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的相互关系,评价眼底镜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为高血压痛的预防、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选择当地社区35-60岁居民118例为调查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记录相关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高血压时限的延长而加重(P〈0.05)。2)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261~0.302,P〈0.05)。结论: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相关性,眼底镜厦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诊断以及明确高血压分期、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志翔  周全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8-22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及血压正常者4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伴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40例和无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51例。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hs—CRP、IL—1、TNFa、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hs—CRP、IL-1、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O.05),③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r=0.426;P〈0.05)、IL-1(r=0.327;P〈0.05)、TNF-α(r=0.284;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hsCRP及LDL-C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与血压增高、炎症因子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情况。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2009年至2012年8月收治的2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48例,女81例,年龄38~57岁,并选取同年龄200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男100例,女100例,年龄35~58岁。对两组眼底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视网膜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65.1%与16%,P﹤0.01)。结论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与血压增高程度、年龄有关。早期规范治疗可减少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避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冠心病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在各组间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0.65,P<0.05),斑块积分、冠脉评分均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88,0.19,0.42,0.31,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对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发病高血压病患者眼底数码照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眼底数码照相技术,分析新发病高血压病患者不同高血压程度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硬化改变。方法:将205例新发病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程度分为3级。应用Scheie法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硬化程度分别进行分级,行眼底照相,分析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动脉硬化差异。结果:视网膜病变程度在高血压1级与2级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血压2级与3级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眼底动脉硬化程在度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在2级与3级高血压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血压升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动脉硬化两者间进展程度并不平行,视网膜病变在血压中度升高时进展较明显,而眼底动脉硬化在血压重度升高时进展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戴琳  罗祖明 《华西医学》1991,6(1):31-33
采用B型超声波探查了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颈动脉系统颅外段。结果发现:颈动脉硬化征与眼底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认为,采用B型超声波颈动脉扫描可作为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眼底动脉硬化者TCD频谱改变情况,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老年人体检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体检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群进行TCD检查,结合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对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3例眼底动脉硬化者,152例TCD频谱形态正常(35.1%),146例(33.7%)呈高阻型脑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135例(31.2%)呈脑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发现49例(11.3%)脑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结论:TCD检查能发现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后应加作TCD检查。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眼底动脉硬化时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眼血管性疾病以及脑血管性疾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我们采用Acuson-128型电脑声像仪,5MHz钱阵探头,对老年人眼底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与眼底正常者相比,收缩期流速峰值升高(P<0.01),舒张末期流速下降(P<0.01),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增加(P<0.01)。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诊断眼动脉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年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及载脂蛋白AI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血液中脂类成分的关系。方法:用二维超声观察及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形成,同时抽血检查血脂及载脂蛋白。结果:颈动脉硬化者血脂及载脂蛋白除脂蛋白AI(apoAI)明显降低外,其它均正常。颈动脉硬化与ApoAI呈强负相关。颈动脉斑块组:血apoAI较正常组下降6.3%,颈动脉管壁增厚组;较正常下降4.3%,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时血apoAI明显低于正常组,且这两项检测均为无创检查,对脑血管病变的预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CAS)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干预和预防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年龄>18岁的初诊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正常组,其分别为233例和280例。应用t检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尿蛋白定量、心脏彩超等指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2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 结果(1)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24 h脉压、夜间脉压和白昼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01;t=2.60,P=0.035;t=1.13,P=0.034;t=0.79,P=0.008;t=0.34,P<0.001)。(2)年龄是初诊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0,OR>1,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0,OR<1,P=0.019)。(3)颈动脉硬化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χ2=13.17,P<0.001;χ2=9.80,P=0.002)。 结论年龄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而HDL水平越高对颈动脉的保护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