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根据椎间盘炎患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炎的特征。方法选择1988-06/2000-05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椎间盘炎患者15例。L4-5椎间盘手术12例,L5~S1椎间盘手术3例,其中同时行L4-5和L5~S1两个节段手术2例。发生感染间隙L4-512例,L5~S13例。于发病后1~7周,14例患者进行血沉和白细胞检测;9例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7例患者进行CT检查;11例患者MRI检查。结果纳入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14例血沉平均为(38.0±2.7)mm/h;9例白细胞增高为11.8×109L-1。②X射线片检查结果:6例无明显变化,3例椎体边缘模糊,终板破坏。③CT检查:5例椎间隙密度减低,2例异常软组织影突入椎管内,起病后45d1例见椎体终板破坏,边缘有硬化骨形成。③MRI检查:11例,T1W像感染椎间隙、临近椎体、硬膜信号明显减低,椎板及附近软组织信号也有减低;T2W像感染椎间隙及临近椎体、硬膜囊信号明显增强;在横断面上,椎管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椎管内可见软组织影突入,层次分界不清。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又重新出现剧烈腰腿痛,伴不规则低热,血沉升高即应想到椎间盘炎。MRI对早期确诊椎间盘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术后椎间盘炎的低场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术后椎间盘炎的MRI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术后椎间盘炎的低场MRI表现。结果 ①病变椎间盘及相邻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7例;②椎间盘破坏致椎间隙变窄7例,T1加权像呈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T2加权像呈高信号5例,低信号2例,T2加权像髓核内低信号裂隙消失5例;③相邻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破坏;④椎体旁及椎管内硬膜外脓肿5例;⑤Gd-DTPA增强扫描,4例病变椎间盘和相邻椎体信号强度增高。结论 低场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非常有用,而且还能显示硬膜外脓肿或蛛网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的MRI表现。方法采用0.2T低场MRI装置对26例椎间盘病变患者行MRI扫描,分析终板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有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聊上呈长T1、长T2信号;8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聊、T2聊上均呈高信号;2例患者相邻椎板的骨髓在T1WI、T2聊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I对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可做出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炎的MRI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椎间盘炎的MRI表现。方法:复习10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MRI表现,其中5例是血源性感染,5例是手术后或椎间盘穿刺术后椎间盘炎。9例的病变部位在腰椎,1例在颈椎。所有病人都进行了Gd-DTPA前后的T1WI和T2WI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①椎间隙变窄,T2像呈高或低信号,T1像呈低或等信号。髓核内裂隙消失。②两个椎体的邻近部分由于充血和水肿而呈长T1长T2弛豫时间,终板侵蚀和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③椎旁软组织肿胀。④注射Gd-DTPA后椎间隙和邻近的椎体信号强度明显增强。结论:MRI对椎间盘炎的诊断非常有用,并且还能显示象蛛网膜炎这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期,提高MRI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分别观察椎间盘、椎体及附件、椎旁软组织与椎管内软组织改变,分析病变蔓延方式.根据椎间盘MRI表现与椎体破坏程度,将其分为四期.结果 50例化脓性脊椎炎中,累及颈椎3例,胸椎5例,胸12/腰1椎体5例,腰椎31例,腰5/骶1椎体6例.7例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43例椎间盘不同程度受累.MRI分期:Ⅰ期7例,Ⅱ期18例,Ⅲ期8例,Ⅳ期17例.42例椎体终板、终板下信号异常.46例椎旁软组织边界模糊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实性强化者26例,小脓肿14例,较大脓肿7例.椎管内硬膜囊外脓肿、肉芽肿形成28例.5例为经前后纵韧带下或椎旁软组织蔓延,31例相邻椎体直接通过椎间盘而蔓延.结论 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症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1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共18个病变单位,其MRI表现(1)椎间盘改变:表现为核裂消失征15个病变单位,椎间盘积液征12个病变单位,椎间隙狭窄11个病变单位。