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例肝移植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实施的91例肝移植术式进行总结,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24例(A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43例和改良背驮加术中门鄄腔静脉端侧吻合转流8例(B组),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16例(C组);91例肝移植手术均未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结果: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最短(P<0.05),且术中输血量较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少(P<0.05)。3组术后ICU留置天数无显著差异(P=0.542)。结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和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是肝移植的基本术式;从趋势上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将成为主流术式;对某一个具体病例选择何种术式需根据病情及术中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4年5月实施的155例病人的159次肝移植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94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48例(包括改良背驮+术中门一腔静脉端侧吻合转流8例),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17例;术中行血管架桥5例,其中因门静脉闭锁及栓塞行供肝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间架桥2例,因动脉变异分支细小不能利用行供肝腹腔干与受体腹主动脉间架桥3例。159例次肝移植手术均未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结果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最短,术中失血输血量最少,其术中对循环和肾功能的影响与经典术式相仿。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与背驮式肝移植术相比流出道不畅发生率较低,总手术时间较短(平均少30min),但无肝期较长(平均长8min),术中及术后肾上腺出血发生率较高,对肾功能影响较大,三组术后ICU留置天数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542)。结论不同的肝脏移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术者的经验以及对术式的熟悉程度会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从原则上讲,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术中情况而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及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从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107例,单因素分析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MELD评分,腹水状况,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手术方式,输液总量,晶体液体量,胶体液体量,输血液制品总量,白蛋白使用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后(前3天每天的液体出入量)等情况与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统计MELD评分≤15分和>15分且<25分病例,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和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比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术中输液总量>10L的患者(P=0.020)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的患者均减少(P=0.023)。肝移植术中输液总量>10L(P=0.023)和输血液制品总量>4L(P=0.032)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采用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P=0.006)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P=0.040)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能够显著降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肝修整与手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原位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中14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并发症的发生与供肝修整中的关系。14例中行动脉血管变异整形2例,门静脉搭桥吻合1例;14例各韧带修剪后缝合10例,未缝合4例。结果 全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1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成功100%。术后腹腔内出血3例,与供肝修整有关2例。手术后无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并发症,无胆道并发症,无肝脏流出道梗阻。结论 修肝是肝移植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修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术中植肝时手术操作的难度及术后供肝存活的质量;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肝修整中,肝后下腔静脉的成形至关重要,成形口与供肝静脉出口必相对应,可以有效防止血液涡流的产生,确保流出道通畅,并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SPBLT),2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APBLT,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其它肝移植式的改良9例次。结果: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三种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原位肝移植、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三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3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组11例,经典背驮式组9例,改良背驮式组15例。结果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肝功能恢复快。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操作简便,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移植术中体外静脉转流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先行转流,再游离肝脏这一技术改进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连续施行的46例原位肝移植术,前期23例(前期组)按经典式方法先游离肝脏后转流,后期23例(后期组)先转流再游离肝脏,分析比较两组转流时间、无肝期长短、失血量等指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前期组和后期组的转流时间分别为(99.78±21.6)min及(96.32±22.25)min,无肝期时间分别为(100.00±21.19)min及(102.00±24.31)min(P>0.05),而术中失血量则为(5 096±4 243)ml及(1 726±1 125)ml,(P<0.01).术后前期组发生并发症26例次,死亡3例,后期组发生并发症13例次,无死亡.结论先转流后游离肝脏,不增加转流时间及无肝期时间,但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特别适用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及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成人原位肝移植手术需使用常用的静脉静脉血管旁路的腔静脉重建技术。近年来无血管旁路转流的背驮式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成人原位肝移植手术常规运用背驮式技术的效果。美国迈阿密大学Jackson Memorial医学中心对1994年6月到2001年7月完成的成人原位肝移植10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的人种、影响因子包括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以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共有918例进行背驮式肝移植,运用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可减少输血量、热缺血时间、以及减少使用静脉-静脉旁路转流。运用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的病人有75例(8.3%)出现顽固性腹水,5例(0.54%)静脉流出道狭窄(P=NS),术后肝肾功能衰竭发病率与传统手术相似。背驮式肝移植的总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5%、78%、72%。单一变量分析提示:腔静脉重建方法、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总输液量、总住院日、供肝年龄、以及肝脏肿瘤表现是影响移植肝存活的显著因素;多变量因素分析提示:冷缺血时间、供肝年龄、总输液量、以及总住院日是移植肝存活的预后因素。作者认为,大部分的成人原位肝移植可运用背驮式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脏移植术中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方法  3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病人 ,随机为分A、B两组。A组 2 0例 ,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回收和大剂量抑肽酶的血液保护措施 ;B组 15例 ,不使用上述血液保护方法。A、B两组均加强血液动力学、体温、凝血功能监测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定量 (FIB)、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凝血弹性图 (TEG) (取R值作为观察指标 )。并统计两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A组回收的血量和回输的洗涤红细胞量。两组病人均在无肝期采用静脉 静脉转流。术中保持正常体温并于新肝期中和肝素。结果 A组平均出血量 (315 2± 16 35 )ml,B组 (4 2 6 5± 15 45 )ml(P <0 0 5 )。A组平均每例回收血量 (2 6 6 2± 1135 )ml,回输洗涤红细胞 (1310± 710 )ml。A组平均输血量 (2 410±95 0 )ml,B组 (2 886± 10 10 )ml(P <0 0 5 )。在凝血功能各项中 ,转流 30、6 0分钟、新肝期 15分钟及术毕时 ,A组各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方法能节省用血 ,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并予针对性处理 ,对减少用血与合理用血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经典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对37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重症肝炎病人施行了肝移植术,男30例,女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7岁.原发病分别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5例,急性重症肝炎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手术方式采用经典背驮式A组11例,改良背驮式B组26例,37例手术全部成功.结果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输血量少,医疗费用少.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