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与形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景仰学改变与临床症状是否有一定相关性,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影像学技术CT扫描检查145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L3-4、L4-5、L5-S1),并根据影像学提示,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lt;0.5cm和&;gt;0.5cm两组。分别以视觉模型评分法(VAS)和腰及下肢压痛点的计数率检查评估疼痛的程度以及与上述景仰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变。其中未见明显突出仅提示退行性病变者9例,仅L4-5椎间盘突出56例;仅L5-S1椎间盘突出67例;L4-5,L5-S1 2节椎间盘同时突出(包括膨出)者11例;L3-4,L4-5,L5-S1 3节椎间盘突出(包括膨出)者2例。突出伴椎体滑脱14例;突出伴退行性病变89例。突出程度&;lt;0.5cm 55例,&;gt;0.5cm81例。VAS评估椎间盘突出&;lt;0.5cm和&;gt;0.5cm两组的平均积分无明显差异(x^2=0.12,P&;gt;0.05);两组压痛点的计数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也不成正比(x^2=1.31,P&;gt;0.05)。结论 昨夜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影像学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完全等同。影像学检查的阳性一结论只有与临床所见相吻合时,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0%,目前用于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然而用CT、MRI两种方法相对照的文章国内外报道甚少。笔者收集并讨论了4年以来均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并59个椎间盘,旨在明确CT、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共59个突出椎间盘,其中L3-41例,L4-529例,L5~S121例,L3-4伴L5-51例,L4-5伴L5~S13例。男性43例,女性12例,年龄23~65岁,平均424岁。临床上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为…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约80~90%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可以得到缓解或临床治愈[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因为疗效明显、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日益得到重视[2].目前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较多,但不同方法联合应用的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将胶原酶溶盘联合经皮髓核旋切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影像学检查改善明显,且经一年随访疗效确切,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3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3 ~ 47岁,平均33.1岁,病程19天~4月的5例,5月~4年的18例;全部病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X-摄片、MRI、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加椎间盘造影明确治疗节段.所有病例均符合McGullock选择标准,L4~5椎间盘突出6例,L5 ~S1突出9例,L4~5和L5 ~ S1均突出8例.其中,膨出型5例,纤维环破裂而后纵韧带尚完整的突出型1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L4-5,L5-S1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1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CT、MR表现为: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2例,占12.50%;②周围型腰椎间盘突出14例,占87.50%。结论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和腰骶部发育异常有关。X线平片对青少年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不如CT和MR,CT和MR检查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阳  胡华子  廖志钢  刘敏 《华西医学》2003,18(3):383-38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在门诊经常遇到。腰椎间盘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 ,在外力作用下 ,其损伤形态有特征性。法医鉴定时尤其在外伤与病理性改变的关系认定上较为复杂。法医学鉴定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 ,然而临床及影像学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释义。本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的进展 ,从腰椎间盘的生理特征、病理表现、损伤的机制等方面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作较为详细的讨论。1 定义  椎间盘突出根据突出程度和形态分型 ,常见的有椎间盘膨出 (diskbulge)、凸出 (protrusion)、…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专业工作者仅注意腰椎因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而忽视颈胸椎因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响。笔者在1998~2000年间,从脊柱整体性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观察组123例,男73例,女50例;年龄19~49岁,平均34岁;有外伤史86例,无外伤史37例;病程10d~7年,平均4个月;突出部位L2~3 3例,L3~4 5例,L4~5 60例,L5~S1 50例,L4~5和L5~S1两个以上突出者5例;患者除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和体征外,查体见颈椎棘突和椎旁压痛者61例,胸椎棘突和椎旁压痛者28例。对照组112例,…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试用硬膜外腔注药加牵引等综合治疗及单纯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了对比。 40例经临床检查和 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 A、 B两组。单纯硬膜外腔注药 (A组 )20例,男 13例,女 7例,年龄 24~ 57岁 ,L4~ 5椎间盘突出 8例, L5~ S1椎间盘突出 12例,病程 1个月~ 2年。硬膜外腔注药加牵引 (B组 )20例,男 11例、女 9例,年龄 27~ 60岁, L4~ 5椎间盘突出 11例, L5~ S1椎间盘突出 9例,病程为 20d~ 2年。 方法:两组均为每周注药 1次, 5次为 1疗程 ;两组注射药物相同均为 (…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0月采用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其中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5例。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76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7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开放手术者。随访2~14个月,平均7.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7±1.03)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40.32)分和(1.0±60.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1例,可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手术提供正确可靠的资料。方法:将160例经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60例术前CT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经骨外科手术证实为椎间盘突出148例(92.5%),椎间盘膨出12例(7.5%)。结论:CT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符合率高,CT在诊断腰腿痛病症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注射胶原酶溶解突出的椎间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为减少注射胶原酶的副反应,提高注射胶原酶的准确性,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缘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经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25~52岁,发病时间2周~2年;L4~5椎间盘突出31例,L5~S1椎间盘突出27例,L4~5和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2例。所有病人ASA分级为Ⅰ~Ⅲ。1.2 方法根据CT和X线片选择小关节内侧缘进针点,用7号8 cm长穿刺针,局麻后缓慢平行进针,针尖触及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CT和1.5T 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对2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64排CT及高场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排CT显示椎间盘膨出135个,突出86个,脱出17个;1.5T MRI显示椎间盘膨出166个,突出101个,脱出32个。结论64排CT和1.5T MRI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和限度,但1.5T MRI相对64排CT更有优势,MRI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可作为必要时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2.
