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体质与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龙江地区女性皮肤黑色素、血红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05名女性志愿者,并根据王琦的"七分法"对其进行体质分型,并检测其不同部位皮肤的黑色素和血红素含量。结果:与平和组相比其它各组的黑色素值有减小的趋势,其中阳虚组的眼角部、湿热组的眼角部和前臂屈侧、气虚组的眼角部最为明显(P<0.05);与平和组相比其它各组的血红素值有减小的趋势,并且在各体质的面颊部和眼角部最明显(P<0.05)。结论:不同中医体质对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黑龙江地区女性皮肤水分和pH值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77名女性志愿者,按照年龄分成六组,并检测每一组不同部位的皮肤水分和pH值.结果:与21 ~27组相比,随着年龄的增加,水分值逐渐减少,在42岁以后最为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并且出面颊部无明显变化外,其它部位的水分值都明显减少;与55~73组相比pH值随着年龄的减小在不断的减小,并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年龄不同对皮肤水分和pH值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鼠肝脏血红素氧化酶-1及一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肝脏血红素氧化酶-1(HO-1)及血浆中一氧化碳(CO)含量的变化。方法 48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 4组:假手术对照组(CG)、梗阻性黄疸 7 d组(7 d)、梗阻性黄疸 14 d组(14 d)和梗阻性黄疸 21 d组(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细胞中 HO-1表达进行分析,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肝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浆中CO含量。结果 梗阻性黄疸时 HO-1不仅在 Kupffer细胞中表达,而且在肝实质细胞中呈弥漫性表达上调,14 d组和 21 d组肝实质细胞中HO-1表达均较7 d组增加(P<0.01)。梗阻性黄疸各组肝静脉血浆中CO含量较CG组增高(P<0.05,P<0.01);14 d组门静脉血浆中CO含量升高明显,与C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梗阻性黄疸各组肝静脉血浆中 CO含量与同时间组门静脉血浆中 CO含量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梗阻性黄疸各时间组肝静脉CO含量的增高与肝实质细胞中HO-1表达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肝细胞HO-1表达上调致CO产生增多,从而有助于增加肝血流量并减少肝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结石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与前列腺结石(PC)的相关性。方法:对500例健康志愿者和491例CP患者经会阴B超检测PC,将其分成无PC组与有PC组,并进行NIH-CPSI评分、症状持续时间及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计数的统计分析。结果:健康组和CP组PC的检出率分别为19.8%、42.2%,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康组各年龄段(20~30,31~40,41~50,51~60和61~70岁组)PC的检出率分别为5%(5/100)、12%(12/100)、19%(19/100)、27%(27/100)、36%(36/100),CP组各年龄段PC的检出率分别为15.8%(12/76)、32.1%(69/215)、55.7%(59/109)、66.2%(43/65)、82.8%(24/29),两组各年龄段间PC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PC组与有PC组NIH-CPS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症状持续时间及EPS中白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P中PC的检出率明显增多,PC与感染、年龄及症状持续时间有关,与NIH-CPSI评分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精子凋亡率、精子DNA完整性及精液基本参数与年龄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科因女方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男性精液标本104例,按男方年龄分为3组,年龄<35岁组43例、35~39岁组31例、≥40岁组30例,按WHO手册第4版手工分析精液常规参数,流式细胞术(FCM)结合FITC-Annexin V/PI荧光染色检测精子凋亡率,吖啶橙荧光染色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结果:①3组精液量[(2.87±0.89)ml vs(2.98±1.09)ml vs(2.65±0.95)ml]、精子浓度[(60.40±25.43)×106/ml vs(69.74±28.33)×106/ml vs(55.97±27.22)×106/ml]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39.00±8.35)%]减少,与<35岁组[(48.72±9.89)%]和35~39岁组[(45.65±10.5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40岁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1.11±8.26)%]与<35岁组[(16.43±8.7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精子凋亡在不同年龄组人群均有一定发生率,≥40岁组精子凋亡率为[(11.82±5.77)%],高于<35岁组[(7.04±3.50)%]和35~39岁组[(9.42±4.73)%],与<35岁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DNA完整精子百分率降低[(75.52±10.60)%],与<35岁组[(86.55±5.60)%]和35~39岁组[(81.39±8.9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男性年龄与精子凋亡百分率呈正相关(P<0.01),与前向运动精子、DNA完整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男性年龄增加可能导致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减少,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降低,精子凋亡百分率增加,DNA完整精子百分率性降低,在生育过程中,男性年龄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河北某地社区中老年健康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研究中老年健康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随增龄的变化规律以及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或同年龄组在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及年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社区健康中老年男性434例,年龄分布40~69岁;其中城镇居民198例、农村居民236例,分别测定血清总睾酮(tT)、黄体生成素(L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浓度,计算得出游离睾酮(fT)浓度、生物可利用睾酮(Bio-T)浓度、睾酮分泌指数(TSI)、游离睾酮指数(fTI)。