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总结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疾病(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点,对比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repair,EVR)与保守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6例急性Stanford 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VR组(60例)和保守治疗组(56例),其中EVR组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治疗AD;保守组采用降压镇痛等对症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评估和比较.结果 116例急性Stanford B型AD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74.1%),CTA检查是确诊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保守组56例患者,入院30 d死亡率为16.1%;EVR组60例患者,移植物均成功释放,30 d死亡率为1.7%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和EVR组随访率分别为71.4%和86.7%,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8±16)个月和(35±14)个月,5年生存率保守组和EVR组分别为87.5%和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支架植入治疗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首选方法,能够提高患者30 d生存率;保守治疗也仍然是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Mészáros等[1]报道急性夹层发病后24h内死亡率约为50%,48h后升高至68.2%。自1999年Dake等[2]报道使用支架型血管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以来,AD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尤其是Stan-ford B型夹层。但目前EVR是否是夹层很好的治疗手段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系  相似文献   

3.
1986年,Balko等[1]提出经股动脉向腹主动脉腔内置入支架修复腹主动脉瘤(AAA)的设想。1991年,Parodi等[2]首次报道临床以腔内手术(EVR)治疗AAA成功。基于AAA发生的病理基础及手术进步,目前,EVR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在许多医疗中心,半数以上的AAA已采用EVR治疗[4]。10余年来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2例DeBakey Ⅰ型AD患者,平均年龄48.1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右腋动脉顺行灌注(SCP)脑保护,实施支架"象鼻"手术(即升主动脉和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结果 术后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8.3%.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63.2±17.7)min,停循环时间(41.6±12.3)min.随访3~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支架"象鼻"手术简单,停循环时间短,治疗DeBakey I型夹层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救治胸主动脉创伤(thoracic aorticinjuries,TAI)的最佳时机及有效性.方法 19例TAI患者分为急诊EVR组和延迟EVR组,急诊EVR组12例为受伤后24 h内应用EVR救治;延迟EVR组7例为采取保守对症救治2周左右应用EVR治疗.同时对治愈出院患者随访其CT和/或CTA.结果 急诊EVR组治愈11例,死亡1例.延迟EVR组治愈3例,死亡4例.急诊EVR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延迟EVR组(P<0.05).14例救治成功的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1~ 47个月),随访期间,无明显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EVR是TAI的一种微创、快速、有效的救治方式,且多数TAI患者应在急诊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对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cuteaortic dissection,AA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9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EVR按常规方法进行,2例需覆盖左颈总动脉而行旁路术,其中1例同时无名动脉支架型血管(stent graft,SG)开窗术;1例因肢体严重缺血同期行左下肢截肢术.13例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覆盖迷走右锁骨下动脉,5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eftsubclavian artery,LSA).术后全部病例均经CTA(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随访,并监测支架覆盖段(Ll)及支架远端(L2)主动脉段的假腔变化.结果 所有支架释放到预定位置;30 d死亡率10.3%.术后1个月L段假腔血栓率100%,完全血栓率77.8%(21/27例),部分血栓率22.2%(6/27例),其中18.5%(5/27例)达到血栓完全吸收、主动脉重塑;L2段假腔血栓率28%,完全血栓率8%(2/25例),部分血栓率20%(5/25例).结论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效果肯定,30 d内死亡主要与术前伴随的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丙型肝炎(CHC)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对CHC患者的标准治疗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但只有部分患者可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并且仅有不到4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指出,获得EVR的患者经48周治疗可获得较高的SVR,治疗12周出现EVR可作为最终获得SVR的重要预测指标[3-4].