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泛影葡胺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对6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早期鼻饲注入76%泛影葡胺注射液50~100 mL行消化道造影,通过腹部立位平片动态观察泛影葡胺在肠管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和程度.结果:65例患者中,46例造影剂在6~24 h内到达结肠,出现排便排气,肠梗阻症状缓解,给予保守治疗;另19例鼻饲泛影葡胺24 h后仍不能到达结肠,且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而行手术治疗,6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鼻饲泛影葡胺应用于胃肠道造影对明确粘连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墩字化x绒摄影中双能量减影技术检查喉部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已被CT和病理证实的50例喉部肿瘤(声门癌34例。声门上区肿瘤10例,声门下区肿瘤6例)的双能量减影和常规DR喉部正侧位图像.3名高年资医师用5级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独立判断是否有喉部病变存在,计算他们双能量减影与常规D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及其标准误.并进行比较。结果三位医师阅片的常规喉部DR的A2值分别为0.642.0.656.0.649。而能量减影为0.796.0.805,0.822.双能量减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明显高于常规DR检查.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1).双能量减影技术对喉部肿瘤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R。结论常规DR由于受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遮挡对喉部痛变显示较差.初次检查时极易误漏诊病变.从而延误病情.双能量减影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骨组织及软组织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使痛变更清晰显示。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普通放射学对喉部肿瘤的初查诊断率.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我院960例胸部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患者病史、病情及最终疾病诊断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比较960例胸部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可以发现,对常规DR图像和双能量减影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双能量减影图像比常规DR图像所含信息更大更清晰,可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检查具有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照射剂量低以及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等诸多优点,使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影像资料,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增加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R系统双能量减影功能在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应用双能量减影技术检查的80例静脉尿路造影患者,将两种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80例患者中,66例因肾积水显影效果差或显影延迟,应用双能量减影摄片都能获得清晰、明确的图像。常规片由于受到腹部肠腔气体、内容物及骨骼的影响无法清晰显示造影剂,而数字减影造影显示的图像不受腹部肠腔气体及骨骼等组织的干扰,显示形态完整,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结论:DR双能量减影功能在静脉尿路造影中较常规片能发挥更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例临床诊断气胸、肋骨骨折、肺内细小病变及气管支气管病变病例进行双能量减影检查,观察病变的显示情况;分析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病变图像质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200例所摄取的数字化双能量减影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其中诊断胸部外伤79例,气胸42例,肺癌10例,气管、主支气管病变1例,肺炎36例,肺挫裂伤12例,肺结核14例,肺部结节6例,双能量减影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结果显示能量减影比标准胸片能更清晰的显示病变.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较普通X线影像更能清楚显示病灶的影像特征,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肋骨切线位及正位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图像在肋骨骨折中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本院收治证实肋骨骨折患者60例,以复查DR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形成为骨折的金标准,均签写知情同意书,采用美国GE公司Definium 6000型双板DR检查,双能量减影法摄正、切线位胸片.每例患者分别获得标准DR图像、软组织像及骨组织像及肋骨切线位标准图像、软组织像及骨组织像。比较两组标准图像和骨组织图像对肋骨骨折的显示率,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60例肋骨切线位骨组织像显示肋骨骨折48例,常规DR切线位42例,骨组织减影图像正位40例,常规DR正位图像显示肋骨骨折36例。肋骨切线位+正位骨组织减影图像显示58例。结论肋骨骨折较好显示体位胸部正位+切线位,较好显示方法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图像。胸部正位+肋骨切线位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骼像可提高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不孕症的诊治意义。方法:采用水剂76%的泛影葡胺作造影对比剂,利用橡胶双腔管堵塞宫颈口,适当加压注射作造影检查。结果:196例不孕症患者中,子宫病变45例,输卵管病变110例,未见病变41例。