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宫腔镜检查术在绝经后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绝经后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出血患者151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萎缩、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4.91%、85.71%、75%、60%。结论: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萎缩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B超、诊刮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诊断后,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并取内膜活检。患者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后未再予宫腔镜检查,诊刮阴性者补充宫腔镜检查。结果不规则阴道出血163例(81.5%),所有病例内膜厚度均≥5mm,平均为9.3±5.6mm。诊刮、宫腔镜阳性率分别为97.0%、100%。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B超不能代替诊刮和宫腔镜;宫腔镜下活检明显优于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3.
刘江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79-1980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性刮宫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48例,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检查定位活检后患者病理诊断级别上升者达22.9%(11/48),诊断性刮宫术者48例中子宫内膜癌漏诊率达6.25%(3/48)。【结论】宫腔镜下定位活检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准确率和预防子宫内膜癌漏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88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88例患者分别接受宫腔镜及MRI检查,对可疑病变均进行组织病理活检,288例患者中有31例最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对宫腔镜、MRI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宫腔镜、MRI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预测的一致性进行探讨。结果 MRI联合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3.87%,显著高于单用MRI的70.69%以及宫腔镜的77.42%(χ2MRI=7.51,χ2宫腔镜=6.39)。宫腔镜及MRI联合宫腔镜检查对手术病理分期预测具有一致性(P<0.05),且MRI联合宫腔镜检查对手术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用宫腔镜或MRI检查。结论 MRI联合宫腔镜适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下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有效快捷诊断方法。方法对1999年6月 ̄2002年6月宫腔镜检查、内膜活检805例及确诊子宫内膜23例的宫腔镜下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100%。23例子宫内膜癌中,5例为弥漫型,表现病灶凹凸不平,表面有曲张异型血管。16例为局限型,镜下表现:病灶形态不规则,有曲张异型血管的子宫赘生物。有2例表现宫腔点状出血灶,追踪检查,病理确诊子宫内膜癌。结论宫腔镜检查并行内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有效快捷的方法。宫腔镜下对子宫内膜炎的诊断要慎重,对宫腔镜下的出血病灶必须追踪检查,以防子宫内膜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5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51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92.59%,子宫中粘膜下肌瘤为92.86%,子宫内膜增殖症为61.54%,子宫内膜癌为66.67%,结论: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并经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诊刮组(17例)、宫腔镜B超组(18例),在宫腔镜下行分段诊刮术,同时B超观察宫壁厚度、宫壁回声、肌层浸润程度等。比较2组术前诊断和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结果诊刮组和宫腔镜B超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9%和88.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术前分期为Ⅰ期、Ⅱ期患者中,宫腔镜B超组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2.3%和100%,高于诊刮组的69.2%和75.0%,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B超及宫腔镜对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 B超、宫腔镜和诊刮在未绝经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10 3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 ,2 3~5 5岁 ,未绝经。超声诊断后 ,宫腔镜检查并取内膜活检。结果 :不规则阴道出血 84例 (81.6 % ) ,所有病例内膜厚度≥ 5mm,平均内膜厚度 (9.3± 5 .6 ) mm。多数患者被按良性病变治疗 2~ 9个月后 ,才进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诊刮、宫腔镜阳性率分别为 86 .5 %、10 0 %。症状出现后 ,3个月内确诊比例为 35 .9% ,3~ 9个月、9个月以后的比例分别为 2 5 .2 %、38.8%。结论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年轻的患者 ,出现症状后到确诊的时间较长 ;B超不能代替诊刮和宫腔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断子宫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对573例子宫性疾病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断及B超检查,同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573例子宫性疾病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病变,同时宫腔镜下取组织及异物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率为25.3%,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率为63.3%。取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占81.3%。取宫内节育环13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子宫性疾病及取子宫内膜异物的金标准。但宫腔镜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正确识别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图像特征,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5月~2007年11月接受宫腔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图像.结果 宫腔镜疑诊子宫内膜癌18例,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17例,另1例为子宫内膜血管瘤.内膜癌基本图像特征:弥漫型病灶多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杂乱凹凸不平乳头样改变,组织糟脆、易出血,可见怒张或异型血管,灌流液多混浊,可见絮状及小块状物翻滚;局灶型病灶可呈息肉样、舌样、结节样、菜花样改变,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多可见伪足,病灶色泽多样,表面血管丰富、杂乱、怒张,走向不规则,多呈粗大的树枝状、部分呈螺旋状.结论 该组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94.4%.子宫内膜癌有其典型的镜下特征,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因阴道异常出血,行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绝经期女性共30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并对比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对于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总符合率。结果宫腔镜诊断总符合率为97.00%,诊断性刮宫诊断总符合率为85.00%。