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肘关节功能障碍是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对于引起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为,目前尚不明确.一些研究提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骨折未能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选择不当引起骨折移位,外源性因素涉及创伤、围手术期感染、手术操作对软组织破坏引起的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old螺钉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Bold螺钉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9例,均采用肘关节外侧Kaplan人路,多枚Bold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3年随访,平均2.3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肱骨小头坏死及骨化性肌炎。1例合并肱骨外侧髁后方骨折,术后X线出现肱桡关节间隙增宽,肘关节轻度不稳伴有活动受限。根据Morrey功能评定标准,优4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选择肘关节外侧Kaplan入路结合使用Bold螺钉固定,手术创伤较小,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将获得满意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邢繁斌 《中国骨伤》2010,23(2):153-154
<正>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占肘部骨折首位,其中伸直型骨折最多[1]。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畸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后果易并发肘关节粘连或骨化性肌炎,给患儿遗留终身肘关节功能障碍。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在C形臂X线机下手法复位,经皮于肱骨内外髁上打入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技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成人肱骨远端关节面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成人肱骨远端关节面移位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经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4例成人肱骨远端经关节面移位骨折。根据患者自述,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并以健侧肘关节功能活动为标准判定疗效;同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6个月),优良24例,满意12例,差8例,优良率54.55%。主要并发症: 关节僵硬7例,克氏针针尾戳破皮肤感染4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骨化性肌炎2例。结论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经关节面移位骨折,疗效可靠手术时机,切口感染,复位质量,肘关节制动时间诸因素均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 对38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手术入路、内固定的应用、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照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22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为86.84%.出现桡神经挫伤1例,尺神经炎1例,肱肌异位骨化1例.结论 Y形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力求解剖复位,重建稳定;其具有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新方法及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行肘关节后路鹰嘴截骨、带螺纹克氏针+双张力带固定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术式,并报告32例临床应用。结果:本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按Cassebauma标准,94%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达优良标准。结论:本法适应症广、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无退针并发症及能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术中暴露、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近期单纯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及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资料,均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暴露固定,术中暴露固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以上骨折患者均使用后侧入路,术中各结构暴露清楚,固定牢固,冠突前侧肱肌止点剥离较少。结论采用后侧入路术中尺骨冠突、桡骨小头均可完整暴露、固定,如向近端扩切口,肱骨远端内外侧髁均可完整暴露,同时固定肱骨远端骨折,修复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等。减少前侧入路固定冠突对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前侧入路位置深、暴露困难及对前侧屈肘肌群止点大量剥离等,从而减少术后异位骨化及肘关节僵硬发生。  相似文献   

8.
肘关节术后可因异位骨化而出现肘关节僵硬,如处理不当可出现医源性骨折伴关节僵硬。本讲座通过一个典型病例,讲解肘关节骨折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的诊断与治疗。通过回顾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作者认为肘关节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出现异位骨化伴僵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初次治疗肘关节骨折的过程中,术者只重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了肘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治疗,加之术后过早进行大幅度的被动功能锻炼,从而导致肘关节术后出现医源性骨折。(2)初次骨折手术复位欠佳,未达到解剖复位,肱骨小头存在翻转。在选择内固定方式时采用的克氏针张力带的方式进行固定不合理,如选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更合适,术中应同时修复和外侧副韧带相连的外髁。术后不应进行过度的强力的被动活动锻炼,应进行适度的主动活动锻炼,同时进行冰敷及口服吲哚美辛预防异位骨化。在处理类似病例时应正确区分肘关节僵硬和肱骨远端骨折的主次关系,笔者认为应将骨折愈合定为第一目标,力争尽早手术,术中保护软骨下骨量以使骨折愈合。如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可通过肘关节镜或切开直视下进行肘关节松解。术后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在进行肘关节松解时应重视骨性和软组织稳定结构的修复或重建。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这对于术后长时间的康复锻炼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实施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实施"Y"型钢板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治疗及术后肘关节预后情况。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并可促进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垂直双钢板和平行双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垂直组14例,平行组1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结果垂直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活动范围、Myao肘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均能提供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8年12月对14例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置换人工肘关节14例进行随访,患者平均59.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4年.原骨折按AO分型,C2型4例,C3型10例.假体关节为Coonrad-Morrey半限制性假体.对术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肌力和并发症等作为重点,经由Mayo肘关节评价、DASH评价、影像学评价有无假体松动和异位骨化等.[结果]4例在强度屈肘时轻度疼痛,本组肘关节平均屈曲112.6°(0°~144°),平均伸肘7.9°,屈124°,术后平均伸直受限22°.术后平均旋前79.8°,旋后78.2°.14例肘关节稳定,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并发术中内侧柱骨折、尺神经麻痹和异位骨化各1例.无假体松动.Mayo肘关节评价优(>90分)7例,良(75~ 89分)7例.DASH评价平均48.2分(24.4~78分).[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肱骨远端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2%~6%,占成人肘部骨折的30%,好发于年轻男性和老年女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成功治疗主要取决于骨折复位、关节面重建、稳定而坚强的固定及正确的康复训练。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步骤为先进行解剖复位,再实现牢固的内固定,如此患者便能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更好地恢复。因此,在肱骨远端骨折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文献,并结合当前主流的治疗理念,对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及肘关节置换术(TEA)等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13.
