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7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30例胆囊结石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29例取石成功,1例失败((因胆囊隔膜结石嵌顿而中转胆囊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36月,胆囊结石复发1例(术后1年)。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石复发率低,适合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评价胆宁片对完全腹腔保胆取石术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将符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4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腹腔镜切开胆囊,行胆道镜取石。治疗组术后3d口服胆宁片3个月,对照组患者除不服用胆宁片外,其余护理、饮食与治疗组相同。术后2年复查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结石复发率的差异。46例保胆取石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5~7d均治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GLQ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服用胆宁片,能使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减少,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全麻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腹腔镜下观察胆囊形态,分离粘连,若胆囊因结石嵌顿而胀大、积脓,先穿刺针吸脓减压,切开胆囊底部,纤维胆道镜下取出结石,清理胆囊腔,确定胆囊管畅通后,缝合切口,保留胆囊。结果拟行28例,22例顺利完成保胆手术,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40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无结石复发。另6例因结石位于胆囊管难于取出(2例),或取石后胆囊管不通畅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成功4例,LC不成功改开腹胆囊切除2例。结论胆囊结石伴炎症,乃至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的病例也可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结石患者行LRCL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ECT检查示胆囊显影良好,B超检查胆囊壁厚均<4 mm,测定胆囊收缩率为20%~30%,表明胆囊有收缩和浓缩功能。手术时反复取石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术后2周B超复查胆囊壁厚度并测定胆囊收缩率。结果:完成LRCL33例,手术成功率91.7%(33/36),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7 d出院。术后2周B超检查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2 mm),胆囊收缩率>30%,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门诊随访6~12个月,结石无复发。无胆囊癌发生。术中3例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分别为1例胆囊床撕裂出血和2例胆囊网膜广泛粘连。结论:恰当的适应证,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可靠的胆囊底切口缝合是施行LRCL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的保证;该术式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相似文献   

5.
内镜保胆取石术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 复习和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保胆的依据、保胆取石术的优势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法、当前存在的争议等问题进行综述.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为内镜保胆取石术提供了客观依据,内镜技术上的进步为保胆提供了可能.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争议主要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操作,不恰当地选择病例,盲目追求保胆取石将使胆囊结石的治疗事与愿违.结论 内镜保胆取石术能够取尽结石,保留胆囊功能,但术后结石复发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结石患者行LRCL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ECT检查示胆囊显影良好,B超检查胆囊壁厚均<4 mm,测定胆囊收缩率为20%~30%,表明胆囊有收缩和浓缩功能。手术时反复取石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术后2周B超复查胆囊壁厚度并测定胆囊收缩率。结果:完成LRCL33例,手术成功率91.7%(33/36),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患者当日均可下床,次日进流食,3~7 d出院。术后2周B超检查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2 mm),胆囊收缩率>30%,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门诊随访6~12个月,结石无复发。无胆囊癌发生。术中3例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分别为1例胆囊床撕裂出血和2例胆囊网膜广泛粘连。结论:恰当的适应证,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可靠的胆囊底切口缝合是施行LRCL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的保证;该术式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降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胆囊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保胆手术组21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联合治疗组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口服TUDCA,每个月连续服用5 d后,停止口服25 d,为期1年。比较两组患者胆囊结石复发率、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术后2年,单纯手术组患者胆囊结石症状复发率为33.3%(7/21),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4.8%(1/21)。单纯手术组5例(23.8%)胆囊结石复发,而加服药物组无复发(ⅹ2=5.6757,P0.05);单纯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胆囊壁厚度分别为(3.95±0.56)mm和(3.74±0.68)mm,胆囊收缩功能分别为(38.24±4.33)%和(37.89±6.42)%,而加服药物组患者胆囊壁厚度分别为(2.88±0.67)mm和(2.43±0.71)mm,胆囊收缩功能分别为(48.78±6.45)%和(59.46±3.64)%,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联用TUDCA口服能有效降低胆囊结石的复发,改善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症、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比较内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分析2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肾孟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前瞻性测定26例内镜保胆取石术与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入院时.