我们对不同基因型CHC患者的EVR情况及免疫状态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包括三种技术:一是腔内夹层远端破膜术以解决假腔远端流出道问题,二是主动脉或分支血管真腔内支架成型术以解决内脏和肢体缺血问题,三是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致力于封堵夹层裂口达到降低假腔内压力和改善脏器肢体供血的目的。前两种技术从原理上既不能解决主动脉夹层的主要问题,又只能在特定的病变中才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并没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主动脉夹层的EVR从理论上实现了封闭夹层裂口的目的,实践中也已被证实其良好的安全性。因此一经出现,主动脉夹层的EVR便得到广泛认同并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良好的EVR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封闭了夹层第一裂口,二是改善了分支血管供血。鉴于主动脉夹层致命的形式即是破裂和脏器及肢体缺血,因此EVR解决了主动脉夹层的主要问题。但是,取得成功的EVR并不简单,仍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腔内修复术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W  Gai LY  Liu XP  Zhang GH  Liang FQ  Li R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87-1190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VR)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RAA)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术前应用CT、磁共振成像对14例RAA患者进行诊断,评估病变近、远端血管锚定区条件。对存在休克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支架型人工血管在X线透视下经股动脉被释放在RAA的预定位置。结果瘤体破裂距实施EVR时间50min~21d;3例存在大量左侧胸腔积血,2例患者在出血性休克的状态下进行手术。5例应用分叉形支架型人工血管,9例应用直筒形支架型人工血管。随访1~38个月,1例破裂性胸主动脉瘤术后第4个小时死亡,1例创伤后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9个月因左侧脓胸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无并发症。结论EVR治疗RAA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可能成为治疗RAA的有效方法。但对近、远端锚定区条件差的病变和不能熟练完成常规主动脉瘤EVR的单位应慎重进行RAA的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的术前诊断和腔内修复的要点,对术前、术后的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影像进行评估和比较,以探讨用统一的影像学指标在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中对病变演变和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和动态观察. 方法 48例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术前CTA图象指导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R),植入覆膜支架,植入前、后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定期多次做CTA随访评价疗效.所有CTA和DSA图象输入e-FilmTM软件中建立影像数据库,筛选关键层面,测量分析对比. 结果 48例共行EVR 49次,准确植入长、短支架54枚,夹层内膜破口封闭42例,胸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完全隔绝2例,假性动脉瘤颈口封闭4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漏9例,经相应的处理消除;因导入动脉出血抢救成功,但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随访47例,随访时间6~51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 EVR治疗胸降主动脉真、假性和夹层动脉瘤效果良好;夹层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要点为胸痛和CTA扫描;CTA特定层面和左前斜位图象是术前评估和术后疗效评定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内支架移植物 (ESG)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或AAA) ,全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治疗 ,其中 5例AD植入TALENT移植物 ,9例植入国产ESG ;7例AAA植入Zenith和TALENT分叉型ESG ,7例植入国产ESG。结果  2 5例动脉假腔及动脉瘤得到有效隔绝。2例AD封堵失败 ;1例AAA移植物遮盖右肾动脉开口 ,术后肾体积缩小 ;1例AAA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平均随访 18.5± 15 .1个月( 1~ 5 9个月 ) ,2 5例生活及工作情况良好。结论 ESG植入术可有效治疗StanfordB型AD和肾下AAA ;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管外科的常见急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据统计,AD的年发病率3~4/100000,20%患者在来院就诊前就已死亡.以往,传统的开放手术是治疗AD的唯一手段,但其较高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确让人望而生畏.1999年,Dake和Nienaber同年报道了可通过腔内置入覆膜支架修复主动脉破口,从而开创了腔内治疗AD的先河.10余年来,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及介入器材的日益进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凭借其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同,已逐步取代传统手术作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Stanford B型夹层主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 aneurysm,ADA)引起肠道缺血(intestinal ischemia)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8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Stanford B型急慢性ADA的治疗方法。