概要 根据一项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一项小样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结果,肱骨远端骨折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相比,全肘关节成形术(TEA)可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功能恢复.研究认为,采用TEA治疗的患者术后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明显更优.另外,TEA治疗组术后患者自述的DASH评分、肘关节活动度、二次手术率也优于ORIF治疗组,尽管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但是对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各研究结论不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对57例C型(AO分类)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6个月,57例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1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伤前存在肘关节畸形),优良率为92.3%。无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肱三头肌萎缩、骨化性肌炎、及骨不愈合发生。结论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入路,可取得良好的肘关节和肱骨远端显露,内固定安放方便,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骨质疏松性C3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及前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EPS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手术时间80~120(93.5±11.6)min。术后3~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线模糊,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提示骨折均愈合。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折复位丢失、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尺神经炎等并发症发生,4例发生骨化性肌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40°,伸直5°~30°;前臂旋转活动度:旋前60°~80°,旋后55°~75°;肘关节MEPS评分为55~95分,其中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78.8%(26/33)。结论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能够为骨质疏松性C3型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固定提供良好的手术显露,避免尺骨鹰嘴截骨所带来的二次损伤,术后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99-2102
[目的]介绍肱骨后方MIPO技术治疗肱骨中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经验和初步临床报告。[方法]介绍后侧MIPO入路固定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同时采用上肢功能DASH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接受肱骨后方MIPO技术治疗的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95 ml,除1例桡神经症状患者外,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为8 d,随访时间内所有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骨折愈合后肩关节功能评价:屈曲平均172.5°,外旋平均72.5°,内旋平均75.8°,肩关节UCLA评分平均33.8分;肘关节功能评价:屈曲平均141.7°,伸直平均5.8°,肘关节MEPS评分平均96.7分;上肢功能DASH评分,平均3分。术后有1例患者有桡神经牵拉损伤症状,给予治疗后于术后7周康复,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肱骨后方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尤其是对骨折线距离鹰嘴窝较近的骨折,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虽然由于桡神经的解剖因素导致手术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但仍不失为一种可以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aplan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科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共11例患者采用Kaplan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方法。按Dubberley分型:IA型2例、IB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3例、ⅢA型1例、ⅢB型1例。术后复查肘关节摄片,了解关节面复位及内固定情况,门诊随访患者肘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所有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血管神经损伤,其中1例发生内侧异位骨化,经早期干预后未进展。 结论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采取外侧Kaplan入路,可充分显露关节面骨折块及骨折线,对于骨折复位及固定显露较好,可获得微型钢板稳定固定,术后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在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1例,均采用改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手术复位固定骨折。结果本组41例均获随访,平均10.5(7~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5周。按照Jup iter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21例,可8例,差2例;功能优良率为75.6%。2例术后5个月发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术后8个月发现骨不连,其中2例经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愈合,1例发生肘关节严重僵硬放弃治疗。2例出现肘关节骨化性肌炎,但肘关节伸屈活动尚可。在术前无尺神经损伤的患者中,术后有2例早期出现环小指麻木,但手指活动正常,经对症处理术后1~3个月时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3个月时开始出现环小指麻木、手指无力的尺神经损伤表现,术后7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同时行尺神经前移术,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改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不损伤尺骨关节软骨面及尺神经,手术创伤小,能满足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是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一种较好的手术显露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03—2014-01经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髁间骨折18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可能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内固定方式、手术入路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手术入路是影响肘关节术后功能的独立因素。结论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及手术入路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功能的独立因素,因此,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骨折分型有助于骨科医生对手术的预后进行判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助于获得相对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方法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138例(139肘)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45.32±15.02)岁(18~69岁);男56例,平均年龄(39.43±14.46)岁(18~69岁);女82例,平均年龄(49.07±14.07)岁(18~69岁)。采用AO/OTA分型:B1型5肘;B2型6肘,鹰嘴截骨1肘;B3型48肘,鹰嘴截骨28肘;C1型12肘;C2型37肘,鹰嘴截骨21肘;C3型31肘,鹰嘴截骨31肘。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估肘关节功能。对性别、年龄、损伤侧别、入院时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骨折AO/OTA分型、手术中是否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及术后是否口服吲哚美辛等可能影响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术后获随访平均(14.26±3.83)个月(12~25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愈合不良。肱骨远端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固定物松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99.35°±28.72°(135° ~0°),MEPS评分(91.71±9.36)分(60~100分),DASH评分(6.71±8.25)分(2.88~41.66分)。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前臂旋转轻度受限,旋前50°,旋后30°,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均正常。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09)、空腹血糖(P=0.005)、尺骨鹰嘴截骨(P=0.016)、手术时间(P=0.016)、骨折分型(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3型骨折较其他类型的异位骨化发生率更高(P=0.049)。受伤至手术时间≤6 d与>6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是否口服吲哚美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16)。 结论影响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异位骨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尺骨鹰嘴截骨和空腹血糖,吲哚美辛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复杂骨折的创伤更重,手术中常需要尺骨鹰嘴截骨以利于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