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总结了68例上颈椎不稳患者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症状均缓解.认为熟悉该手术术式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预防出血、保障体位变换的稳妥、合理管理器械台、默契配合手术是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常见的损伤,是指枢椎齿突或寰枢椎纵韧带的完整性因先天畸形炎症或外伤等原因缺失后,寰枢关节出现异常对位[1].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可分为可复型、难复型及不可复型[2].常规使用头颈双向牵引也不能使寰枢关节充分复位,此时形成难复性的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经口咽前入路具有术野显露困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等缺点,故至今未能广泛开展.2012年1~7月我科对收治的10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下行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减压、同时一期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静  张芳钧  李惠云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85-1786
目的 探讨难复性寰枢椎陈旧性骨折脱位经口咽前后路联合复位固定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2例全麻下行难复性寰枢榷陈旧性骨折脱位经口咽前后路联合复位固定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麻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管饲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练、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对难复性寰枢椎陈旧性骨折脱位经口咽前后路联合复位固定术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寰枢椎(C1~C2)脱位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病理状态,多为头颈突然前屈的暴力或来自颈后方的打击所致,可累及延髓生命中枢,导致严重残废,甚至威胁生命.直视下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关节联合颈后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牢固,疗效满意的特点[1].2010年8月~2011年3月,我们对6例枢椎齿突骨折、C1~C2脱位伴高位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颈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手术,经严密观察与密切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祝发梅  郑颖  胡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65-1966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或颅脊交界区畸形常需经口咽前路手术减压和内固定,但由于术野显露困难、手术风险大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严重后果,使之未能广泛开展。2004~2008年我院成功为22例病人行经口咽入路难复型寰枢椎脱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顺利、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我们收治1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植骨TARP钢板内固定术,次日凌晨气管导管脱出声门,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身高175 cm,体重62 kg,因寰枢椎脱位于2009年5月入院,入院检查示寰椎横韧带断裂,在全麻下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植骨TARP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咽及后路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和后路内固定复位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脊髓和神经功能损伤、植骨块脱落、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8个月~5年,所有病例均无中、远期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经口咽前路松解和后路内固定复位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范爱洁  包金娥 《全科护理》2014,(28):2641-2642
[目的]总结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给予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同时术前完善各种准备及护理,术后精心观察护理,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例手术病人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钉棒位置良好,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植骨达骨性融合,无钉棒松动、断裂。[结论]加强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他病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需减压内固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寰枢前路内固定、寰枢后路内固定或枕颈内固定。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寰枢椎前路固定方法,用于先天性疾患、外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在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2003-01/2005-11因陈旧性齿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6~59岁,平均47岁;受伤时间4.5~36个月,平均19个月;Frank分级:C级6例,D级3例,E级3例。方法:对1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4周患者Frank分级。②术后内固定物是否有松动。结果:①术后4周Frank分级:原为C级的6例患者中4例改进为E级,2例改进为D级M原为D级的3例患者均改进为E级;原为E级的患者分级无改变。②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避免了前路减压术后再行后路融合固定手术,避免在搬动、翻身过程中,因寰枢椎极度不稳可能对脊髓造成的致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2008年6月,我们进行了2例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2.
张毅  黄象望  沈雄杰  常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84-1286,128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创伤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不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10年4月共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不稳的成年患者26例,均为急性损伤;按Grauer 改良的Anderson-D′Alonzo 分型,ⅡA 型5例,ⅡB 型12 例,ⅡC 型6例,Ⅲ型3 例.3 例...  相似文献   

13.
背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广泛用于创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滑脱和颈椎重建。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固定辅助小关节撑开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作者以"颈椎,侧块,内固定,植骨"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2篇文献,从颈椎侧块临床解剖、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侧块螺钉固定疗效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颈椎侧块螺钉为后路短节段固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能实现对颈脊髓的充分减压,恢复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稳定颈椎的失稳节段,并能预防颈椎后凸畸形以及神经根麻痹的发生及颈椎失稳的加重,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颈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07-2010-12,我院收治的29例寰枢椎椎损伤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结果:29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无椎动脉破裂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全部患者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牢固,无螺钉松动或钉棒断裂现象,术后6~12个月均可见骨性融合。伴有颈髓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损伤可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固定,同时保留枕颈部的活动度,是寰枢椎损伤的复位和固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在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优劣性,并予指导临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 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52例上颈椎疾患行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技术的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16~ 69岁,平均46岁.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18例,枕寰枢椎发育异常4例,Jefferson骨折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枢椎脱位2例,AndersonⅡ型合并寰椎后弓骨折2例,寰椎椎管内巨大神经鞘瘤1例,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1例.其中36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3例,D级6例,E级20例.根据融合节段不同分别行颈枕融合(A组)11例;寰枢椎融合(B组)41例.结合JOA法及颈部活动丢失度来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两组病例年龄、术前JOA评分、术前颈椎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均获得12 ~46个月随访,平均21.3个月.两组病例术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侧屈、旋转、屈伸活动丢失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融合较颈枕融合后颈部活动丢失率明显较低(P<0.05).术后复查X线见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钉现象.结论 寰枢椎融合及颈枕融合均能取得满意的植骨融合和神经症状缓解,但相比枕颈融合,寰枢椎融合对颈椎的屈伸活动度影响较小,应为上颈椎疾患的首选手术方式.但针对某些必须行颈枕融合的病例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结合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类型.  相似文献   

16.
