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肩峰下撞击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峰下结构与典型滑膜关节的结构非常相似,其中喙突、喙肩韧带、肩峰构成的穹隆状结构类似臼窝;肱骨大结节类似关节突;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冈上肌之间的肩峰下滑囊类似关节滑囊;冈上肌肌腱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间穿过,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其深面穿越肱骨头上方。因此,肩峰下结构又被称为“第二肩关节”。肩峰前外侧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骨赘形成,肩锁关节增生以及其它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即由于与肩峰底面的前 1/3、喙肩韧带和肩锁关节下面的反复异常碰撞,滑囊、肩袖及肱二头…  相似文献   

2.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其作用是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维持肩关节腔的密封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肩袖部分撕裂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肩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15侧),术前MRI提示肩袖损伤,术中关节镜均证实肩袖部分撕裂超过6 mm,其中关节侧9例(右肩6例,左肩3例),滑囊侧6例(右肩4例,左肩2例),全部滑囊侧及6例关节侧肩袖撕裂合并肩峰撞击征。全部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清创、带线锚钉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撞击征阳性病例同时行肩峰成形术。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20~44个月),应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前平均61.3分,术后94.5分(P0.01)。JOA评价体系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肩关节提升部分明显优于术前,而外展力量、外旋及内旋部分评分则改善不明显。随访期末按JOA评价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术前存在肩峰撞击征的12例,末次随访评价撞击试验阴性。结论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肩袖损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肩袖损伤孙常太,黄公怡肩袖是由起于肩肿骨,附着于肱骨头周围的岗上肌、岗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四块肌肉的肌腱部分在肪骨头解剖颈处形成袖套状结构,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当肩关节外展上举时,肩袖肌肉的收...  相似文献   

5.
肩袖损伤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肩袖是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的一组具有相似功能的肌群,其作用是支持和稳定肩肱关节,维持肩关节腔的密封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1].肩袖损伤最早是由Sminth(1834年)发现并命名,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Codman和Akerson[2]指出本病是引起肩痛的一个原因之后,国外逐渐开展了大量研究,国内开展研究较晚.肩袖损伤是中老年常见的肩关节疾患,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3].为使临床对该病有较全面地了解,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肩袖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构成的包裹肱骨头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构造,在肩关节病变中肩袖损伤约占肩关节病变的17%~41%[1]。我们从1996年3月至今共收治肩袖损伤46例,获得满意的诊断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  相似文献   

7.
肩袖主要包括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冈上肌是肩关节外展的启动肌,通过下压肱骨头和三角肌协同完成肩关节外展。因此冈上肌损伤时应尽可能进行修复。肩袖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肩关节正位可检查大结节与肩峰有无硬化增生,通过测量肩峰下到肱骨头的距离粗略估计有无肩袖损伤,如二者之间的距离6 mm提示肩袖撕裂。冈上肌出口位可观察肩峰形态,并进行分类。Ⅰ型肩峰为平坦型,Ⅱ型为弧形,Ⅲ型为钩状肩峰。钩状肩峰发生肩袖撕裂的几率较高。肩峰指数大的患者容易发生肩袖撕裂,肩峰指数小的患者容易发生盂肱关节炎。肩关节核磁检查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手段。通过肩关节核磁检查可观察肌肉萎缩、脂肪浸润情况。对于肩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预测,脂肪浸润比肩袖回缩和撕裂的大小更有意义。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肩痛、力弱、肩关节活动受限。在区别肩袖损伤和冻结肩时,有一个重要的体征是前者主动活动范围小于被动活动范围,而冻结肩的患者主被动活动均受限。肩袖损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休息,避免诱发疼痛的动作,抗炎止痛以及康复对症药物。而对于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或者创伤性撕裂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治疗肩袖退变性损伤时,如果肩袖损伤厚度50%且力量无明显降低,可行滑膜清理、肩峰下减压;如果肩袖损伤厚度50%,可行肩袖修复±肩峰下减压。对于PASTA损伤,应尽早手术修复。文献报道,单排固定肩袖时,可覆盖46%的足印面积,经骨缝合可覆盖71%,而双排固定可覆盖100%足印区。因此双排缝合从理论上来讲更符合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对于不可修复的前上肩袖损伤,可通过胸大肌移位术重建肩袖肌力平衡,而后上肩袖损伤可通过背阔肌或大圆肌移位重建肩袖肌力平衡。对于诊断明确的肩袖撕裂不会自行愈合,经过短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肩袖损伤     
肩袖又名旋转袖,是由岗上肌、岗下肌、小园肌和肩胛下肌四个短肌组成,跨越肩关节上方,其腱性部分相互融合,并与关节囊紧密连接,沿解剖颈上2/3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与小结节。于止点部位腱性部分与关节软骨连接。肩袖深面为关节囊,浅面为肩峰下滑囊,实际上关节囊之滑膜形成肩袖“衬里”(图1)。肩袖的止点呈扁平状,又可分为三个区域,即岗上肌区域、岗下肌与肩胛下肌区域。在20~30岁以后肩  相似文献   

9.
肩袖撕裂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odman提出冈上肌离大结节止点1cm处为乏血管区,此区是造成肩袖撕裂的主要原因。NeerⅡ则提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引起。作者对35例肩袖撕裂的病人进行了临床与手术的观察,发现肩袖撕裂的部位主要分布于冈上肌,占97.1%。35例中撞击征病人10例。Codman的乏血管区不仅存在于冈上肌,亦存在于肩袖其它肌腱,故乏血管区不是引起肩袖撕裂的主要原因。撞击征亦不是,只占全部撕裂总数的28.6%。作者认为引起肩袖撕裂的内在因素包括肩袖肌腱的乏血管区和冈上肌的特殊位置和功能,外在因素包括肩关节反复应用,肩峰下撞击和不同程度的肩部外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成人尸体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建立数个基本的肩关节模型,比较喙肩韧带切除前后肱骨头移位情况,以设计验证改良肩峰成形术控制肱骨头移位的方法。方法取新鲜尸体肩关节6例,其中模拟组1例,实验组5例。通过对模拟组建模并操作后,对实验组5例建立相同模型,以未手术、喙肩韧带切除术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喙肩韧带切除术后肱骨头前上移位显著增大;对冈上肌、冈下肌及肩胛下肌肌力加强后,所有模型肱骨头移位相对减小,其中加强了冈上肌、肩胛下肌肌力的模型肱骨头移位相对最小。结论通过模拟建立的改良肩峰成形术有利于控制喙肩韧带切除后肱骨头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