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13-2118
[目的]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颈椎后纵韧带(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切除与保留的疗效及对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对本科2009年12月~2013年04月因颈椎病行单节段Pro 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8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切除颈椎PLL,分为颈椎PLL切除组(15例)和颈椎PLL保留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诊断类型、病变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Cobb角、颈椎整体曲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差异及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PLL切除与否对置换节段曲度及活动度影响不大,切除颈椎PLL在提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保留颈椎PLL。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原因,探讨C4、5椎间孔减压对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5年6月~2012年5月行颈椎后路减压术的131例颈椎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男86例,女45例;平均年龄(58.3±10.9)岁。其中行椎管扩大成形术63例,行椎板切除减压术68例;此外,67例患者行单纯颈椎后路减压术(A组),64例患者接受颈椎后路减压术并双侧椎间孔减压术(B组)。对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与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评估,同时对A、B组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54个月,平均(23.4±8.8)个月,131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总体发生率为6.9%。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中,3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4.8%);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8.8%)。两种术式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8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11.9%),B组有1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有一定的发生率,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两种方法并无统计学差异;加行C4、5椎间孔减压术可降低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不同术式的疗效,探讨影响颈椎前路手术的技术因素.方法 自1990年1月~2006年3月,笔者共行颈椎前路手术1843例,其中具有完整资料352例,随访明间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5.1年,根据不同手术方法以及是否保留后纵韧带(PLL)分组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 10.0软件对各种术式疗效,脊髓太后矢状经增加值及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同一术式中保留PLL组与切除PLL组疗效有显著异,保留PLL组与切除PLL组各组间不同术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同一术式中保留PLL组与切除PLL组与切除PLL组脊髓术后矢状径增加值有显著态及神经功能恢复;是否应用内固定及应用种类与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功能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和矫形重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颈椎Cobb角、D值和椎间高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融合。[结论]多节段颈椎病如果致压物来自前方,没有后纵韧带骨化,经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K线在预测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科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3个)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分别观察K线阳性组(骨化物未超过K线范围)及K线阴性组(骨化物超过K线范围)术前及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及末次随访平均改善率K线阳性组患者均高于K线阴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K线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内骨化物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全椎板切除组,实施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颈椎曲度指数丢失度、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等几个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单开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少于全椎板切除组;在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等方面少于全椎板切除组。两组在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18-2122
[目的]比较分析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选择多节段颈椎病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颈前路不同减压术式治疗的8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A组25例,多平面椎间隙减压B组30例,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椎间隙减压C组30例,比较分析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颈椎曲度Cobb角、融合率及并发症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8.80±28.55)min,(164.67±24.24)min,(142.5±26.51)min]C组与A、B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64.86±84.80)ml,(203.33±83.34)ml,(211.67±76.21)ml]A组与B、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和并发症率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3组分别为60%,83.33%,90%),A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颈椎Cobb角增加值[分别为(5.48±2.63)°,(9.43±3.85)°,(8.76±2.71)°]A组与B、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椎前路三种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上没有明显区别,但是混合式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融合率最高,多椎间隙减压和混合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颈椎曲度恢复优于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手术依据钙化的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的情况采用彻底切除钙化后纵韧带或使之"漂浮"的方法。其中男24例,女13例;平均54.3岁。患者椎管狭窄率在32%~85%,平均51.4%。神经功能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术前4~14分,平均7.9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评分10.3分,术后12个月评分11.1分。优良率分别为72.7%和78.8%。[结论]一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术治疗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够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融合术(ACDF-CA)有无必要加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方法]对2003年4月~2010年10月实行多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72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2组:A组3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单纯Cage植骨融合术(ACDF-CA),B组4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ACDF-CPA)。根据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作分析比较。[结果]出血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和放射性暴露时间B组比A组长(P<0.05)。术后症状改善率和融合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颈椎生理曲度D值术后明显增加(P<0.01);术后随访1年时颈椎的生理前凸丢失程度A组大于B组(P<0.01)。两组椎间高度术后明显增加(P<0.01);术后随访1年椎间高度丢失程度A组大于B组(P<0.01)。[结论]多节段ACDF-CA与ACDF-CPA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加用钢板可以促进椎间融合、减少塌陷,有助于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69-1172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对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8月,本治疗组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共7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减压节段分组,A组:减压1~2节段患者;B组:减压3~4节段患者,采用颈脊髓病功能评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及颈椎前凸角度(Cobb角),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B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6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手术后的CCI改变率大于A组,且B组术后颈椎前凸角度和CCI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减压融合使椎间隙撑开增加致术后颈椎曲度明显改变是发生C5神经根损伤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