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系统化家庭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04例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干预组:给予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并对其家属实施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家庭教育;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的出院健康指导.两组均随访1年,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比对照组好(P<0.01),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涉及心身健康多个方面,系统化家庭教育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脱落5例.对照组常规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并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the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59名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及60名已婚正常男性配偶进行评定.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状况较差,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后对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以及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生活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缓解其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作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观察组辅助实施作业治疗,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观察1年.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作业治疗前SANS、DAS、QOL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作业治疗1年末SANS、DAS、QOL评分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疾病状态、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SDSS、SQL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定期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 11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9例 ,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时间为 8周 ,随后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 (PANSS)及生活质量量表 (WHO ,QOL - 10 0 )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结束时 ,两组病人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1) ;观察组病人在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 ,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配偶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1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6期化疗的患者及其配偶,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配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分别于手术后第7天、化疗结束时、化疗结束后3个月以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配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元化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住院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娱疗护理,观察组使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多元化艺术治疗,比较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Q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SCL-90及S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多元化艺术治疗,在改善其社会功能、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备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步实施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对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家庭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门诊随访,于出院后1年和2年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观察两组的复发率、社会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的高低.结果 2年末研究组复发率17.00%,对照组复发率29.55%,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4.18,P<0.01);研究组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同步实施家庭干预能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出院后持续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抛币法将62例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对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对观察组进行为期9月的家庭随访,对照组常规门诊随访.在出院前和出院后9月分别对两组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家庭功能总分与生活质量的各维度分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两组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比较,出院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月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出院后持续健康教育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家庭干预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性治疗效果。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封闭组各8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家庭组同时进行家庭心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治疗效果、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和生活质量量表(QOULI)评定患者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家庭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封闭组(56±7 d7、8±18 d,P<0.05);痊愈和显著进步率明显高于封闭组(72.2%、43.5%,P<0.01),无效或恶化率明显低于封闭组(8.3%、24.6%,P<0.001)。随访2年,家庭组BPRS、DAS量表分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封闭组(P<0.05和0.01)。QOULI量表分明显高于封闭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控制症状的同时给予家庭干预更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降低社会残疾程度、改善社会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采用出院随访的方式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62例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入院时就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对观察组进行为期9个月的家庭随访,而对照组则常规门诊随访。在出院前和出院后9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家属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62例患者家属家庭功能的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出院前两组的FAD、(GQOLI-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FAD、GQOLI-74(除外物质生活维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 195 例符合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 97 例、对照组 98 例,对两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般性健康教育及常规精神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计算机作业疗法.干预前及干预后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低位直肠癌新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各个方面的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ESCA 各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4个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 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护理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2009年1-6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行为教育,并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及统计疾病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教育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健康行为教育能明显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对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维持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