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 目的 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AASI、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四组患者血压、AAS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血压: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ASI:3支病变组AASI>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AASI>中度>轻度>对照组(P<0.05);③IMT:冠心病患者IMT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但冠心病各组间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3支病变组斑块积分与冠脉评分>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均>中度>轻度>对照组(P<0.05);⑤相关性:AASI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0.65,P<0.05),斑块积分、冠脉评分均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88,0.19,0.42,0.31,P<0.05)。结论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及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对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冠心病患者行AASI、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另选同期健康成人5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入选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压: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颈动脉狭窄不同程度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ASI: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患者AASI由大到小依次为3支及以上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不同程度患者AASI由大到小依次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及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MT:冠心病患者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评分: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患者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3支及以上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狭窄不同程度患者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及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相关性:AASI、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评分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AASI及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预测和评估冠心病风险,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发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痛患者共471例,术前均用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按是否检出斑块分为斑块组(n=361例)和非斑块组(n=110),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程度,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值(OR值).结果:两组除了年龄有显著差异外(P< 0.001),其他资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非斑块组,斑块组检出更多的3支血管病变(OR=3.328,95% CI:1.907~5.807,P< 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基线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后,颈动脉斑块仍是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2.933,95% CI:1.865 ~ 4.615,P<0.001),而CIMT增厚则否.结论:相对于CIMT增厚,颈动脉斑块能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痛多支血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的胸痛患者56例(男性4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1&#177;9岁,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单支冠脉病变组、多支冠脉病变组。对所有入选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IMT值和斑块积分。结果:无冠脉病变组和单支冠脉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值均显著低于多支冠脉病变组(分别为0.77&#177;0.24和0.92&#177;0.25比1.24&#177;0.55,均P〈0.05),3组的颈动脉平均斑块积分(分别为0.3、1.4和2.5)随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硬化程度可初步预测冠脉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LP)(a) 及B型脑钠肽(BNP)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7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CT血管造影及血清Hcy、BNP、LP(a)水平检查,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疾病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CT血管造影冠脉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BNP、LP(a)水平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RI)较对照组更高,血管体积低于对照组(P < 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及斑块负荷均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P < 0.05);随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增加,冠心病患者上述血清指标升高,斑块负荷、RI值均增加(P < 0.05);非钙化斑块者上述血清指标及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RI值高于钙化斑块者(P < 0.05);冠心病患者3项血清指标均与非钙化斑块及斑块负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血管狭窄程度、RI值呈正相关(P < 0.05);ROC曲线显示,CT血管造影联合3项血清指标诊断冠状动脉硬化重度狭窄(狭窄程度 > 75%)的敏感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2、0.878。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LP(a)、BNP水平逐渐升高,与CT血管造影参数联合可较好地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00例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2018年7月值2019年7月期间,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52)和非单支病变组(n=48),同时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斑块存在情况、斑块厚度、IMT(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情况、Crouse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RI(阻力指数)、PSV(收缩期峰值流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单支病变组与非单支病变组患者的IMT增厚例数、斑块存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超声对于其颈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效果较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拟诊CA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按造影结果分成对照组(44例)及CAD组(63例),其中CAD组根据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所有拟诊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GT检测,并与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D各组间比较多支病变组的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D组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内脂素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清γ-GT水平在两组中并无明显差别,而与心脏射血分数(EF)呈明显负相关(r=-0.24,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浆内脂素及血清γ-GT与CAD密切相关,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浆内脂素对CAD的诊断及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血清γ-GT升高提示心脏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关系。方法研究对象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颈动脉超声的关系以及CAG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结果三支病变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血糖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高危险因素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明显大于低危险因素组(P<0.05);三支病变组IMT与斑块指数(PI)高于双支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筛查冠心病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8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21例)与非冠心病组(63例),而冠心病组又根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三个亚组,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IMT与斑块Crouse积分,观察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①颈动脉IMT: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0.05);②斑块Crouse积分:冠心病组的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紧密相关,通过超声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及给予针对治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的91例CHD患者为CHD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7例为健康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测量位点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不同冠状动脉支数的CHD组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的造影图像参数,并分析CHD患者的颈总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LCCA、LICA、LECA、LB、RCCA、RICA、RECA、RB测量位点的IMT均大于健康组(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高于健康组,且两组的斑块分型有显著差异(P<0.05)。