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跟踪有不愉快献血经历的献血者后期无偿献血情况,为发现血站献血服务中的不足及改进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6~2007年随机电话回访反馈,录入Excel后统计分析。结果电话回访7 314名无偿献血者,有214名无偿献血者在穿刺技术、献血服务方法、献血后轻度不适感及献血反应等方面有抱怨。而这214例有抱怨的无偿献血者178名后期没有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另外,在218名抱怨的无偿献血者中,130名为初次无偿献血,后期仅1人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对献血者不愉快献血经历要认真对待分析,找出对策,加以解决,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跟踪有不愉快献血经历的献血者后期无偿献血情况,为发现血站献血服务中的缺陷及改进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6~2007年随机电话回访反馈,录入Excel后统计分析。通过和无不愉快献血经历的献血者重复献血率的比较,分析献血者对血站献血服务的各方面的期待值。结果电话回访7 314名无偿献血者,有214名无偿献血者在穿刺技术、献血服务方法、献血后轻度不适感及献血反应等方面有抱怨。而这214例有抱怨的无偿献血者178例后期没有再次参加无偿献血,明显低于无抱怨献血者的重复献血率。另外,在218例抱怨的无偿献血者中,130例为初次无偿献血,后期仅1人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对献血者不愉快献血经历要认真对待分析,找出对策,加以解决,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衢州市中心血站2016—2017年不愉快献血经历献血者的回访结果,为提高献血者保留工作寻找方法。方法将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不满意的644例不愉快经历献血者按照路径回访后的再次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并按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644例不愉快献血经历献血者中有222例再次参加献血,再次献血率34.47%。其中不满意献血者再次献血率最高达39.80%。结论对不愉快经历献血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回访,既保留了献血者,也提升了无偿献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为采供血机构持续改进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4年1-6月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无偿献血者进行话回访,收集献血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回复的34 635名无偿献血者中,有242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不愉快献血感受(0.70%),其原因主要有10项,其中因献血量(200-400 m L)没有尊重献血者的意愿和工作人员没有快速处理献血反应两种情况引起献血者产生不愉快感受后,其再次献血率均为0。有不愉快献血感受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率(11.39%)低于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率(51.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不愉快感受要认真分析,积极改进服务不足,努力满足顾客合理需求,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献血注意事项知晓率及献血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城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原因和对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制定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提高2次献血率。方法对600名无偿献血者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对献血注意事项知晓率都较低;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的主要途径是献血车工作人员的宣传(54.1%),其次是献过血的同事或朋友的宣传(43.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人际传播和对注意事项的宣传,将有利于扩大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血者服务中心对首次献血者的电话回访记录调取回访信息。卡方检验筛选出的对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 2214名初次献血者中,卡方检验显示对初次全血献血者是否再次献血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是性别、献血类型、献血量和有无献血反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无献血反应(OR=1.753,OR95%CI:1.100~2.794,P=0.018)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可能性较大,男性(OR=0.681,OR95%CI:0.539~0.859,P=0.01),街头献血者(OR=0.641OR95%CI:0.509~0.808,P 0.001)和200 mL献血量(OR=0.641 OR95%CI:0.509~0.808,P 0.001)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的可能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否有献血反应、献血量、性别及献血类型是首次献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献血反应,献血量200mL,男性,街头的初次献血者更容易流失。  相似文献   

