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爱民  李志樑 《临床荟萃》2002,17(24):1442-1443
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继而血栓形成 ,致冠脉完全或次全闭塞。近几年来 ,随着冠脉造影技术广泛开展 ,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日见增多。国外有学者据此提出心梗正常冠脉综合征(MINC)的概念[1] ,笔者近年临床上观察到部分年轻患者相似临床表现 ,结合文献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4例AMI患者均符合WHO推荐的AMI诊断标准 ,即典型心前区疼痛超过 30分钟 ,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病理性Q波 ,CK MB超过正常值 2倍以上而确诊 ,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下面将 4例患者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于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观察粥样硬化冠状动脉(C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利用3.5F,30MHz超声导管对11例冠心病患者的20支冠状动脉节段进行了检查,所有病人均顺利接IVUS检查,5例血管造影提示冠脉左主干正常的血管段,IVUS显示有内膜轻度增厚或局灶性斑块,15支血管造影提示CA管腔狭窄的血管段,IVUS发现有中至重度的内膜增厚,操作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超声检查是安全可行的,它可提供异常CA管壁形态学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88例患者根据脉压差分为脉压差增大和脉压差正常两组,均采用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结果]脉压差增大组(≥50 mmHg)45例其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0.0%及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80.0%明显高于脉压差正常组(<50 mmHg)43例.同时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组43例,其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81.2%也明显高于颈动脉粥样斑块阴性组45例的阳性率46.7%.[结论]脉压差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病人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影像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为1992至1993年在日本松户市立病院研修期间对58例急性AMI发病6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观察所见。其中6例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影像,5例进行了ergonovine诱发试验,4例阳性,其中2例为ST段上升并伴随完全冠状动脉狭窄。作者认为,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影像的AMI病人,冠状动脉痉挛及冠状动脉栓塞引起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时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 ,HRV)降低 ,并且HRV降低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AMI患者恢复期HRV进行分析 ,以探讨AMI后HRV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心肌梗死组 :AMI患者 5 6例 (依据 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男 4 4例 ,女 12例 ;年龄 3 5— 77岁 ,平均 5 6± 11岁 ;前壁梗塞 3 3例 ,下、后壁梗塞 2 3例 ;3 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所有患者均在AMI…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篇报道主要研究巨细胞病毒在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管壁、血液中的分布情况 ,并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做了对照研究。1 材料和方法1 1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 (CMV)的发生率 ,30个病人的冠状动脉壁被用作研究资料 ;病人死亡后 12小时内行尸解 ,取30个颈内动脉壁。以上两组资料均为Ⅲ级动脉粥样硬化。另外 30例颈内血管壁均为意外死亡者 ,没有粥样硬化改变。随机抽取 2 1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血白细胞用于CMV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根据颈内动脉彩超来确定 ,有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者为Ⅲ级动脉粥样硬化。 10 0例健康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67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状动脉一、二、三支病变组,观察各组股动脉内中膜及斑块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与病变组之间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斑块数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间股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数目随病变支数增多而数值增大,三支病变组最大。结论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变(UCAD)系指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引起不完全性闭塞性血栓急性病变,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UA和NQMI具有相同的血管病变基础,但前者斑块破裂程度相对较轻,后者斑块的损伤较重,闭塞时间较长,两者均可引起心肌严重缺血而导致心电不稳定,出现心室颤动而发生猝死。因此积极合理治疗十分重要。UCAD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不稳定性心肌缺血,力争改变其临床过程,减少病死率。1 药物治疗11 抗心肌缺血治疗:若无禁…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无Q波心肌梗死 (NQMI)和Q波心肌梗死 (QMI)为冠心病 (CAD)最常见的临床特征 ,它们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即冠脉内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 ,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 ,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 ,形成血栓 ,最终使心肌血流灌注受损 ;因而常将三者归为统一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已成共识[1 ] 。本文重点探讨UA/NQMI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 生化标志物测定的研究进展2 0世纪 50年代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发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粥样硬化与管壁弹性特征的经食管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主动脉粥样硬化与管壁弹性的关系。方法对50例粥样硬化高危人群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以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3mm为正常(n=13),5.0mm>IMT≥1.3mm为轻度粥样斑块(n=23),IMT≥5.0mm为重度斑块(n=14)。同时,利用TEE自动边缘检测技术(AQ)实时测量主动脉横断面积而获得主动脉弹性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内膜斑块组主动脉的膨胀性明显减低而管壁僵硬度增高。结论主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改变、斑块形成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9例除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正常对照做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径、斑块的测定。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较除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正常对照组CAIMT明显增厚,除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正常对照组无斑块形成,2型糖尿病组40.68%有斑块形成。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AIMT与胰岛素水平、尿白蛋白、胆固醇酯、HbA1C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胰岛素抵抗、尿白蛋白、胆固醇脂、体脂分布、收缩压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对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估价应用血管内超声像显像(IVUS)在研究正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的价值。方法:用IVUS观察且和实验组动物的胸主动脉,确定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改变。对内膜,中膜及斑块的界限进行界定,对厚度进行测量,同时确定斑块的性质。病理检查确定相应的部位的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内膜、中膜及斑块的厚度,IVUS与病理检查相比,找出其间的相关性。结果和病理相比,IVUS判断大弹性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和介入性治疗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87例患者包括97支病变血管在PTCA和DCA前后的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显示IVUS对斑块钙化和冠状动脉夹层的检出率高于CAG检查,是一项可以对粥样斑块形态特征做出准确评价的敏感的影像技术,并能对各种介入性冠状动脉治疗后血管壁及斑块的形态改变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PTCA后导致被扩张的血管内腔面积增大是由血管壁扩张和夹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DCA之后管腔面积增加的主要机理是斑块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项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二维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等指标,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颈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指标只有在血管显著狭窄时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了须动脉超声检查的方法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发现CAS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左侧多见,且多为扁平斑;C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其CAS斑块积分也越高,不同冠脉病变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7.
1 概念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了斑块破裂 ,致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 ,多数发展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AMI) ,少数为非Q波梗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及早开通冠状动脉 ,防止梗死扩大 ,挽救濒死的心肌、预防猝死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使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均称为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UAP病情进展快 ,预后凶险 ,其主要病理基础为不稳定斑块[1] 。我们自 1994年 1月开始了UAP临床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6月入院的UAP患者193例 ,其中 82例在住院期间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男69例 ,女 13例 ,年龄 3 8~ 70 (5 3 .4± 7.8)岁。UAP诊断符合WHO标准 ,心绞痛发作时均有心电图ST段的动态演变 (相邻两个导联ST段较前下移≥ 0 .1mV) ,并经心电图及CK、CK MB…  相似文献   

19.
因 90 %~ 92 %患者的房室结血供来源于右冠状动脉 (RCA) ,当RCA阻塞致下壁、下后壁心肌梗死时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 ,并可发生致命性危险。现将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Ⅲ度AVB心电监测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AMI并发Ⅲ度AVB 32例 ,男 2 1例 ,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成功再灌注后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7例中AMI21例,随机主动脉腔内成形术或溶栓治疗,于再灌注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和72小时各抽血1次,心绞痛患者16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