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凤霞 《当代护士》2007,(11):58-60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6例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于口腔、肺部、肛周,医院感染发生与化疗后周围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化疗阶段有关.当周围血白细胞计数<2.0×109/L(χ2=82.29,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χ2=20.57,p<0.01)、化疗阶段在8~14 d时(χ2=45.37,p<0.01)易发生感染.结论 中性粒细胞数的恢复是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从全身感染中康复的关键因素,应加强对血液肿瘤患者口腔、肺部,肛周的护理和临床观察,并及时治疗感染.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院内感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院内感染榨制措施.方法 对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低于1.0×109/L的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应用心理护理、口腔护理、肛周护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生素、支持治疗等措施直至外周血白细胞高于4.0×109/L.结果 26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均在5~9 d内恢复正常,无院内感染,无严重合并症及致死病例.结论 综合性护理配合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血液成分单采术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524例患者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916次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细胞收集程序,分析临床效果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结果 行血细胞单采术后210例高白细胞患者白细胞由(230.1±48.5)×109/L降至(49.3±10.0)×109/L;123例真性红细胞患者血红蛋向由(216.0±23.0)g/L降至(150.0±12.0)g/L,红细胞由(7.1±0.5)×1012/L降至(4.3±O.8)×1012/L;158例高血小板患者血小板由(1 080.0±314.0)×109/L降至(341.0±82.0)×109/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血浆置换后,90.6%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改善.少部分患者出现枸橼酸盐中毒(3.0%)、低血容量休克(0.7%)、过敏反应(4.6%)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缓解.结论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和血浆置换术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并对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感染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3年来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致白细胞<1.0×109/L以下者42例,经积极提升白细胞,抗炎对症支持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细致的饮食及心理护理,注意防治自身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患者都顺利地渡过了化疗关,很多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延长了存活期.说明防治感染是治疗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131 Ⅰ治疗伴有白细胞减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放射性131 Ⅰ治疗45例伴有白细胞减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d、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3.44±1.56)×109/L,粒细胞计数(2.12±1.25)×109/L]、治疗7d[白细胞计数(7.21 ±2.01) ×109/L,粒细胞计数(5.24±1.24)×109/L]、治疗3个月[白细胞计数(5.64±1.78)×109/L,粒细胞计数(3.68±1.32)×109/L]患者白细胞、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86.49,P=0.00;F=14.87,P=0.00),且治疗7d、3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治疗7d呈明显减低(P<0.01),治疗后3个月上升至治疗前水平;单核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31 Ⅰ在伴有白细胞减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不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反而可在放射性131 Ⅰ治疗后1周内获得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并于治疗后较长时期内维持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脾动脉血流栓塞术(F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肝癌患者均为肝硬化并脾大,脾功能亢进,在肝癌栓塞同时行脾脏栓塞,术后3、7、30d和3个月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观察术后临床反应.结果 术后3、7、30 d和3个月白细胞[(9.4±2.1)×109/L、(9.3±2.3)×109/L、(8.6±2.1) ×109/L、(6.4±1.6)×109/L与(2.6±1.4)×109/L]、血小板计数[(94±23)×109/L、(140±32)×109/L、(136±38)×109/L、(119±26)×109/L与(32±18)×109/L]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恶心、脾区不适,均有脾区疼痛,其中6例需临床对症处理,左侧胸水3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功能性脾动脉血流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化疗致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法,调查80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率为61.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肺部及口腔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白细胞数目<1.0×109/L有关。结论:粒细胞缺乏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密切关注其血象及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肿瘤学的进展,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经化疗治疗后生存期得以延长.由于高效有毒的抗癌药物引起的重度骨髓抑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生命.我科近几年来静脉化疗致白细胞低于2×109/L以下者15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使患者平均5 d白细胞恢复到4×109/L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脐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回顾性分析移植前后肝功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10例肝硬化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前谷丙转氨酶(ALT)平均值为(60.40±63.54)U/L;移植后ALT平均值为(29.80±14.24)U/L。移植前ALT指标异常患者,其移植后ALT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前白细胞总数为(4.10±1.73)×109/L,其中4例<4×109/L,平均(2.39±0.85)×109/L,移植后上升至(2.88±0.56)×109/L;6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属于正常,平均(5.24±1.03)×109/L,移植后降低至(4.50±0.93)×109/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肝功能改善以ALT为主。对于白细胞异常降低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阻止并逆转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白细胞计数与肌钙蛋白、心律失常的相互关系,探讨血白细胞计数对AMI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未行再灌注治疗的157例AMI患者根据血白细胞计数分为四组:G1组(<8.0×109/L)35例、G2组(8.0×109/ L~12.0×109/L)43例、G3组(12.0×109/L~16.0×109/L)42例、G4组(>16.0×109/L)37例,测定各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统计各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对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cTnI及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G4组显著高于G1、G2组(P<0.01).四组患者心律失常(窦速、房颤、室早、室速、室颤、AVB、BBB)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G4组显著高于G1、G2组(P<0.01).血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 AMI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越高,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9例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静滴),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静滴,均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C-反应蛋白(CRP)、X线胸片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及CR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WBC(6.5±4.0)×109/L比(12.7±4.2)×109/L,N 0.70±0.07比0.89±0.03,CRP(15.4±6.7)mg/L比(46.1±8.0)mg/L;治疗组:WBC(5.8±3.6)×109/L比(12.6±4.4)×109/L,N 0.69±0.06比0.89±0.03,CRP(8.3±4.6)mg/L比(44.9±8.1)mg/L,均P<0.05],治疗组CRP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X线胸片示治疗组炎症病灶全部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7%比26.9%,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比85.1%,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AP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快、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21-1421
