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均行腹股沟疝手术,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其术中全麻药物(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留观时间、术后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并采用躁动评分(PAED)评估2组患儿躁动发生及严重程度。 结果观察组入室后(T0)HR、SBP、DB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时(T1)、术毕时(T2)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术后2、6、12和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利于维持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斜疝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Dex 1 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1 ml/kg骶管阻滞;B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苏醒后10 min时(T5)的MAP和HR,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及副作用. 结果 A组HR在T4时显著低于B组[(106±12)次/min比(117±12)次/min] (P<0.05).与B组比较,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8%比23.1%]、躁动评分[(1.9±0.6)分比(3.1±0.7)分]和术后4、8、12、16 h FLACC疼痛评分[(1.1±0.6)分比(2.2±0.7)分、(1.2±0.6)分比(3.8±0.9)分、(2.3±0.6)分比(4.2±0.7)分、(2.6±0.9)分比(3.8±0.8)分]均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及术后2、24 h的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曲马多为4例,A组无使用曲马多者(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能降低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延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儿童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苏醒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行双侧TAP阻滞,而对照组患儿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氯化钠溶液。 结果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睁眼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丙泊酚、芬太尼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建立气腹即刻、20 min、40 min时,观察组患儿的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TAP阻滞可显著降低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应激反应,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其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2至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拟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复合组给予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各时段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患者苏醒状况与术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术后2组患者术前1 d(T0)时,术后2 h(T1)和术后4 h(T2)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间段复合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所有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T1时2组血清皮质醇、IL-6水平较T0时期增高,但复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T2时间段2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T1时间段下降,且复合组应激反应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比较,复合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合组(1/40)明显低于对照组(7/40)(P<0.05)。 结论0.75%罗哌卡因联合1%利多卡因对腹股沟疝术后的患者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以降低炎症,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复苏质量、麻醉诱导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2、6、24 h,观察组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术前麻醉诱导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具有复苏效果好,可减少全身麻醉用药,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在儿童腹股沟疝术后镇疼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70例患儿,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5)与试验组(n=35)。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行QLB(0.25%罗哌卡因0.5 ml/kg),对照组不行神经阻滞,记录2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及麻醉相关指标以及Cravero评分和躁动发生率,观察不同时段2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情况、补救性镇痛药物应用情况。 结果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手术、麻醉以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儿Cravero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2 h、4 h、12 h、24 h FLA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1 h、3 h、6 h、12 h、24 h MAP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时段的MAP和心率波动较小;试验组患儿24 h补救性镇痛应用2例(5.71%)明显少于对照组10例(28.57%)(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QLB在儿童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术中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躁动,减少患儿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的应用、降低患儿术后疼痛,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濉溪县医院行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2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对照组应用0.2%罗哌卡因,观察组应用0.3%罗哌卡因。观察2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变化。 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前,切皮时,术后2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血清应激反应指标2组术前0.5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及腹直肌鞘阻滞的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可以较好地维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但是0.3%罗哌卡因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镇痛,降低人体应激反应程度,且没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TAP阻滞。比较2组患儿手术应激情况,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情况及自控镇痛情况,并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儿切皮后2 min及10 min 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拔管后10 min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用量明显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超声引导TAP阻滞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风险和手术应激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儿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宁国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6例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分析2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检测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毕,观察组的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皮质醇、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 h,观察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稍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有效维持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轻其应激反应,加速麻醉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将罗哌卡因广泛注射于手术区域,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罗哌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分析2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检测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估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麻醉前均有明显波动(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皮质醇、血糖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6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稍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 结论罗哌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加速麻醉起效时间,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儿疝手术中应用七氟醚面罩吸入复合氯胺酮麻醉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102例进行疝手术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标准以及患儿情况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1例,复合组采用七氟醚面罩吸入复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比较2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质量,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指标,麻醉前后应激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复合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08%)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睁眼时间、即时躁动时间、30 min躁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后,2组患儿生命体征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手术后应激指标去甲状腺素、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素水平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复合组患儿去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例(7.84%)低于对照组5例(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手术患儿采用七氟醚面罩吸入复合氯胺酮麻醉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提高麻醉效果,改善患儿苏醒质量,减轻患儿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1至10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疝囊高位结扎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2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小儿疼痛量表评分(FLAC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7±1.86)min、(13.34±3.17)min及(2.26±0.14)d,与对照组(13.31±2.05)min、(19.86±3.48)及(3.15±1.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84、9.259、5.341,P均<0.001)。与T1相比,观察组患儿T2、T3时段HR、SBP、DBP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段H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段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时、术后2 h、4 h及8 h FLACC评分分别为(2.3±0.6)分、(2.0±0.4)分、(1.6±0.5)分、(1.2±0.3)分,均低于对照组(3.0±0.5)分、(2.7±0.6)分、(2.2±0.3)分、(1.7±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0、47.114、57.940、49.999,P均<0.05)。观察组呕吐、咽痛、喉痉挛的发生情况分别为3(6.00%)、3(6.00%)、2(4.00%),均低于对照组10(20.00%)、11(22.00%)、9(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5.316、5.005,P=0.037、0.021、0.025)。 结论在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能够更好地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幼儿骶管麻醉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行小儿疝手术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对照组患儿行阻力消失技术定位骶管穿刺,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效果。 结果(1)观察组患儿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术后苏醒时间、氯胺酮使用剂量、术毕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观察组患儿骶管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与术后(2、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气腹前,2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观察组心率、MAP、Pet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压、血氧饱和度、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幼儿骶管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手术,定位准确,患儿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并减少其苏醒期躁动,改善患儿血气与循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对腹股沟疝患儿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单侧内环结扎术患儿120例,年龄1~3岁,ASA Ⅰ~Ⅱ级。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ERAS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ERAS组采用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分别于术前(T0)、术毕时(T1)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水平,于苏醒时(T2)和回病房后2h(T3)测定镇静、疼痛与躁动评分。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率。 结果T1时,ERAS组Cor、NE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组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ERAS组患儿镇静、疼痛、躁动评分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恢复方面,ERAS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家长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2组患儿在复苏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降低腹股沟疝患儿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家长满意度,但对住院时间和费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试验组,每组患儿40例。观察组的麻醉方案为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试验组的麻醉方案为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对比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切皮前(T0)、切皮后10 min(T1)、切皮后15 min(T2)、探查疝囊(T3)]的生命体征、麻醉质量以及进入麻醉恢复室后不同时间点[进入即刻(T4)、进入后20 min(T5)、进入后40 min(T6)]的疼痛情况和镇静情况,及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儿T1、T2、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2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T4、T5、T6时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评分、Watcha镇静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对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其麻醉方案不仅能获得更稳定的需流动力学特征,缩短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还能改善患儿术后的疼痛及镇静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