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以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9. 5%,活动后为15. 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60. 3%,目标达成率为110. 2%。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人文护理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程序,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2.59%降低至活动后的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助于培养护士的"问题意识",并掌握运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肠内营养(EN)患者腹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由10名胸外科护士自愿组成QCC,活动主题为降低EN患者腹泻发生率,按照QCC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比较活动前后EN患者腹泻发生率及圈员自我评价。结果:活动后EN患者腹泻发生率降于活动前(P0.01);活动后圈员自我评分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以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提升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孙元元 《当代护士》2018,(2):185-18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120例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39人,找寻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原因并进行整改,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并进行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腹泻较活动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能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腹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预防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治疗患者腹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7月我院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品管圈预防干预,即组织医护人员举行以"预防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治疗患者腹泻"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活动前后腹泻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患者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3.15%,6.48%,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治疗患者家属对肠内营养的安全认知,进而有效预防患者腹泻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的发生率的经验与方法。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2017年1月至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施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159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利用品管圈对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的堵管情况进行基线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评价,通过制订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护理实施流程并推广实施、促进封管和堵管的规范处理执行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册、完善合理用药配伍、配合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将2016年10月至12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实施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162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组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发生率为3.77%,低于实施前组的9.25%(X2=3.95,P=0.04)。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期间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肠内营养非计划终止率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208例老年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非计划终止发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半年, 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终止率已由之前的14.4%(30/208)降低至5%(6/120)。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病区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终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护理改善专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方法 成立护理专案小组,现况调查分析2017年3-5月我科行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42.86%,通过对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对策并加以实施。结果 开展护理专案改善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降至28.57%,达到目标水平。结论 开展专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胃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胃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依从性"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患者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中依从性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和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护士在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观察和处理能力评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发现胃癌围手术期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依从性的比例由活动前的54.76%提高到了8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以此同时,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护士和患者对胃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护士自我评价能力。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可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依从性,还可促进肠内营养支持更加规范化,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和品管圈能力以促进胃肠病区专科护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品管圈护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影响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因素。结果品管圈护理活动、年龄、BMI、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肠内营养并发症是引起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主要因素,其中品管圈护理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是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施品管圈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认"提高住院病人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达标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解析、制定对策与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病人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达标率由78.86%增加到95.00%(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病人肠内营养集束化安全护理达标率,保证肠内营养的正确实施,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核查及标准化处置。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从89.3%降至63.2%(P0.01),目标达成率为103.9%。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肠内营养管堵管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对肠内营养堵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选择合适的营养管、制订肠内营养流程图、制作图文并茂的宣教手册、加强夜班巡视并记录营养液输注情况、制订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肠内营养患者的堵管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堵管率为2.46%,低于实施前的8.41%,(χ2=4.067,P=0.044)。结论品管圈小组制订的措施有效降低了肠内营养管的堵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住院患者不规范服药产生的不良后果。方法:2014年6~9月我科将品管圈应用于降低住院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中,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住院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PDCA)的方法,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及对策制定和实施,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不规范服药情况与活动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由活动前的44.57%降到11.14%,活动前后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可以降低住院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有效避免不规范服药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ICU收治的接受肠内营养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发生腹泻的原因。结果:本研究380例肠内营养患者并发腹泻130例,比例为34.21%。肠内营养液输注量越大、滴注速度越快、开始时间越晚,其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比例越高;患者若并发低蛋白血症或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其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比例越高。营养液一次性注入比恒速泵入发生腹泻比例高,营养液渗透压320 m Osm/L比250~320m Osm/L发生腹泻比例高。结论: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实施护理,有效调节输注肠内营养液量、速度及时间,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可有效降低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达成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达成率为活动主题,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热量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热量达成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ICU医务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更加重视,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平均达成率由19.71%提高到76.44%,并发症由83.33%降至50%,ICU的住院日缩短了0.73d。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h肠内营养理想热量达成率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和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湿疹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9月,科室选定"预防和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湿疹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以探讨预防和降低此类患者湿疹发生率的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湿疹发生率从实施前的28.57%降至实施后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湿疹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肠外营养致静脉炎发生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肠外营养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圈员对实施胃肠外营养的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掌握静脉炎发生情况,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找出发生静脉炎的要因,按品管圈的步骤进行护理。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肠外营养患者静脉炎发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圈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护患沟通能力,而且提高了护士保护静脉的意识,有效降低了肠外营养致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脊柱外科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科室9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分析脊柱外科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脊柱外科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46.15%降至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33.70%(P0.05)。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PDCA程序,实施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地降低脊柱外科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蝴蝶天使圈",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制定统一标准,对患者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术后皮肤损伤发生率为88.75%,开展品管圈后患者术后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9.73%,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1,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