结论:子宫输卵管注射泛影葡胺造影简便、快捷,造影成功率高,显影满意,对输卵管粘连具有疏通的治疗价值,可作为不孕症病因检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泛影葡胺造影法建立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判定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多数粘连性肠梗阻是部分性肠梗阻,这部分患者可以保守治愈,而完全性肠梗阻肯定不能保守治愈,全部需要手术,而到底是部分性还是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可以通过肠道造影得到证实,目前肠道造影在处理肠梗阻时的作用重新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法,判定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探讨这种方法的效果,以期建立一个泛影葡胺造影法判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泛影葡胺在粘连性肠梗阻中诊断及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6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80 mL行胃肠道造影,通过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泛影葡胺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确定梗阻部位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结果:45例泛影葡胺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4.8 h,1~6 d(平均3.3 d)后症状消失;21例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且症状体征加重而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对明确梗阻部位及选择手术时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在检出模拟胸部结节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2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前胸粘贴模拟结节,拍摄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应用ROC分析比较常规DR胸片与减影后软组织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高、低年资医师组,软组织图像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常规DR胸片,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软组织图像对高年资医师组帮助较大.结论双能量数字减影技术可减少肺野内骨骼及其他钙化影响,对胸部结节性病变的检出能力高于常规DR胸片.  相似文献   

11.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图像行MPR、滑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及CPR,并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病例MSCT均表现出肠梗阻征象,其中胆管积气13例、胆囊积气6例、合并肠缺血4例、明确显示胆肠瘘5例;发现异位结石共20枚,15枚位于回肠,5枚位于空肠,其中3例为多发结石;MSCT后处理图像可清晰显示结石大小、数目、位置、梗阻点及周围并发症,与术中所见一致。 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胆石性肠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丰富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检测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的能力,并分析灌注缺损与中央肺动脉受侵的关系。方法 对3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70 keV的单能CTA图像及碘基物质图像。于单能CTA图像上分析中央肺动脉受侵情况、以5分法进行评分;于碘基物质图像上测量并比较癌周肺组织与对侧相应区域正常肺组织的碘含量,计算癌周肺组织碘含量下降率并分析其与中央肺动脉受侵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共检出受侵中央肺动脉66支,受侵评分为(2.21±0.58)分。癌周肺组织碘含量 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正常肺组织碘含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01);癌周肺组织碘含量下降率范围为14.5%~87.2%,中位数为52.9%,与中央肺动脉受侵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94,P<0.001)。结论 能谱CT不仅能够检测出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还能量化评价中央型肺癌中央肺动脉不同程度受侵所致癌周肺组织灌注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中人乳腺珠蛋白基因(hMAM)的表达,探讨超声对诊断ALN的价值及hMAM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以超声发现的10例乳腺癌患者的23枚ALN作为试验组,术前对其标记,术后对离体标本行常规病理及hMAM mRN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以6枚无乳腺癌病史患者的颈部或ALN作为对照组。 结果 10例乳腺癌组织的hMAM均呈阳性;23枚淋巴结中病理阳性率26.09%(6/23),hMAM表达阳性率78.26%(18/2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枚对照组淋巴结病理为反应性增生或正常,hMAM表达均阴性。 结论 超声可以实时观察ALN并预测其良恶性;hMAM的RT-PCR检测可显著提高乳腺癌ALN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与DSA相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造影前、后动脉斑块数量、形态特征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动脉狭窄率,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能发现更多造影前没有发现的动脉斑块、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USC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84.2%、94.7%,准确率75.0%、82.0%.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多模型迭代重建(ASIR-V)对"三低"(低对比剂用量、低辐射剂量、低管电压)CT门静脉成像(CTPV)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接受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用常规扫描,前置ASIR-V为0,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450 mgI/kg体质量,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采用"三低"扫描,前置ASIR-V比例40%,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用量350 mgI/kg体质量,分别采用FBP重建和10%~100% ASIR-V(间隔10%)重建。测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CT值及SD值,计算SNR和CNR;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扫描和重建方法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的差异。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对比剂碘摄入量较A组分别减少55.47%和19.30%(P均<0.001)。12种重建图像上,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图像SD值随ASIR-V权重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SNR和CNR逐渐升高(P均<0.05);40%~100% ASIR-V门静脉重建图像SD值低于A组图像(120 kV-FBP),SNR和CNR均高于A组图像(120 kV-FBP,P均<0.05)。B组重建图像中,50%~100% ASIR-V门静脉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图像(120 kV-FBP,P均<0.05),其中80% ASIR-V重建图像主观评分最高。结论 "三低"CTPV中,后置ASIR-V重建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采用80% ASIR-V重建算法可获得最佳门静脉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320层CTA显示和评价Adamkiewicz动脉(AKA),并探讨适宜的扫描方案。