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Kang PD  Yang J  Shen B  Zhou ZK  Pei FX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60-1064
目的 探讨股骨前外侧皮质骨开窗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出股骨远端稳定固定骨水泥的价值.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共14例(14髋)因各种原因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54~75岁,平均66岁.翻修原因为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并松动6例、骨水泥柄股骨近端骨溶解柄断裂1例、髋臼骨溶解假体松动翻修同时行股骨柄翻修1例,感染后二期翻修时远端骨水泥取出困难1例.14例(14髋)股骨柄均为骨水泥同定.术中按术前计划开窗部位、开窗范围于股骨皮质骨开一长方形骨窗.通过骨窗直视下彻底清除髓腔内稳定固定的骨水泥,修整股骨髓腔.植入翻修柄后将皮质骨开窗骨瓣原位回植,双股钢丝捆绑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拍摄x线片.观察皮质骨开窗骨瓣与周围骨愈合情况、骨瓣有无移位、股骨柄有无下沉以及有无捆绑钢丝断裂等.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股骨皮质骨开窗长度2.5~6.0 cm,平均3.4 cm,宽度0.8~1.4 cm,平均1.2 cm.股骨开窗远端以远部分发生纵形劈裂骨折1例.无术中皮质骨穿孔及股骨干骨折.向远段扩大开窗1例,扩大长度1.5 cm.开窗部位皮质骨骨瓣原位回植选择2~3道双股钢丝固定,平均2.3道.随访期间2例发牛假体柄下沉(平均2.5 mm),无皮质骨瓣移位以及捆绑钢丝断裂,术后3~5个月皮质骨瓣已于周围骨纤维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因各种原因致再次翻修.结论 股骨皮质骨开窗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有助于直视下彻底取出股骨髓腔远端稳定固定的骨水泥,同时不会造成股骨骨丢失、不影响翻修柄植入后的稳定固定.  相似文献   

2.
骨水泥固定是Charnley低磨损人工髋关节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肯定的长期随访结果说明生物学固定效果优于骨水泥固定,特别是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的固定。骨水泥固定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固定方法之一,而骨水泥层的强度及假体-水泥和骨-水泥两个界面的稳定则是影响股骨侧假体固定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影响股骨侧假体骨水泥固定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面中份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入路及辅助切口,对40例面中份骨折行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钢丝骨间结扎不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则可重建面中份骨骼的支柱结构,获得足够的三维稳定性和重建理想的面部外形。在眶下缘、颧上颌缝区,手术野显露较差,小钛板内固定较钢丝骨间结扎更为方便可靠。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面中份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面中份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头皮冠状入路及辅助切口,对40例面中份骨折行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钢丝骨间结扎不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则可重建面中份骨骼的支柱结构,获得足够的三维稳定性和重建理想的面部外形。在眶下缘、颧上颌缝区,手术野显露较差,小钛板内固定较钢丝骨间结扎更为方便可靠。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面中份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面中份骨折小钛板内固定和钢丝骨间结扎治疗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面中份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入路及辅助切口,对40例面中份骨折行钢丝骨间结扎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 钢丝骨间结扎不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而小钛板坚固内固定则可重建面中份骨骼的支柱结构,获得足够的三维稳定性和重建理想的面部外形。在眶下缘、颧上颌缝区,手术野显露较差,小钛板内固定较钢丝骨间结扎更为方便可靠。结论 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面中份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将本院近年收治的全髋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 8例病例按Vancouver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其中A1型 3例 ,B1型 3例 ,B2型 1例 ,B3型 1例 ,分别用钢丝环扎固定 ,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 ;骨水泥长柄假体翻修。结果 :术后随访 8~ 18个月 ,骨折愈合 ,假体固定可靠。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用Vancouver分类方法分类 ,简单、适用。采用异体皮质骨板与钢丝环扎固定骨折 ,治疗假体柄周围骨折 ,不仅固定可靠而且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骨量。  相似文献   

