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脂肪抑制技术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7例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Vater’s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分别进行T1WI/SE、T2WI/TSE、脂肪抑制技术 (FST)序列和MRCP检查 ,并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MRCP在壶腹周围癌定位的准确率为 86.49% ,定性的准确率为 78.3 8% ;MRCP结合脂肪抑制技术可使胰头癌定性的准确率达 10 0 %。胰头癌的“双管征”多呈分离状态 (占 5 7.14 % ) ,壶腹癌的“双管征”多呈并行状态 (占75 % )。 2 1例胰头癌脂肪抑制技术所有肿瘤均呈低信号改变。结论 MRCP对壶腹周围癌的定位准确性较高 ,结合脂肪抑制技术可提高其定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胆管定量分析对胰头癌和其他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部县中医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8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包括41例胰头癌,20例胆总管下段癌及20例壶腹癌。将胆总管直径、主胰管直径、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乳头至胆胰管末端间距相加得到"胰胆管径线和"并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上测量胰胆管汇合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2名医师及采用贯序实验后胰胆管汇合角和胰胆管径线和用于鉴别胰头癌和其他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效能。 结果胰头癌的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大于其他壶腹周围癌[(86.2°±13.8°) vs (61.6°±10.7°),(9.3±1.7)cm vs (7.8±1.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96、19.568,P=0.017、0.001)。贯序实验得出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临界点分别为70°和9 cm,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7%,96%),AUC为0.93。 结论胰胆管定量分析可鉴别胰头癌及其他壶腹周围癌(胆总管下段癌及壶腹癌),联合胰胆管汇合角及胰胆管径线和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较小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64层螺旋CT检查同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较小壶腹周围癌39例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胰头癌18例、胆总管下端癌9例、壶腹癌12例.多种后处理方法相结合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壶腹周围部的解剖结构、病灶位置、形状、大小及胰胆管扩张情况.38例CT表现低位胆道梗阻,32例表现胆总管截断征,6例表现胆总管下端不规则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36例表现双管征;病灶全部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18例,实心圆强化15例,环状强化6例.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较小壶腹周围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多种后处理方法能更加直观显示较小壶腹周围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石,良性狭窄,壶腹癌,胰头癌,胆管癌,肝癌的梗阻性黄疸患者MRCP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77例,结石57例,炎症19例,胆总管蛔虫3例,胆总管囊肿9例。MRCP能清晰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的结构,能直观地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检出率和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3.3%。【结论】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特别是对结石的诊断,能清楚地显示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至2009年1月的5年间收治的7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癌中BUS或CT的诊断阳性率高于ERCP(P=0.044,P=0.029)。十二指肠乳头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率高于BUS和CT(P=0.005,P=0.03)。壶腹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率高于BUS和CT(P=0.157,P=0.282)。MRCP在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88.9%。结论BUS+CT检查是诊断胰头癌的最佳方法。ERCP是诊断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最佳方法。而MRCP检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乏特氏(Vater)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特氏壶腹癌的螺旋CT表现,每例患者CT扫描前均口服800~1 000 mL纯净水充盈胃及十二肠,采用常规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56例患者CT图像能明确壶腹部肿块,显示率为100%,术前诊断壶腹部癌47例,胆总管癌(下段)6例,胰头癌3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5%,CT双期动态增强较平扫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范围、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表现。30例采用了后处理技术。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显示壶腹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胰头癌和壶腹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胰头癌和壶腹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胰头癌29例,壶腹癌10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39~81岁。应用Siemens Sensation 4层和16层CT,进行增强前后多期扫描。在原始横断面图像基础上结合多层面重建及其它后处理,对两组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比较,统计CT术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组病例的CT主要表现:①壶腹癌瘤体小,易向十二指肠腔突出,中心位于十二指肠腔内;胰头癌的中心则通常在胰腺内。②肿瘤与胆胰管、胰周血管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③两管靠近(扩张的胆胰管末端间距≤5mm)多见于壶腹癌,而两管分离(扩张的胆胰管末端间距>5mm)多见于胰头癌。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肿块显示率分别为96.6%和90%,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和90%。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展现胰头癌和壶腹癌的影像特征,对术前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诊断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造影(ERCP)活检确诊的35例壶腹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5例均发现肿瘤,增强扫描肿瘤本身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6例经图像后处理,35例均清晰显示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结论 MS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壶腹部肿瘤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胆总管胰段和十二指肠段称为胆总管下段,胆总管下段病变主要因结石、炎症及肿瘤等引起,大部分临床表现相似,而且由于胰头壶腹区解剖结构的特殊,造成该病影像学诊断难度增加。本研究通过对比超声、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诊断胆总管下段疾病的价值,为早期明确诊断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疑诊为胆总管下段疾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41例,年龄35~89岁,平均68岁。临  相似文献   

10.
