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他克莫司对犬急性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ü DC  Yuan XH  Li HJ  Wei X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88-1090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犬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法制成犬急性脊髓损伤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A组(n=8),经动脉插管注入生理盐水;B组(n=8),FK5060.18mg/kg;C组(n=8).FK5060.3mg/kg。B组、C组均在致伤后2h经动脉插管单次给药。致伤后行脊髓MRI影像学检查、脊髓功能评分、脊髓组织病理观察、神经丝蛋白(NF20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脊髓功能评分C组优于A组(P〈0.05);B组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MRI显示:脊髓损伤后C组病变范围小,恢复快,B组次之.A组最差。C组NF和GFAP表达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应用FK506(0.3mg/kg)对急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继发损伤,加快脊髓功能的恢复;局部应用FK506对急性脊髓损伤治疗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作为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患者中广泛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急性脊髓损伤中,CsA能发挥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损伤脊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抗细胞凋亡、阻断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神经营养、抗炎、促进轴突再生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0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1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85例。早期脊髓复苏方案包括:(1)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有效的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血压10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2)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行颅骨牵引制动或复位颈椎;(4)早期进行颈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7例,失访5例,94例获得12~52个月的随访。随访病例中69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3.3%,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74.1%,总有效率为65.1%。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早期复苏治疗是保留和恢复残留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法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近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对6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伤后时间并按照自愿选择用药原则分为应用MP治疗组(A组),1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6±6.4)岁和未应用MP对照组(B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6±7.8)岁。伤后8h以内患者列入大剂量MP治疗组,受伤时间超过8h的患者列入对照组。以ASI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比较疗效和并发症。分别于入院时、伤后6周和6个月时对脊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MP治疗组(A组)的感觉功能在伤后6周和6个月时均有明显好转,运动功能在伤后6个月时才有明显好转。对照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有效的药物,正确、及时使用MP能够早期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未显著增加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探讨Nogo—A基因在脊髓损伤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Nogo-A mRNA在脊髓损伤后1d表达下降,3d升高,7d表达最高.免疫组化显示:Nogo—A含量在脊髓损伤后1d表达下降,3d开始上升,7d表达最高.结论Nogo-A在脊髓损伤后1d表达不明显,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表明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先降低后升高.可能是造成成年哺乳动物损伤后神经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他克莫司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损伤组(30只)和FK506治疗组(3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T10脊髓,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术。FK506治疗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FK5060.3mg/kg,其余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致伤后30min、6h、24h、48h、72h取伤段脊髓组织行病理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伤后1、3、7、14、21d行脊髓功能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结果:伤后3、7、14、21d,FK506治疗组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明显优于损伤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时间点FK506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出血坏死较损伤组轻;伤后6、24、48、72h神经细胞凋亡FK506治疗组较损伤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低剂量他克莫司(0.3mg/kg)治疗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王岩峰  吕刚  赵宇  金哲  黄涛  于德水  董宝铁 《中国骨伤》2008,21(11):836-83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天移植NSCs。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天,A组B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天BDNF的表达量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在移植后可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达,是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的体外生长特性与转染EGFP基因后移植治疗兔脊髓横切损伤模型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及对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NSCs,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进行转染;制备兔T9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观察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从胎龄10~20周的新鲜人胚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传代能力,诱导分化后表达分化细胞的特异抗原。本实验室已成功连续培养10个月(17代),转染EGFP基因后,仍保持未分化状态,能够自我更新形成新的神经球;移植入兔SCI模型后,hNSCs能在体内存活、迁移、分化并增殖。与对照组相比,hNSCs移植组明显促进了脊髓神经的再生、结构的修复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hNSCs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常在原发损伤的基础上继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微循环和神经生化异常是导致脊髓继发损伤的两大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作为一种强的血管生成肽,能调节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在脊髓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认为VEGF仅能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间接地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VEGF也是一种神经保护因子,同时可直接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再生修复。作者就该因子的研究过程、脊髓损伤后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加以综…  相似文献   

10.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基础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SCI已越来越被外科医师所重视。其中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SCIe的应用较为广泛。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组织第二次多中心临床研究认为MP确实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国内已经有部分医院开始应用大剂量MP治疗急性脊髓伤。本文旨就MP治疗SCI的机制作一综术。众所周知,SCI除包括致伤因素直接造成原发性损伤(primaryinury)外,更重要的是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secondaryinjury)。后者是引…  相似文献   

11.
