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ast track surgery ,FT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将200例LC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100例,比较2组患者康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2.0±4.4)h ,明显短于对照组(24.9±5.4)h(t=-18.519,P=0.000);术后出院时间(3.2±1.3)d明显短于对照组(4.2±2.1) d(t=-4.049,P=0.000);术后5 d体重下降值(3.2±0.3) kg明显低于对照组(5.2±0.6)kg(t=-29.814,P=0.000)。结论 FTS应用于LC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切除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变化,并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较。方法本组53例,后腹腔镜组(LN)27例,开放手术组f0N)26例年龄在25—82岁,平均(51.45±15.39)岁。分别行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切除术(IN),开放手术肾肿瘤根治切除术(ON)。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对两组手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5d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4^+/CD25^+、CD8^+/CD28^+)和NK细胞进行检测,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min,而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922);后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6.92±0.96)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1.42±1.57)d(P=0.018);后腹腔镜组术中失血(72.03±10.37)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154.42±20.42)ml(P=0.00)。后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度冷丁止痛,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1.4,P〈0.01)。两组患者的细胞亚群术前与参考值相比,ON组CD3的四个水平间68.8±11.73、62.63±11.62、64.10±13.38、68.92±10.28差异有显著性(P〈0.05)。ON组CD4的四个水平间42.15±7.81、36.39±7.97、38.10±7.58、42.61±8.81差异有显著性(P=0.0061)。ON组术后1、5dCD8(24.80±10.97、23.54±9.86)高于LN组术后1、5dCD8(23.01±6.73、21.42±5.92),差异有显著性(P〈0.05)。ON组CD4^+/CD25^+的四个水平间8.58±3.62、8.71±4.91、10.7±4.56、9.16±4.26无统计学差异,(P〉0.05)。LN组CD4^+/CD25^+的四个水平间8.45±3.76、7.34±4.50、8.43±4.61、9.14±4.76无统计学差异(P〉0.05)。ON组术后3dCD4^+/CD25^+(10.7±4.56)高于IN组术后3dCD4^+/CD2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80例手术治疗肥胖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体重指数28~40。开腹组38例,腹腔镜组4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物及抗生素应用、术后发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4.98±12.77) ml vs.(31.58±19.00) ml, t=-4.550, P=0.000],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2.7±1.0) d vs.(4.1±1.2) d, t=-5.470, P=0.000],术后需要止痛少[5.0%(2/40) vs.26.3%(10/38),χ2=6.802,P=0.009],留置引流少[2.5%(1/40) vs.18.4%(7/38),χ2=5.367, P=0.021],术后发热少[5.0%(2/40) vs.23.7%(9/38),χ2=5.616, P=0.018],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少[5.0%(2/40) vs.21.1%(8/38),χ2=4.493, P=0.034],住院时间短[(5.9±3.2) d vs.(8.7±4.1) d, t=-3.345, P=0.001],但住院费用高[(7800±396)元vs.(4914±434)元, t=30.716, P=0.000]。结论对于肥胖的阑尾炎患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住院费用可以接受,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优势部位胃间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优势部位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ERAS组44例。传统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36.5±3.8)h比(48.5±4.1)h,P〈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提前[(44.2±6.7)h比(57.2±9.1)h,P〈0.01],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1.1±0.2)d比(2.4±0.3)d,P〈0.01],术后下床时间提前[(1.3±0.5)d比(2.9±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4.2±2.1)d比(5.9±2.8)d,P〈0.01],术后疼痛减轻[(3.1±3.0)分比(5.2±3.2)分,P〈0.05)]。ERAS组术后1d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较传统组降低[(6.7±1.1)mmol/L比(9.8±1.7)mmol/L,(d.0±7.5)比(9.5±2.2),均P〈0.05]。ERAS组和传统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5%和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可以促进术后康复,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3月广泛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分析,2组各21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233.3±202.1) ml vs.(983.3±462.2)ml,t=-6.814,P=0.000],术后排气早[(41.0±13.9)h vs.(55.4±15.0)h,t=-3.219,P=0.003],但清扫盆腹腔淋巴结数量较少[(19.7±8.2)枚vs.(27.5±7.7)枚,t=-3.170,P=0.003],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31.8±23.4) d vs.(14.5±4.7)d,t=3.177,P=0.005]。失访腹腔镜组13例,开腹组12例,其余17例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53~107个月),肿瘤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0(0/8) vs.11.1%(1/9),P=1.000]。结论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替代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还具有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经过中期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早期卵巢癌4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5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3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感染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50.2±50.8)ml,明显少于开腹组(235.6±49.3)ml(t=-5.901,P=0.000);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6.2±13.5)h,明显早于开腹组(48.3±13.9)h (t=-3.058,P=0.004);腹腔镜组术后发热6例,显著少于开腹组12例(χ2=4.057,P=0.044);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与开腹组6例无统计学差异(χ2=1.670,P=0.196);腹腔镜组住院时间(15.2±5.2) d,明显短于开腹组(23.3±4.2) d (t=5.904,P=0.000)。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41.4±45.3)、(248.5±58.3)min,无统计学差异(t=-0.473,P=0.638);2组切除淋巴结分别(21.3±2.9)、(20.5±3.0)枚,无统计学差异(t=0.939,P=0.353)。45例(开腹组2例失访,腹腔镜组1例失访)随访1~52个月,平均21.5月。