽出少量血性渗液 ,实验室检查WBC 11.9× 10 9/L ,N 0 .78,Hb 138g/L ,尿常规正常 ,B型超声提示为盆腔囊性包块 ,X线示 :肠胀气。CT检查提示 :①子宫直肠陷窝区囊性肿物 ;②不全性肠梗阻。初步诊断为①盆腔囊肿蒂扭转 ;②不全性肠梗阻。于当日急诊手术探查 :膀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5例颈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hamblin分型标准: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1例ShamblinⅠ型及2例ShamblinⅡ型患者行单纯肿物剥离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肿物切除+血管重建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果 1例ShamblinⅠ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鞘瘤,余患者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出现偏瘫,余4例手术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死亡、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BT的最佳方法,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完整、有效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44岁.因左腹股沟区搏动性肿物1个月,迅速增大、疼痛2d急诊入院.半年前确诊为肺结核,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在确诊肺结核同时出现闭经.体检:典型结核面容.左腹股沟韧带下方见一搏动性肿物,约4 cm×3 cm×2 cm大小,搏动与心搏一致.无吸烟、医疗穿刺、外伤等既往史.半年来体质量减轻约10 kg.血化验:CRP 13.80 mg/L;血沉30 mm/1 h,54 mm/2 h.胸片诊断: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图1).3D-CTA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2个月,颈部突然肿胀3d,伴吞咽困难2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系统诊治.查体:血压220/140mmHg,双侧颈部肿胀,以左侧著,轻压痛,无波动感,质地硬韧.颈部超声:颈部组织弥漫性增厚、回声紊乱,以左侧为著(图1).甲状腺及气管明显向右位移;甲状腺右叶增大,其内见四个低回声肿物,较大的位于近上部前侧被膜下,大小约14 mm×14 m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内见细点状钙化回声.纤维喉镜检查:会厌及双侧劈裂弥漫性充血肿胀、看不见声门及梨状窝(图2).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2岁,因发现左手背肿物4年、复发1年于2019年11月3日入院。患者约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手背一肿物,约玉米粒大小,无疼痛、瘙痒,表面皮肤无红肿,随着肿物逐渐增大,患者在淄博市中心医院高青院区行左手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非典型纤维瘤,术后恢复好。1年前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类似肿物,肿物逐渐增大,约鸡蛋大小,近日感觉疼痛,环指屈伸活动受限,于我院门诊行彩超检查提示:左手背皮下实性团块。遂入住我科。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7年前因甲状腺结节行右叶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检为"甲状腺乳头状癌"。4年前发现右颈部数个肿物,切除较大者,病检为"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后其余肿物逐渐增大,伴吞咽困难、声音改变,发育未受影响。查体:咽右后壁见广基隆起,右颈下段见一肿物,大小约4 cm×2 cm,活动性差,甲状腺未及明显结节。颈部彩超、增强MR(图1)、CT(图2)提示:右叶甲状腺术后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性 ,5 4岁。 2个月前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在本院行肾移植术。术前 1d开始服环孢素A(新山地明 )1 0mg·kg-1 ·d-1 ;术后服用他克莫司 (FK5 0 6 ) 0 .1mg·kg-1 ·d-1 、霉酚酸酯 (MMF) 1 .5 g/d、泼尼松 (Pred) 30mg/d,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经规律性间断血液透析治疗 2周后 ,肾功能于术后第 2 0d逐渐恢复正常 ,多次复查移植肾彩色B型超声波示 :移植肾大小正常 ,移植肾周无积液。出院后继续上述三联免疫抑制治疗 ,并定期复查肾功能、FK5 0 6血浓度。受者 1周前出现右下肢肿胀。检查FK5 0 6血浓…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5岁,体重65kg,因背部突发性刀绞样疼痛伴头晕、胸闷、心慌4d入院,CT示Ⅰ型夹层动脉瘤,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入院检查:血压(BP)200/100mmHg(1 kPa=7.5 mm Hg)、心率(HR)110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 -99%、血常规、肾功能、胸部X线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未见异常。入院后口服地尔硫卓30 mg/次、奥美拉唑25 mg/次,巯甲丙脯酸12.5 mg/次,每天3次,静脉输注硝普钠(SNP)4.5~6 μg·kg-1·mm-1,控制BP在103/45-150/80 mm Hg之间,共10 d,总量5 310 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 30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1组, 29例)、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2组, 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由其麻醉医师决定, 镇痛药物限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分组情况配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C组, 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5 mg;K1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托烷司琼5 mg;K2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托烷司琼5 mg。记录患者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抑郁症自测量表(SDS)评分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K1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 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多(P<0.05);K1组、K2组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