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认识。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5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脊髓炎”或“脊髓损伤”的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14例为SCIWORA。男6例,女8例。年龄1岁3个月~15岁(15岁1例,1岁3个月~7岁13例)。均有明确外伤史。损伤水平在C6~T9,颈髓2例,胸髓12例。脊髓功能ASIA分级:A级9例,C级4例,D级1例。脊柱X线片和CT未见骨折及脱位;MRI检查示脊髓水肿9例,脊髓出血2例,脊髓挫伤3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卧床、局部制动,应用激素、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等。结果:4例患者失访,10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4例(C级3例,D级1例)患者(均为MRI显示水肿局限者)在伤后6个月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完全恢复(E级);6例(A级)患者运动、感觉及括约肌障碍未恢复。2例(A级)病初MRI表现为脊髓弥漫水肿者,伤后4~6个月复查MRI脊髓呈萎缩样改变。结论:对怀疑SCIWORA的儿童,应首选MRI检查。脊髓水肿局限者预后好,水肿弥漫或伴有出血、挫伤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临床上多见.致残率高.其创伤机制包括原发性损伤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发性损伤。如何防止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本实验通过相关指标来评定防己黄芪汤加减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脊髓组织工程构建中的种子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对脊髓损伤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策略主要有:(1)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突的存活与再生;(2)应用下游信号分子促进轴突的再生:(3)中和使轴突再生失败的抑制性分子;(4)细胞移植。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损伤后形成的囊腔为再生轴突提供支架:二是替代损伤缺失的细胞和组织。目前随着组织工程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解决脊髓损伤的关键在于神经的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要从脊髓损伤的早期病理改变谈起。脊髓被撞击(例如骨折脱位),损伤的程度取决于被撞击的轻重,也与伤后一系列继发改变有密切关系。横断性损伤,继发损害加重断端坏死,任何治疗无助于脊髓恢复;完全性脊髓损伤,继发损伤加重并加速脊髓...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经过系统化整体护理及规范康复治疗后,患者住院20~62(27.10±7.50)d出院。随访3~24个月,22例患者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得到改善,8例症状无明显变化。提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及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继发损伤机制,研究损伤脊髓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实验分3组,假损伤(脊髓未受打击),损伤组及MP治疗组,采用HE,荧光Hoechst 33342,TUNEL(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等技术观察SCI后4h,8h,3d,7d,14d,21d及28d时损伤中心及邻近节段脊髓细胞的凋亡,治疗组损伤后30min给予大剂量MP,比较MP治疗组与损伤组脊髓细胞凋亡的变化,同时平行观察大鼠神经学和组织学恢复情况及两组神经丝蛋白(NF)含量的变化。结果:假损伤组各检测方法未见脊髓细胞凋亡,损伤组大鼠急性SCI后1d开始出现脊髓细胞凋亡,3d达高峰,自损伤中心向头尾端递减分布,持续21d,MP治疗组在伤后3d及7d凋亡脊髓细胞较损伤组显著减少,神经学恢复及组织学评分较损伤组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凋亡是SCI后脊髓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继发性损伤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MP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干预SCI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血糖对急性脊髓损伤后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给予高渗糖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学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禁食的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采用Alien’s脊髓损伤模型,在脊髓损伤前一组动物接受50%高渗糖0.5g/kg体重(处理组),另一组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对照(对照组),脊防损伤前后采股动脉血测定血糖并于损伤后3天进行神经学评分。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水平显著增高(P<0.04),72小时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不如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脊髓损伤期间的高血糖可加重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神经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神经电图对判断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对1997年9月~10月收治的4例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了上肢的神经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随访4个月~5个月。结果证实,双上肢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都能引出。认为,连续检测SEP和MEP,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髋关节周围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02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X线检查和CT检查分为异位骨化组(A组,121例)和无异位骨化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情况、脊髓损伤到瘫痪肢体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血清钙浓度、痉挛及压疮发生情况,分析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1.8%。A组与B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至瘫痪肢体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血清钙浓度及压疮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中完全性瘫痪者及痉挛性瘫痪者比例较高,与B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患者脊髓损伤主要位于颈段及中胸段,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患者脊髓损伤主要为ASIA A级和B级,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痉挛性瘫痪改良Ashworth Ⅱ级以上者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统计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完全性脊髓损伤及痉挛性瘫痪是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为ASIA A级和B级者、颈段或中胸段脊髓损伤者及痉挛性瘫痪改良Ashworth Ⅱ级以上者易发生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叶君健,吴天中,蔡华秀急性中央性颈脊髓损伤综合征是较常见的脊髓不全损伤类型之一。诊断和治疗很具特点,预后较好。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临床价值较大。我院自1986年9月~1993年10月诊治该综合征1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