开腹组2例分别术后10、12个月复发,腹腔镜组1例术后10个月复发,其余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近期疗效好,安全可行,可作为早期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时间的长短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影响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分为长时间组(大于或等于205min,119例)和短时间组(小于205min.213例)。结果与短时间组比较,长时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81.0±65.7)ml比(65.8±55.0)ml],术后下床时间[(3.1±1.7)d比(2.3±1.2)d]、排气时间[(3.8±1.1)d比(3.2±1.3)d和住院时间[(14.2±6.3)d比(12.5±7.0)d]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6.0%(19/119)比8.5%(18/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输血例数、进食流质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手术经验(P〈0.01)是影响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手术时间长短的独立因素。结论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胃远端癌D:根治术者应选择BMI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的病例,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根治术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09例老年(70岁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24例老年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102.5±34.3)ml比(181.7±73.8)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更快[(2.8±0.6)d比(4.0±1.2)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7±7.5)d比(14.2±6.5)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0.1%(11/109)比21.0%(26/124),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231.2±51.4)min比(208.5±53.6)min,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相当(31.4±14.2比32.6±11.7,P〉0.05)。腹腔镜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微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层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3月2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按胆总管缝合方法分为2组:单层缝合组127例和分层缝合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t=-0.931,P=0.353),分层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5.9±1.7) d,明显短于单层缝合组(7.7±1.8) d(t=7.400,P=0.000)。分层缝合组术后胆漏发生率3.4%(3/89),显著低于单层缝合组20.5%(26/127)(χ2=13.167,P=0.000)。单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45.4%(10/22) vs.15.2%(16/105),χ2=8.429,P=0.004];分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无显著差异[7.1%(1/14) vs.2.7%(2/75),χ2=0.002,P=0.964]。结论分层缝合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避免术后胆漏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扩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7月~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176例直肠癌按纳入与剔除标准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57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65.1±23.9)min,明显长于开腹组(152.2±21.6)min(t=3.011,P=0.003);术中出血量(128.8±60.2)ml,显著少于开腹组(178.1±58.2)ml(t=-4.426,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7±0.7)d,显著短于开腹组(3.5±0.7)d (t=-6.074,P=0.000)。腹腔镜组上、中、下段肿瘤下切缘距离分别为(5.2±0.7)、(3.6±0.5)、(2.6±0.5)cm,开腹组分别为(5.3±0.6)、(3.6±0.5)、(2.4±0.4) cm,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0.441,P=0.662;t=0.000,P=1.000;t=1.554, P=0.127)。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2.4±3.7)枚,与开腹组(13.2±3.5)枚无统计学差异(t=-1.181,P=0.240)。腹腔镜组留置尿管时间(4.3±1.2)d,显著短于开腹组(5.1±1.3)d(t=-3.398,P=0.000)。腹腔镜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5.4%(3/56)与开腹组3.5%(2/57)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0.984);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0,与开腹组1.8%(1/57)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1.000);腹腔镜组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1.8%(1/56)与开腹组5.3%(3/57)无统计学差异(χ2=0.241,P=0.623);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7.1%(4/56)与开腹组3.5%(2/57)无统计学差异(χ2=0.159, P=0.659)。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7%(3/53)和9.8%(5/51),无统计学差异(χ2=0.180,P=0.67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2%(7/53)和19.6%(10/51),无统计学差异(χ2=0.779,P=0.378);2组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疗效。方法50例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患者,26例行腹腔镜膀胱破裂修补术,24例行开放膀胱破裂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的使用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12±8.53)min 和(64.48±1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24±5.38)ml 和(89.35±12.17)ml,P <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3.24±2.39)h 和(38.42±6.9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4.64±1.42)d 和(7.04±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痛药的使用率分别为38.46%(10/26)和75.0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26)和8.33%(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开放术式比较,腹腔镜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分为3组,均行EST联合LC,随机并按其EST术后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ST术后7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51.00±2.31)min明显较A组(34.70±2.24)min、C组(34.43±2.51)min延长(t=0.002,P〈0.01);中转开腹率10.0%(6/60)较A组1.7%(1/60)、C组1.7%(1/60)明显增高(t=0.028,P〈0.05);术中出血量(50.43±3.90)ml较A组(28.86±3.35)ml、C组(28.57±3.40)ml明显增多(t=0.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T术后30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住院总费用(15250.57±1006.67)元较A组(10093.29±496.05)元、B组(10845.86±744.27)元明显增加(t=0.002,P〈0.01)。结论EST术后3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机器人系统进行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对照(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均采用辅助小切口行体外消化道重建,机器人组则采用体内镜下行消化道重建。