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是目前外科医务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胃癌病人术前就处于高消耗状态,加上介入等化疗措施,加剧了病人的营养不良。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可尽快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合,为了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癌术后治疗的临床意义,就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对…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包括营养方法;术前饮食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肠外营养护理;术后肠外营养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认为加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能纠正术前营养不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时发现营养支持是否有效及相关并发症,减少营养支持的不良反应,为营养支持提供了安全保障,有利于肝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理念,提高患者胃癌术后的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通过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合理的营养状况评估和肠内营养支持,辅以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加快胃癌术后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4.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是目前外科医务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胃癌病人术前就处于高?肖耗状态,加上介入等化疗措施,加剧了病人的营养不良。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可尽快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合,为了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癌术后治疗的临床意义,就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对收治的60例胃癌病人中接受EEN、肠外营养(PN)和未施行营养支持治疗者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以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9. 5%,活动后为15. 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60. 3%,目标达成率为110. 2%。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人文护理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志超 《华西医学》2013,(11):1662-166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免疫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12年12月间2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12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5d至术后7d。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多有下降,但研究组术后8d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IgG、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7月我院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9~11月我院手术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围术期健康教育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健康教育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王改娟 《全科护理》2012,10(11):1006-1007
总结3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术期,即术前做好准备、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胃肠减压、胃肠内营养等护理,同时做好压疮、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病人均平稳度过手术期。认为做好老年胃癌围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资料。结果:术前营养明显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减轻了手术的风险,术后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肝脏的再生,未出现严重的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与细致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对外科治疗的影响。方法对33例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个体化的综合营养支持治疗,及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护肝,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措施后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胃癌合并肝硬化时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早期积极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选择2013年5—7月手术患者260例(品管圈活动前组),对手术相关压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通过设定目标、查找导致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即对2013年10—12月手术患者282例(品管圈活动后组)手术相关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手术室护士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手术体位摆放操作规范率等指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由9.3%下降到1.4%,手术室护士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及体位摆放规范度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体位摆放规范度均有显著效果,并有助于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5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第3天和第8天测定TNF-α、NK细胞活性及IgG,并对实验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结果手术前2组无显著性差异,TNF-α术后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NK细胞活性及IgG高于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加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供营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品管圈护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影响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因素。结果品管圈护理活动、年龄、BMI、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肠内营养并发症是引起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主要因素,其中品管圈护理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是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施品管圈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肠内营养非计划性终止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呼吸科、心血管科治疗室护士48名与收治的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17年1~2月)与品管圈活动后(2017年8~9月)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院内感染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治疗室护士在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接触患者前洗手、洗手时间≥15 s等方面的依从性与卫生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室护士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36例均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5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第3天和第8天测定TNF-α、NK细胞活性及IgG,并对实验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结果手术前2组无显著性差异,TNF-α术后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NK细胞活性及IgG高于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加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供营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按计划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由74.7%上升至89.4%。结论品管圈不仅提升了患者围手术期宣教内容掌握率,而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促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蔡郁  林叶  陈扬华  周雄  陈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49-2250
目的:分析和总结营养支持在老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意义。方法:63例老龄胃癌患者在术前1周内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入院时、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24h尿氮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经营养支持后手术前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入院时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本组病例与同期入院55岁以下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老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多存在营养障碍,提高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对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40例胃癌术后经空肠造瘘管的早期肠内营养,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下,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胃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FTS),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TS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且FTS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是胃癌患者围手术期FTS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