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患儿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嗜细胞中被大量吞噬,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虞荣喜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49-125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造成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的年发病率50~100/10万,其中半数以上为儿童,大多数儿童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天或数周内发病,男女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3.
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本文以35例ITP病人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组,选择经我院血液病病房确诊的ITP病人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12岁。1.2健康对照组随机门诊健康体检儿童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2~11岁。1.3仪器与试剂由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在成人及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分布的异同。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KAUTO 试剂盒)检测 ITP 组(83例)及非 ITP 组(58例)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并分析成人组ITP(46例),儿童组 ITP(37例)的抗 GP Ⅱ b/Ⅲ a 、抗 GP Ⅰ b/Ⅸ及抗 GP Ⅰ a/Ⅱ a 自身抗体特异性分布规律。结果 ITP 组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6.27%,高于非 ITP 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女性 ITP 患者占60.87%,儿童组女性 ITP 患儿占6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 ITP 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3.04%,儿童组 ITP 患儿抗体阳性率为7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人组与儿童组 ITP 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特异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以抗 GP Ⅱ b/Ⅲ a 和抗 GPⅠ b/Ⅸ抗体多见。结论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对 ITP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GP Ⅰ a/Ⅱ a 抗体介导的 ITP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克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糖蛋白上存在自身抗原表位,这些抗原表位定位于糖蛋白的某些特定区域,其数量有限。在部分慢性ITP患者中,存在B淋巴细胞和(或)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其自身抗体是克隆性起源的。这些研究对于探索特异性高、毒性小的靶向性治疗和揭示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讨论了ITP自身抗体的克隆限制性和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ITP中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和研究ITP克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未成熟的血小板为单核一巨噬系统被吞噬细胞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其中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极低,常合并多部位出血,甚至因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目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治疗效果理想,但因为价格昂贵,部分患者较难接受。本院自2002年以来开始采用半量丙种球蛋白治疗ITP,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诱导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ARS-CoV-2-induced ITP)是一种继发于病毒感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排除法诊断,需检测凝血四项、血小板生成素、药物依赖性抗体等指标,与其他导致血小板数降低的诱因鉴别后谨慎诊断。如何平衡出血与血栓风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是该病治疗的重点与难点。由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存在加速血栓形成的副作用,可能加重患者肺栓塞症状,因此仅用于难治性SARS-CoV-2-induced ITP患者。本文就SARS-CoV-2-induced IT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疾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ITP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5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ITP患者中,FCM检测阳性率为87.5%,ELISA检测阳性率为74%。同时检测12例ITP患者在通过3个月的激素治疗,FCM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由65.23±18.12降低至31.25±12.23,血小板计数均升高。结论FCM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较ELISA方法更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捷的优点。应用FCM对ITP进行疗效评估,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误诊为ITP(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灵玲  张晓梅 《临床医学》2007,27(12):91-91
ITP是一种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但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因血小板发生聚集,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其病理机制主要是体内产生了针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膜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自身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或生成减少。ITP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大多由血小板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循环血中抗血小板抗体增多,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树突细胞(DC)功能的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我们研究了ITP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功能状态,以阐明DC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宇宏  刘延香 《临床荟萃》2005,20(20):1193-119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急性ITP,多在病毒感染后发病,儿童多见,有自限性特点;②慢性ITP,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成年人多见.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许多学者相继探讨了各种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与ITP之间的关系。笔者就幽门螺杆菌(Hp)与ITP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个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nic purprua,ITP)也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本文以125例ITP病人的血小板各项参数: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较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or immune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国外统计每年儿童ITP的发病率4.8/10^5,国内统计ITP占儿童出血性疾病的25.1%,儿童时期以急性ITP(acute ITP,AITP)、病程小于或等于6个月为主,仅10%~30%发展成慢性ITP(chronic ITP,CITP;病程大于6个月),而CITP患儿常迁延数年,花费高,且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易发生在CITP患儿,故预测及避免CITP发生至关重要。目前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诱发的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有关。现就国内外关于本病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ITP的一线治疗药物仍为糖皮质激素,其有效率可达60%~90%,对于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者可行脾切除术等。然而,难治性ITP的治疗目前仍十分棘手。2009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及同期健康儿童各 2 5名进行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和血小板压积 (PCT)测定。结果 :ITP患儿急性期MPV、PDW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PLT、PC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 ,恢复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ITP病情严重程度和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Iymphoma NHL)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性的恶性肿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则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血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自身抗体PGIg出现等为特征,在其发病过程中,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欧美国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意见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目前ITP的诊断仍只是排除性诊断,尚无临床或实验室明确的诊断指标。最近欧美制定了有关成人慢性ITP的诊治指南,为促进交流,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最近发现幽门螺 杆菌感染可能是部分ITP发病的诱因。本文介绍幽门螺杆菌在ITP发病中的意义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机体对血小板抗原免疫失耐受,从而导致血小板生成受抑和破坏过度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小板数量的维持与血小板生成和清除两方面机制有关。ITP中抗血小板自身抗体、CD8+ T细胞等多种免疫因素抑制血小板生成或介导血小板破坏,最终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该文将对血小板生成与清除机制及其在ITP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