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红细胞容积变化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结果表明,肾小球性血尿时,尿红细胞容积变小和产生畸形红细胞的机理,可能与红细胞在肾小管中受到渗透压的影响以及通过损伤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机械性挤压所致;非肾小球性血尿时尿红细胞容积稍大以及某些形态红细胞的形成机理与尿pHN有关。在酸性尿液,出现影子红细胞,而硷性尿液可出现钝锯点状红细胞。测定51例血尿的尿红细胞平均容积分布曲线,如剔除尿感,其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  相似文献   

2.
<正>肾小球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结核、肾小管病变等球外出血因素,由肾小球疾病而引起的肉眼或镜下血尿,行尿红细胞位相检查见尿红细胞8 000个/ml,畸形红细胞75%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何志军等[1]观察416例单纯肾性血尿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Ig 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多见。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反应有关,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现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 β)蛋白及mRNA基因在膜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人膜性肾小球肾炎组织进行染色 ,并经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 ,TGF - β蛋白及TGF - β1mRNA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极微弱表达 ,肾小球内TGF- β蛋白及mRNA未见阳性表达。在膜性肾小球肾炎组织中 ,TGF - β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呈强阳性表达 ,肾小球呈阳性表达 ,肾小球与肾小管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 <0 .0 1)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GF - β1mRNA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肾小球内弱阳性表达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膜性肾小球肾炎时TGF - β蛋白在肾小球与肾小管表达均显著增高 ,TGF - β1mRNA在肾小管表达增高 ,提高TGF - β在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脏病变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肥大、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堆积以及肾小管间质的硬化,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TGF-β)的介导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TGF-β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PD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人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蛋白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PAS、PASM、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对20例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10例对照组肾组织进行观察,并经计算机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电镜下: 肾炎组肾小球基底膜厚薄不均,肾小球系膜区大量云雾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β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肾小球囊壁及系膜区散在阳性表达;肾小球与肾小管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TNF-α阳性反应产物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肾小球系膜区呈弱阳性表达.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PDGF-β蛋白和TNF-α蛋白在肾小球与肾小管表达均显著增高,提示该两种因子在肾小球肾炎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临床分型为"反复肉眼血尿型"或"尿检异常型"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氯沙坦+雷公藤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疏风清利,清热解毒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血肌酐、尿蛋白、尿红细胞及肉眼血尿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尿红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尿红细胞、肉眼血尿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损伤越轻治疗效果越好。结论: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可以明显改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于血尿的防治效果更好,其治疗效果与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病理研究发现 ,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不仅与肾小球疾病本身的损害有关 (肾小球上皮、内皮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球硬化等 ) ,更与其肾小管 -间质病变密切相关。换言之 ,肾小管间质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目前 ,肾小管 -间质损害在肾小球病变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重视〔1 ,2〕。   1 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研究证明 ,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 -间质损害的有无及严重程度。对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证实 ,肾小管…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为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容积过多,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之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积聚,最后引起肾小球硬化.并有时表现出肾小球硬化结节形成。糖尿病所致的肾病在国外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近年又提出,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为最早期的表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肾小管基底股增厚在DN的早期也有表现,并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肾小管间质的结构改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硬化[1]。然而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引起糖尿病肾脏肥大及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球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84例患儿的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44例(52.4%)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其中肾小管间质损伤Ⅰ级20例(23.8%),Ⅱ级21例(25.0%),Ⅱ级3例(3.6%)。肾小管间质损伤与Lee分级呈正相关(r=0.605,P<0.05)。中度以上系膜增殖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Ⅰ、Ⅱ、Ⅲ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5,P<0.01,P<0.01);球囊黏连在肾小管间质损伤各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月体形成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Ⅰ、Ⅱ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1),Ⅲ级组新月体形成减少,与0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性硬化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Ⅱ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5),Ⅲ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P<0.01)和Ⅰ、Ⅱ级组(P<0.05)。结论:多数IgAN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小球损伤相关联,尤其与中度以上系膜增殖、新月体形成和球性硬化密切相关,其中系膜增殖贯穿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始终。肾小管间质损伤可能是IgAN进展的重要原因,而肾小球损伤又将进一步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趋势及MsPGN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收治的原发性MsPGN12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型。随机选取40块肾穿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标本肾小球及肾小管区HIF-1α表达变化情况,采用HPIAS-2000型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特异染色部分的相对面积,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系膜增生性肾小球患者肾穿组织中HIF-1α随着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加重在肾小球肾小管区表达增强,而且在肾小球硬化出现片状表达。MsPGN中医辨证分型中,肺肾气虚型与脾肾阳虚型中HIF-1α在肾小球的表达各与其他三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与肝肾阴虚型中HIF-1α在肾小球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与MsPGN病变程度相关;不同病理类型的MsPGN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证侯,提示在治疗中应该注意把握。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肾损害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累及肾小球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经唇腺和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例。患者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经激素联合羟氯喹、环孢素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中肾小管间质损害(TIL)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27例HBV-GN患者TIL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程度T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59.5%,中度者占17.6%,重度者占4.8%,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仅占18.1%。不同病理类型HBV-GN患者其TIL发生率各不相同,年龄>14岁、高血压、尿蛋白≥0.3g/d、血肌酐≥132.6μmol/L、球囊黏连、新月体形成、系膜增殖程度和肾小球硬化率是TIL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系膜增殖程度和肾小球硬化率是TIL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或加重,尿蛋白≥0.3g/d、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功能异常和上述4种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发生率亦增高。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HBV-GN患者的十分常见,高血压、系膜增殖程度和肾小球硬化率是TIL的独立危险因素,TIL发生或加重对其肾小球病理改变也有明显影响,是影响HBV-GN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人类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研究发现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有关(肾小球上皮、内皮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球硬化等),更与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管-间质损伤是决定十年肾脏存活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远较肾小球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为重要[1,2]。在原发性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及膜增殖性肾炎亦有类似的观察结论[3,4]。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大部份炎症性和非炎症性肾小球疾病病变发展的共同最终…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1990年,Bogenschutz等研究发现IgA肾病患者,若肾小球病变较重,但无明显间质损害者预后良好;而间质损害严重,肾小球病变不明显者预后不佳,并提出了肾脏间质纤维化是预测肾脏病情的重要指标。随后肾间质损害在肾脏病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相继的一些研究表明,肾脏间质纤维化对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间质损害的机制,控制间质损害的发展对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流行病学临床上,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功能进展和预后有密切联系。近20年有关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临床研究,对象集中于全世界发病率较高及预后较差的几种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在膜性肾病的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决定10年肾脏存活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肾小球疾病本身。在FSGS中也  相似文献   

15.
