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程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组(4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另选取同期100例正常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观察组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TT、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FIB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APTT、TT、PT均短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DW、MPV大于对照组,PLT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PDW、MPV大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LT小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活化现象,加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监测,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起到预判作用,进而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患者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C2000-1血凝仪和法国ABX-MICROS-60血液分析仪,对1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 7项指标中,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仅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值基本在正常范围,而PT、APTT、FIB、PCT、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FIB、PLT、PC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差异(P<0.01,P<0.05),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受损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该项目,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出血倾向、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情程度分成轻度子痫前期组62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58例;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检查的60例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作为参照组。所有孕妇均进行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检查,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研究组MPV、PDW、PCT以及FIB、D-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LT及PT、APT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MPV、PDW、PCT以及FIB、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LT及PT、APTT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实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检查的意义重大,可有效反映病情,为临床治疗及病情诊断提供重要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A、B、C级。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血小板PDW、PLT、MPV、PCT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观察组凝血指标FIB、PT、T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比较中,A、B、C级血小板参数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MPV、PLT、P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级凝血指标中TT、APTT、PT逐渐增大,FIB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APTT、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群,肝硬化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均出现异常,同时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秀华 《临床医学》2013,33(5):31-3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临产孕妇(临产组)和40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临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D-D、PDW、MPV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防止产妇血栓形成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40-441
目的探究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0例,按照Child-pugh肝功能评分分级标准分成三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40例。采集三组患者血液样本并进行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对比三组检测结果分析出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与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血小板指标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指标依次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依次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指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与凝血指标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中表现差异明显,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等指标在肝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86例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进行检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T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慢迁肝、慢活肝外,其余各组PT、INR、APTT、FIB均有差异;各组PLT有显著差异(P<0.05)。前三组PDW、MPV、PCT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T、PDW、MPV、PCT可作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指标,凝血因子检测可视为肝功能受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3例轻度妊高征患者(轻度组),29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中重度组)及32例健康妊娠妇女(对照组)分娩前、后外周血PLT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中重度组分娩前PLT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血小板比容(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分娩前PLT及其他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组分娩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分娩前、后PLT及血小板参数(PCT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PLT及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妊高征病情及转归的辅助检测指标,对妊高征诊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与凝血四项检测在诊断肾病综合征(N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NS患者,将44例肾功能代偿期患者纳入A组,将44例肾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纳入B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38位健康受检者,将其纳入C组。对比A、B组血清指标;对比A+B组与C组血清指标;对比A+B组、C组血小板指标;对比A、B组血小板指标。结果 B组PLT、FIB均高于A组,TT、PT、APTT均长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PLT、FIB均高于C组,TT、PT、APTT均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PCT、PDW、MPV均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CT、PDW、MPV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临床应用PLT与凝血四项检测可以有效预判NS发展程度,另外,PCT、PDW、MPV血小板指标也对NS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建议临床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的凝血指标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 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组各500例,将一般资料、孕晚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次、产次、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GWG)以及孕晚期PT、FIB、剖宫产率,与正常血压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前BMI,孕晚期PLT、MPV、PDW、PT、APTT,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早产、羊水过少、小于孕龄儿及胎儿窘迫,与HDP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部分凝血指标发生变化,除剖宫产率升高外,不良妊娠结局并未显著增加,临床一般无需特别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孕妇胆汁酸水平分为重度ICP组20例和轻度ICP组20例,并选取同期20例正常健康孕妇为正常妊娠组进行对照。比较三组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三组PLT、APTT、Fbg以及羊水粪染、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ICP组PDW、MPV、PT、D-D及早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轻度ICP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轻度ICP组和正常妊娠组(P<0.05);轻度ICP组与正常妊娠组PDW、MPV、PT、D-D、早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ICP组和轻度ICP组产后出血量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且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P<0.05);重度ICP组和轻度ICP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正常妊娠组,且重度ICP组低于轻度ICP组(P<0.05)。三组中均无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结论:重度ICP孕妇体内存在异常凝血及纤溶状态,易导致产后出血,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积极诊治,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建卡并定期产检的GT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产检及分娩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t检验比较并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晚期凝血功能的差异,以及GT患者分娩前后凝血功能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分娩前,观察组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184、-17.277、3.083、3.671,P <0.05);分娩前,观察组的PT明显短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D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0、-3.331、3.412,P <0.05);两组的APT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与慢性肝炎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206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4组:A组(54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56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C组(48例慢性肝炎重度患者)、D组(4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各组均用五分类血球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B组中的PT、APTT、PLT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C组、D组中的PT、APTT、TT及PL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组中的FIB和D组中的MPV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D组中的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可对临床慢性肝炎诊治提供部分依据,有利于临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维生素D[25-(OH)D]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皮肤科就诊的CSU患者46例为CSU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应用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对疾病进行严重程度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人群的外周血血清25-(OH)D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比(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差异,分析25-(OH)D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SU组和对照组25-(OH)D水平分别为(21.07±3.10)、(28.31±2.98)ng/mL,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U组MPV和PDW高于对照组(P<0.01),PLT和PCT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MPV、PDW呈显著负相关(r=-0.773、-0.681,均P<0.01),与PLT、PCT无相关性(均P>0.05).UAS7评分显示,中重度组和轻度组25-(OH)D、MPV和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U患者有明显血小板激活现象,MPV、PDW与维生素D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D可能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水平在先兆早产孕妇临床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184例先兆早产孕妇为先兆早产组,并收集同期进行产前检查的204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HB、PLT、PDW、MPV、PCT等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 (1)先兆早产组与对照组相比,MPV和HB降低,而P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兆早产组与对照组的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先兆早产组的PDW作ROC曲线,发现其截点为16.45,曲线下面积为73.4%,对早产预测,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44.4%。结论先兆早产孕妇中HB、MPV较健康孕妇降低,而PDW增高,当PDW大于16.45时,PDW对先兆流产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先兆子痫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轻度、重度子痫患者及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LT在子痫组较正常孕妇显著降低,且随着子痫病情的加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6,P<0.05);而PCT、PDW及MPV较正常孕妇升高,随着病程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5,F=27.18,F=30.08,P<0.05);子痫组患者PT、APTT较正常孕妇显著降低(F=40.87,F=16.09,P<0.05),且随着子痫病情的加重而降低;而TT及Fg较正常孕妇显著升高(F=18.49, F=3.09,P<0.05),随着子痫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升高;重度子痫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为>246μg/L组较<246μg/L组母体并发症显著增加。结论子痫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发生了改变,临床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为子痫的早期诊断、病程判定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正常孕妇妊娠晚期和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6318K血液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孕妇(64例),妊高征患者(64例),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64例)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别检测8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和90例正常妊娠者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时间(TT)。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PDW和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4项参数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为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度子痫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检测指标的变化及重度子痫与凝血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5例重度子痫,45例晚期妊娠妇女,45例非妊娠妇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非妊娠妇女组相比,晚期妊娠妇女组、重度子痫组,胛缩短,FIB明显升高,PLT减少,APTT无明显变化,MPV、PDW增高。而重度子痫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TT存在明显的延长,PCT增高。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重度子痫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重度子痫的监测及防治,减少产科意外,提高产妇及婴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四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15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5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健康者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初诊时ITP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A组PLT、PCT、MPV、P-LC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初诊时与治疗后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DW、P-LCR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