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或提高。近10年来,中国肝移植手术发展势头迅猛,肝移植数量已跃居全球第2位,移植受体的存活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回顾肝移植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正是由于移植医师勇于对以往难于企及的手术禁区发起挑战,从而为这一尖端医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大力推广、边缘性供肝的使用增加、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不断拓展, 辅助性肝移植、儿童肝移植腹腔镜肝移植、磁吻合肝移植、无缺血肝移植等技术的创新, 我国肝移植的手术例数、患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不断提高, 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 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新的发展背景下, 我国肝移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移植受者基础疾病的变化及肿瘤学分类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移植人群, 并对肝移植提出新的要求。而类器官、异种移植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 为肝移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肝移植的发展, 将不再局限于患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 而会更加重视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自体肝移植将肝脏移植技术和器官保存技术充分应用到肝脏外科,为不能常规手术切除的肝脏占位性病灶或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提供了手术治愈的可能,也为缓解目前供肝短缺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自体肝移植的发展概况、技术要点、该术式的优点及进一步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器官移植技术,随着肝移植和术后免疫抑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移植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得到很大提升。总体而言,肝移植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良好,但近来研究发现肝移植患者术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率显著增加。术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与肝移植前存在的骨量减少和术后的骨量的大量丢失有关。所有肝移植患者均应进行骨质量评估,优选在移植前期或移植后早期进行,建议所有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并应包括可能导致骨病的代谢因素,评估骨折风险,并据此进行肝移植的骨病管理。本综述讨论了肝移植后的骨密度变化和骨折发生率,肝移植前后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以及对骨质疏松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 ,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实践 ,已发展了多种肝移植手术方法 ,由于他们经验丰富、设备先进、供受体配合选择机会多 ,故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用自如。但在我国 ,肝脏移植的经验积累尚有限 ,技术及设备有待完善 ,供受体之间配合选择的余地小 ,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有时尚不能达到完全合理。因此 ,有必要就肝移植手术选择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更加合理。肝脏移植可有多种归类方法 ,按供肝来源可分为尸体或活体肝移植 ;按移植物所占供肝的比例可分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活体供肝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肝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加强,我国临床肝移植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手术效果不断提高,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活体肝移植应运而生,目的是为了解决尸体供肝短缺的难题。由于其供肝质量的可保证性和手术时机的可选择性,活体肝移植为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明灯。迄今全球已完成活体肝移植14000余例。进入21世纪,中国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得到快速发展,在外科技术层面也取得若干重大进步,移植疗效不断提高。然而,移植界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肝移植供受者评估体系来指引我国肝移植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辅助性肝移植指保留患者的肝脏或部分肝脏,将供体全肝或部分肝脏植入受体,使肝功能衰竭病人得到生命支持或使原肝缺失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得到代偿[1-5]。辅助性肝移植基本上是和原位肝脏移植和异位肾移植同时提出。异位肝脏移植由于避免了切除病肝降低了手术难度,病人本身的肝脏仍可能发挥功能,在移植肝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时将起很大作用[5]。1辅助性肝移植的发展及实验研究1.1辅助性肝移植的初期研究Welch[4]于1955年首先进行了辅助性肝脏异位移植的尝试。移植肝脏间置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移植肝脏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受体肝下下腔静…  相似文献   

9.
自体肝移植技术作为肝胆外科最复杂、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手术操作,其在缓解肝移植供体短缺与切除难治性肝脏占位病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兹就自体肝移植的概况、术前评估及技术改进等问题作一简介。概述自体肝移植是汲取肝移植技术和相应流程,对罹患肝占位病变的肝脏进行离体或半离体分离,然后在不同温度灌注情况下完成病灶的切除和保留肝的修整,最终将修整好的保留肝重新移植回病人体内的手术技术。自体肝移植技术因包含肝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儿童肝移植已在我国各大移植中心得到应用与推广。随着儿童肝移植相关学科的发展,适合肝移植的儿科疾病谱不断扩大,对儿童肝移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儿童肝移植相关操作技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知名儿童肝移植专家,从儿童肝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制订《中国儿童肝移植操作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的肝移植领域发展迅速,移植疗效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肝移植的长期生存率在稳步增长,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长期存活的移植受体,因此如何加强和规范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中、长期的管理,关注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2.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后HBV复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移植技术的改进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提高,肝移植在过去的20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治疗各种急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办法。在众多肝移植适应证中争论较大的是HBV感染后的晚期肝病病人,原因主要是移植术后HBV再感染,致使移植肝存活时间短。在这类病人中,如果肝移植后不加任何防治措施,移植后  相似文献   

