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的影响,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DCD肝脏移植手术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分析DCD供体质量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统计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死亡30例,死亡率29. 4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死亡与DCD供体白蛋白、总胆红素、冷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供体脂肪肝、肝细胞水肿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840 min(OR=3. 621,95%CI=0. 264~5. 619)、肝细胞脂肪变性(OR=2. 862,95%CI=0. 136~0. 769)是DCD肝移植术后响受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本组肝移植术后感染38例,感染率37. 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感染与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Child-Pugh分级、术中红细胞输注量、ICU停留时间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20 g/L(OR=2. 310,95%CI=0. 681~1. 264)、术中红细胞输注量 5U(OR=2. 862,95%CI=0. 136~0. 769)、ICU停留时间 96 h(OR=3. 267,95%CI=0. 264~0. 961)是DCD肝移植术后受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DCD冷缺血时间、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移植术后受体生存有明显影响,受体术前贫血、术中失血程度、ICU停留时间均可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的9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有29例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感染率为30.21%,其中感染G-需氧菌19例(65.52%),感染G+需氧菌10例(34.48%)。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OR=2.165,P=0.001)、术中输血量(OR=1.952,P=0.003)、术后3 d血肌酐平均值(OR=1.913,P=0.001)、术后3 d液体负平衡时间(OR=0.196,P=0.023)及术后住院时间(OR=1.923,P=0.003)均与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有关。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肺部细菌感染。术前改善患者基础状况、术中控制输血量、术后控制输液量和住院时间及术后改善肾功能均可减少术后早期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400例单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8例、女192例,年龄11~85(50.5±11.1)岁。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16例ICU留置时间48 h为A组,84例ICU留置时间≥48 h为B组。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多种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多项指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如果不纳入术后因素,ICU时间延长和年龄大于70岁(OR 2.024,95%CI 1.182~3.466,P0.05)、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OR 3.295,95%CI 1.030~10.544,P0.05)、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20 g/L(OR 0.500,95%CI 0.263~0.950,P0.05)、体外循环(CPB)时间180 min(OR 2.486,95%CI 1.006~6.143,P0.05)等4项因素独立相关。如果纳入术后因素,ICU时间延长和CPB时间180 min(OR 3.295,95%CI 1.030~10.544,P0.05)、术后血糖大于10 mmol/L(OR 2.954,95%CI 1.334~6.543,P0.05)、急性肾功能损害(OR 3.141,95%CI 1.406~7.018,P0.05)、手术24 h后拔除气管插管(OR 6.742,95%CI 3.005~15.124,P0.05)等4项因素独立相关。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时间过长和多项术前、术中及术后因素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特别是术后因素进行预防对缩短ICU监护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中心2008年3月~2009年10月间资料完整的99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病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RF)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早期ARF患者29例(29.3%),在回归分析中患者肝移植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是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独立危险因素(P=0.004);FK506日用量是术后发生ARF独立危险因素(P=0.031);结论术前血清肌酐、术后FK506日用量是影响肝移植早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分析影响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461例会阴侧切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46例)和未感染组(415例)。统计会阴侧切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和构成比,采用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率为9.98%(46/461);共检出菌株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3.49%(23/43),革兰阳性菌占39.53%(17/43)。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会阴侧切切口感染主要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5.58%和23.26%。54.35%(25/46)产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与产妇BMI、阴道产检次数、胎膜早破、产程、切口长度、助产士工作年限、术后住院时间、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生殖道感染有关(P均< 0.05),而与产妇年龄、是否为初产妇、是否急诊分娩无关(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BMI (OR = 2.282、95%CI:1.958~8.265、P < 0.001)、阴道产检次数(OR = 1.855、95%CI:1.065~4.682、P = 0.002)、胎膜早破(OR = 2.085、95%CI:1.730~7.165、P < 0.001)、生殖道感染(OR = 2.732、95%CI:2.015~10.562、P = 0.015)、妊娠期合并糖尿病(OR = 3.337、95%CI:2.356~12.526、P < 0.001)、产程(OR = 1.714、95%CI:1.305~4.928、P < 0.001)均为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受多种因素影响,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应对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及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行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对列研究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胆瘘及胆总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9%(11/92)和18.5%(17/92)。