自 1997- 0 4~ 2 0 0 1- 12我科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5 7例 ,其中手术证实椎间盘骨化 5 0例 ,占 17.4%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 2 1~ 6 3岁。有腰部外伤史者2 6例。病程 8个月~ 2 0 a;发生于 2个间隙 6例 (L3~ 4、L4~ 51例 ,L3~ 4、L5S1 1例 ,L4~ 5、L5S1 4例 )。合并其它椎间盘突出 (非骨化型椎间盘突出 ) 6例 ,合并腰椎管狭窄 12例 ,合并神经根管狭窄2 3例。 X线片显示椎间盘有骨化影仅 10例 ,CT显示 40例。 5 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见表 1表 1症状例数 %体征例数 %腰痛 2 754脊柱曲变改变 2 95…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2月以来,笔者采用内服“海洋牌”伤科接骨片和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78例住院病人,全部经CT确诊。治疗组46例中,年龄20~60岁;男32例,女14例;病程0.5~1年12例,1~2年25例,2年以上9例L3~4 椎间盘突出2例,L4~5 椎间盘突出36例,L5~S1椎间盘突出8例。对照组32例中,年龄20~60岁:男性24例,女8例;病程0.5~1年8例,1~2年18例,2年以来6例;L4~5 椎间盘突出20例,L5~S1 椎间盘突出9例,L3~4 椎间盘突出3例。方法:(1)口服“海洋牌”伤科接骨片,每次4片,每日3次。(…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其中50%~85%的病例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其疼痛性质为典型的根性神经痛。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康复科应用非手术康复治疗31例急性疼痛的重症住院患者,疗效显著。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61例,男44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1d~10年,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坐骨神经剧烈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腰痛(JOASCORE)评测均为差。全部病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L4~5、L5~S1椎间盘突出,肌电图检查提示为L4、L5或S1神经根性损害。随机分为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T与诱发电位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7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腰椎间盘CT扫描和诱发电位检查(L5和S1),并对2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和比较。结果对照手术结果,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88.9%,诱发电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1.7%,2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CT与诱发电位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各有优缺点,前者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的形态改变,后者可判断神经根功能又可定位,两者应相互补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椎管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X线平片和椎管造影拟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120例,其中109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不对称狭窄及椎小关节继发病变为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征象。2、椎管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依据为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3、对L5-S1椎间盘病变及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的鉴别是X线诊断该病的难点。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X线仍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8年8月-2004年8月,我院采用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6例,其中男182例,女84例;发病年龄最小24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2d,最长2年;均有腰腿痛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1],其中L4~5椎间盘突出168例,L5S1 84例,L4~5、L5S1 14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和MR诊断的优势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及MR表现。结果:CT扫描椎间盘膨出285个,突出101个,脱出20个;MR扫描椎间盘膨出244个,突出126个,脱出27个。结论:CT和MR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检查手段,但均有优势和限度。  相似文献   

19.
张铎  孟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1910-1911
对我院近10 a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6~55岁.本组术前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例外院行椎间盘摘除术,症状加重转入本院.另外2例早期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各种非手术治疗,如小针刀、卧床牵引、脱水药、神经营养药、椎管内注药等方法, 均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最后确诊为椎管内肿瘤.其中T1-2水平椎管内肿瘤1例伴L4-5间盘膨出,L5~S1突出;T8-9水平1例;T11-12水平1例;L2-3水平2例;L3-4水平1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低温等离子汽化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23例,女77例,25~85岁;L4-5,椎间盘突出82例,L5~S1椎间盘突出70例,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48例;单纯性椎间盘突出126例,椎间盘膨出并轻、中度突出57例,椎间盘突出并骨性狭窄10例,其它病例7例。术前体检直腿抬高试验30。阳性并下肢感觉异常者127例,术前均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