13.
“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并观察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方法 将“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技术进行了改进;并行SD→SD,SD→Wistar大鼠肝移植各30例,观察术后排斥情况。结果 全组肝移植手术无肝期约为15min。大鼠无手术死亡。SD-SD大鼠肝移植后3周内存活率为97%;SD→Wistar大鼠肝移植后8~15d死亡,组织病理学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结论 采用该改良大鼠肝移植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移植大鼠的术后生存率。SD-Wistar大鼠的肝移植可作为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正>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尽管肝移植技术的操作相对复杂,但随着外科医生手术水平的提升与医疗技术的发展,其被越来越多的单位广泛开展。与此同时,肝移植技术也发展出了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自体肝移植等新的术式。为扩大与规范供体来源,我国自2011年启动了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t er cardiac death,DCD)移植试点工作,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停  相似文献   

15.
1996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开展包含肝中静脉的活体肝移植,扩大了活体肝移植应用范围,全球活体肝移植逐渐增多。活体肝移植的开展能缓解尸体器官捐赠数不足时的肝移植需求。只要关注供者安全和受者预后,活体肝移植仍是目前终末期器官疾病患者一种可行的选择。活体肝移植的发展对移植和非移植肝脏手术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肝脏移植外科技术的提高,免疫抑制剂应用的进步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大为提高。然而近年来引起移植界广泛关注的是,肝移植术后发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是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的重要原因[1,2,3]。Ojo等[2]统计了36849例肝移植资料后报道:肝移植术后1、3、5年CRF的发生率为8.0%±0.1%、13.9%±0.2%、18.1%±0.2%,伴有术后CRF的死亡率是无CRF发生人群的4倍。术后1年半内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CRF患者的死亡率高达44%[4]。因此,早期发现肝移植术后CRF发生的高风险因素,以减少或避…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减少,而许多围手术期因素成为影响肝移植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证明,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与术后转归密切相关,因此移植前后对病人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可改善移植病人的转归。但由于肝脏是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几乎所有营养物质都需在肝脏代谢,而肝移植病人术前肝脏功能损害严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还未完全恢复。因此,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是较为复杂的问题。肝移植术前营养代谢特点临床上需作肝移植的病人多有中、重度营养不良,这些因肝硬化而行肝移植的病人中,约30%为蛋白质鄄能…  相似文献   

18.
辅助性肝移植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助性肝移植又称异位肝移植(heter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从理论上它比原位肝移植的优点多,例如:①可以免出切除受体全肝的手术危险,减轻病人对手术的负担;②认为情况合适的时候可以将移植肝摘除,以避免排斥反应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后果;③在移植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期间,有受体肝的残余功能可以得到相互支持。然而,在临床应用中,辅助肝移植的效果很不理想。1979年文献中报告,全球共施行辅助性肝移植43例,其中39例(90.7%)手术后2个月内死亡。在此之后,文献中却很少有新的病例报告。辅助性肝移植的主要困难是其手术技术尚未得到圆满解决。针对这一问题,国外一些作者做了很多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理想选择,由于肝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术前对肝内管道情况及肝脏体积等信息的精确把握往往是决定肝移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三维重建技术(3D reconstruction)的支持,可实现更加精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有助于提高肝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就将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移植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意义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再次肝移植     
在首次移植失败后,再次肝脏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受体病人生命的唯一手段。随着肝移植受体数量的积累,再次肝移植的数量也必将越来越多,再次肝移植越来越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供体紧缺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再次肝移植的适应证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总的再移植发生率逐步下降。严格评估再次肝移植术前受体的状况,充分考虑再次肝移植的危险因素对提高再次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尤为重要。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正确把握、手术技巧的提高是再次肝移植手术成功和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