MRI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壶腹区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不同检查方法对壶腹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不同的MRI检查方法诊断37例壶腹区病变,并与ERCP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壶腹癌3例;胰头癌5例;下段胆管癌4例;结石17例;炎症4例;十二指肠憩室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结论:MRI,尤其是3D-MRCP及 3D-CE LAVA,能清晰显示壶腹区病变部位、范围、梗阻程度及性质,是壶腹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壶腹部病变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探讨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壶腹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3例患者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包括壶腹部癌44例、胆总管或壶腹部结石或胆泥30例、十二直肠乳头炎8例、十二直肠乳头腺瘤1例。结果 83例壶腹部病变中,89%(74/83)的病灶显示,病灶直径为(20.7±8.9)mm。所有29例胆总管下段或壶腹部结石或胆泥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静脉期均无增强。67%(29/43)的壶腹部癌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高或等增强,静脉期低增强;所有显示的43例壶腹部癌病灶形态均固定。88%(7/8)的十二直肠乳头炎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未显示病灶。壶腹部良恶性软组织病变间的病灶显示率、病灶形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分别为0.000、0.001),而病灶直径、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增强水平及增强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壶腹部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双重对比超声造影表现。双重对比超声造影有助于壶腹周围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侧视内镜联合X线监视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胃出口、十二指肠及空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胃出口、十二指肠及空肠恶性梗阻部位与肠腔严重成角的患者。经十二指肠侧视内镜置入导丝,联合X线监视下置入并释放自膨式肠道金属支架。结果 23例患者共置入金属支架28枚,全部成功。其中5例因肿瘤生长至再狭窄,而再次置入半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100.0%。1例胆道支架后再放置十二指肠支架的患者出现一过性胆红素升高,未发生消化道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24 h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保持支架通畅。结论侧视内镜联合X线放置胃十二指肠及空肠金属支架,较前视内镜联合X线方法对恶性梗阻部位与肠腔严重成角的患者置入难度及风险减轻,成功率高,操作精准,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胰腺囊性疾病的CT 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不同疾病导致的胰腺囊性疾病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手术病理回顾,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方法 胰腺常规CT扫描,10mm层厚及层间距,对较小病灶2-5cmm薄层扫描,平扫加强化。结果 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多发性脓肿,1例囊腺瘤,1例坏死性胰腺癌,1例胰腺寄生虫性囊肿。结论 胰腺囊性疾病是一组含囊变的总称。以发病率统计最常见是胰腺假性囊肿,其次为囊性肿瘤,胰腺脓肿,寄生虫性囊肿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Lemmel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36例经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Lemmel综合征患者的超声、CT及ERCP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超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6个,表现为3种回声类型:高回声型24个,囊实混合性回声8个,强弱不均性回声型4个。憩室位于十二指肠环内侧呈囊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内为气体强回声、含液为主囊实回声及含残留食物的不均质回声,憩室最大径线6~32 mm;36例患者胆管系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胰管轻度扩张12例。 结论Lemmel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图像特征在Lemmel综合征超声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病人的护理。[方法]对48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加强护理。[结果]489例病人均一次检查成功,其中11例在扫描过程中心率控制不理想,图像质量较差,但能完成诊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加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病人的护理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有效的护理直接影响检查图像的质量以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胰腺病变的多种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与病理症实的胰腺肿瘤和17例急慢性胰腺炎随访病例的CT图像和临床有关资料。结果;胰腺病变除引起腺局灶性或弥漫性体积增大和CT值异常等直接征象外,还有多种胰周间接证象。结论:增强CT扫描和采用低张口服清水作为对经经腺体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究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X线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病理检查为十二指肠腺癌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X线和CT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与应用价值。结果:CT诊断准确率(91.1%)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64.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显示有22例十二指肠病变位置在降部,6例于水平部,17例于壶腹部;X线诊断为发病早期组织较软,呈现为结节状,表现为息肉形式,直到中晚期会呈现溃疡与浸润状态,且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变硬,阻碍钡剂流通,破坏黏膜组织;CT诊断为发病早期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呈现圆形软组织肿块样,发展至中晚期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变硬,且指肠变狭窄,肿块逐渐蔓延。结论:由于X线在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可将CT诊断应用在十二指肠腺癌诊断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准确发现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of endoscopic sonography (EUS), 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 (US), and CT in the detection of, local staging of, and prediction of vascular involvement by or distant metastasis from periampullary tumors. METHODS: Seven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resumed periampullary tumors were evaluated by EUS, US, and CT during a 3.25-year period. The local staging accuracy of the modalities was assessed in the 36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 who underwent surgery.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alities in predicting vascular involvement and distant metastasis was assessed in the 56 patients with carcinomas. RESULTS: EUS was the most sensitive modality in the detection (EUS, 97%; US, 24%; and CT, 39%; p < 0.001 for EUS versus US or CT) and T classification (EUS, 72%; US, 11%; CT, 22%; p < 0.001 for EUS versus US or CT) of periampullary tumors. EUS also had better sensitivity than US in detect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periampullary cancers (EUS, 47%; US, 7%; and CT, 33%; p = 0.02 for EUS versus US; p = 0.7 for EUS versus CT). The accuracy of EUS in determining the T classification (without stent, 81%; with stent, 65%) and N classification (without stent, 80%; with stent, 70%) tended to decrease in the presence of an endobiliary stent,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EUS was the most sensitive modality in demonstrating vascular involvement (EUS, 100%; US, 0%; and CT, 33%; p = 0.002 for EUS versus US; p = 0.03 for EUS versus CT) bu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ete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EUS, 11%; US, 44%; and CT, 44%). CONCLUSIONS: EUS is superior to US and CT in the local assessment of periampullary tumors. The staging accuracy of EUS is minimally but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an endobiliary stent.  相似文献   

19.
壶腹部癌19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壶腹部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为壶腹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壶腹部癌患者以梗阻性黄疸和上腹部不适、疼痛为突出表现;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壶腹部肿物及胆、胰管扩张;内镜提示十二指肠乳头及附近粘膜病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3例未行手术。结论:上腹部不适、疼痛是壶腹部癌的早期症状,超声及内镜检查,尤其是内镜检查和活检对壶腹部癌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