同时测定同一地区59例20~39岁男性生殖激素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老年男性血清tT水平随增龄没有明显变化,而LH、SHBG水平逐渐增高,fT、Bio-T、TSI、fTI则逐步降低。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4个年龄组(2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之间,tT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T水平与年龄、LH均没有相关性(P>0.05);LH和SHBG与年龄、SHBG与LH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fT、Bio-T、TSI、fTI与年龄、LH呈显著负相关(P<0.01)。按年龄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40~49岁组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LH、TSI、fTI有显著性差异(P<0.05),fT、Bio-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50~59岁和60~69岁组,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7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0~49岁组LH、SHBG的升高率及fT、Bio-T、TSI、fTI的下降率,农村大于城镇居民;相反,在50~59岁和60~69岁组,城镇则大于农村居民。结论:中老年男性血清tT水平随增龄没有明显改变,而LH、SHBG、fT、Bio-T、TSI、fTI则随年龄呈现梯度性变化。许多参数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或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面部光老化的疗效。方法:应用皮肤测试仪检测IPL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含量、弹性及色素值。结果:面部光老化经IPL治疗后,皮肤水分含量略增加(P0.05),皮肤弹性增加(P0.01),黑色素值下降(P0.01),血红素值下降(P0.01)。结论:应用皮肤测试仪检测IPL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含量、弹性及色素的改变,使评价IPL的治疗效果更为科学、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8.
自体移植皮片中黑皮素-1受体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黑皮素-1受体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Ma sson-Fontana stain方法检测人体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与原供区及受区周围自体正常对照皮肤中黑皮素-1受体mRNA的表达及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黑皮素-1受体在自体中厚移植皮片中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自身正常对照皮肤,其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体中厚移植皮片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较自身正常对照皮肤表皮中的黑色素含量亦明显增多,其含量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表皮中黑色素的含量与黑皮素-1受体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黑皮素-1受体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不同年龄段人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长特性差异,分析前列腺基质细胞微环境对老年男性前列腺癌促发的可能原因。方法:原代培养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细胞表型特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琥珀酸脱氢酶法观察细胞体外增殖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基质细胞均表达成纤维细胞标记物prolyl-4-hydroxy-lase,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间线蛋白(desmin)的表达随年龄逐渐增加,即α-SMA的阳性表达:年轻组vs老年组=(2.56±1.81)%vs(38.89±11.22)%,(P<0.01);而desmin阳性表达:年轻组vs老年组=(0.89±0.93)%vs(14.89±5.97)%,(P<0.01)。并且α-SMA和/或desmin阳性细胞形态相对宽大、扁平、多形性。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前列腺基质细胞内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多,主要为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老年组前列腺基质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年轻组(P<0.01);而两组基质细胞凋亡率均在1%~3%之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中具有活性的肌成纤维细胞随年龄不断增加可能是老年男性前列腺癌高发和恶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东省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正常参考值、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879名21~89岁居民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确定了胶东半岛沿海地区21~89岁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别腰椎L2~L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骨峰值和患病率。男性腰椎L2~L4骨密度峰值在30~39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1~29岁;男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1~29岁,女性股骨近端(Neck和Ward’s)骨密度峰值在31~39岁,Troch区骨密度峰值在21~2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40岁以上),男女性各部位BMD逐渐下降,女性更为明显,男性腰椎BMD下降程度较轻。男性腰椎5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和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女性腰椎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腰椎的OP患病率最高,40~岁组和50~岁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60岁以后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50~89岁人群腰椎和股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13.37%和2.87%,女性为28.03%和7.0%,男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获得胶东半岛健康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骨密度参考值,为骨质疏松纵向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