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调查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出院后的疼痛情况,分析出院后患者的疼痛病因并指导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收治的82例因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疼痛资料,了解其出院后第2周,以及第1、2及3个月的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第2周25例患者发生轻度疼痛;出院后第1个月38例患者发生轻度疼痛,7例患者发生中度疼痛;出院后第2个月31例患者发生轻度疼痛,4例患者发生中度疼痛;出院后第3个月19例患者发生轻度疼痛。出院后第2周,以及第1、2及3个月时,男性和女性、60岁和≥60岁、手术时间180 min和≥18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和≥200 mL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出院后的疼痛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时间对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探讨亚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0岁以上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X-tile软件证明手术时间影响患者预后的截断值为230 min,相较短手术时间组,长手术时间组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差(P=0.043);且肿瘤较大、TNM分期较高、术中出血较多(P>0.05);基于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的亚组生存分析提示,手术时间较短的患者总体生存期无统计学优势(P>0.05)。不同手术时间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TNM分期为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时间不影响患者预后。结论:对于70岁以上且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并非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大的肿瘤及较晚的肿瘤分期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徐光辉  丰帆  柰超  肖书傲  张磊  张洪伟 《肿瘤》2015,(2):232-236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微环境相互作用且密不可分,神经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参与其中。研究证实,胃癌等肿瘤组织中有新生的神经纤维分布,这一方面提示肿瘤细胞通过某些方式(类似血管和淋巴管的再生)促进神经再生;另一方面提示这些新生的神经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发挥某种作用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深入研究肿瘤发展过程中神经与肿瘤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丰富肿瘤生物学理论,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后行B-II+Braun或Roux-en-Y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接受远端胃大部切除并行上述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I+Braun和Roux-en-Y两组,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进行配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术后1年以上胃镜复查结果及术后生存率。 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期并发症中,B-II+Braun组烧心/返流、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0.83%、16.67%)显著高于Roux-en-Y组(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以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Roux-en-Y组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25%、18.75%、9.38%)显著低于B-II+Braun组(分别为72.22%、61.11%、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潴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行Roux-en-Y重建术后抗返流效果显著优于B-II+Braun,且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劣势。前者可替代后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已被广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起重要作用。由于右半结肠区域血管走行复杂,因此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操作难度更高,需要慎重选取手术入路。本研究通过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手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尾侧入路组),另一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间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3.52 min vs.168.6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46 mL vs.24.28 mL)、中转开腹率(2.94%vs.11.76%)均明显优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通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炎症、吻合口瘘、及肠梗阻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3.53%vs.35.29%)均明显低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间入路组(82.35%vs.52.94%,P<0.05)。结论: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简便、可操作性好的优势,有利于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及解剖定位的准确,其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女性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情况等相关资料,术后随访至2019年6月14日,失访8例。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6例)和未复发组(216例),对可能影响术后疝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s多因素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体质量指数(BMI)较大、补片尺寸较小及术者手术操作水平与经验不足均是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高龄、BMI较大、补片尺寸较小及术者手术操作水平与经验不足均是妇科手术联合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疝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以降低术后疝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差。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食管癌的进展及预后与树突状细胞在癌组织和周围淋巴结内的分布、密度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探索以DC疫苗为基础的食管癌免疫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食管癌与树突状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