术前、术后4,8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26例成功取净结石,取出最大结石直径约2.1cm,手术时间40.8±10.5min,住院时间5~7d,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最长两年,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1例(3.84%).EMIC组和LC组病人入院时平均GLQI指数分别为114.2分和113.2分(P>0.05);术后4周GLQI指数116.9分,超过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4.4分恢复至正常人水平.LC术后4周GLQI指数110.6分,低于入院时水平;术后8周GLQI指数120.5分,超过入院时水平(P<0.05).EMIC组GLQI指数高于LC组,且上升快.结论:腹腔镜、肾盂输尿管镜联合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内镜保胆取石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快、生存质量高.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优思弗对预防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优思弗(UDCA)对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行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每晚睡前顿服优思弗胶囊50Omg,服药6~12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无结石复发病例,B超检查胆囊壁光整无增厚(2mm),测定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保胆取石术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浙江省荣军医院2009年10月年至2014年8月期间完成的203例保胆取石患者,依据其结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分成三组,A组:胆囊游离结石3枚以下,不伴有泥沙样结石及壁间结石;B组:游离结石3枚以上,伴或不伴有泥沙样结石;C组:有胆囊壁间结石存在。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随机抽取同时期施行LC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术式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63例,保胆取石术后1例胆囊结石复发;B组88例,术中1例因结石逃入胆总管改行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余87例保胆取石术后12例胆囊结石复发;C组52例,2例手术中因胆囊壁损伤严重改行LC术,余50例中保胆取石术后9例胆囊结石复发;三组术后均未出现消化道并发症及胆总管结石,无胆漏发生。LC组128例,2例因术中出血改行开腹手术,1例发生胆管损伤,术后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8例,反流性胃炎2例(均经胃镜确诊),单纯慢性腹泻3例,胆总管结石2例。四组比较,A组术后复发率最低,B组、C组患者结石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B组、C组手术不良情 况与LC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保胆取石手术符合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其手术并发症并不高,通过控制手术指征可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为1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采取切开胆囊颈部取石。结果:16例(88.9%)保胆取石成功,2例(11.1%)未能成功保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囊颈部切开取出的嵌顿结石为质硬、黄色或一面为黄色另一面为黄黑色的圆形结石,直径0.3~0.5 cm,平均(0.39±0.06)cm。手术时间120~185 min,平均(136.5±16.0)min;术中出血量30~60 ml,平均(40.0±8.4)ml。术后无出血、明显胆漏、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继发结石、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住院4~8 d,平均(5.0±1.2)d。16例保胆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4年,胆囊无残石,无结石复发,胆囊壁厚度正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中切开胆囊颈部取嵌顿结石安全、可行,效果良好,是处理胆囊颈部嵌顿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随机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同一术者施行的60例微创保胆手术分为两组,30例行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30例行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保胆取石术(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中29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钳夹取石失败,中转为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照组复发1例,彩超、腹部CT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观察组无复发。两组均无术后胆漏、出血、胆囊癌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复发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操作技巧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对胆囊壁增厚CT强化分层分型的方法,总结不同病因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与囊周积液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及顺德区新容奇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或确诊为肝病并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且诊断胆囊正常者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系非肝病性胆囊炎者146例,肝病性胆囊炎者23例。胆囊壁按囊壁强化及分层的不同分为5型,观察各组胆囊壁强化分型情况,测量胆囊壁黏膜层厚度;比较非肝病组和肝病组的各型发生率及胆囊壁黏膜层厚度之间的差异。结果非肝病组Ⅱ型102例(69.9%),Ⅲ型5例(3.4%),Ⅳ型30例(20.5%),Ⅴ型9例(6.2%);肝病组Ⅱ型2例(8.7%),Ⅲ型11例(47.9%),Ⅳ型5例(21.7%),Ⅴ型5例(21.7%)。Ⅱ型在非肝病组的发生率高于肝病组(P〈0.005),而Ⅲ型和Ⅴ型在非肝病组的发生率却低于肝病组(P〈0.005,P〈0.05),Ⅳ型在2组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仅出现在对照组。非肝病组胆囊壁黏膜层厚度为(2.61±1.30)mm,大于肝病组的(2.02±0.52)mm(t=2.22,P〈0.05)。