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随访的67例女性AIS的基本信息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其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形态、康复治疗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计算Cobb角改变量。根据颈椎矢状面形态,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和颈椎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量。以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为因变量,女性AIS患者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颈椎后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颈椎后凸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关系。结果:67例女性AIS中47例(70.1%)存在颈椎后凸。康复治疗后,颈椎前凸组与颈椎后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分别为﹣16.4°(﹣28.5°,﹣9.2°)、4.3°(﹣2.1°,9.0°),颈椎前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较颈椎后凸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颈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Ⅰ°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 70例Ⅰ°AIS患者,32例未经康复治疗,自行姿势矫正0.5年以上为对照组,38例经本院运动疗法治疗0.5年为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obb角、脊柱旋转程度、代偿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与0.5年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Ⅰ°AIS安全有效,自行姿势矫正无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胸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干倾斜角与脊柱Cobb角、冠状面平衡的相关性,为明确脊柱形变与躯干外观畸形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前期的脊柱侧弯筛查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5例。使用Scoliometer测量患者的躯干倾斜角(ATI);选取患者近一个月的脊柱全长X光片,测量Cobb角、C7椎体垂直线与骶骨中垂线之间的距离(C7PL-CSVL)、顶椎偏离骶骨中垂线的距离(AVT),并分析ATI与Cobb角、C7PL-CSVL和AV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TI角与Cobb角之间有相关性(r=0.702,P<0.01),ATI角的增加可表示Cobb角的增加,此相关性适用于单胸腰弯AIS患者;ATI角与C7PL-CSVL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94,P>0.05);ATI角与AVT之间有相关性(r=0.499,P<0.01)。结论:在单胸腰弯AIS患者中,躯干的外观畸形程度可以反映脊柱畸形的程度;在AIS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可将ATI角作为评估指标来量化与监测躯干外观畸形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功能正常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并探讨运动耐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肺功能正常的AIS患者术前CPET结果,分析侧凸部位、侧凸程度对CPET结果的影响,并探讨肺功能、体重指数(BMI)、年龄与运动耐力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病例46例,其中单胸弯组17例,单胸腰弯组11例,胸弯+胸腰弯组18例。①46例患者中10例(21.74%)患者运动耐力正常,轻、中、重度运动耐力减退者分别有24例(52.17%)、11例(23.92%)、1例(2.17%)。②单胸弯组峰值每分钟通气量(peak VE)为[(43.11±8.47)L/min],显著低于单胸腰弯组的[(50.81±10.11)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弯+胸腰弯组无氧阈值公斤摄氧量(VO2AT/kg)显著低于单胸弯组和单胸腰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胸弯患者中,中度侧凸7例(中度胸弯组)、重度侧凸10例(重度胸弯组),2组CPET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peakVO2%pred与肺功能各指标、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与BMI呈负相关(r=-0.326,P=0.027)。 结论 肺功能正常的AIS患者普遍存在运动耐力下降;胸弯同胸腰弯患者相较,peak VE下降;胸弯+胸腰弯者同单胸弯、单胸腰弯者相较,VO2AT/kg下降;运动耐力同侧凸程度、肺功能、年龄无关,而与BMI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矫形器和运动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以及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选取10~16岁、Cobb角25°~40°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5例,分为运动训练组(n=25)和矫形器组(n=30),并进行对应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的Cobb角、躯干位移(TS)、顶椎旋转度(AVR)和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并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RS-22)对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运动训练组SRS-22中功能/活动度、疼痛、自我形象/外观和治疗满意度评分均优于矫形器组(t2.137, P 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Cobb角均显著小于治疗前(t 4.461, P 0.001);治疗6个月后,矫形器组Cobb角小于运动训练组(t=2.548, P 0.05)。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TS、AVR和AVT均优于治疗前(t 2.338, P 0.05);治疗6个月后,矫形器组TS、AVR、AVT均优于运动训练组(t 2.259, P 0.05)。结论单独的运动训练对Cobb角为25°~40°的AI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在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优于矫形器治疗,但是在脊柱侧凸畸形的改善方面不如矫形器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脊柱侧凸特定性训练(scoliosis specific exercise, SSE)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矫正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3月,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开始在物理医学康复科门诊接受SSE矫形治疗的轻度AI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和轴向躯干旋转(axial trunk rotation, ATR)角, 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22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Patient Questionnaire-22, SRS-22)分析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  结果  共3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治疗后Cobb角和ATR角均较治疗前减小(Cobb角:16.29°±5.05°比19.23°±2.85°, t=2.955, P=0.006;ATR角:5.97°±2.22°比7.16°±1.66°, t=4.799, P=0.000)。SRS-22量表评分中, 治疗后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0(4.0, 5.0)分比3.0(3.0, 3.0)分, Z=0.000, P < 0.05]。  结论  SSE能延缓甚至改善轻度AIS患者的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 Mouse对患者全脊柱活动度进行量化测量,将其结果分别与主弯Cobb角、顶椎旋转度和支具佩戴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如何设计针对性的医疗体操训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4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13.46±2.00)岁;平均站立位主弯Cobb角24.29°±9.48°;Risser征平均2.21°±1.80°;主弯顶椎旋转度平均1.08°±0.77°;支具佩戴时间平均(17.54±21.36)个月。利用Spinal Mouse为患者进行脊柱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的测量。