方法将120例患者因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将其随机分为A1、A2、B1、B2组,分别采用不同扫描方案:A1、A2组对比剂浓度为350mgI/ml,B1、B2组为370mgI/ml;降主动脉近端CT值达100HU时,A1、B1组延迟15s触发扫描,A2、B2组延迟18s触发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例患者的CT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AKA,统计AKA起源水平及位置,计算各组AKA显示率,比较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及碘对比剂浓度对AKA显示率的影响;采用Cohen检验评估两位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85例显示AKA,共计98支,起自T7~L1水平,82.65%(81/98)AKA起自T9~L1水平,75支(75/98,76.53%)起自左侧肋间动脉或腰动脉。4组患者AKA显示率分别为A1组63.33%(19/30),A2组66.67%(20/30),B1组70.00%(21/30);B2组83.33%(25/30)。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和对比剂浓度组间显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2组AKA显示率达83.33%,高于其他3组。两名医师评价AKA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结论采用适宜扫描方案,320层全主动脉CTA可在评价主动脉疾病的同时对AKA进行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pati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very high rat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drug-eluting stents (DES) implantation.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second-generation DES versus first-generation DES in CKD patients remain controversial.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econd-generation DES versus first-generation DES in CKD patients.

Methods: A systematical search of databases of PubMed, EMBASE, and Cochrane Library was conducted for eligible studies comparing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first-generation DES versus second-generation DES. Sirolimus-eluting and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were classified as first-generation DES, and everolimus-eluting, zotarolimus-eluting, and biolimus-eluting stent (BES) were classified as second-generation DES. A pooled odds ratio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were used to summary the estimates. Heterogeneity, subgroup analysis,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publication bias were also performed.

Results: We identified 14 trials involving 9,542 patients with CKD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irst-generation DES implan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long-term all-cause mortality (OR, 1.31; 95% CI, 1.02–1.69; P = 0.04; I2 = 0%), in stent restenosis (OR, 1.69; 95% CI, 1.14–2.49; P = 0.008; I2 = 49%) and stent thrombosis (OR, 1.64; 95% CI, 1.00–2.69; P = 0.05; I2 = 49%) compared with second-generation DES implantation. First-generation DES and second-generation DES showed similar efficacy in decreasing risk of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or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between first-generation and second-generation DES implantation.

Conclusions: In CKD patients, the use of second-generation DES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long-term all-cause mortality, in stent restenosis and stent thrombosis as compared with first-generation DE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regarding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 MI, and MACE.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双能CT碘图用于喉癌及下咽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前双能CT图像,包括41例T1期、33例T2期、31例T3期、12例T4期。根据CT碘图表现对肿瘤进行TNM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T碘图分期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喉癌及下咽癌的双能CT碘图表现为声带或咽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形成和/或病灶部位碘浓聚;根据其CT碘图的表现对各期喉癌及下咽癌进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是T1期97.56%(40/41)、T2期84.85%(28/33)、T3期93.55%(29/31)、T4期91.67%(11/12);CT碘图术前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92.31%(108/117),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9,P<0.05)。结论 双能CT碘图可准确显示喉癌及下咽癌的部位、形态及侵犯范围,并进行准确术前T分期。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探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及应用细针穿刺抽吸的意义;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2例。超声造影后观察前哨淋巴结,记录数目,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超声造影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78.13%(25/32)。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病理检查的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87.50%。 结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抽吸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分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