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邯郸市无偿献血者对血液捐献的认识和感受,分析不同层面的献血人群对献血感知的心态特征,为完善我们宣传、招募、服务等无偿献血工作提供有力和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设计,对献血人群按性别、年龄、婚姻、献血时间、是否吃饭、献血次数和了解渠道进行分层,就献血者所认为和感受的血液捐献对他们的益处和不愉快之处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当场填写并回收。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收回有效问卷1 114份。就血液捐献益处,选项频次排列顺序前8项为:3,1,6,1+6,3+4,2+3,1+3,2+3+4。血液捐献令人不愉快之处前5项为:3,3+6,7,6、4。就不同层面的献血人群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分析,是否吃饭对在血液捐献益处和不愉快之处的选择上以及献血时间对在后者的选择上P0.05。其它均P0.01。结论根据不同层面的献血群体对血液捐献的感知和认识差异,深入他们的内心需求,及时调整我们的献血服务、宣传工作,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服务质量对北京市民参加无偿献血意向的影响程度,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献血服务管理,促进市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意向。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1031名献血与922名未献血的公民做现场和Email问卷调查,了解其无偿献血意向与对采血服务的评价及满意度,做市民献血意向与服务评价、献血者与非献血者服务质量评价比较、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与采供血机构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系、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与采血环境的关系等分析。结果献血意向与献血服务评价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尊重献血者"尤为重要(r=0.23),采供血机构人员的服务态度与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显著相关(χ(22,1280)=24.787,P<0.05),采血环境与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显著相关(χ(22,1269)=23.579,P<0.05)。结论献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献血的意向;为献血者提供友善、周到、专业的服务品质可促进自愿无偿献血率的提高、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无偿献血活动的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作出奉献,踊跃献血。人们初次献血时的体验,往往决定着他们是否再次献血。因此,探讨影响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因素,已成为新的课题。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采血工作的环境、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方式等都会对初次献血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采血人员的言谈话语,更直接导致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变化。医护人员与献血者融洽的语言交流,会使献血者消除心理顾虑,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献血体位(坐、半卧)与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献血反应的发生给献血者带来了一定的身心影响,为了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笔者对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了解献血反应与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量、采血频次、采血季节是否有明确的关系,分析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增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2000~2002年政府下达计划献血指标,2003~2004年逐步取消献血计划指标.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献血量由200ml向400ml转变.实践证明采血不足量多由献血不良反应、血管等因素所致,笔者比较了采集200ml和400ml血液不足量是否有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海市街头无偿献血现状,了解献血者的献血动机、认知及是否有过二次或多次献血,以达到改善无偿献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为无偿献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6个月的问卷调查、采血车现场询问等多种方式,调查387名车上无偿献血者及436名室外预动员对象,调查其献血认知及是否愿意献血等问题。结果真实反应了上海市广大市民及外来工作人员在无偿献血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认知、态度及其献血的动机等。结论广大市民中不少人对于献血可能造成身体影响认识有误,动机也多样化,加大对广大市民无偿献血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对无偿献血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血者服务中心对首次献血者的电话回访记录调取回访信息。卡方检验筛选出的对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 2214名初次献血者中,卡方检验显示对初次全血献血者是否再次献血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是性别、献血类型、献血量和有无献血反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无献血反应(OR=1.753,OR95%CI:1.100~2.794,P=0.018)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可能性较大,男性(OR=0.681,OR95%CI:0.539~0.859,P=0.01),街头献血者(OR=0.641OR95%CI:0.509~0.808,P 0.001)和200 mL献血量(OR=0.641 OR95%CI:0.509~0.808,P 0.001)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的可能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否有献血反应、献血量、性别及献血类型是首次献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献血反应,献血量200mL,男性,街头的初次献血者更容易流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偿献血活动的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作出奉献,踊跃献血.人们初次献血时的体验,往往决定着他们是否再次献血.因此,探讨影响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因素,已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各个环节中,会因各种因素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献血者的合格筛查和健康管理是保证献血者安全,维持稳定的固定重复献血者队伍的最重要手段。亚太血液联盟(APBN)的成员国日本采用的献血前展肩屈肘扣腕指骨检查法(shoulder abduction elbow flexion phalen test,SAEFPT)评估献血者是否存在潜在外周神经损伤的风险,据此决定献血者是否能够安全献血,还是暂缓献血的经验既客观可操作性强,又有限的减少了献血不良反应,有效的对献血者的健康管理进行干预。该献血者风险甄别方法和防患于未然的预防策略值得国内同仁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HBsAg、抗-HCV 初筛反应性人员,且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招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2007~2013年期间共计415759人次,HBsAg 检测阳性2506例,抗-HCV 检测阳性1357例,阳性率分别为0.60%和0.33%。笔者对符合召回条件的59例 HBsAg 和16例抗-HCV 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HBsAg、抗-HCV 项目分别有31例和9例成功完成检测流程检测项。其中29例曾经 HBsAg 呈阳性反应的献血者重新恢复献血资格,2例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被屏蔽献血资格,而9例曾经抗-HCV 阳性反应而召回献血者全部恢复其献血资格。结论在现有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了保护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资格,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以保护有限的无偿献血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可能在采血活动中导致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持续改进,减少血液浪费和血源流失。方法统计中山市2016年采集全血的情况,分析是否与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模式、献血环境、献血量和采血岗工作人员资历等因素相关。