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红素加氧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和目前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6-03相关文章,检索词“heme oxygenase,carbon monoxide,bilirubin,arthero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用计算机检索CMB数据库1995-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检索词为“血红素加氧酶、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胆红素、动脉粥样硬化”。资料选择:选择血红素加氧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研究,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血红素加氧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②胆红素、一氧化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排除标准:①重复研究。②综述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有关血红素加氧酶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文章214篇,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然后总结血红素加氧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资料综合:血红素加氧酶能将血红素催化降解成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铁、一氧化碳及胆红素。目前很多证据显示血红素加氧酶1及其代谢产物是氧化应激时体内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蛋白。一方面限制血红素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另一方面其代谢产物胆红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胆红素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和抗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的作用;CO有重要的抗炎、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结论:血红素加氧酶可以明显的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并对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红素加氧酶1在防止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目前肝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Ad5-血红素加氧酶1,对肝移植供体进行预处理来诱导供肝血红素加氧酶1高表达,进一步观察其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及肝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9/2005-0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74只,制备原位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血红素加氧酶1,对供体进行预处理。将74只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案分组如下:生理盐水组(n=12)、诱导剂原卟啉钴组(n=13)、Ad5-血红素加氧酶1组(n=13)、Ad5-绿色荧光蛋白组(n=12)、Ad5-血红素加氧酶1 抑制剂原卟啉锌组(n=12)分别于取肝前注射生理盐水、诱导剂原卟啉钴、Ad5-血红素加氧酶1、Ad5-绿色荧光蛋白及Ad5-血红素加氧酶1 抑制剂原卟啉锌,取肝后HTK液4℃保存24h后植入。对照组(n=12)取肝前48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取肝后马上植入。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肝移植大鼠的存活率,肝功能指标测定,彩色多普勒...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血红素加氧酶1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等作用,并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应激反应中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从而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克隆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全长基因,并将其于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相连接,构建血红素加氧酶1的真核表达载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8-03/06在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材料:成年雄件SD大鼠,由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用于脾脏细胞总RNA的提取;克隆载体PMDl8-T购自Takara公司;表达载体PIRES2-EGFP由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保存.方法:分离大鼠脾脏获取脾脏细胞,Trizol法提取脾脏细胞的总RNA,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将扩增出来的产物与克隆载体PMDl8.T连接,转化TOP10感受态细菌,挑取阳性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后测序确证.测序正确后抽提质粒作为模板进行PCR,Sal-Ⅰ和BamH-Ⅰ同时双酶切PCR产物和载体PIRES2-EGFP,再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连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主要观察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克隆和DNA测序结果证实序列是否正确;PIRES2.EGFP/血红素加氧酶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成功插入载体.结果;①实验完成了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克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eBank中收录的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序列完全一致.②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血红素加氧酶1,测序正确说明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了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全长,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
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可将血红素降解为胆绿素、一氧化碳(CO)和游离Fe2+,多种因素如重金属、血红素、低氧、高温及紫外线照射均可诱导HO-1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加氧酶1 (HO-1)属于一种热休克蛋白,是血红素分解的限速酶,能将血红素分解为胆绿素、CO和NO等,能够被多种氧化应激因素和细胞因子激活,在体内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1],对动植物均具有保护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长期过量酒精暴露的人群,其发生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或股骨头坏死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3].另有研究发现酒精能够增加骨折发生的风险并且减缓骨折的愈合[4].近年有研究发现酒精对骨代谢的影响与酒精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5-6]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分解代谢过程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它有三种同工酶分别为HO-1、HO-2和HO-3。其中HO-1为诱导型HO,它的降解产物一氧化碳、二价铁离子、胆绿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损伤、抗凋亡等作用。HO-1在多种肾脏疾病中均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诱导HO-1的高表达能够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目前,已知多种化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诱导HO-1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减轻各种原因所致的肾脏损伤。现将HO-1及其诱导剂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背景:上调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靶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上调正常人外周血的调节性T细胞,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对间充质干细胞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0,15,30,45,60μmol/L氯化高铁血红素和0,5,10,15,20μmol/L锌-原卟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预处理,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mRNA的表达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经氯化高铁血红素预处理、经锌-原卟啉预处理、不经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加入植物血凝素反应72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有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其表达在体外可被诱导和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mRNA的表达量随氯化高铁血红素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随锌-原卟啉浓度增加而减少(P〈0.05),具有剂量依赖性。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提高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P〈0.0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提高(P〈0.01),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通过血红素加氧酶1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8.