目的:探讨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1.0×109/L的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抗生素、支持治疗等直至外周血白细胞》4.0×109/L,当出现感染性发热时可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或泰能控制感染,同时细心观察病人口腔及大便,注意有无霉菌感染.结果:24例病人骨髓造血功能均在7~10 d内恢复正常.无严重合并症及致死病例. 结论:采取以G-CSF为主,辅以支持治疗,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可以使患者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期的危险阶段.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1].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4例TTP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TTP患者4例,均为女性;年龄38~44岁,平均41岁.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伴精神症状和发热3例,肾损害1例.血常规:血红蛋白56~64 g/L,平均58 g/L;红细胞(11.8~19.0)×109/L,平均15.8×109/L,白细胞(5.1~8.3)×109/L,平均6.3×109/L;血小板(5~18)×109/L,平均12×109/L;血涂片中均可见异型及破碎的红细胞≥2%.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由于感染继发高效价冷凝集素抗-I,并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比较少见,现报道1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患者,女,69岁.因贫血、头晕、乏力和发热,于2009年12月22日来本院复诊.查血象:WBC 2.86×109 /L,Hb 56 g/L,RBC 1.72×1012/L,PLT51×109/L;白细胞分类:原始粒细胞0.01,早幼粒细胞0.03,中性分叶核细胞0.69,嗜酸性粒细胞0.01,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4.2009年11月10日在本院做骨髓穿刺诊断为MDS.于2009年11月12日及12月10日两次输注B型去白细胞悬液红细胞各2U,定型、配血及输血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因血小板抗体的存在,患者循环血中血小板数通常较低(<100×109/L),严重病例甚至低于20×109/L,可致脏器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迫切要求准确计数血小板,为临床诊断和输注血小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洲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32-832
1病例资料女,35岁。因全身皮肤淤斑1个半月,加重伴月经量增多4天入院。1个月前因四肢淤斑半月余,在他院就诊。查血白细胞5·2×109/L,血小板78×109/L,红细胞3·77×1012/L,血红蛋白120 g/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罗红霉素、利血生、泼尼松口服。1周后复查血白细胞9·1×109/L,中性粒细胞0·836,血小板35×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巨核细胞生成减少,轻度感染。治疗第18天患者因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自行停服泼尼松,改为服中药治疗。4天后病情恶化,全身皮肤出现大片淤斑,月经量增多,即来我院。查血小板40×109/L。给予黄芪注射液40 m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时,对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高白细胞性白细胞病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39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共计56次.每次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运转该患者2.5~3.0倍总血容量(TBV)血液,采集其1/5~1/4 TBV的白细胞悬液.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 本研究单次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的运行时间为(233.6±27.4) min;运转血量为(12 268.8±1 978.3) mL;采集白细胞悬液容量为(922.9±213.3) mL,悬液中白细胞计数为(600.4±321.1)×109/L,白细胞总数为(554.1±281.3)×10 9,Hb水平为(27.3±10.0) g/L,Hb总量为(25.2±12.3)g,血小板计数为240.5×109/L[(90.0~640.0)×109/L],血小板总数为230.2×109[(83.7~593.0)×109];本组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1.0±121.4)×109/L与(185.5±111.1)×109/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0,P<0.001);Hb水平分别为(94.7±20.9) g/L与(89.4±20.0) 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0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3.7×109/L[(55.2~283.8)×109/L]与96.40×109/L[(4.0~254.5)×109/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662.50,P<0.001),其中,12次减除白细胞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109/L的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9.8±9.7)×109/L与(24.3±12.6)×109/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结论 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高量减除白细胞治疗的采集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MNC程序,以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作为抗凝剂,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减除白细胞治疗,每次治疗处理2.5-3.0倍总血容量,采集1/5-1/4倍总血容量的白细胞悬液,对39名患者共进行56次减除白细胞治疗。结果单次治疗运行时间(233.63±27.41)min;处理血量(12 268.77±1 978.25)m L;ACD-A配方血液保存液用量(991.04±185.06)m L;采集白细胞悬液容量(922.89±213.26)m L,悬液中白细胞计数551.05×109/L[(396.76-756.45)×109/L],白细胞总数491.52×109[(341.53-754.51)×109],据此计算可减低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减除值)111.35×109/L[(80.98-158.18)×109/L];单次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3.30×109/L[(163.62-367.05)×109/L]、167.34×109/L[(94.40-260.06)×109/L](s=765,P0.001),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减低值53.35×109/L[(35.72-107.03)×109/L],低于计算的白细胞减除值(s=681,P0.001);治疗结束时增、减液体容量与患者总血容量的比值为8.22%(4.76%-11.83%)。结论采用连续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单采技术,可在保持患者循环动力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高量(1/5-1/4倍总血容量)减除白细胞治疗,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负荷;减除患者白细胞总数比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减低值,对评价减除白细胞治疗的效果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变化与患儿机体内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感染组32次、对照组25次的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组CRP与白细胞计数对白血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诊断的差异性。结果感染组血CRP浓度为142±23mg/L,对照组为4.0±1.7mg/L,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为(1.7±1.2)×109/L,对照组为(2.0±1.0)×109/L,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RP是白血病患儿化疗期继发细菌感染敏感指标,也是临床判断抗生素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脾亢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amegakaryocyte thrombocytepenia,AMT)十分常见,在肝硬化患者中出现率达76%.血小板减少症定义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循环当中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水平(通常低于150x109/L).临床上轻度[(100-150)×109/L]和中度[(50-75)×109/L],重度(〈50×109/L)血小板减少一般都无临床症状,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则需要临床干预,因为这些患者有严重的自发性出血的倾向.虽然脑出血、胃肠道出血的概率十分低,但往往是致死性的.近年来随着有关血小板生成素及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及其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选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