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SPECT横位图像的皮质机能定位和动脉配布沈宗文,林祥通,刘永昌,滑炎卿ConicalFunctionalAreasAndVascularTerritoriesOfCerebralArteriesOnTheTransverseImagesOfBra...  相似文献   
2.
不同重建触发单位对MS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触发单位(%-百分比法和ms-固定时间法)对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的12例CT检查过程中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没有早搏等严重心律不齐,但采用固定时间法重建冠脉有运动伪影的患者,在原始扫描数据基础上每位患者再分别经百分比法和固定时间法重建,以右冠状动脉作为对比参照,辅以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比较两种不同重建方法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在12例病人中,4例在固定时间法基础上再采用百分比法重建后图像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余8例经2种方法重建的图像质量基本相同。结论当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并且没有早搏等心律不齐的病人,采用百分比法重建有助于消除或减少图像的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怀疑为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进行了螺旋CT检查,依据采集的薄层扫描数据(0.75mm~1mm)进行了三维图像重建,沿不同的旋转轴观察重建的肺动静脉血管与瘤体的空间解剖关系,确定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果全部病例均清楚地显示了瘤体形态、大小、位置和供应动脉、引流静脉,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作出明确诊断。其中9例经数年多次随访证实,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三维多种重建可清楚地显示肺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从而可无创性诊断本病并作为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4.
例1男,47岁,胸部钝痛4年,于2011年6月11日来我院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64层螺旋CTA显示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伴少量软斑块,局部管腔狭窄约30%~40%.同时显示主动脉瓣与室间隔肌部之间的室间隔膜部向右心室膨出,形成一大小约13 mm×11 mm瘤体,以薄壁与右心室血液分隔,未见左向右分流及附壁血栓(图1,2).MSCT拟诊Ⅰ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aneurysm of the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um,AMS).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室间隔膜部向右膨出,范围约13 mm×10 mm,壁薄,二尖瓣、三尖瓣功能良好,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可见室间隔膜部膨出处有涡流.该患者既往体健,从未发现心脏杂音和异常心电图.曾于2006年7月在我院进行过冠状动脉CTA检查,经对比两次图像AMS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CT征象,其中以肿瘤的相对强化程度评价肿瘤强化表现。结果:肿瘤轴位长径14.8~89.9mm,平均50.0mm,边界均清楚、光整。平扫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不均匀2例中,1例为体积最大者,边缘少许小钙化,内见坏死囊变区及条片状瘢痕,另1例内见星状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2例。增强皮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544,增强实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494。结论:ChRCC瘤体密度较均匀,轻度强化,瘤内钙化、出血及坏死囊变者少,CT对其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7.
多原发肺癌(MPLC)表现为肺部多灶性病变,常需与肺结核、肺癌伴肺内转移以及肺部多发转移瘤等鉴别。因该病预后远好于肺癌伴肺内转移,需要积极采取临床干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赖胸部高分辨力CT(HRCT),通过观察肺内瘤灶的大小、密度可以预判主要高危病灶,以利临床优先处理;而仔细分析影像上病灶的位置与瘤周支气管血管束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术式;对于无法一次性手术切除的肺内残留病灶亦可通过HRCT随访观察动态演变,及时处理出现恶性进展的病灶。MPLC的最终确诊还需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分子基因鉴定。就MPLC的HRCT影像特征及其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糖尿病患者增加,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率日趋升高[1]。影像学检查是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评价手段,可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目前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彩色超声多普勒(DUS)、磁  相似文献   
9.
何文杰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2018,(11):1221-1224
【摘要】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好发于老年人,是一组以步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三联征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加深和影像技术的发展,iNPH影像学研究有了不少进展。而国内对该疾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鲜有影像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关于iNPH的脑室大小、脑脊液、脑白质纤维束等方面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术前颅内体积参数与术前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术后1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符合国际iNPH指南诊断标准,并行脑脊液分流术的患者2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并于术前及术后1年门诊复诊采用一致的临床症状指标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3 m计时起立行走试验(TUG)、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MSE)、日本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分级评分(iNPHGS)与改良Rankin量表(mRS)。测量患者术前头颅影像资料中的脑室体积、脑实质体积、脑室外脑脊液体积、颅内容积,并计算相对脑室体积、脑实质比、脑室外脑脊液比、脑室内外脑脊液比,同时测量所有患者术前的Evans指数。结果iNPH患者术后无论是步态、认知功能还是排尿功能的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均P<0.05)。患者术前颅内体积参数(相对脑室体积、脑实质比、脑室外脑脊液比、脑室内外脑脊液比)、Evans指数与术前步态、认知功能及排尿功能的严重程度以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分流术后1年随访点,mRS(17例比4例)、TUG(18例比3例)、MMSE(10例比11例)以及iNPHGS(17例比4例)有改善患者与无改善患者比较颅内体积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流手术可以使iNPH患者步态、认知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等症状得到改善,但iNPH患者术前颅内体积参数(相对脑室体积、脑实质比、脑室外脑脊液比、脑室内外脑脊液比)、Evans指数与术前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术后1年症状改善程度无相关性,无法用于预测分流手术是否可以改善特定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