7.
持续应力对松质骨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持续应力下松质骨骨折愈合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持续应力对松质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20只家犬两侧股骨转子部"L"型截骨,左侧以镍钛合金粗隆截骨固定器固定,右侧以钢丝贯穿环扎加压收紧固定.术后2、4、8、12周取材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镍钛合金粗隆截骨固定器组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钢丝固定组,且2种不同固定方式下骨折断端间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胶原纤维表型及形态均有明显不同,镍钛合金粗隆截骨固定器组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表现出明显的同向性,与应力作用方向一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的合成也较钢丝组旺盛.结论 在镍钛合金转子截骨固定器固定形成的骨折断端间持续应力作用下,松质骨骨折能够获得快速、有效地修复及愈合.  相似文献   

8.
动态负荷下髋臼假体长期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动态负荷下测量骨水泥固定及生物性固定髋臼假体与骨交界面的相对运动,评价骨水泥及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在体外利用已植入全髋关节假体的标本,模拟动态生理负荷状态下髋关节活动,将微力学三维传感器固定于假体与骨交界面不同点,测量骨水泥固定及生物性固定髋臼假体与骨交界面的相对运动。结果放射学显示生物型假体周围均未发现骨溶解。使用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骨与假体交接面的相对运动可达90μm,而使用生物固定的髋臼假体,骨与假体交接面的相对运动为60μm。结论通过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生物性固定Press-fit髋臼假体与骨水泥固定聚乙烯髋臼假体在体内存活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对两者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统计学比较。但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生物性固定髋臼假体的相对运动较小,有利于骨的生长,有利于假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脊柱的急性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肿瘤破坏的病变中,骨水泥(甲基丙烯酸甲酯)已用于脊柱的立即固定,从而免除了原需使用的外固定。但术后长期随访研究的报道不多。本组11年间24例骨水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为增强固定,往往在骨水泥中编入克氏针、钢板螺钉或钢丝,但均未同时作植骨术。主要并发症为:①松动:15例脊柱急性创伤患者中,12例在骨水泥固定术后(平均为208.3天)发现松动及不稳定;9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中,8例平均在固定术后193.7天发现。作者认为其失败有生物力学原因,脊柱圆柱体前方受到的是压应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三叶草钛板内固定股骨大粗隆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大粗隆采用钢丝及张力带重建33例,三叶草钛板内固定34例。结果 67例均获随访3~24个月,钢丝及张力带重建及三叶草钛板内固定重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3%和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三叶草钛板内固定股骨大粗隆是一种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初次全髋置换术前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假体各有优缺点,就具体病人而言,选择何种固定类型的假体更为合适,是骨科医生在术前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就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作一综述,希望对初次全髋置换术前的假体选择有所帮助。1骨水泥假体骨水泥股骨假体:在假体植入之前,以骨水泥充填股骨髓腔,插入股骨柄后使骨水泥均匀分布于股骨假体与股骨髓腔内壁之空隙间(约2mm),等骨水泥硬化后,股骨柄就会牢固地固定于髓腔内。因此,骨水泥固定可提供假体的即刻机械稳定,允许早期负重而不必担心早期的松动和下沉。然而采用第一代骨水泥灌注技术(手持填塞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后期…  相似文献   