苗军  夏群 《中国临床康复》2014,(48):7849-7854
背景:寰枢椎是生命中枢所在区域,由于解剖结构独特,手术治疗上颈椎疾患难度大、风险高.寰枢椎后路手术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常用方案,最佳固定方式为短节段坚强固定,不仅固定坚强且对颈椎的旋转和屈伸运动损失较少.目的:对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方案做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4年5月为止的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医学网(http://med.wanfangdata.com.cn/),以“upper cervical,intemal fixation,atlas,axis,postenor approach”为英文检索词,“上颈椎,内固定,寰椎,枢椎,后路”为中文检索词,采用上述检索词不同的组合进行检索,总计英文文献267篇,中文文献189篇.计算机初检得到的文献,再经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中英文文献重复报道、研究内容类似及文献内容与上颈椎内固定不相关的内容,最终4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由于寰枢椎解剖学的特殊性,寰枢椎内固定也明显与下颈椎不同,内固定技术发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病损情况,医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椎板类内固定包括Gallie技术、Brooks技术、Sonntag技术、椎板夹、扣座节段间固定技术和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技术,是需要椎板完整的,对于需要切除椎板减压的情况是不能应用的.除了枢椎交叉椎板螺钉外,其余几种方法都需要椎管内侵入操作,对脊髓有一定的搔扰,抗旋转能力相对较差,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不依赖于椎板完整性的内固定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包括经关节突螺钉、寰椎侧块螺钉、寰椎椎弓根螺钉、枢椎峡部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等,其特点是应用螺钉,生物力学强度显著增强,融合率增加,不影响椎板减压,缺点就是对螺钉置入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如果螺钉置入偏差,会损伤脊髓或椎动脉引起严重并发症.寰枢椎区域接近人体生命中枢,熟练此区域?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常用于治疗寰枢椎不稳。但是,目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多以统计处理的解剖数据确定,解剖差异的存在使目前置钉方法难以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到每一例患者。目的:评估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分别以术中寰椎椎弓根下壁、内侧壁以及枢椎上壁、内侧壁为定位依据,结合置入前影像学测量确定寰、枢椎椎弓根镙钉的进钉点、进钉角度以及镙钉长度,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螺钉,置入后X射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置入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症状改善,置入后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4.6%,其中优6例(46.2%),良5例(38.5%),可2例(15.4%),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提示个体化设计解剖定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定位准确,螺钉置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行术前术中牵引复位固定,固定后依患者耐受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除Halo-vest等针对性治疗。根据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估;根据尹庆水等制定的方法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内固定后3,6,12,24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以判断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对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颈脊髓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内固定后未出现脊髓症状加重病例。内固定前JOA评分平均8.2分,内固定后平均14.8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1例并发脑梗死死亡。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2例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骨不连,2例患者枕骨板螺钉出现松动,1例螺钉脱出,1例切口不愈合。10例患者术后继续Halo-vest外固定,并于内固定后三四个月拆除;其余患者佩戴颈托至植骨完全愈合。提示Cobra枕颈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配合Halo-vest便于术中固定和复位,适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评估应用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5例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的手术方法、复位效果、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2-18分,平均13.8分。其中有1例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一侧后弓破碎,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同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只要熟练掌握上颈椎解剖关系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肯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侧块内固定治疗椎管狭窄伴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后路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脊髓损伤合并颈椎不稳定病人,采用Ⅰ期后路单开门减压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椎间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查体按日本矫形学会joA分级法评定,拍颈椎片观察小关节融合情况。结果经过平均9个月随访,本组术前平均评分为9.5分,术后评分为16.2分,平均改善率86.6%。术后4月复查椎间小关节已融合。CT复查片示开门侧未见有再关门现象。结论侧块内固定加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不稳是疗效确切、术式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