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与评定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糖尿病康复治疗模式。方法:对本市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年的综合康复治疗随访观察。结果:1年康复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较1年前有显著降低,平均降低1.75mmol/L;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降低明显,高密度胆固醇(HDL-ch)虽有所升高,但差别不显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血压康复治疗后都有显著下降。糖尿病患者每人每季度平均医疗费用较康复治疗前减少331元,费用下降幅度达41.2%。结论:在社区开展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水平,增强患者的体质,这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方法 将2010年1~12月我神经内科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按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行中医康复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MBI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行中医康复护理,可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脑血流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康复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TCD各项指标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例符合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次扫描的运动脑区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康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与康复治疗前相比,康复治疗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均降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皮层功能连接系数降低值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后,即康复后患侧脑区对健侧脑区依赖性减低,并且功能连接系数的降低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施护理专案活动降低胃癌快速康复治疗患者术后腹泻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通过对2015年12月—2016年2月40例胃癌快速康复治疗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现况分析,确立护理专案活动主题,按专案的步骤进行要因分析、确定问题,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观察2016年4—6月43例胃癌快速康复治疗的患者,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患者腹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护理专案活动后,胃癌快速康复治疗的患者术后腹泻的发生率由58%降至19%.结论 针对胃癌快速康复治疗患者术后腹泻发生率高的现状,采取专案改善活动,分析原因,采取对策,能有效降低腹泻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覃爱芳 《当代护士》2008,(11):68-69
对1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进行全面的康复教育,包括疾病的有关知识,患者的日常护理、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等,认为康复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促进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脑卒中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经常遗留的运动功能障碍,而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但常规康复治疗难以实现负重、迈步、平衡的有机结合,因此寻求积极有效的康复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延长康复治疗干预时间或增加训练次数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有较为积极的作用。而下肢康复机器人可让患者模拟正常运动模式不断重复的系统化练习,达到降低治疗师工作强度和增加患者主动参与度的目的,优于单一的常规康复治疗,在临床呈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康复治疗干预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康复治疗干预冠心病易患因素,经3年的临床实践,结论证实所采用的康复治疗措施对降低血压、血脂及血糖、减肥等疗效显著,积极干预冠心病易患因素和综合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及心功能改善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社区三级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区三级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疗效。方法:将49例脑卒中患者按社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社区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没有进行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分别在入组时和第2个月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M)评定。结果:规范的社区三级康复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平均降低了3.26分,对照组平均降低了1.08分,康复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三级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非脊柱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综合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例SCI-WORA患者均使用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及超短波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3例患者ASIA损伤分级提高,Ashworth痉挛分级降低,Barthel指数以及Lindmark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明显促进SCI-WORA患者功能康复,有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已有基础病变,康复治疗中仍有可能再发脑卒中。相关文献显示康复治疗不会增加脑卒中的再发率,相反,还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有效降低再发率。故对康复科住院再发脑卒中患者仍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体系对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运动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损伤偏瘫患者分为三级康复组和对照组。三级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即行早期康复治疗(一级康复),恢复期到疗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二级康复),维持期在干休所或家庭延续康复治疗(三级康复);对照组恢复期到疗养院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维持期自行在家练习。病程的不同阶段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 72例脑损伤患者开始康复治疗前和一级康复治疗后,三级康复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康复治疗后,三级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三级康复治疗后随访时,三级康复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康复体系对脑损伤患者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其肢体功能,降低残疾程度,而在发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我科先后对51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对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肢体功能进行了评价总结,其中32例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另19例晚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认为:(1)患者在发病早期,康复欲望强烈,对待康复训练积极努力;(2)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不易使肢体因长时间缺乏合理活动而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强直、肌萎缩、肌痉挛及各种畸形;(3)患肢在早期,有着自然恢复的趋势,尽早进行康复治疗,还能够刺激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建立新的联系;(4)家庭、社会等因素,在患病早期,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S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康复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SCI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CI患者实施康复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方法卒中单元15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康复治疗组,普通神经内科4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康复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未行综合康复治疗,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和Barthel指数的评分。 结果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入院人次、医疗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死亡人次、入院人次、家属投诉及医疗纠纷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护理效果,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7.
唐捷 《中国康复》2013,28(5):367-368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治疗能否改善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方法:脑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及联合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HAMA、HAMD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微创组治疗后降低(均P<0.05);微创组HAMA及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心理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接受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通过评估研究对象的步态改善情况,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下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发病3—6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给予减重支持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1天,治疗4周后采用定时步行试验(timed walking test)、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 FAC)和Borg自觉疲劳评分(Borg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步行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定时步行试验、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治疗4周后,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组治疗4周后,定时步行试验评分提高与对照组评分提高比较,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降低与对照组定时步行试验耗时、Borg评分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和减重支持训练系统分别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均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②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减重支持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步行稳定性、步行速度及步行耐力。  相似文献   

19.
30例Colles骨折术后给予针灸混合关节松动术等康复治疗。结果 Colles骨折患者手、腕部功能明显改善。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功能,降低并发症,促进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疗效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重,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术后进行运动康复护理能使患者尽快恢复机体功能及体力。以往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后需绝对卧床休息1周后再行运动康复护理,本文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48h)运动康复护理,并与常规运动康复护理进行比较,探讨AMI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