(2)相邻终板及椎体改变:表现为终板掩盖征16个病变单位,其中15个病变单位伴有局灶性终板破坏;18个病变单位均有终板下局灶性骨质破坏及非破坏区不同程度骨髓水肿。(3)椎旁软组织改变:18个病变单位均有椎旁软组织肿胀,7个病变单位形成多发厚壁小脓肿。(4)椎管与附件改变:12个病变单位椎管受累,表现为硬脊膜囊前外侧间隙增宽、信号混杂,形成椎管脓肿4个病变单位,未见附件受累者。(5)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椎间盘及相邻椎体破坏区无强化6个病变单位,条块样强化4个病变单位,椎体非破坏区及椎周、椎管均示异常强化,脓肿呈环形强化。结论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准确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椎间型化脓性脊椎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MRI影像学特性,探讨MRI对早期腰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隙感染的MRI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有11个椎间盘感染,其中其中腰3.4椎间隙受累1个,腰4.5椎间隙受累7个,腰5骶1椎间隙受累3个。MRI表现为感染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破坏、碎裂,呈长T1长亿信号,12聊上髓核内正常裂隙状短12信号消失,相邻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行增强MRI扫描,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诊断腰椎间隙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准确鉴别本病与椎体结核与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对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就诊主诉为腰痛132例患者予以MR检查,根据信号特点分析MR对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情价值。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共累及终板数为353处,其中100例患者中1个椎间盘终板及临近椎体信号改变182个,23例患者中2个椎间盘终板及临近椎体信号改变131个,9例患者中3个椎间盘终板及临近椎体信号改变40个。结论:MR能够对椎体终板软骨炎患者病变状况及退行性病变的特点进行相对客观准确的分析,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脊椎结核的MRI表现,评价MRI显示早期脊结核病理特征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早期脊椎结核的MRI表现,结合X线平片,对椎体、椎间盘、椎体周围软组织、椎管硬膜外腔的形态、结构、MR信号变化及Gd-DTPA增强后的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共26个病椎,其中5个“虫蚀状”骨质破坏,26个椎体骨炎;11例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并椎旁、椎前脓肿4例;T2WI病椎间盘邻近终板裂隙状高信号5个,Gd-DTPA增强表现为裂隙状强化;椎管硬膜外脓肿7例,Gd-DTPA增强后脓肿壁、后纵韧带线样强化。结论椎体骨炎、病椎虫蚀状骨质破坏、多个椎体周围软组织肿胀、T2WI椎间盘邻近终板裂隙状高信号、病椎后硬膜外脓肿、Gd-DTPA增强检查椎间盘裂隙状强化、后纵韧带强化等是早期脊椎结核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能显示早期脊椎结核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脊柱结核的3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出现椎体塌陷16例,可见死骨12例,有2个以上相邻椎体破坏10例;出现椎间隙狭窄32例,椎间盘消失4例,椎间盘未见明显变化2例;累及椎弓4例,累及椎板1例,附件未见异常33例;出现不同程度椎旁软组织影35例,未见椎旁软组织影3例;软组织突入椎管内12例,脊髓及硬膜受累5例,脊髓及硬膜囊受压、变形及移位21例。CT诊断脊柱结核34例,确诊率89.47%,而MRI诊断脊柱结核35例,确诊率9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CT及MRI影像学特点具有特异性,可为临床确诊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AO分型中B型胸腰段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在MRI的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65例B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MRI资料,观察骨折椎体上位及下位椎间盘的形态学特征及信号变化,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65例患者中,共累及69个椎体,134个椎间盘。其分型为:1型:椎间盘形态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明显信号异常及椎间隙改变,占31.3%;2型:椎间盘上下终板损伤,髓核少部分疝入椎体,椎间盘信号正常或接近正常,伴或不伴椎间隙改变,占6.7%;3型:椎间盘前1/3部形态及信号异常,椎间隙增宽,伴或不伴椎间盘向前疝出,占27.6%;4型:椎间盘后1/3部形态及信号异常,椎间隙变窄,伴或不伴椎间盘向后疝出,占28.4%;5型: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异常,正常椎间盘形态消失,椎间隙变窄,伴或不伴髓核向前或向后疝出,占6.0%。