缺血和氧化应激是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1] ,心脏缺血/再灌注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在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死亡的同时,也诱导多种特殊基因表达并合成相关的应激蛋白,其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 1,HO - 1)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现就HO的生物学特性、催化代谢产物的生理作用及其对心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相关性基础研究进行综述。1 HO的一般生物学特性血红素加氧酶(HO)是催化血红素在体内氧化降解的限速酶,现已发现有3种同工酶:HO - 1、HO - 2、HO - 3。HO -1是诱导型酶[2~3 ] ,血红素、重金属、低氧、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上调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靶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上调正常人外周血的调节性T 细胞,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 对间充质干细胞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0,15,30,45,60 μmol/L 氯化高铁血红素和0,5,10,15,20 μmol/L 锌-原卟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预处理,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mRNA 的表达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经氯化高铁血红素预处理、经锌-原卟啉预处理、不经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加入植物血凝素反应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占CD4+T 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有血红素加氧酶1 表达,其表达在体外可被诱导和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mRNA 的表达量随氯化高铁血红素浓度增加而增加(P < 0.05),随锌-原卟啉浓度增加而减少(P < 0.05),具有剂量依赖性.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提高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的水平(P < 0.0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提高(P < 0.01),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 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的水平降低(P < 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通过血红素加氧酶1 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 细胞.  相似文献   

10.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1,HO-1)是血红素代谢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可催化血红素产生等摩尔的胆绿素/胆红素、一氧化碳(CO)和游离铁(iron).HO-1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尤其是对组织器官具有多种保护作用.近年研究发现HO-1在急慢性肝病中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可延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1].本文就HO-1在肝病发病与进展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缺血预适应延迟反应通过诱导保护性蛋白增强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血红素加氧酶1参与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迟发缺血预处理对低温保存肾脏的作用及血红素加氧酶1是否参与其中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的迟发缺血预处理反应对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5组:空白对照组、低温保存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低温组(n=12);缺血+给药+低温组。各组大鼠均行右肾切除,预处理或假手术操作处理后24h采用大鼠肾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获取肾脏,分别于保存24,48,72h取样。缺血+给药+低温组除上述处理外,还于原位低温灌注术前1h接受1次血红素加氧化酶1抑制剂锡原卟啉腹腔注射。低温保存肾脏于各保存终点留取保存液,测定pH值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切取1/2肾脏按照光镜要求制备标本送检;剩余1/2肾脏用于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比色法测定皮质Na-K-ATP酶活性、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未保存肾脏仅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的基础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迟发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肾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与单纯低温保存组相比保存24,48h后,缺血+低温组保存液pH值、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肾脏组织Na-K-ATP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同时点预处理组肾组织光镜形态学改变稍好于单纯低温保存组。给予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后,这种保护作用消失。提示,迟发缺血预处理延长了肾脏低温保存时限,这可能与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增加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低温保存氧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缺血预适应延迟反应通过诱导保护性蛋白增强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血红素加氧酶1参与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迟发缺血预处理对低温保存肾脏的作用及血红素加氧酶1是否参与其中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的迟发缺血预处理反应对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5组:空白对照组、低温保存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低温组(n=12);缺血+给药+低温组。各组大鼠均行右肾切除,预处理或假手术操作处理后24h采用大鼠肾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获取肾脏,分别于保存24,48,72h取样。缺血+给药+低温组除上述处理外,还于原位低温灌注术前1h接受1次血红素加氧化酶1抑制剂锡原卟啉腹腔注射。低温保存肾脏于各保存终点留取保存液,测定pH值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切取1/2肾脏按照光镜要求制备标本送检;剩余1/2肾脏用于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比色法测定皮质Na-K-ATP酶活性、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未保存肾脏仅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的基础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迟发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肾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与单纯低温保存组相比保存24,48h后,缺血+低温组保存液pH值、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肾脏组织Na-K-ATP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同时点预处理组肾组织光镜形态学改变稍好于单纯低温保存组。给予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后,这种保护作用消失。提示,迟发缺血预处理延长了肾脏低温保存时限,这可能与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增加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低温保存氧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症状的出现与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组织细胞凋亡持续发生关系较大。有关血红素加氧酶的细胞保护作用尤其在脑损伤中的细胞保护作用还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脑内血红素加氧酶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氧化碳中毒组腹腔注射一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空气对照组腹腔注射空气。应用原位杂交及 Western blot 法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点海马区血红素加氧酶1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空气对照组血红素加氧酶1 mRNA表达阳性细胞较少,染色较浅;一氧化碳中毒组海马阳性细胞数较多,染色较深。血红素加氧酶1 mRNA在1 d表达增加(P<0.01),3 d达高峰(P<0.01),5 d时下降(P<0.01),21 d时仍高于空气对照组(P<0.01)。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与血红素加氧酶1 mRNA表达变化相一致。结果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在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迟发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血红素加氧酶1系统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多条途径发挥对器官移植物的保护作用,显著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目的:实验拟进一步评估氯高铁血红素诱导产生的内源性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护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以27只BN大鼠为供体(54个供肾),54只雄性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双侧供肾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方法: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行供肾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端端吻合,供肾动脉带腹主脉瓣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膀胱瓣与受者膀胱吻合.Lewis受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肾移植模型组术后不予免疫抑制治疗: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组供鼠于术前1 d腹腔注射氯高铁血红素50 mg/kg,受体于术后腹腔注射氯高铁血红素50 mg/(kg·d)至处死;环孢素A组术后予环孢素A灌胃5 mg/(kg·d).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分别于肾移植术后第1,5,7天处死6只受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同时采集血标本测血肌酐含量.结果:①氯高铁血红素可促进大鼠肾脏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尸<0.05).