合并糖尿病、胆总管直径<1 cm、由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操作例数<30例的主刀医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上述三个因素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OR(95%CI)4.782(1.176~19.439),P=0.029;胆总管直径<1 cm:OR(95%CI)5.743(1.535~21.481),P=0.009;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操作例数<30例:OR(95%CI)4.693(1.251~17.612),P=0.022],同时上述三个因素也是术后胆总管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OR(95%CI)3.455(1.147~10.406),P=0.028;胆总管直径<1 cm:OR(95%CI)4.667(1.500~14.518),P=0.008;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操作例数<30:OR(95%CI)3.094(1.049~9.121),P=0.041]。结论 合并糖尿病、胆总管直径<1 cm、主刀医师经验不足(操作例数<30例)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糖尿病或胆总管直径<1 cm的患者应避免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学习曲线内的主刀医师应采取合理的胆总管一期缝合方式以避免术后胆瘘及胆总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探讨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诊断AK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1年的预后,观察AK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同期220例肝移植患者中,94例为活体肝移植,术后56例出现AKI,发生率为59.6%,其中AKI 1期占31.9%,AKI 2期占12.8%,AKI 3期占14.9%;另其中2例接受肾替代治疗(2/56,3.6%)。AKI患者的1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非AKI患者(65.0%比96.7%,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PACHE II评分(优势比OR=5.126)、术中胶体用量(OR=1.650)、无肝期平均动脉压差值(△MAP)(OR=5.564)是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1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OR=4.940)、术前蛋白尿(OR=3.385)和术中输RBC量(OR=1.752)是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2~3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AKI发生率高,AKI患者预后较差。关注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活体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吴松  胡宪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10):1045-1049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择期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行骨科、妇科、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332例,男123例,女209例,年龄≥80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分为两组:严重并发症组和对照组。记录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手术和麻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有43例(13.0%)患者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严重并发症组BMI和术中最低MAP值明显降低,ASA分级、改良Goldman分级、合并控制不良糖尿病比例明显升高,手术开始时间明显延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BMI降低(OR=1.145,95%CI 1.042~1.261,P=0.016)、ASA分级升高(OR=3.587,95%CI 1.210~10.632,P=0.021)、改良Goldman分级升高(OR=7.175,95%CI 2.355~21.861,P=0.001)、控制不良的糖尿病(OR=2.202,95%CI 1.041~4.657,P=0.039)、手术开始时间延迟(OR=2.611,95%CI 1.242~5.491,P=0.011)和术中最低MAP值降低(OR=1.068,95%CI 1.116~1.119,P=0.009)。
结论 高龄患者择期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降低、ASA分级和改良Goldman分级升高、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手术开始时间延迟、术中最低MAP值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nKP BS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nKP BSI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nKP BS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合并疾病、感染原发灶、有创治疗措施、临床最终结局及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90例nKP BSI患者中以男性居多(64/90、71.1%),年龄中位数为67.5(56.75,82.25)岁,来自本院16个诊疗单元,最常见于ICU(16/90、17.8%),其次为消化内科(12/90、13.3%)和肾内科(11/90、12.2%)。入组nKP BSI患者并发症中最常见为肺部感染(52/90、57.8%)。患者常见原发感染灶为下呼吸道感染(33/90、36.7%)、胆道感染(17/90、18.9%)和导管相关性感染(12/90、13.3%)。患者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尿管插入(38/90、42.2%)为主,其次为中心静脉置管(35/90、38.9%)。入组患者共分离90株分离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17例(18.9%),CRKP患者28 d病死率高达52.9%(9/17)。90例nKP BSI患者28 d病死率为31.1%(28/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tt菌血症评分(PBS)≥ 3分(OR = 5.614、95%CI:1.298~24.577、P = 0.021),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 6分(OR = 6.862、95%CI:1.480~31.824、P = 0.014)及呼吸衰竭(OR = 18.534、95%CI:1.557~220.628、P = 0.021)均为影响nKp BSI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nKp BSI多发于老年男性,下呼吸道及胆道感染为其常见的原发疾病,尿管插入与中心静脉置管为该病发生的重要医源性因素;该病患者PBS≥ 3分、CCI≥ 6分及合并呼吸衰竭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需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及治疗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52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持续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引流组和未引流组之间的差异,再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胸腔置管引流的持续性胸腔积液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术后48例(92.3%)发生胸腔积液,13例(25.0%)持续性胸腔积液患者需要胸腔置管引流。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肺部感染(P=0.005)、胸腔感染(P=0.012)、沙门杆菌感染(P=0.012)、表皮葡萄球菌感染(P=0.013)、白假丝酵母菌感染(P<0.001)、术后胆管并发症(P=0.025)、腹腔置管引流(P=0.003)是术后发生持续性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及腹腔穿刺置管术是患者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持续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其中肺部感染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持续性胸腔积液的风险是无肺部感染患者的7.354倍(P=0.027),术后腹腔置管引流术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的风险为术后无腹腔置管引流术患者的31.601倍(P=0.012)。 