结果 2016年44518例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发生采血不足量344例,发生率为0.77%,1-12月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环境、献血模式和献血量的不同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岗工作人员的资历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献血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对女性和首次献血者献血过程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和尽可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成分献血是临床用血及血液制品原料的重要来源。长期成分献血导致的电解质水平变化和血液成分丢失,均与骨密度及骨代谢存在相关性。因此成分献血作为一种献血方式是否对骨代谢和骨密度造成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钙平衡、铁代谢、脂代谢这三个方面总结并探讨成分献血与骨代谢及骨密度的相关性及潜在可能机制,以期为保障成分献血者健康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重复献血者比例。方法 采取对照组(n=32)、观察组(n=18)对比方法,利用Mcs+中的血液采集过程程序软件,寻找采集循环中可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通过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增加采集循环数,降低最后1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等改善措施,对比观察献血反应发生率是否减少。结果 每一循环的峰值血浆量能够体现影响诱因,两组人群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3/18),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2%(26/32);观察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77.7%(14/18),对照组的再次献血人数比例为31.2%(10/32),提高献血者献血满意度,可有效提高再次献血者比例。结论 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应在采集过程中被给予更多的关怀,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工作人员应主动增加一个采集循环,降低每个循环内献血者峰值血浆量的收集,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补充上盐水,可有效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62例献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查找引起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制订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对62例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献血不良反应以男性、计划献血、坐位、首次、空腹献血多见。结论:医务人员要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采用工作中,做好献血前的咨询、解释工作,避免空腹献血。尽量采用卧位或半卧位献血。改善献血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技巧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曾经参与过无偿献血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况,为科学献血、促进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5月至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长沙市3所目标院校在校本科生1 44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有献血经历进行分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共27项)、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从认识、人际、情感、公正、节制、超越6个维度)、重复献血行为调查量表(从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知为控制3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家人朋友支持献血情况、家庭成员献血情况、无偿献血知识了解情况在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上均存在差异(P<0.05);不同报销血费经历(认知维度、节制维度、超越维度)、献血次数(节制维度、人际维度)、献血量(节制维度、公正维度)、献血综合体验(节制维度、超越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献血原因(认知维度、节制维度、人际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在积极心理品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P<0.05);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重复献血行为意向[行为态度维度(29,37分),主观行为规范维度(32,46分),知觉行为控制维度(37,50分)]成正相关(P均<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采血量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219 140名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是否足量分为采血足量组(n=218 674)和采血量不足组(n=466)。收集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资料并进行分类,单因素分析后记录采血量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环境、献血季节、献血方式、年龄、体重、职业类别是无偿献血者采血量不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采血量不足与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环境、献血季节、献血方式、年龄、体重、职业类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采血量不足的发生,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站系统开展献血前ALT筛查的意义,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干式生化仪与ECOM-F61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判定献血者是否符合献血条件,ALT≤40 U/L为合格并采集血液,献血后用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速率法检测,ALT≤40U/L为合格,血液放行。结果是否开展献血前的ALT筛查和采取改进措施前后历年ALT的不合格率比较,χ2=2 492.177 7,P0.05,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做好献血前的ALT的筛查工作对于有效避免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献血点的建设和献血设施配置情况,为血液管理部门和采供血机构在献血点建设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国32个血液中心和325个市地级中心血站的献血点设置、分布和献血车、献血屋、献血房车的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献血点2 806个,市内献血点1 377个(占49.07%),郊县和农村献血点1 429个(占50.93%),大中城市市内献血点比例为66.15%(299/452),显著高于郊县的33.85%(P<0.05);在各种献血设施中,我国已有献血车1 457辆,献血屋582个,献血房车212辆,血液中心拥有献血车的比例(60.17%)较中心血站低(65.94%)(P<0.05),而献血屋较中心血站高(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分别为30.93%和24.51%)(P<0.05);在已有的献血屋中,仅61.17%(356/582)为独立建筑,40.72%(237/582)为采供血机构自有,59.28%(345/582)为租借使用。结论我国献血点的数量仍有较大缺口,郊县和农村献血点的利用率有待提高,采供血机构应充分发挥不同献血设施的优势,形成健全的献血网络和合理覆盖的献血点布局,满足公众就近献血的需求,保证采供血事业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洛阳市输血管理的两翼:搞好农村献血和基层用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洛阳市献血工作先后经历了有偿献血、计划无偿献血、街头自愿献血3个阶段。1990年以前为个体献血,1991~1998年个体献血、计划无偿献血并存,1998年至今临床供应全部为无偿献血,其中2000年至今实现了河南省卫生厅提出的“四个过渡一个延伸”目标,即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向街头自愿献血过渡达到100%;临床用全血向成分血过渡达到98.56%、一次献血200ml向400ml过渡达到99.27%、机采成分有偿献血向无偿过渡达到100%、农村人口献血占献血总量的68.78%,先后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仍有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献血人群主要以城市人口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