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夜间以上腹痛就诊急诊内科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把472例夜间(0:00~6:00时)在我院急诊内科以上腹痛就诊的患者(Ⅰ组),与同期随机抽查的其他时间(6:00~24:00时)发病就诊的230例上腹痛患者(Ⅱ组)作对比研究,分析疾病谱分布特点、首次疑似诊断正确率等。结果:Ⅰ组常见疾病为胆系结石或炎症(49.2%)、溃疡病(14.6%)、急性胃(肠)炎(10.6%)、急性阑尾炎(7.4%)等,Ⅱ组常见疾病为溃疡病(20.4%)、慢性胃炎(18.7%)、胆系结石或炎症(13.9%)、急性胃(肠)炎(13%)等。外科疾病比例,Ⅰ组61.2%,Ⅱ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胆系结石或炎症比例达49.1%,大于Ⅱ组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疑似诊断正确率,Ⅰ组58.5%,Ⅱ组66.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夜间以上腹痛就诊急诊内科患者中,外科胆道系统疾病多于内科的胃肠道疾病,非消化系统疾病也占一定比例,接诊人员应了解夜间上腹痛疾病谱特点,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 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 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 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疾病谱和就诊规律,以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的13107例急诊就诊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排列出急诊疾病的构成情况。结果外伤、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占据急诊前5位,男性多于女性。24h就诊人数以18:00—21:00时段为全天高峰,20:00就诊人数最多,1:00—6:00时段最少。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和就诊时间规律,为急诊护理人力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提示在就诊高峰期应加强护理人力及物品的合理配置,做好抢救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急诊科Ⅰ~Ⅲ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明确学科发展问题和学科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管理系统收集2017-01—2018-12期间急诊科Ⅰ~Ⅲ级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就诊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7—2018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352 670人次,其中Ⅰ~Ⅲ级患者271 428人次,占77.0%。本研究纳入资料完整者270 003人次,资料有效率为99.5%。Ⅰ、Ⅱ、Ⅲ级的就诊患者分别为764、7 225、262 014人次,占0.3%、2.7%、97.0%。男女比例为0.81∶1,平均年龄(52.74±19.81)岁。2017年全年高峰期为9、10、12月,2018年全年高峰期为4-6月和12月;全天就诊高峰集中在9:00-10:00和19:00-20:00。56.2%的急症患者来自外区,医保持卡者占65.7%。来院方式以家属陪同、步行入院为主。急诊内科、神经内科和外科收治患者最多,分别占44.4%、22.9%和7.9%。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结论:要合理分流患者,缓解急诊拥挤现象。根据急诊患者的就诊密度,科学配置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应加大急救技术的教育力度,关注急诊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年内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就诊量特点,为合理配置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急诊科就诊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内急诊就诊患者118 554例次,其中4月份、3月份、10月份就诊患者较其他月份多;19:00-20:00时段就诊量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结论不同月份、时段急诊科就诊量不同,应根据患者流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为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就诊120 717例次的资料。结果:急诊总量达120 717例次。急诊患者最多的科室为内科76 686例次(63.53%),最少的为皮肤科1 320例次(1.09%)。急诊患者最多的月份为9月5 631例次,最少的月份为3月4 574例次,每月就诊(5 030±376)例次。24 h内急诊患者最高时段分布在18:00~20:00,最低时段在凌晨2:00~4:00。急诊患者年龄分布:14岁以下占4.83%,14~39岁占48.94%,40~59岁占24.53%,60~79岁占17.22%,80岁及以上占4.48%。结论:急诊患者就诊量大,且就诊时间分布有一定规律,建议管理者根据患者就诊科室、时段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提高就诊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就诊人数时间分布及气象要素变化对其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某家三级甲等医院患者急诊资料和同期上海市气象、大气污染物资料,分析急诊人群时间分布特征,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准泊松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2016年间日均气温与急诊就诊人次的关系,在模型中引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建立温湿度的关系式,并在模型中控制与时间有关的混杂因素。结果2016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急诊日平均就诊人数为1027例,24h患者流量高峰18:00—22:00,低谷在2:00—8:00,冬季就诊人数大于春季和秋季,周末及节假日就诊人数多于工作日。气温对于该院急诊就诊量变化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分布,低温和高温就诊量均增加,低温效应可长达2周以上。就诊量最低的温度(即就诊风险最低的适宜温度)为7℃左右,最低温度相比适宜温度,急诊内科日均就诊量增加至1.09倍(95%CI:1.03~1-16),而最高温度相比适宜温度,日均就诊量增加至1.27倍(95%CI:1.08~1.50)。较适宜温度每下降1℃,就诊量增长2.43%(95%CI:0.83%。4.18%);每上升1℃,就诊量增长0.96%(95%CI:0.31%~1.64%)。结论急诊就诊人次存在时间分布差异,低温和高温均对急诊就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低温对就诊量增加的效应更持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其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统计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抢救室的就诊信息,包括不同就诊时间段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等,依据就诊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共计110 412例,急诊抢救室病人14 435例,抢救室病人以腹痛查因、上呼吸道感染、心因性胸痛/胸闷就诊的人数最多,其中男性病人多于女性,2月、5月、12月就诊人数最多,病人就诊时间集中于19:00~24:00,22:00~23:00为全天高峰。[结论]根据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病人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急诊抢救室工作的科学管理、医护培训、服务社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意外患者就诊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就诊特点及规律,为脑血管意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12月98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性别、年龄、好发季节、地区分布、一般患者和危重患者就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98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男女之比为1.63:1,平均年龄57.63±19.53岁,高发年龄组为60岁~、70岁~两个组。24h就诊高峰时段为10:00~13:00,18:00~21:00,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脑梗塞占脑血管意外患者的55.68%。结论急诊护理管理应根据就诊现状调查科学运作,合理安排人员,加强人员的培训,物资储备等;加强普及公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院前急救与搬运工作对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男性,19岁,学生。因意识障碍伴抽搐30min于9:50就诊。