宫腔镜检查诊断总符合率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P0.01)。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9.66%,灵敏度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的42.86%;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和99.65%,特异度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的94.08%(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宫腔镜优于诊断性刮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术前分段诊刮和宫腔镜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33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0例,诊断符合率为90.9%;32例诊刮术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7例,诊断符合率为5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5.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70.8%、7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腔镜及CT/MR检查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宫腔镜检查、CT/MR检查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 ,分析两种方法 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比较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符合率.结果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89.89%.CT/MR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敏感度为55.89%,特异度为76.67%,阳性预测值为47.50%,阴性预测值为82.14%,两者比较,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及CT/MR平行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联合敏感度为79.41%,特异度为72.22%;系列检查的联合敏感度为50%,联合特异度为93.33%.结论 宫腔镜检查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受累的价值优于CT/MR,其排除宫颈受累的价值突出,可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但在确定宫颈受累方面不足,还需探索更为准确的联合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性。方法:对6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将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段诊刮结果与术后标本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64例子宫内膜癌中,宫腔镜检查无1例漏诊,而分段诊刮漏诊率为12.5%;宫腔镜检查判断宫颈受累情况相符率为96.9%,而分段诊刮相符率为73.5%,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判断宫颈是否受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宫腔镜下的图像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宫腔镜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宫腔镜检查阴道异常流血妇女213例。首先,观察宫颈管的形态,有无异常隆起的新生物及其表面的血管形态。随后,检查宫底和宫腔前、后、左、右壁,再检查子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注意宫腔形态、有无子宫内膜异常,尤其注意有无异常新生物,并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和血管走行,必要时对可疑之处进行定位活检。结果213例接受检查的患者镜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1例,其中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腺癌20例,符合率达95.2%。本组病灶呈菜花样新生物者9例,占45.0%;弥漫型病变6例,占30.0%;局灶性息肉状物5例,占25.0%。宫腔镜下内膜癌病灶多呈灰白、灰黄或暗红色,且缺乏光泽,常伴有坏死、出血、感染;清除表面坏死、出血、感染分泌物后,可见病灶表面血管怒张,血管走向不规则、迂曲等恶性肿瘤的特征。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具有典型的特征性图像,直视下对可疑病灶进行的定位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987例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子宫内膜癌11例,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为90.9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4例,符合率为64.28%;子宫颈癌3例,符合率为75.00%。结论 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技术,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能早期确诊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使用价值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AUB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将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按不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是绝经后出血的常见原因,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过长是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宫腔镜检查对AUB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各个年龄阶段的AUB患者首选宫腔镜检查及定位取检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遗过对105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诊治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宫腔镜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8年6月该院宫腔镜检查并经病检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05例病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门诊经宫腔镜手术完成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93.3%完成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宫腔镜检及定位下搔刮或活检钳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陈冬云 《临床医学》2014,(11):98-9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88例术前接受宫腔镜检查,诊刮组88例术前接受刮宫诊断,以最终的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腔镜组诊断符合率90.91%优于诊刮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II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正确率方面,腔镜组分别为88.70%和100%,诊刮组分别为65.78%和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安全、符合率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8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分为单纯分段诊刮(A)组32例及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B)组40例,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结果 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宫颈未受累估计的准确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的阳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诊刮术中诊断的准确率,能较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颈受累情况,且不增加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