结果:主弯Cobb角、主弯顶椎椎体旋转度、支具佩戴时间均与站立位侧屈活动度呈负相关(P0.01),但均与站立位前屈及后伸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主弯Cobb角、椎体旋转度的严重程度以及长时间佩戴支具对患者全脊柱侧屈活动度有影响,而对屈伸活动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未经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女性AIS患者采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表(SRS-22)进行问卷评估。根据Cobb角大小分为轻度脊柱侧凸组14例(Cobb角<30°)、中度脊柱侧凸组42例(Cobb角30°~50°)、重度脊柱侧凸组6例(Cobb角>50°)。 结果重度脊柱侧凸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度脊柱侧凸组和中度脊柱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中文版SRS-22问卷可提供AIS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信息。Cobb角>50°的AIS患者自我形象维度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肌群肌力改善及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98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具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肌群肌力改善情况、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观察组肌群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Cobb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患儿肌群肌力水平,改善Cobb角,降低疼痛感,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抗阻-耐力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招募的10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阻—耐力组、常规耐力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生活方式的指导,常规耐力运动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耐力运动训练,而抗阻—耐力组则在常规耐力运动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训练12周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三组在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常规耐力运动组的VE/VCO_2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和峰值氧摄取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和FEV1两指标均显著改善,康复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FVC、FEV1,以及FEF25%、FEF50%、FEF75%等小气道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FEV1、FEF25%、FEF50%、FEF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上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三组患者在屈肘、伸膝和屈膝等三方面的肌肉力量间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屈肘、伸膝和屈膝力量均高于对照组,单纯耐力运动组的屈肘和屈膝力量优于对照组,并且抗阻—耐力组的伸膝和屈膝力量也优于单纯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耐力运动相比,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给予抗阻—耐力运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但对静息肺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多种运动方式对改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患者心肺耐力的效果,为临床运动方案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8个数据库中关于改善HD患者心肺耐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经过文献筛查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偏倚评估2.0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项研究,共818例,涉及5种运动方式。透析中有氧运动、透析中有氧联合抗阻运动、非透析中有氧运动、非透析中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与常规护理相比,均可以提高HD患者峰值摄氧量(均P<0.05)。网状Meta分析显示,非透析中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和非透析中有氧运动对HD患者心肺耐力的改善效果在5种运动方式中居于前2位。结论 多种运动方式可以提高HD患者的心肺耐力,其中以非透析中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心肌做功联合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HCM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探究心肌做功参数和CPET参数与左室壁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确诊的非梗阻性HCM患者55例(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龄22-66岁),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常规超声心动图数据并进行两组间比较。HCM患者及对照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比较两组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及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并对两组在心肺运动试验前后心肌做功的参数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室壁厚度(MWT)、左房舒张末内径(LAD)、E/e’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 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肺运动试验前左室心肌做功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肌做功指数(GWI)和有用功(GCW)均明显降低,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 (PS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用功(GWW)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CM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峰值摄氧量(Peak VO2)、无氧阈(AT)、氧脉搏(VO2/HR)和代谢当量(MET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V?CO2斜率无明显升高。HCM组心肺运动试验前后GCW无明显升高,PSD明显升高;对照组心肺运动试验前后GCW明显升高相比,PSD无明显改变。左室最大室壁厚度与PSD呈正相关(r=0.88),与GCW呈负相关(r=-0.84),与VO2呈无明显负相关性(r=-0.48)。结论 心肌做功联合 CPET能够对HCM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心肌有效做功参数与左室壁厚度呈负相关, CPET参数与左室壁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久坐行为及心肺耐力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S)相关风险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人共1793例,均完成心肺耐力测试、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PB)、舒张压(DPB),以及生化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UA)。采用身体活动准备问卷(PAR-Q^(+))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评估研究对象运动风险和身体活动水平,将静坐时间6 h/d作为切点分为低、高久坐行为两组。久坐行为和探讨最大摄氧量(VO_(2max))与代谢指标相关性以及心肺耐力等级与上述指标的风险比值。结果久坐时间与LDL-C、HDL-C显著相关(均P<0.05),与VO_(2max)、BMI、WC、SBP、DBP、TG非常显著相关(均P<0.01)。VO_(2max)与TC显著相关(P<0.05),与BMI、WC、SBP、DBP、UA、TG、LDL-C和HDL-C非常显著相关(均P<0.01)。随着心肺耐力水平的提高,BMI、WC、SBP、DBP、UA、FBG升高的风险降低(均P<0.05),HDL-C降低的风险降低(P<0.05)。结论久坐时间和心肺耐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健康体检人群的代谢相关健康状况,减少久坐、提高心肺耐力有助于降低MetS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移植围术期膈肌运动与肺功能和运动耐量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肺移植围术期膈肌功能、肺功能等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肺移植康复中心从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入院的61例肺移植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前37例,术后24例)。