结论胆囊壁CT强化分层分型的方法,有利于非肝病性与肝病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对胆囊炎有无穿孔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与同济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施行的60例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手术(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61例小切VI保胆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8±2.4)个月(6~36个月)随访;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胆囊内出血发生率、胆囊功能减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方面均少于或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长于或多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手术在技术层面上是安全可行的,术后患者近期效果较好,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积累病例资料及收集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小切口开腹保胆取石(/息肉)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保胆取石(/息肉)术的82例患者,其中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41例)及小切口开腹保胆取石(/息肉)术(4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手术。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62.7±15.2)min,小切口组平均(57.5±13.8)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1±1.5)ml、(16.7±4.2)h和(5.5±0.6)d,小切口组分别为(9.8±2.0)ml、(24.5±4.8)h和(8.7±0.8)d,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胆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完全腹腔镜组出现胆囊区积液1例;小切口组出现右侧肝肾隐窝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获随访1年,B超检查示胆囊结构正常,未出现结石(/息肉)复发病例。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颈部成形术在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为320例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其中12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行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成形术,保留了胆囊。腹腔镜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1~1.5cm,取出结石,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胆囊管通畅,有胆汁流出后,用4-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囊颈部,为预防狭窄,部分病例纵切横缝,针距、边距均为1.5mm。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3±27)min,腹腔引流管术后2~4d拔除,无胆漏;术后住院7~10d,平均(8.5±1.0)d。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个月,无结石复发,术后1个月胆囊炎症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胆囊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恢复25%~52%,8例高于30%。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囊颈部成形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一种有效的保胆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术后胆囊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病例对照设计,从保胆取石术后随访满1年的患者里随机抽取59例,其中胆囊功能恢复良好37例,功能恢复差22例,对术后胆囊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行统计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胆囊壁厚度、黏膜下结石、炎性病理、结石复发、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服药与患者胆囊功能恢复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胆囊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为:结石复发(OR=13.121,P=0.046)、糖尿病(OR=12.263,P=0.043)、炎性病理(OR=6.891,P=0.037)、手术时间(OR=6.718,P=0.030)。 结论:结石复发、糖尿病、胆囊长期慢性炎症、长时间手术操作是微创保胆术后胆囊功能恢复差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3月普外科收治住院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2)治疗效果:包括术后胆总管通畅度、结石残留率、复发率、手术有效率等。结果 (1)两组的手术情况对比结果: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比对照组稍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需要口服止痛药物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实验组术后胆总管通畅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手术有效率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症状疗效可与开腹手术媲美,且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与胆囊穿刺造瘘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接受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的3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保胆取石组)和胆囊穿刺造瘘后行Lc治疗的3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L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等。结果6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带管时间14d-2个月,平均30d。4~8周后,保胆取石组30例成功行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净率100%,取石过程中无出血、漏胆、继发胆总管结石、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LC组28例三孔法完成LC,2例因粘连组织难以分离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中出血量(8.8±1.7)ml,显著少于LC组(18.9±1.2)ml(t=-25.968,P=0.000);保胆取石组住院时间(4.4±0.6)d,显著短于LC组(5.6±0.5)d(t=-8.243,P=0.000)。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3、6、12个月,B超检查1例复发,5例有上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16.7%(5/30),LC组术后21例有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70.o%(21/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7.376,P=0.000)。结论超声引导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操作简便,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远期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胆囊造瘘后行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