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6诊治的35例肱骨近端骨折,15例Neer三部分骨折及7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13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置换组)。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7~39)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置换组术后6个月Neer评分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定:锁定钢板组优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肱骨头置换组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内固定组2例出现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1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螺钉切出,二期行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置换组1例出现关节半脱位。结论年龄70岁、基础条件尚可的Neer三部分及部分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首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高龄、骨质疏松严重、不能耐受二次手术的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首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阿法骨化醇、维生素D咀嚼钙片)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内固定术后第2天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照组48例,内固定术后未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8±0.8)周,比对照组平均(15.3±0.5)周短;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92.0%)高于对照组(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7.1%)。治疗组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健侧肱骨近端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6-05诊治的127例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4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肱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63例(髓内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ASES评分。结果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13~1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髓内钉内固定创伤更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手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22例肱骨近端粉碎陈旧性骨折患者(陈旧性骨折组),同期治疗68例新鲜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新鲜骨折组),两组患者进行对比。陈旧性骨折组:Neer三部份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16例;骨折时间3~6个月12例,6~9个月8例,9~12个月2例。新鲜骨折组:Neer三部分骨折23例,四部分骨折45例,其中28例患者伴有肱骨头脱位。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品牌的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采用Neer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随访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3.87年。陈旧性骨折组:术后Neer评分平均82.4分,优良率77.27%;UCLA评分平均28.9分,优良率72.73%。新鲜骨折组:术后Neer评分平均84.7分,优良率80.88%;UCLA评分平均30.8分,优良率77.94%。所有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陈旧性骨折组与新鲜骨折组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陈旧性骨折组患者满意度比新鲜骨折组高,陈旧性骨折组骨折时间越久,术后肩关节功能越差。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陈旧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认真清理肩袖内骨折块、仔细松解关节囊、精确重建肩袖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2诊治的128例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70例(锁定钢板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8例(髓内钉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128例均获得随访14~18个月,平均16.2个月。与锁定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可靠疗效。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骨折情况、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术者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合理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n =35)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组(置换组,n =26).其中内固定组含Neer 3部分骨折23例,4部分骨折12例;置换组含Neer 3部分骨折5例,4部分骨折21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住院费用,同时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关节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2 ~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6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1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7 940±3 5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86.2%;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 ±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2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8 850±4 8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相仿,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2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筛选正确的适应证,对于年龄较轻同时可争取术中复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则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3部分骨折4例,4部分骨折16例。均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术后按Neer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按Neer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结果优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和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疗效可靠,术后能解除疼痛,稳定和重建关节功能,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外侧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与单纯外侧锁定钢板、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月本科诊治的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53例,其中17例采用外侧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内固定(双钢板组),21例采用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单钢板组),15例采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双钢板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双钢板组和单钢板组的Neer评分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6个月时,三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时,双钢板组和单钢板组的Neer评分均高于关节置换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影像测量方面,肱骨头内翻角和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在双钢板组和单钢板组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上述变化显著小于单钢板组,表现为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上述影像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技术是治疗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手术治疗与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9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9例采用髓内钉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估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并比较两组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Neer评分:非手术治疗组平均(77.5±4.5)分,优良率为14/20;髓内钉治疗组平均(76.0±5.1)分,优良率为21/2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部分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度:非手术组前屈、外展、内旋优于髓内钉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四部分骨折的外展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余项目活动度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髓内钉组有4例内翻愈合,2例外翻愈合,无假关节形成;非手术组2例内翻愈合,1例外翻愈合,1例假关节形成;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掌握骨折分型和手术技巧并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术后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和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应用,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进行分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28例)、解剖锁定钢板组(21例);术中详细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记录两组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血红蛋白量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近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cking plates,PHLP)治疗各15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1~78 (61.5±7.5)岁。分为ALLP组和PHL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简明肩关节功能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内翻角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骨折获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4 (14.3±2.9)个月。ALLP组手术时间较PHLP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两组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方面,术后1、3个月,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及内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微创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39例儿童肱骨干骨折,男27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8.6岁;受伤至治疗时间2 h~7 d,平均2.7 d;其中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21例,下段骨折12例。所有患儿为闭合性损伤,损伤后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X线检查提示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记录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肩肘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结果:3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2例出现针道浅表感染,经换药愈合;其他病例针孔愈合良好。治疗前后肩关节Neer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肘关节HHS疼痛、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8.82±2.50,其中优29例,良9例,可1例;肘关节功能HSS评分为91.51±5.09,其中优秀30例,良好7例,一般2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确切、固定可靠、利于肩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健林  刘文涛 《中国骨伤》2022,35(12):1142-1147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技术同时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1~89(67.00±9.76)岁;Neer 3部分骨折23例,Neer 4部分骨折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8.00±2.86) d。术后第3天采用单维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比较术后2 d及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变化情况;术后1年采用Neer评分评定术后肩关节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14.00±1.59)个月。术后3 d时NRS评分(1.95±0.73)分。骨折愈合时间2.2~3.2(2.60±0.27)个月。术后2 d与1年时肱骨头高度、肱骨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Neer 4部分骨折出现肱骨大结节吸收、肱骨头出现部分囊性变,但肩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术后1年Neer评分(89.50±5.19)分,其中优20例,良16例,中2例。结论:采用双钢板技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治疗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疼痛较轻,手术无须特殊器械。  相似文献   

14.