结论 AO分型中B型胸腰段骨折椎体常伴有邻近椎间盘损伤,不同分型的骨折导致的椎间盘损伤类型也不同,了解其规律对临床手术具有指导意义。椎间盘分型属于1型的B型胸腰段骨折患者,可行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术,不做椎间融合;椎间盘分型属于2~5型的B型胸腰段骨折患者,需行损伤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腰痛伴进行性跛行3月入院。查体:L4椎体右侧椎旁扣击痛,右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均为Ⅳ级,右小腿外侧痛觉和触觉减退。ECT示L4椎体放射性减低。腰椎正侧位x线片见L4椎体后下缘骨皮质不连续,边缘不清,右椎弓根内侧缘模糊,椎间隙正常,椎旁软组织无肿胀。CT检查见L1椎体右后侧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右椎弓内侧骨质结构消失,椎体右侧旁软组织略有肿胀,轻度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脊膜囊,相邻椎间隙正常。手术所见:L4椎体后下侧骨质破坏,肿瘤呈鱼肉样,质软,向前累及椎体4/5,向上向下侵及椎板,向后突入椎管,右椎弓根部分骨质破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L1椎体副神经节瘤,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与形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景仰学改变与临床症状是否有一定相关性,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影像学技术CT扫描检查145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L3-4、L4-5、L5-S1),并根据影像学提示,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lt;0.5cm和&;gt;0.5cm两组。分别以视觉模型评分法(VAS)和腰及下肢压痛点的计数率检查评估疼痛的程度以及与上述景仰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变。其中未见明显突出仅提示退行性病变者9例,仅L4-5椎间盘突出56例;仅L5-S1椎间盘突出67例;L4-5,L5-S1 2节椎间盘同时突出(包括膨出)者11例;L3-4,L4-5,L5-S1 3节椎间盘突出(包括膨出)者2例。突出伴椎体滑脱14例;突出伴退行性病变89例。突出程度&;lt;0.5cm 55例,&;gt;0.5cm81例。VAS评估椎间盘突出&;lt;0.5cm和&;gt;0.5cm两组的平均积分无明显差异(x^2=0.12,P&;gt;0.05);两组压痛点的计数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也不成正比(x^2=1.31,P&;gt;0.05)。结论 昨夜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影像学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完全等同。影像学检查的阳性一结论只有与临床所见相吻合时,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积气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积气极少见,最近我们遇到4例,报告如下。病例例1,男,67岁,腰腿痛反复发作10余年。无腰椎穿刺史。CT检查:定位片上示L3轻度向前滑移。L4~5椎间隙变窄,其内前方见气体影,L4椎体下缘和L5椎体上缘骨质呈高密度。横断层扫描示L4椎体前下缘、L5椎体前上缘骨质呈不规则高密度,L4~5和L5~S1椎间盘变窄,其内前方大量积气。L5椎体上缘平面椎管内硬膜囊右前方(侧隐窝)有一气体影,CT值为-224Hu(图1),S1椎体上缘平面椎管内硬膜囊左前方(侧隐窝)有气体影,CT值为-547Hu(图2)。CT诊断:L4~5,L5~S1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内积气,椎管内积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CT对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1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1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有17例经CT明确诊断,准确率为80.95%。诊断不明确的长期腰痛患者有4例,其中有1例椎体后缘中部突起,有1例硬膜外脂肪不对称,有2例不能排除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有2例患者椎管外腰椎间盘突出,其突出物位于椎管外,不规则,密度高于硬膜囊,手术证明椎管外的异物为脱出的髓核。有4例患者为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其CT图像特点为:关节突肥大,黄韧带钙化、肥厚,椎间盘后缘突起位于椎体后缘中央,较小。有7例患者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CT图像特点为:硬膜囊中部受压,椎体后缘中部突起边缘呈弧形,突入椎管。有13例患者为单侧椎间盘突出,其CT图像特点为:该侧椎间盘后缘密度高于硬膜囊,异常突起。结论对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配备经验丰富的优秀的诊断医师,采用高分辨率的CT,正确分析CT图像,对其进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MED)术后致腰椎间盘炎的原因、临床表现特点及微创外科治疗。方法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1256例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术致腰椎间盘炎6例,发病率0、63%。