患者在就诊前日午餐时曾饮白酒500ml(患者平时饮酒量为500ml/次),而后醉眠,于就诊日8:00曾呕吐一次。9:00许同学发现患者昏迷并伴有剧烈抽搐,随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门诊流量分析,找出患者的就诊规律,探讨三甲医院分院门诊管理模式。方法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指数分析法对我院2016-2018年每个月的门诊患者流量,按月、周和每日不同时段进行分析,寻找流量变化特点及分布。结果3年门诊量的增速平均为23.67%,就诊量最多的前5个科室依次是产科、消化内科、妇科、骨科和心血管内科。就诊流量以3月、5月、6月、9月、10月、11月、12月较大,尤以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1月、2月、4月、7月、8月较小,2月最低;1周中周一的就诊流量最高,周五最低;一天中08∶00-10∶00流量最大,呈明显高峰,16∶00-17∶00为最低峰。结论门诊流量在不同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医院管理者依据其规律和分布,对分院门诊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的时空分布规律,优化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7-2019年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每年不同月份、不同工作日、不同时间段及省内外就诊辐射特点进行时空分布的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患者就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节假日的日均就诊量最高,就诊患者大部分集中在1-4月和9-12月,9∶00和20∶00是全天就诊的2个高峰时间点。空间上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中心就诊患者呈中心辐射状分布,人群主要为湖北省内患者为主,省内集中在武汉、黄冈、孝感等城市;省外以河南居首,其次为江西、湖南、浙江。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时空分布规律,科学合理地配置及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以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REMS)在急诊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危重症患者7815例,将患者急诊就诊后第7日的生存或死亡作为金标准,计算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以7日死亡与存活为金标准,REMS 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标准误为0.015,95%置信区间0.833~0.893。死亡组 REMS(14.61±6.83)分,存活组(6.01±3.46)分,差异有显著性(t=32.77,P<0.001)。结论 REMS对急诊科患者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可用于急诊分诊和院前急诊患者的病情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特征,为针对性地制定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第一季度上报的跌倒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跌倒发生时间以1:00-2:00、6:00-7:00时以及20:00为主;因心律失常发作所致跌倒后损伤程度高于非心律失常发作所致的跌倒。结论:应根据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时间及疾病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薛宁宁  杜岳  魏可云 《全科护理》2021,19(24):3425-3427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诊病人的就诊特点及规律,为更好地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确定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上半年急诊就诊的69 66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中心计算机系统,采用计算机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2018年7月急诊病人的就诊时间、就诊科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9 662例急诊病人中,就诊前三的科室为内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31.51%、21.85%和13.84%;就诊高峰时间为08:00~12:00、16:00~20:00和19:00~22:00;就诊数量最高月份为1月份.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急诊科病人不同的就诊节律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加强急诊护士专业技能培训,让急诊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高效的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急症患者的就诊时间段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急症患者就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 h就诊高峰段为8:00~11:00,14:00~21:00,每周就诊高峰时间是周一、周日,夜班和晚班虽然总就诊数量减少,但危重患者在班次中所占比例大。结论:骨科急诊人力资源管理应根据就诊现状调查科学运作,倡导建立在实证基础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发热症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时空聚集性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所建立的症状监测系统,收集2009年4月1日00:00时至2010年3月31日24:00时期间的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并对其中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流感患者、发热待查患者分别进行分析。 结果 以50%时间周期进行扫描,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流感样病例、流感患者、发热待查患者的分布均可探测到聚集区域,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集区域集中在北京市朝阳区中部。流感样病例与流感患者聚集区域接近,区域中点距离为0.92 km,大部分重叠。 结论 对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时空聚集性探测,可以准确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聚集区域,有利于早期预警。发热门诊的症状监测系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急诊内科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中开通绿色通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内科绿色通道建立前就诊于博爱县人民医院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绿色通道开通后就诊于我院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为69.64%,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96%,治疗总有效率为78.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6%,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开通绿色通道,有利于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科老年急诊就诊病人的疾病谱及相关信息,掌握24 h中就诊高峰时段及其它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明确老年人急诊就诊特点,为更好地在家庭、社区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开展疾病的预防、康复护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减少老年人急症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设计电子表格,将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病人中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有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等,输入到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有3 486人,占总急诊人数19.7%,男女之比为1.42:1.疾病谱排序中前6位的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创伤类疾病;急诊就诊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在9:00~11:00,14:00~16:00,19:00~22:00.结论 根据急诊老年病人的就诊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