12.
在全肩关节置换术中,影响关节假体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是关节盂假体的固定方式和松动可能性。近年来,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使新型的、可降低假体松动率的关节盂假体的开发成为可能。多孔钽(porous tantalum,PT)衬垫骨小梁金属肩关节盂假体(美国Zimmer公司)可促进假体-关节盂界面间的骨质形成,提高假体的稳定性,降低松动发生率。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水泥本身无成骨作用,且会造成钽金属多孔表面机械闭塞,因此在用于初始固定时可起到预防骨整合的作用。而磷酸钙骨水泥具有骨传导特性,与PMMA应用方式相同,具有与松质骨相似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且磷酸钙可被骨吸收和替代,这些特性使其可能成为提供关节盂假体初始稳定固定及PT衬垫内骨内生性的良好替代品。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仿真模型,检测3种PT衬垫假体不同固定方法(单纯压配、磷酸钙水泥固定以及PMMA水泥固定)的稳定性,并与标准全聚乙烯关节盂假体对照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钢板附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与单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肱骨远端骨折鹰嘴截骨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骨科诊治的肱骨远端骨折经鹰嘴截骨手术的患者68例,依据不同的鹰嘴内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为钢板附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照组为单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情况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4.21±1.06)周和(14.56±1.29)周,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为优者18例,为良者14例,优良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78.7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用尺骨鹰嘴钢板附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固定鹰嘴,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效果已被公认。目前TKA中假体-骨的固定形式主要有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两种;前者应用广泛,但理想的假体固定方法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固定在初次TKA中的优缺点,探讨其不同的适应证并提出TKA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通过检索策略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TKA术中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的报道,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研究,并对其报道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其中9项研究报道了TKA术后5年内的膝关节假体生存率,发现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RR=1.02,95%CI:1.00~1.05,P=0.02),但5年后的膝关节假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RR=1.01,95%CI:0.97~1.04,P=0.75)。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R=0.97,95%CI:0.75~1.27,P=0.84)。影像学指标:术后两组间胫骨组件位置在冠状位及矢状位上偏移度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骨水泥固定TKA植入组件发生偏转的概率相对较高,但非骨水泥固定TKA在假体中期生存率和临床疗效方面与骨水泥固定结果相似。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骨水泥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的长期生存率、安全性、临床及放射学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中,多采用细钢丝穿过股骨髁或胫骨平台固定韧带。在钢丝出入骨孔,特别是经粗针头引出时,大都比较困难,造成手术时间延长。作者自1993年以来设计一种新方法,作者命名为套引法抽拉钢丝,经15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0min以上。 1 手术方法 自关节外向关节腔选定位置钻入φ2mm克氏针。如骨孔较深,不宜以粗针头套入钢丝时,取一段钢丝对折,即较易插入骨孔进入关节内。其尖端稍分开,成套状。将准备作固定的钢丝一头穿入先插入的钢丝套内约2cm后反折,相连折顶端压平即可将固定钢丝一头顺利引出。予修复韧带后,钢丝另一头依上法引出,两个头在骨外绞结,韧带修复即已完成。  相似文献   

16.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将分离的大转子骨片予以复位或用钢丝固定,如小转子粉碎严重无法固定,则内侧缺损的股骨矩用骨水泥填塞.所有病例均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其中有35例选择长柄假体.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及感染.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94.6分;优2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固定方式分两类: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是指用骨水泥将假体固定于宿主骨上;非骨水泥固定是指以压配方式将假体直接固定于宿主骨,继而通过骨长入或骨长上来固定假体。所谓的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混合髋),是指髋臼和股骨假体一侧以骨水泥固定、一侧以非骨水泥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本文所说的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特指髋臼侧采用非骨水泥固定,股骨侧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医用骨水泥对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Yi XD  Lu HL  Gong S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27-1429
目的探讨医用骨水泥对椎弓根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24个新鲜冰冻尸体的腰椎椎体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钻孔组,第2组丝锥攻丝组,第3组为扩大钻孔组。每组8个椎体,每个椎体自身对照,两侧的固定方式一样,只是一侧在固定螺钉前加用骨水泥,另一侧不加骨水泥作为对照。固定后分别在万能机上进行轴向拉力测试,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在第1组单纯钻孔组中,骨水泥固定侧拉力范围平均(1988±289)N,对照侧平均(1242±264)N,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第2组丝锥攻丝组骨水泥固定侧拉力范围平均(4553±945)N,对照侧为平均(1303±138)N,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第3组扩大钻孔组骨水泥固定侧拉力范围平均(4653±675)N,对照侧平均1213N,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3组骨水泥固定侧的结果相比,第1组单纯钻孔组与第2组丝锥攻丝组、第3组扩大钻孔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1),而第2组与第3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或手术中椎弓根钉固定失败,或二次手术重新固定时,都可以采取骨水泥进行加强固定的方法,且强度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 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泥植骨固定、珍珠面假体非植骨及骨水泥固定非植骨固定.4组动物随机于植入后6、12、20周分批处死,标本行组织学、X线摄影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植骨区可有效形成紧密骨桥固定,多孔表面植骨组抗扭转应力较骨水泥固定非植骨组高.[结论]假体与宿主骨交界区可有效形成骨桥,此骨桥可有效加强假体的固定.  相似文献   

20.
自制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医源性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医源性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本组50例患者,先取出内固定物,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Ⅰ期闭合伤口;行外固定架固定:Ⅱ期取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取髂骨植骨。结果:随访11-40个月(21.51±4.52月)。46例伤口Ⅰ期愈合,植骨患者32例植骨全部愈合。结论: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及Ⅱ期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