入院进行病历书写,获取患者一般信息,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膈肌超声、常规肺功能(PFT)、6min步行试验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膈肌运动功能、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膈肌运动与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双变量相关性中,两组膈肌厚度之间、用力呼吸幅度和平静呼吸幅度之间呈极强或强正相关性(0.8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评估S型脊柱侧凸患者应用运动疗法半年后Cobb角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疗法对S型脊柱侧凸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0-01/2004-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患者80例,均自愿参加本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疗法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先应用脊柱侧弯矫正治疗仪行侧方体表电刺激治疗,刺激时间逐步延长,直至达到8h/d。其次进行牵引治疗,T9以上侧弯显著者行枕颌牵引,T9以下侧弯显著者行骨盆牵引治疗,牵引持续时间30min/次,2次/d。在以上治疗的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的姿势训练,要求患者保持姿势的挺拔和对称。运动疗法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针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矫正体操,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1次/d。Cobb角为反映侧凸角度最为常用的指标,测量方法为沿侧凸弧位置最高或最低的点,向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端椎上缘或下缘作切线,此两切线各自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评定两组患者胸段及腰段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脊柱胸、腰段Cobb角的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18±9,16±8;10±7,9±5)°;(25±13,23±11,26±12,24±10)°(t=4.11~6.02,P<0.01)],但运动疗法组患者脊柱胸、腰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t=3.01,3.24,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原发性S型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优点是简便、无痛苦且依从性较高,但该疗法的动作必须正确、充分、长期、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体力活动相对活跃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与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7月至11月,41例体力活动相对活跃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日常体力活动调查,采用递增功率的心肺运动试验进行心肺耐力测试,使用双变量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耐力和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休闲相关的活动量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均呈正相关(r=0.393~0.503,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是否正常仅与休闲相关的活动量相关(OR=5.661, P=0.017)。结论休闲相关的活动量与体力活动相对活跃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呈正相关,应该多鼓励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活动,而非用其他类型的活动替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肺运动功能测试(CPET)评估制定运动处方强度指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CPET指标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50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进行CPET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踏车运动康复处方,根据运动负荷强度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分别以80%无氧阈水平和无氧阈以上50%功率强度进行12周心脏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CPET指标以及生命质量、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研究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峰值氧脉搏、峰值摄氧量以及无氧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在CPET评估制定运动处方强度指导下,高强度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显著提高CHF患者的生命质量、心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2例脊柱侧凸病人,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比较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与术后正位Cobb角相关性.[结果]术前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改变显著(P<0.01);病人术后正位Cobb角与个体弯曲数目、牵引后的B位Cobb角及牵引前BCR有回归关系(P<0.05);主胸段术后正位Cobb角改变与牵引前后正位Cobb角改变、B位Cobb角改变及BCR改变具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康复干预对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30例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康复治疗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康复治疗组患者给予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治疗,每周训练2~3次,每次治疗60min,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躯干旋转角度、冠状面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静态平衡功能(跌倒指数)、骨强度[包括桡骨远端声速(SOS)、Z值、百分位等指标]、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Cobb角显著增大(P<0.01),治疗前、后躯干旋转角度、椎体旋转角度、跌倒指数、SOS、Z值、百分位、FVC、FEV1、FVC pred%、FEV1 pred%、FEV1/FVC%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顶椎水平竖脊肌凹侧激活率均显著小于凸侧激活率(P<0.01)。康复治疗组治疗前、后躯干旋转角、最大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跌倒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强度SOS、Z值、百分位、FVC、FEV1、功能活动维度得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前顶椎水平竖脊肌凹侧激活率小于凸侧(P<0.05),治疗后双侧顶椎水平竖脊肌激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进行以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可阻止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畸形进展,提高骨强度,改善肺功能,减少双侧竖脊肌肌肉运动控制差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骨强度特征。 方法选取6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2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骨强度仪测定研究对象桡骨远端的声速(SOS)、Z值、百分位。 结果AIS组SOS、Z值、百分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不同性别AIS患者的SOS、Z值、百分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的年龄与SOS呈正相关,其最大Cobb角与SO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AIS患者存在骨质强度偏低现象,其骨质强度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侧凸类型、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