单支冠脉异常组、多支冠脉异常组及健康组的TTP、IMAX%、AUC均有显著差异(P<0.05)。91例CHD患者的平均Gensini评分与IMT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相关,且CHD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联合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131例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接受血浆MPO浓度检测,入院1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计算颈动脉斑块的IMT积分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应用ROC分析分别比较颈动脉IMT积分、粥样斑块Crouse积分、血浆MPO浓度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MPO浓度、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IMT积分、Crouse积分及血浆MPO浓度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IMT积分、Crouse积分、MPO及三者联合检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92、0.785及0.814,提示三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单个指标.结论 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血浆MPO浓度检测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30例,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30例和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30例,另设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软斑指数(PI),硬斑PI及总斑PI.[结果]冠心病组CCA-IMT、软斑PI、硬斑PI、总斑PI高于对照组 (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PI、总斑PI明显高于Ⅰ型、Ⅲ型病变组(P〈0.01), CCA-IMT、硬斑PI高于Ⅰ、Ⅲ型病变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病变组与Ⅲ型病变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的检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张翠婕  崔盛 《临床荟萃》2016,31(11):120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IMT值分为斑块组82例和非斑块组128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一般情况,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Hcy、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斑块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斑块组,血Hcy水平高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r=-0.447、-0.482,P<0.05),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0.37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和Hcy水平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Hcy的生成,可以早期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肱指数(ABI),探究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52例,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29例)和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观察组(23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5例为健康组。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测量所有儿童的颈动脉IMT、ABI以及冠状动脉内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颈动脉IMT、ABI以及两者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 结果23例观察组患儿中,仅发生冠脉扩张患儿21例(91.30%,21/23),发生冠状动脉瘤患儿2例(8.70%,2/23);共有57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3例(13.04%,3/23)患儿累及单支冠状动脉,8例(34.78%,8/23)累及2支冠状动脉,10例(43.48%,10/23)累及3支冠状动脉,2例(8.70%,2/23)累及4支冠状动脉。颈动脉IMT和冠状动脉内径观察组儿童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儿童[IMT:(0.61±0.07) mm vs (0.42±0.02) mm vs (0.36±0.04) mm;冠状动脉内径:(3.17±0.18) mm vs (2.51±0.28) mm vs (2.13±0.31)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MT:t=13.948,P<0.001;t=15.348,P<0.001;冠状动脉内径:t=9.802,P<0.001;t=14.050,P<0.001),对照组IMT和冠状动脉内径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8,P<0.001;t=4.732,P<0.001);观察组ABI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儿童[(0.78±0.17) vs (0.89±0.12) vs (0.9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3,P=0.009;t=3.940,P<0.001)。川崎病患儿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呈正相关(r=0.684,P<0.001);ABI与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呈负相关(r=-0.69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IMT、ABI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8(95% CI:0.475~0.781)、0.649(95% CI:0.499~0.786),敏感度分别为60.9%、64.3%,特异度分别为79.4%、76.8%;颈动脉IMT、ABI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95% CI:0.716~0.940),当最佳截断值为0.706时,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9.4%,高于颈动脉IMT、ABI单独预测(Z=6.731,P<0.001;Z=6.492,P<0.001)。 结论川崎病患儿颈动脉IMT以及ABI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并且颈动脉IMT和ABI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可以为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l比值联合颈动脉斑块性质检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危险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50,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1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另选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患者98例(对照组)。对3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斑块的声学特性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检测并比较各组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含量及Apo B/Apo A-1比值,分析其与CHD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Apo B、Apo B/A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3组Apo A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SAP组斑块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颈部动脉软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CHD患者颈部动脉检出不稳定斑块,且Apo B、Apo B/A-1比值异常增高,提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对心肌病并发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肥厚型心肌病并心绞痛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共540节段冠状动脉,所有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扫描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并心绞痛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 冠状动脉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完全符合的共有384节段,完全相符率为71.1%。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发现,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正常的节段与血管狭窄程度为重度的节段的敏感性高于血管狭窄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节段(P<0.05);但从阳性预测值方面看,血管狭窄程度为轻度的节段的阳性预测值却低于正常、中度、重度的节段(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钙化斑块诊断率方面,通过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率高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P<0.05)。 结论 对于患有肥厚型心肌病并心绞痛的病人,可用冠状动脉CTA检查其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可作出精确的判断,且安全、快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经CAG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与CAG结果对照.结果非冠心病组、冠心病不同分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和冠状动脉疾病记分随CAG严重程度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0.01),颈动脉IMT冠状动脉疾病记分呈正相关(r=0.726,P<0.01).与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粗一致性和Kappa值.结论颈动脉超声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EAT)厚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4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28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28例)、冠心病多支病变组(28例),用高频超声分别测量EAT厚度和颈动脉IMT,将EAT厚度与颈动脉IMT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