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析改良中间入路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86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侧方入路组和中间入路组,各43例。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右半结肠癌活力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果中间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为(17.7±3.3)枚、(55.7±36.1) ml、(122.4±25.6) min均优于侧方入路组(P<0.05);术后5 d结肠癌活力指标:中间入路组Xiap、Livi、TK1、Plk1水平均低于侧方入路组(P<0.05);而心理情绪、主观症状、社会活动等生存质量评分则高于侧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与侧方入路组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半结肠切除术行改良中间入路可提高生存质量与淋巴结清扫率,减轻术后恶性肿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用于右半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及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45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常规入路组(n=47,采用中间入路),侧方入路组(n=53,采用侧方入路),开腹术组(n=45)。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手术前后免疫指标等采用( ±s)描述,F检验;术后并发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侧方入路组患者的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与常规入路组患者(P<0.05),而住院时间、镇痛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但与常规入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方面,开腹术组则要显著低于两组入路组(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侧方入路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侧方入路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免疫功能,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与经胆囊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01—2020-06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普外科行LC的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依据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入路方式分为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组(后三角入路组)和经胆囊三角入路组(胆囊三角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的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共纳入250例患者,每组125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三角入路组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胆囊三角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比术前高,CD8~+、CD4~+水平均低于术前;其中后三角入路组术后IL-6、TNF-α水平低于胆囊三角入路组,CD8~+、CD4~+高于胆囊三角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实施LC,患者炎症反应轻,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高清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入路选择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侧方入路组和中间入路组,分别54例、42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分析。手术相关指标、中位生存期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指标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侧方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均短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的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方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低于中间入路组的11.9%,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入路组中转开腹率为3.7%,低于中间入路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0,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术后1年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侧方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并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其预后效果与中间入路相当,值得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门区淋巴结清扫保脾术治疗胃癌的入路选择,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脾门区淋巴结清扫保脾术治疗的7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侧入路组39例,胰后入路组32例。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左侧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胰后入路组(均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胰后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左侧入路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较短,手术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腔镜根治术下甲状腺癌治疗手术入路的选取及创口情况的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78例行三维腔镜根治术的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胸乳入路组与颈前入路组,其中胸乳入路组40例采取胸乳入路,颈前入路组38例采取颈前入路。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术期指标等采用( ±s)描述,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美观满意度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声音嘶哑、咳嗽、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疼痛评分和吞咽困难发生率胸乳入路组明显低于颈前入路组(P<0.05),术后切口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颈前入路组(P<0.05)。 结论胸乳入路三维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疗效良好,安全可靠,并且术后切口更为美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44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前入路组),另44例行经胆囊后三角入路LC(后入路组)。记录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中转开腹率等;检测术前1 h和术后24 h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消化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结果 后入路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前入路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入路组心率、血压和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前入路组(P<0.05)。手术前后,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患者GIQL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入路组和前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后三角入路能够缩短LC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镜乳晕入路结合口底入路治疗早中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64例早中期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行腔镜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28例)和B组(腔镜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口底入路中央淋巴结清扫术,36例)。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完成。手术各项相关指标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镜乳晕入路结合口底入路治疗早中期甲状腺癌,能更彻底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整体疗效优于单纯胸腔乳晕入路甲状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技术较开腹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入路选择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开腹组(32例,开腹手术)、传统组(35例,侧方入路的腹腔镜根治术)和SMA组(30例,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根治术)。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累积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传统组和SMA组相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SMA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SM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比开腹组、传统组多,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传统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开腹组为28.1%,传统组为8.6%,SMA组为6.7%,三组比较开腹组>传统组>SMA组(P<0.05)。术后3年生存率开腹组为65.6%,传统组为65.7%,SMA组为70.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右半结肠癌可减少对机体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以动脉优先入路可增加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 种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入路的适用范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1 月—12 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50 例胆囊良性疾病行LC 的临床 资料。 结果:150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三孔法46 例,二孔法54 例,经脐入路50 例,3 组患者的手术 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岀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无差异(均P>0.05);在术后疼痛、术后住 院天数方面,经脐入路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3 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均无腹痛、黄疸、 胆瘘、岀血、腹壁切口疝等并发症。 结论:3 种手术入路均能安全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入路, 以手术安全为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头侧中间入路与尾侧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0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头侧中间入路51例患者为头侧组,行尾侧中间入路51例患者为尾侧组。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临床指标及肿瘤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尾侧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头侧组(P<0.05)。术中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扫数目、标本质量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组入路方式均为符合肿瘤根治性手术原则的有效手术入路方式,其手术效果相当。尾侧中间入路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分离离断胆囊动脉主干左侧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左侧入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8-12间在淮阳县中医院接受LC治疗的10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LC,观察组行左侧入路LC。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胆管损伤及胆漏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入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腋下组(83例)与胸乳组(65例)。采用Stata 14.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资料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腋下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皮下积液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胸乳组患者(Z=6.377,P=0.000)。 结论经腋下入路腔镜下单侧切除甲状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头侧-中央联合入路与单纯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52例患者行头侧-中央联合入路手术方式(联合组),44例患者行单纯头侧入路手术方式(单纯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两组术中术后各相关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单纯组(均P<0.05),两组切除标本长度、清除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单纯组为1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23, P>0.05)。联合组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组(均P<0.05)。 结论头侧-中央联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头侧入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已被广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起重要作用。由于右半结肠区域血管走行复杂,因此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操作难度更高,需要慎重选取手术入路。本研究通过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手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尾侧入路组),另一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间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3.52 min vs.168.6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46 mL vs.24.28 mL)、中转开腹率(2.94%vs.11.76%)均明显优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通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炎症、吻合口瘘、及肠梗阻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3.53%vs.35.29%)均明显低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间入路组(82.35%vs.52.94%,P<0.05)。结论: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简便、可操作性好的优势,有利于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及解剖定位的准确,其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尾侧入路法与中央入路法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115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57,采用尾侧入路)和对照组(n=58,采用中间入路)。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初次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尾侧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优势,两种术式治疗右半结肠癌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6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LPD组,开腹组患者36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组患者30例行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等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病理显示,两组患者R0切除率均为100%;LP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出现胰瘘、胃排空障碍、胆瘘、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的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比较(26.67%比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4, P>0.05)。 结论钩突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为92例患者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三组:经中间入路组(n=31)、经外侧入路组(n=43)、经网膜囊入路组(n=18),对比分析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手术并康复出院。3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间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间入路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经外侧入路组发生4例,其中感染3例,吻合口漏1例;经网膜囊入路组发生感染3例;3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较经外侧入路、经网膜囊入路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更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与混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混合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疗效和康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发病48h后实施手术的59例患者作为延期组,将发病48 h以内实施手术的59例患者作为早期组。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CD3、 CD4用( ±s)表示,行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术后1 d、 2 d、4 d的CD3、 CD4指标均高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穿孔、感染、坏疽、腹腔内出血、胆管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于病发后48 h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促进机体康复,提高免疫能力,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