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3—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0例,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根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条件:①主观感觉有记忆力减退。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评分≤24分。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22分。符合①②③为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共28例,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治疗前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大于35分重度抑郁刊、于8分无抑郁症状)、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划界分: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低于划界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10项,0~100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100分自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使用抗抑郁药治疗6周后再次评定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显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有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无效为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组显著高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67.0&;#177;~.2,57.9&;#177;9.1)岁;(62.2&;#177;7.6,54.4&;#177;11.5)岁(t=2.536,2.035,P〈0.05)]。②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614~26.840,P〈0.01)。③简易智能状态评分:治疗6周后伴认知功能障碍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4.371,P〈0.01)。㈤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疗效: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低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64.3%,32.1%;75.0%,46.9%),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年龄与认知损害有关,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近期干预效果较差。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存在于抑郁症状之外,这是抑郁症患者在改善抑郁症状后仍不能恢复正常社会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5/2002-05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60例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扩血管、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应用氟西汀20 mg/d,顿服,疗程8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患者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为0.5 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应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定抑郁症状(24项,<8分为无抑郁,≥24分为严重抑郁),就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10项,每项10分,分值高,能力强)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①抑郁状态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分明显改善,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6±5,21±8,13±7,P<0.01).②认知功能治疗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7,14±4,18±6,P<0.01).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8±12,34±9,53±10,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减轻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对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效果优于药物加心理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不同康复疗效的观察,分析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其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04/10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2例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检测。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观察组30例,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70例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和治疗6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总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上独立;90~107分为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以上≥24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为抑郁症状,>20分为轻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评定。结果:13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6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低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犤64.97±17.0,78.11±20.41,82.82±22.01,(t=2.741~3.958,P<0.01~0.001)犦。②治疗6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犤15.87±5.23,12.20±4.15,8.99±3.81,(t=3.071~10.210,P<0.001~0.005)犦。③治疗6周。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实验组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犤23.45±6.10,21.83±4.32,27.35±6.06,(t=2.910~10.210,P<0.005~0.001)犦,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基本一致(t=1.042~1.558,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治疗前r=-0.369,P<0.05;治疗后r=-0.376,P<0.05),实验组治疗前功能独立性评分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386,P<0.05)。实验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组治疗前r=-0.462,P<0.01,治疗后r=-0.361,P<0.05;观察组治疗前r=-0.459,治疗后r=-0.468,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影响认知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其认知障碍可能为脑实质病损所引起,而不是抑郁所致,故实验组给予心理和药物治疗改善情绪都无助于提高认知功能。同时也提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常规康复和抗抑郁治疗外,还应该注重对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10/2004-10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并同时用计算机对其发病后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CT图象标准化后病变位置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3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病1个月后检出卒中后抑郁患者67例(41.1%),其中轻度抑郁35例(52.2%)中度抑郁22例(32.8%),重度抑郁10例(14.9%)。①不同半球病灶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左半球病灶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4.2±2.1,1.7±0.3,5.6±1.9,3.4±0.9,24.2±5.7;右半球病灶:2.5±1.0,0.8±0.2,3.8±1.1,1.7±0.3,18.6±4.1,t=2.291~3.152;P均<0.05~0.01)。②不同位置病灶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昼夜变化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后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后60%)患者(t=2.197~3.302;P均<0.05~0.01)。③皮质和皮质下病灶的脑卒中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分布接近(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常  相似文献   

5.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盐酸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05/2002-06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并焦虑、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丁螺环酮)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并观察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美国心脏病协会卒中结局量表测定,并观察盐酸丁螺环酮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汉密顿焦虑量表[(14.3±4.6)分],汉密顿抑郁量表[(16.5±3.3)分]分值较治疗前[(22.7±5.2),(24.6±4.7)分]下降(P<0.05),4周(汉密顿焦虑量表:6.5±3.1,汉密顿抑郁量表:8.3±2.8)下降明显(P<0.01),随焦虑、抑郁的改善,神经功能也于4周末明显改善(P<0.05)结论:盐酸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有效,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88例抑郁症老年患者。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单纯抑郁症组(抑郁症组,n=49)与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组(共病组,n=39)。通过抑郁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以及简易智能状态评定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统计分析抑郁症组患者与共病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病诱因等并无明显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GD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共病组患者明显要高于抑郁症组患者,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郁症组患者的SF-36躯体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共病组患者,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的抑郁症老年患者相比较,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老年患者病情更严重,自杀风险更大,生活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01/2005-02选择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康复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抑郁症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评分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判定为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本文以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设定为抑郁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者为抑郁组(n=56),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为非抑郁组(n=27)。认知功能测评量表选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包括8个认知领域:意识水平、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复述、命名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包括类似性、判断能力)。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83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量表表测评。抑郁组患者进行电针百会治疗,每次治疗20min,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3d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量表测评,测试地点于病房内安静状态下,时间为40~50min。结果:83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者。①83例脑卒中患者中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7分的共56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67%(57/83)。②脑卒中抑郁组患者治疗前总评分为22.79±5.81,治疗后总评分为10.82±5.9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2,P<0.05)。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检查表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命名、空间结构、记忆、计算、类似性、判断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t=2.01-3.51,P<0.05)。④电针抗抑郁治疗1疗程后神经行为认知状况各项评分中定向能力、专注能力、理解、复述、命名、空间结构、记忆、计算、类似性、判断等10个项目显著高于治疗前(t=2.00-3.28,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电针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缓解,认知功能亦可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及非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01/2004-05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单用尼莫地平为对照组(n=40,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3次/d),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为治疗组(n=40,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3次/d,甲磺酸二氢麦角碱2.5mg,2次/d),分别在入组前、治疗后45d和90d进行效果评定。①采用简易智能量表(总分30分)和长谷川痴呆量表(总分30分)评定认知功能。②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改善效果越好)、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5分为正常,分值越低,改善效果越好)评定非认知功能。③采用简易智能量表评定智能改善效果(显效:治疗前后评分提高≥6分;有效:评分提高≥4分;无效:评分提高<4分)。④同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38例(95%)与对照组37例(93%)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及治疗后45d:两组间各量表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90d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犤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4,2±5.5,18.2±4.9);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23.8±6.2,18.9±4.2)(P<0.05)犦。③治疗90d后两组非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8±14.7,61.7±12.9)(P<0.05);治疗组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3.1,8.6±2.9)(P<0.05)。④治疗90d后两组智能改善效果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1.6%,59.5%)(P<0.05)。⑤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与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的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相比,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针刺治疗改善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86例抑郁状态患者为2001-01/2003-12丹东市中医院门诊收治,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3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三四个疗程),药物组用帕罗西汀治疗(20mg/次,1次/d晨间顿服,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临床疗效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为评定标准。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86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①治疗后针刺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11.2±2.5),较治疗前(22.3±2.1)明显下降(t=22.29,P<0.01),药物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0.8±3.2,较治疗前(21.8±1.9)也明显下降(t=19.78,P<0.01),治疗后两组间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大(t=0.65,P>0.05)。②针刺组显效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50%)为84%(36/43),药物组为70%(30/43),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不大(χ2=2.35,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抑郁状态患者的抑郁症状,其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