其中有5例SMA完全开口于假腔,为了预防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EVR)术后出现肠道缺血,先行髂动脉-SMA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修复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ADA急性期出现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SMA内膜切除及固定。1例EVR术后肠缺血缓解。1例EVR术后7个月出现SMA夹层,保守治疗。结果所有5例行内脏动脉重建者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8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EVR均获得成功,1例出现Ⅱ型内瘘,无肠道缺血症状出现。术后随访平均7.5(1~14)个月,CTA示SMA通过移植血管显影通畅;人工血管内支架无移位、断裂;出现Ⅱ型内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CTA内瘘消失。结论内脏动脉受累的Stanford B型急慢性ADA,术前正确的判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往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主动脉破裂的危险以及内脏缺血致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受者术后出现丙型肝炎复发,均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移植肝功能及HCV RNA复制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后的早期病毒应答(EVR)、持续性病毒应答(SVR)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5例受者中有3例在治疗12周内达到EVR,并在治疗后获得SVR,移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1例因在治疗12周后HCVRNA的下降达不到2个对数级而停药,1例虽HCV RNA下降2个对数级以上,但治疗至24周时HCV RNA未转阴而停药,至48周时HCV RNA均维持在较低水平.5例丙型肝炎复发受者在治疗后均发生白细胞减少和(或)发热等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安全性好,多数受者可取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氧液治疗老年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对38例AD和34例VD患者在治疗液中充高氧后再静脉输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临床记忆量表(CMS)在高氧液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行高氧液治疗后,AD组和VD组MMSE、WAIS-RC及C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VD组较AD组提高更加显著(P<0.05,P<0.01).结论高氧液治疗可提高AD和VD患者的智力和记忆能力,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 vascular repair,EVR)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可以确认EVR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故腔内治疗目前已呈现出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成为主动脉疾病治疗首选的趋势,本篇综述回顾了从EVR开始应用于胸主动脉疾病到目前的主要文献,较详细地阐述了目前EVR泊疗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复杂主动脉夹层(AD)及胸主动脉瘤(TAA)腔内隔绝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共76例行腔内治疗的复杂AD及TAA病例,其中行单纯腔内隔绝术52例,结合烟囱技术的腔内隔绝术6例;结合支架近端开槽的腔内隔绝术5例;颈部杂交手术13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4小时死于心跳骤停,1例杂交手术患者术后死于脑血管意外。5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平均18个月,1例TAA杂交手术患者人工血管全段闭塞,但患者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1年出现支架远端破口再行腔内隔绝术。1例AD患者术后6个月时出现支架近端新破口。在随访期死于肺癌和冠心病各1例。结论结合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开槽技术及颈部血管搭桥的腔内隔绝术,可提高复杂AD及TAA的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维生素AD滴剂与3M创口保护膜预防会阴部湿疹的效果及治疗费用.方法 将451例住院卧床患者随机分为AD组(n=150)、3M组(n=148)及对照组(n=15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AD组使用维生素AD滴剂涂搽会阴部,3M组采用3M创口保护膜喷洒会阴部.结果 三组会阴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3M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25);AD组与3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AD组费用显著低于3M组(P<0.01).结论 维生素AD滴剂与3M创口保护膜均能有效预防会阴部湿疹,维生素AD费用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国产带膜支架并探讨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可行性 ,观察治疗后病理变化。方法 以镍钛记忆合金 (Nitinol)及国产真丝人造血管为材料制作带膜支架 ;以腹直肌后鞘及Dacron补片制作动脉瘤模型 ;通过输送系统在X线透视下将带膜支架安装在动脉瘤模型的恰当位置 ,使动脉瘤完全得到旷置 ;随访 7d至 12个月收集标本观察支架放置后病理改变。结果  12只杂种犬模型9只动脉瘤腔内治疗效果满意 ,2例出现并发症 ,1例失败。术后病理变化 :支架放置 7d后动脉壁呈急性炎性改变 ,1个月后支架内壁有光滑半透明纤维素薄膜形成 ,3个月后支架两端新生血管内皮生长达到高峰。结论 腔内架桥治疗动脉瘤具有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所构建的国产带膜支架在动物模型中治疗效果满意 ,可望应用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DeBakeyⅢ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统计其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支架直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近端破口水平、膈肌水平最大直径、瘤体最大直径及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