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图像分析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 5 / 6肾切除 (5 / 6nephrectomy ,5 / 6NT)大鼠肾脏病理动态变化与图像分析、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5 / 6NT大鼠肾组织标本的PAS、PAM染色片 ,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PAM染色片的肾小球直径、肾小球截面积、系膜基质及血管壁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观察肾脏病理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5 / 6NT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的基本特征为肾小球系膜细胞 (glomenrulusmesangialcells,GMC)增生 ,肾小管扩张 ,肾间质炎症反应 ,肾小管蛋白管型形成 ,并逐渐形成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这些病理变化与中医“瘀血”、“瘀浊”的概念相符合。病理变化轻重与肾小球直径、系膜基质面积、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体积及血管壁面积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及肾血管壁面积呈正比例关系。结论 :肾小球直径、系膜基质面积、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体积及血管壁面积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及肾血管壁面积可以作为肾纤维化、硬化的评价指标 ;5 / 6NT大鼠肾脏病理相当于中医的“瘀血”、“瘀浊”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AS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9例呈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表现,5例呈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1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3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血压增高,14例血压正常。24h尿蛋白定量平均为(1.17±1.39)g。15例肾功能正常,3例肾功能异常患者血肌酐平均为(153.2±36.8)umol/L。8例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10例c反应蛋白升高,13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且血清IgA水平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07,P=0.001),血清IgA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理检查结果发现15例为IgA肾病(其中10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并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2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1例为局灶增生坏死性肾炎,1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为膜性肾病,1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伴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1例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有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者均有服中药史。结论AS相关性肾损伤的病理改变多样,但主要为IgA肾病,也可表现为膜性肾病、局灶增生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其肾损伤可能与AS疾病本身和(或)治疗用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中的表达趋势及MsPGN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原发性MsPGN 11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4型.从轻、中、重度的MsPGN 患者肾穿组织蜡块中,随机选取36块肾穿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肾小球及肾小管区UⅡ表达变化情况,采用HPIAS-2000型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特异染色部分的相对面积,同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UⅡ染色相对面积随系膜增生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系膜增生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UⅡ染色相对面积不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肾两虚型病理类型相对较轻,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比肝肾阴虚型相对较轻.其对应的U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亦呈逐渐增强阳性表达.结论:UⅡ与MsPGN病变程度相关;不同病理类型的MsPGN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证候,提示在治疗中应该注意把握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肾小球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ATP结合元件A1(ABC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泡沫细胞形成、肾小管间质损害、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2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36例、IgA肾病(IgAN)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ABCA1蛋白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其与肾间质区域泡沫细胞相对面积、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 结果 在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间质区域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均表达ABCA1蛋白。泡沫细胞浸润者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泡沫细胞浸润者(P < 0.05),但ABCA1的阳性表达量与泡沫细胞相对面积无相关。MPGN、FSGS、IMN患者肾间质区域ABCA1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P < 0.05)。血清胆固醇与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中,血清胆固醇可促进肾间质ABCA1的表达;ABCA1对胞内脂质的转运具有双向作用,其与泡沫细胞形成缺乏肯定关联;ABCA1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尿α1-微球蛋白放免测定对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y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为我国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首[1].包括IgA肾病和非 IgA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决定肾小球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肾活检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2].肾小管在肾小球病变过程中常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在肾组织学改变诸因素中,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多因素分析中预测病人的最佳指标[2,3].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资料只有通过有创性肾穿刺病理活检才能获得,从技术要求和病人可接受性,在临床上难以普遍开展.本文分析MsPGN病人尿α1-微球蛋白(α1- MG)的变化,并与伴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进行比较,探讨α1- MG检测在MsPGN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实验中,膜性肾病(MN)是由肾小管上皮抗原(RTEA)引起的损害。然而,在人类,大部分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是由RTEA引起的损害,在患有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