结果所有机器人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而腹腔镜组有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手术切口短[(4.2±1.7) cm比(8.9±2.6) cm, P=0.028],术中出血少[(60±16) ml比(98±17) ml, P=0.005],手术时间长[(237±46) min比(188±52) min, 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5.3±2.6) d比(6.1±3.1) d, P=0.018],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上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机器人系统行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较腹腔镜手术短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3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腹腔镜组101例,腹腔镜组157例,开腹手术组132例。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检出数目、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31±61)min,明显长于手辅助腹腔镜组的(173±39)min和开腹手术组的(163±38)min(P〈0.01)。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0%(2/101)和3.2%(5/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手辅助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12/101)、11.5%(18/157)和19.7%(2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3组术后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均P〈0.01)。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一样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近期肿瘤根治效果,但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改良Kugel疝修补术(Modify-Ku-gel)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284例(312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EP134例(152例次),改良Kugel疝修补术150例(160例次)。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果平均手术时间TEP组(48.75±12.14)min,改良Kugel组(51.46±24.76)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TEP 组为(5.23±1.85)d,改良 Kugel 组为(5.84±1.52)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术后并发症TEP组5例(3.3%),改良Kugel组8例(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TEP组复发1例(0.7%),改良Kugel组复发2例(1.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TEP与改良Kugel术均为腹膜前疝修补手术,能完全修补腹股沟区耻骨肌孔的缺损,并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治疗成人脐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河南省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成人脐疝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手术35例,行开放式手术42例。比较二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2.85、3.06,P=0.01、0.02、0.01);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0)。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相比明显减少(χ2=5.704,P=0.017),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内腹腔镜组无复发病例,而开放组有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2,P=0.201)。结论对于成人脐疝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外科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疼痛轻,不影响美观,有望成为成人脐疝修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手术和肿瘤学安全性,并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LPD组和OPD组,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发热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病理分期、术后发热天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情况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PD组相比OPD组,术中出血量[(168.2±87.4) ml比(353.5±140.1) ml,P=0.000]及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157.7±69.7) ml比(289.1±197.0) ml,P=0.039]减少,术后排气时间[(4.1±0.9) d比(6.6±3.4) d,P=0.024]、恢复流质饮食时间[(5.8±1.3) d比(8.2±3.5) d,P=0.040]、下床活动时间[(3.6±1.4) d比(6.2±1.5) d,P=0.000]和术后住院天数[(17.0±2.2) d比(25.7±13.8) d, P=0.047)明显缩短。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LPD能够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手术安全的同时,在减少术中出血和促进术后恢复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对机体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收集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4例(开放组),手助腹腔镜和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4例(腹腔镜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麻醉后、术中以及术后第三天IL-6和IFN-1的变化以及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流改道方式及肿瘤分期方面均无差别(P〉0.05)。腹腔镜组术后8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57.1%,而开放组中19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占79.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49)。腹腔镜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4d,而开放组为2.8d,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组(P=-0.032)。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IL-6的浓度均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三天的IL-6浓度均较术前、术中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前IL-6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607),但开放组术中和术后IL-6的浓度均比腹腔镜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的IFN-1浓度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术前、术中和术后IFN-1浓度相比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对机体的损伤较开放手术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的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6.5±7.3)h比(75.1±6.8)h,P=0.000],住院时间[(7.8±1.1)d比(9.3±1.3)d,P=0.000]和住院总费用[(3.62±0.38)万元比(3.97±0.40)万元,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20.0%(6/30),P=-0.488]。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CD3’、CD4’、CD4+/CD8+、ALB和PA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对免疫功能影响,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