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后处理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1例,分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11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8例,右肺下叶者3例,分别占72.73%和27.27%;对照组20例(包括单纯平扫11例、增强9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15例,右肺下叶者5例,分别占75%和25%。31例均为肺叶内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35%(分别为平扫9.09%、增强66.6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优势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年7月~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6例单纯平扫,29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位于交界位置或肿瘤巨大不容易定位者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或三维重建(3D)。结果:神经组织源性肿瘤13例,间叶组织源性肿瘤11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肿瘤7例,其它类型肿瘤4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0%(20/25),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6%(19/25)。结论: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64排以上CT平扫+增强多期扫描,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螺旋CT增强及CT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朔城区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201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8例,8例术前行胸部平扫及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8例行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及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的病例中,6例发现异常血供,确诊率为7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及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供血动脉,是一种理想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对肺隔离症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肺隔离症的分类、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自1974年6月至2002年4月收治的16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27%,其中叶内型15例(94%),叶外型1例(6%);12例症状以反复感染为主,3例无症状。术前确诊8例(50%)。结论 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以X线、胸CT为主,可辅以MRI检查,一旦确诊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裴光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36-2637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9例经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9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3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全为叶内型,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5例,不规则形4例。多模式重组血管成像9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并结合多模式重组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肺叶内型肺隔离症,其中27例直接接受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平扫疑为肺隔离症,后接受增强扫描,3例平扫疑为其他疾病,后接受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记录病变的肺内表现、供血动脉起点,并测量供血动脉直径。 结果 肺内表现:最常见表现为实变合并囊变(n=20)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气肿(n=15)。血管表现:胸主动脉分支或肋间动脉供血时(n=25),肺隔离症发生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9例;腹主动脉或腹腔干分支供血时(n=13),发生于左肺下叶4例,右肺下叶9例。 结论 肺叶内型肺隔离症具有特征性CT表现,当平扫发现支气管扩张合并气肿或囊变合并实变时,应注意肺隔离症存在的可能,并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orta,CTA)诊断肺隔离症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例经CTA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我院1例经CTA证实有异常增粗的迷走血管,栓塞其异常血管,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国内自1954-2004年共有31篇文献,报道了肺隔离症304例,其中195例为手术后确诊,13例经血管造影确诊,47例CT增强扫描确诊,34例CTA确诊,其它经CT、MRI等确诊。本病诊断的关键是证实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本文探讨了CT增强、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自1954年至今,共195例经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栓塞治疗肺隔离症成为一种可能,它有微创的明显优势。结论:CTA可检查出异常供血动脉的阳性率高,应成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CTA证实30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史,左肺26例,右肺4例;叶内型28例,叶外型2例.结论 利用CTA可以准确诊断肺隔离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估价在CT、MR时代胸片对胸部疾病诊断价值。方法 496例无选择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胸部疾病,分别统计胸片与胸部CT术前诊断正确率和误诊率。结果 肺癌339例、肺结核33例、肺炎63例、错构瘤17例、肺囊肿10例、肺隔离症5例、其他29例。肺结核与肺炎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6%与62%,CT分别为78.8%及60%,二者诊断正确率差别较小。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胸片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2%及85%,CT分别为88.7%及93.1%,肺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胸片,分别为89.6%及91.3%,胸片为79.4%及69.6%。结论 本组材料表现81%的疾病胸片诊断有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胸片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患者的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特点。结果:2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者16例,位于右肺下叶者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16例,反复咯血5例,其他表现4例。CT表现为"珊瑚状"者11例,肺野内实性肿块者7例,囊性病灶者7例。CTA成像提示,2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2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为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CTA成像能直观显示隔离肺组织的血供,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