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干预方案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136例,按入科时间顺序分为标准组和分级组各68例,标准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耐受性干预措施,分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干预措施,比较2组肠内营养耐受性指标、营养指标及预后指标。结果 分级组不耐受症状和不耐受病例数均低于标准组,耐受率高于标准组(P<0.05);分级组超声检查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均高于标准组(P<0.05),分级组mNutric评分及目标热量达标时间低于标准组(P<0.05);分级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干预方案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营养状况及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耐受评估干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肠内营养腹泻、误吸、呕吐、腹胀和胃潴留等不耐受症状总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耐受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肠内营养耐受评估干预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早期肠内营养状况,预防肠胃功能不耐受等不适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置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2005年1月~12月6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EEN组与PN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N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早。术后24h内通过营养管滴注加温的生理盐水,再逐渐增加营养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全胃切除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质化规范护理在重症监护室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84例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同质化规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营养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堵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肠内营养患者实施同质化规范护理干预,能降低其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营养管堵塞与非计划性拔管等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1日收治的42例SAP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和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43例SAP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腹痛腹胀、住院情况、营养分级、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与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P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有效缓解腹痛、腹胀,改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收治于我院的重症脑卒中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各5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干预,对两组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需接受重症监护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防护护理实践之中,可显著降低其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概率,实现高效营养支持目标,缩短接受重症监护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堵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肠内营养支持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5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未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集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堵管的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阶梯式早期下床活动改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入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而且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94例。以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46例(入院时间为2019年7~12月)开展常规的功能锻炼,试验组48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1~6月)开展阶梯式早期下床活动,对两个小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相关指标、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及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的腹泻、误吸及呕吐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肠内营养中断的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34);在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方面,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3.57±0.82)d、(3.04±0.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8,P=0.024);在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4.17%、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6,P=0.534)。结论:对重症患者开展阶梯式早期下床活动,不但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使其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得到切实的提升,更早地将目标喂养量达成,对其健康的恢复颇为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0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的肛门排便、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积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道低灌注状态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时小肠功能指标及耐受能力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 A)1 h后恢复灌注造成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复流后4 h实施EEN,将瑞代营养液(4 m l.k-g 1.-h 1)经肠黏膜张力计管持续滴注3 h,如果动物出现肠道不能耐受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则停止,间隔6 h后再次实施EEN,直至动物肠道能够耐受为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成单纯EEN组、单纯I/R组、I/R后EEN组(I/R+EEN组),每组8只。检测小肠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 iCO2)、D木糖吸收量、小肠腔内压力判定小肠灌注和功能变化。结果肠I/R+EEN组肠道不能耐受发生率(87.5%)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单纯EEN组(0)和单纯I/R组(12.5%)。实施EEN后,与单纯I/R组和单纯EEN组相比,I/R+EEN组小肠腔内压力及肠P iCO2均显著升高,而血浆D木糖吸收量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肠I/R能显著降低小肠对EEN的耐受能力,肠I/R后过早(<12 h)实施EEN能加重小肠I/R损伤,并进一步抑制小肠吸收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为调查对象,将其中肠内营养不耐受43例患者作为喂养不耐受组(病例组),其余67例为喂养耐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添加膳食纤维、禁食时间、腹内压等信息资料的差异性,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腹内高压、禁食时间>72 h、未添加膳食纤维、管路维护欠佳、工作年限<5年为中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要高度警惕,提早防控,降低其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监测系统,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对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表进行修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相关数据.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8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60例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使用该监测系统对其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观察组患者采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情况、营养状况、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第5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51.7%;肠内营养第7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 d时,观察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分别为(216.4±16.4)g/L、(37.5±5.3)g/L、(9.4±0.7)mm和(20.6±0.7)cm,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3.5±12.5)g/L、(32.8±4.2)g/L、(8.4±0.8)mm和(19.0±0.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腹泻、腹腔高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4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观察组未发生。结论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精准肝切除术前后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计划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1、7天的谷丙转氨酶(ALT)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有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早期行肠道内营养,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肠道内营养,记录患者的感染率、病死率、血清白蛋白水平、Ⅰ级护理时间、Ⅱ级护理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病死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程的中期,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级护理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Ⅱ级护理时间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能降低感染率,提高营养水平,减少Ⅰ级护理时间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过程中不同递增输注速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接受EN的60例SAP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信封法等分成A组、B组及C组。3组患者EN起始输注速度为30 ml/h,A组20 h内增速至80 ml/h持续输注,B组16 h内增速至80 ml/h持续输注,C组12 h内增速至80 ml/h持续输注。比较3组输注前以及输注后8 h、16 h及24 h时的腹腔内压水平,同时对比3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腹胀、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手术干预发生率以及满意率情况。结果C组治疗后8、16、24 h时的腹内压水平高于A组与B组,且B组上述时间点的腹内压水平高于A组(P<0.05)。C组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高于A组与B组,且B组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又高于A组(P<0.05)。C组腹胀以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B组及A组,且B组腹胀发生率高于A组(P<0.05);而3组手术干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满意率低于A组、B组,且B组患者满意率又低于A组(P<0.05)。结论对接受EN的SAP患者而言,低速递增输注速度可有效降低腹腔内的压力,同时降低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生态营养保护重型颅脑伤大鼠胃黏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态营养对大鼠重型颅脑伤后胃溃疡指数(ulcerindex,UI)及胃黏膜血流量(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创伤对照组(I)、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和生态营养组(econutrition,EC),创伤后喂养的第1、3、5天取胃黏膜标本,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GMBF,计算UI。结果EN组与I组相比,创伤喂养第3、5天UI下降明显,GMBF显著升高(P〈0.01,P〈0.05);EC组与I组相比,3个时相点UI均明显下降,GMBF显著升高(P〈0.01);EC组与EN组相比,创伤喂养第3、5天UI下降显著,GMBF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重型颅脑伤后给予生态营养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提示生态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后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肠内营养管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急性胰腺炎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营养专科护士主导的肠内营养管理。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773,P<0.001;t=4.168,P<0.001;t=2.157,P=0.035),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 =22.876,P<0.001),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10.484,P<0.001;t=10.803,P<0.001)。结论 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主导的肠内营养管理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肠内营养期间耐受能力有效提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非营养性吸吮合并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洗胃、通便、静脉营养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等。结果。干预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S合并抚触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