腰4、5椎间盘炎5例,腰5骶1椎间盘炎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术后疼痛持续加重,或临床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腰骶部痉挛性剧痛和活动障碍。均伴有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增高及MRI早期显著改变。6例腰椎间盘炎患者,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4例采用腹膜外小切口(3—4cm)椎间隙清创,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9、7月,手术组的平均卧床时间3、2月,非手术组平均卧床时间7.5月,其腰痛缓解程度和椎间隙高度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结论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炎的最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选择41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累及椎间隙2~3个23例,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体次全切除术;累及椎间隙4个节段5例、累及椎间隙5个节段13例,均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 41例患者术后JOA评分为11.5~16.3分,平均15.2分。41例患者获6~12个月随访,优39例,良2例。23例患者行颈椎MRI检查提示颈椎管容积扩大满意,脊髓受压明显缓解,原脊髓高信号影消失,脑脊液恢复流畅。结论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应做出正确的诊断,积极外科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4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资料,根据累及脊柱部位及表现进行MRI分型。结果 根据MRI表现分为Ⅰ~Ⅴ型:Ⅰ型化脓性脊椎炎2例,椎体终板出现骨质侵蚀/破坏/水肿,相应椎间盘正常;Ⅱ型化脓性椎间盘炎2例,椎间盘信号异常而邻近椎体未见骨质破坏;Ⅲ型化脓性脊椎-间盘炎27例,同时出现椎体骨质破坏和相邻椎间盘信号异常,其中21例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Ⅳ型化脓性小关节炎2例,均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及脊膜炎;Ⅴ型复合型1例,同时跨节段发生Ⅲ型和Ⅳ型。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化脓性脊柱炎受累部位、范围,分型有利于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病理机制的理解和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态MRI测量,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对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中立位MRI扫描后,再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C3-7各节段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前间隙及椎管、椎体矢径,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高位颈椎(C4以上)脊髓、硬膜囊中失径在三位置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3-7以下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椎体水平三位置中测得中矢径数值大小排列为:过伸位&;gt;中立位&;gt;过屈位;在椎间隙水平。因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及黄韧带的影响则相反为:过屈&;gt;中立&;gt;过伸,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组有14例颈椎管狭窄其椎管、椎体比值&;lt;0.75,占45.16%(14/31)。结论:过伸位时颈脊髓和硬膜囊直径变粗,加上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和后方折叠内陷黄韧带致椎管容积相对狭窄加重,是过伸性颈椎损伤产生的机制所在,且常发生于下颈椎。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更易患过伸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杨晋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3720-3721
选取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CT检查,仪器选用GE公司CT扫描机,层间距2mm,层厚3mm,行上下椎体部分层面水平扫描和L3-S1椎间隙扫描。有2例患者出现L5-S1、L4-L5、L3-L4椎间盘突出,12例患者出现L5-S1、L4-L5椎间盘突出,2例患者出现L4-L5、L3-L4椎间盘突出,36例患者出现L5-S1椎间盘突出,46例患者出现L4-L5椎间盘突出,6例患者出现L3-L4椎间盘突出。 CT检查能直观地显示突出物,能根据突出物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情况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短及突出物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