结论肝移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减少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以有效控制持续性胸腔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化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完成儿童肝移植498例,其中94例于术后4~6年行肝穿刺活检。根据术后肝活检的结果将受者分为纤维化组和非纤维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临床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值。绘制联合预测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纤维化发生的准确性。结果94例儿童受者中有54例(57.5%)出现肝纤维化。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者在冷缺血时间(Z=-2.094)、热缺血时间(Z=-2.421)、药物性肝损伤(χ2=7.389)、胆道狭窄(χ2=4.560)、肝动脉血栓、排斥反应(χ2=6.95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OR=1.003,95%CI:1.000~1.006)、药物性肝损伤(OR=6.493,95%CI:1.615~26.101)、胆道狭窄(OR=6.451,95%CI:1.205~33.295)和排斥反应(OR=2.735,95%CI:1.057~7.077)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CI:0.691~0.881),临界值为0.311,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60.00%,且联合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单独诊断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7.5%,冷缺血时间、胆道狭窄、排斥反应和药物性肝损伤是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对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特点及其易感因素,提高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术前、术中及术后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差别。结果 25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共163例,感染率为65.2%。最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血液、泌尿道和呼吸道。单个部位感染91例,两个部位感染45例,多个部位感染共27例。最常见为细菌感染,约89.6% (146/163),其中单一细菌感染62例,两种细菌感染27例,多种细菌同时感染19例。其次为真菌感染,占27.0%(44/163),44例中38例患者同时伴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6.7%(11/163)。大部分感染均发生在围手术期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移植患者年龄大于60岁、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总最〉1000ml、术后胸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天数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率高,多部位、多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多。应重视对感染易感因素的控制,降低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EA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施的74例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术后EAD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74例肝移植病人术后EAD的发生率为36.5%(27/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术中失血量、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8分及术后出现胆道及血管并发症是EAD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MELD评分≥18分[OR=0.045,95%CI(0.003,0.605),P=0.045];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及血管并发症[OR=0.061,95%CI(0.009.0.419),P=0.004]。结论术前MELD评分≥18分及术后出现胆道及血管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通过改善受者术前较差的肝功能和提高临床医师手术技巧来降低EA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65例行肝移植供、受体资料。根据术后情况将患者分为EAD组(n=29)及非EAD组(n=35)。对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6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有29例,发生率为44.6%。单因素分析显示EAD组与非EAD组供体血清钠[(157.53±21.71)mmol/L vs(146.06±15.24)mmol/L,P=0.019]、热缺血时间[(21.6±6.5)min vs(10.6±4.3)min,P=0.016]、冷缺血时间[(8.3±1.2)h vs(5.4±1.2)h,P=0.012]、ICU住院时间[(78.1±19.5)h vs(49.7±17.6)h,P=0.007]及受体的无肝期时间[(98.3±16.3)h vs(66.0±17.6)h,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供体血清钠水平(OR 18.372,95%CI 1.846~24.173,P=0.019)及热缺血时间(OR 8.105,95%CI 1.513~37.205,P=0.013)。结论 供体血清钠水平及热缺血时间是公民逝世后器官原位肝移植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临床资料完整的362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有否发生ARF分为ARF组(71例)和非ARF组(291例)。对两组的36项围手术期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术前肝性脑病、术前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术前总胆红素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合并感染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对上述12项指标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cr水平增高[比数比(oddsra-tio,OR)=0.92]、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低(OR=1.015)、MELD评分高(OR=1.588)、术中出血量多(OR=1.012)、术后合并感染(OR=12.260)与肝移植术后发生ARF密切相关(均为P<0.05)。结论术前Scr水平增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低、MELD评分高,术中失血量多和术后合并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个体化预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急性胆囊炎于眉山市人民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23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年龄≥70岁(OR 3.032,95%CI 1.289~7.132)、糖尿病(OR 3.321,95%CI 1.452~7.599)、肝硬化(OR 2.543,95%CI 1.004~6.438)、胆囊结石(OR 9.051,95%CI 1.833~44.687)、胆囊周边积液(OR 3.264,95%CI 1.428~7.459)及白细胞计数>10×109/L(OR 3.873,95%CI 1.673~8.966)是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782和0.735。校正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均较好,预测值同实测值均基本一致。ROC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95%CI 0.821~0.883)和0.838(95%CI 0.812~0.864),说明本次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结论 年龄≥70岁、糖尿病、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周边积液及白细胞计数>10×109/L是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对临床筛查高危人群和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