吴健  关月红  范胜利 《中国骨伤》2017,30(9):833-837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29例,男7例,女22例,年龄(67.35±9.92)岁,骨密度(-3.89±0.72)SD,骨折压缩程度(0.57±0.35)%,骨水泥注入量(4.53±1.64)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9±0.86)%,10例椎体裂隙骨折,7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4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非手术椎体未骨折组190例,男42例,女148例,年龄(66.98±7.55)岁,骨密度(-3.13±0.59)SD,骨折压缩程度(0.39±0.60)%,骨水泥注入量(4.72±1.28)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6±0.94)%,13例椎体裂隙骨折,5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2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29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是否相邻椎体骨折、术后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对于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219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中,29例出现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单因素分析示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年龄、性别、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骨折类型、骨水泥渗漏、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与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OR=0.135)、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OR=3.793)、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8.975)、骨密度(OR=57.079)是导致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系统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改善手术技巧、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是预防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11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进行功能锻炼。随访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Neer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9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13/14。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和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段骨折疗效可靠,术后能解除疼痛,稳定和重建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孙益  许淑怡  李象钧 《中国骨伤》2019,32(4):321-32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74.1±5.4)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切断再固定。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73.8±4.5)岁,采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采用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4.5±3.6)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肩关节脱位3例,对照组肩关节脱位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92±1.10、5.8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Neer评分分别为77.88±5.70、73.68±4.90;术后3个月分别为85.88±5.30、79.88±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Neer评分,治疗组优9例,良14例,差2例;对照组优4例,良18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再固定的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加快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56~77岁,平均68.2岁;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应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疼痛、功能、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9.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Neer评分优8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76%。结论:通过标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积极合理的康复锻炼,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及骨折脱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选择4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3例)和普通钢板组(23例)。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及1年3个时间段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术后肩关节疼痛以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术后1个月,锁定钢板组为42.9分±7.8分,普通钢板组为30.1分±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锁定钢板组为72.1分±9.5分,普通钢板组为58.4分±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锁定钢板组为82.9分±8.6分,普通钢板组为77.0分±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內固定坚强,术中软组织损伤少,对骨质血运的破坏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的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与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0例,分为微创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微创组男8例,女12例;年龄68~74岁,平均(69.60±8.90)岁;Ⅱ部骨折15例,Ⅲ部骨折5例;左侧6例,右侧14例;采用肩外侧小切口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即MIPO技术)。常规组男6例,女14例;年龄67~74岁,平均(69.74±8.41)岁;Ⅱ部骨折13例,Ⅲ部骨折7例;左侧5例,右侧15例;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即常规ORIF)。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于术后第1、3、7天利用疼痛标尺评分记录患者伤肢疼痛情况,并随访记录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用Neer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微创组和常规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33.60±8.90)min和(132.70±8.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5.20±19.07)ml和(324.05±48.32)ml,切口长度分别为(8.15±1.89)cm和(13.05±1.95)cm,术后第1、3、7天疼痛值分别为(6.20±2.39)分和(8.33±3.01)分,(3.83±2.09)分和(5.31±2.22)分,(1.22±0.89)分和(3.13±1.75)分。Neer评分分别为93.16±2.55和80.31±2.22,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60±2.33)个月和(8.93±3.41)个月。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Neer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Neer评分,微创组优13例,良2例,中5例;常规组优6例,良5例,中9例。结论:与常规ORIF相比,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给予良好的固定,且具有创伤小、显露简单、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明  陈杭  唐浩琛  谢杰 《中国骨伤》2008,21(12):919-921
目的:通过分析28例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体会及教训。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1-73岁,平均54.7岁。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外科颈骨折18例,外展嵌插两部分大结节骨折10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42min,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满意,向前成角基本矫正。外展嵌插两部分大结节骨折的颈干角从术前的平均175°(160°-200°)恢复至平均136°(128°~142°),大结节移位小于3mm。随访6-13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现象,术后8—10周取出内固定。根据ASE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本组ASES评分平均91.2分(63~100分),Constant—Mudey评分平均90.4分(67-100分)。本组优12例,良14例,一般2例。结论: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操作有相当难度,且须在透视下进行,但具有损伤小、康复快的优点,是治疗特定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骨质情况是决定固定稳定程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