②移植术后肾移植模型组、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组的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水平高于环孢素A组(P<0.05~0.01),且随着排斥反应的加重,表达逐渐增强;环孢素A组在移植术后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也有所增强,但明显低于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组(P<0.01),排斥反应相对较轻.③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表现较肾移植模型组明显减轻,但比环孢素A组重.④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组血肌酐水平低于肾移植模型组(P<0.05),高于环孢素A组(P<0.05).结论:血红素加氧酶1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抗捧斥反应、保护移植器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远远不及环孢素A等强力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血红素加氧酶1对模拟移植后犬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红素加氧酶1是机体调节和抵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生物分子,参与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过程.目的:应用犬离体肺移植再灌注模型模拟肺移植后的循环过程,观察预先诱导犬肺血红素加氧酶1过表达对模拟移植犬肺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2/2006-03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杂种犬12只用于制备犬离体肺移植再灌注模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n=4):模型组即单纯肺缺血再灌注组;诱导剂组和抑制剂组预先给予血红素加氧酶l诱导剂氯化血红素,抑制剂组于再灌注时向灌注液中加入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锌原卟啉.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分析各组犬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模拟移植后血气指标、肺动脉压、肺组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12只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诱导剂组血红素加氧酶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1).②模拟移植后各组肺动脉压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模拟移植后30 min左右肺动脉压达高峰.③模拟移植后120 min,诱导剂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模型组与抑制剂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模拟移植后120min.各组丙二醛含量均升高,诱导剂组低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下降,诱导剂组高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P<0.05).结论:过表达血红素加氧酶1能明显改善模拟移植的犬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HO)一氧化碳(CO)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的影响。方法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n=16)8周,8周后改用普通饮食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停用高胆固醇饮食,改普通饮食(n=8);辛伐他汀组给予喂饲辛伐他汀进行药物干预8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8):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然后取静脉血分别用Chalmers A.H、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实验组血中CO,取主动脉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主动脉组织中HO-1的表达;并比较组间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浆一氧化碳水平明显升高,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浆TC、TG、LDL下降明显(P<0.01),HDL升高(P<0.01);血浆一氧化碳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辛伐他汀可以通过下调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系统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多态性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标签SNP策略,选择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3个标签SNP位点进行研究.在5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对这3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血压水平的差异,采用haplo.stats软件计算单体型频率并检验其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rs2071749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别为159.5 mm Hg和97.6 mm Hg,GG基因型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别为168.5mm Hg和101.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 .单体型分析结果 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和饮酒等危险因素后,含有rs2071749 A等位基因的单体型T-T-A与收缩压水平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多态可能对血压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肝移植过程中,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移植专家学者。血红素氧化酶1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目的:对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有关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hemeoxygenase-1,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ver graft",中文检索词为"血红素氧化酶1,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排除研究目的与课题无关及内容重复的研究,共保留3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可能是哺乳动物体内分布最广、保护作用最重要的基因。血红素氧化酶1及其催化产物组成了机体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能。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何通过转基因手段将其应用于临床,保护移植肝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移植肝成活率,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是未来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过程中胆红素与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的变化,探讨两者在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8-01/2003-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生并收住新生儿病房的患儿200例。纳入标准:①窒息儿根据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②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诊断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标准。③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符合足月儿胆红素>205μmol/L。④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85μmol/L时,临床出现肉眼黄疸。依据缺氧缺血程度分为2组,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窒息组分为轻度、重度2个亚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每个亚组4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与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取患儿股静脉血4mL,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窒息组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的胆红素值,并在急性期(3d内)和恢复期(10d内)用464nm和530nm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反应物中胆红素生成量代表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以每秒每升血清生成胆红素量为单位(μkat/L)。同时测定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的胆红素值和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对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①胆红素水平: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和对照[(325.62±39.1),(243.64±37.6),(305.70±51.3)μmol/L,F=10.89,P<0.01]。轻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胆红素水平接近[(89.4±8.1),(86.7±3.9)μmol/L]。②胆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重度窒息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急性期和恢复期,重度窒息组恢复期和对照组(F=38.63,P<0.0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明显高于恢复期,也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急性期和恢复期)(F=8.93,P<0.01)。③黄疸发生率:轻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2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5%;重度窒息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6例,生理性黄疸3例,黄疸发生率23%。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0例,生理性黄疸12例,黄疸发生率80%。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无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6例,黄疸发生率15%;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发生生理性黄疸5例,黄疸发生率13%。结论:当不同程度缺氧缺血使新生儿脑损伤时,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增加致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途径开放,胆红素水平降低。提示胆红素水平、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能反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广泛分布在各种组织和细胞中,重金属、低氧、内毒素、炎症介质等多种有害刺激,均可诱导细胞内HO-1的增加。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系统中,HO-1对心血管的自我保护和机体稳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本就HO-1的生物学特性、代谢产物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