7.
刘金阳  陈霄  薛建江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319-1320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电话回访后对其再次献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9年所有发生献血反应者的电话回访记录单以及半年至1年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890例发生献血反应者中82.0%为初次献血者,电话回访成功676例,其中67例再次参加献血,与电话回访不成功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电话回访对发生献血反应者再次献血具有积极作用,应当重视、发展电话回访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存在不同的心理,对其进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时的不良反应,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方法通过电话回访和当面交谈对6 105名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大大减少,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促进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2次以上献血者人数占献血总人数由2009年47.5%,2010年上升到58.5%,2011年上升到71.5%。结论献血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持献血时愉快的心情,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献血法》实施10多年来,各地比较关注献血前招募、体检、化验等服务,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和工作需要,应不断完善献血后各项服务工作,增加交流沟通,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血站良好形象,才能保持无偿献血的健康快速发展,无偿献血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1]。献血后服务包括电话回访、结果反馈、献血后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献血后投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献血的情况,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流失的影响,为采供血机构持续改进献血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采血信息系统调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档案,做回顾性调查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收集信息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248 202人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并进行登记的有322人,发生反应后继续献血者96人,占比29.8%,相比未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降低16.7%(后者再次献血率46.5%)。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是初次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为13.6%低于发生反应时为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55.6%(P0.05)。反应症状较重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率为17.8%低于反应症状较轻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33.3%(P0.05)。发生以全身表现为主的献血反应者再次献血率为27.7%低于发生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反应者再次献血率的45%(P0.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给献血者带来负面体验,是造成献血者流失的1个重要因素,采供血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置、护理及回访工作的质量,确保献血者安全,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来巩固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1.
采供血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对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销毁,并通知献血者不合格原因,告知其以后不要再献血,以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被淘汰的献血者再次乃至多次献血。为此,笔者对本市经检验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市2003年1月~2004年6月血液检验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3285名,其中再次献血者33名,男性25名,女性7名。1.2被淘汰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判断根据检验科血液检测不合格记录,并通过血液管理系统追溯献血者献血相关信息和电话确认。2结果(表1)表1经检验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该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3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7月150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150例献血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疼痛耐受度、不良反应、满意度和再次献血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耐受度、护理满意度和再次献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献血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减轻献血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获得良好的献血体验,提高其再次献血率,更有效地保留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秦皇岛地区农村献血者流失原因调查和电话再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改进农村无偿献血者宣传招募与保留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6月统计并电话回访2012—2014年秦皇岛市所辖四县62个自然村中献血≥3次、且至2016年底未再献血的农民献血者,并对流失原因和招募效果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流失农民献血者2 645人,其中接通电话的1 822人中有587人表示不愿再次献血,主要原因人在外地(20.61%),其次是年龄大或超龄(16.60%);表示愿意再次献血的1 235人中,流失原因主要是对献血淡忘(54.74%),其次是农活儿忙(31.74%);招募半年后履约成功献血658人,主要做法是回访后采血车跟进采血(74.01%)。结论血站应加强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献血者招募策略,提升采集操作技能,改善献血环境,同时对农村流失献血者开展电话招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留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发现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扩大献血队伍 ,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笔者观察了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 ,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顺德市 1 998年 1 0月~ 2 0 0 2年 7月无偿献血者 94 4 0 4人 (次 ) ,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共 1 6 73例 ,男性976人 (次 ) ,女性 6 97人 (次 )。1 .2 方法与诊断标准 按《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对献血资格评审 ,大多数献血者…  相似文献   

15.
初次献血体验对未来献血行为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加自愿、无偿、固定的献血者,除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力度外,献血者在初次献血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们以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我们于2005年7月—2006年12月对526名无偿献血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追踪再次献血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  相似文献   

16.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结论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善献血环境,加强细节服务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采血车上的献血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该地献血方舱内的献血者作为试验组(在献血服务过程中改善献血环境,加强细节化服务),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年龄段初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者满意度和非标量血液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改善献血环境,加强细节化服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初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其中18~25岁,25~35岁两个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5岁、≥45岁两个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献血者平均满意度更高。试验组非标量血液总量减少,报废血量减少。结论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细节服务可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报废血量,提高献血者满意度,稳定和扩大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无偿献血的招募服务模型,为提高再次献血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 000名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实验组实行元认知心理干预,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单次献血量的比例、献血满意率。结果无偿献血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单次献血量、献血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是必须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模型对保留、招募无偿献血者,提高单次献血量,提高献血满意率,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站2013-2017年间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艾滋、梅毒检测阳性率,探讨互助献血风险,选择低危献血者队伍。方法对该血站2013-2017年间31535例互助献血者和61430例无偿献血者艾滋、梅毒检测阳性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7年间互助献血组和无偿献血组艾滋、梅毒阳性率分别从0.01%上升至0.15%、0.75%上升至1.3%,0.0%上升至0.02%、0.54%下降至0.5%。互助献血组艾滋、梅毒五年总阳性率较无偿献血组高的多。结论近五年来,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组艾滋、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但互助献血组升高的程度明显比无偿献血组高;互助献血组艾滋、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组。  相似文献   

20.
献血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严密观察 ,根据献血反应判断标准对献血者出现的献血反应程度 ,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心理护理。结果 在所观察的 9737名无偿献血者中 ,发生献血反应的有32例 ,1 5例完成了采血。结论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或有效处置献血反应 ,保护献血者 ,使他们建立信心 ,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