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检测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Ⅱ(PDMS-Ⅱ)在高危儿评测中的同时效度。方法:118例高危儿加入本研究,月龄范围2—17月龄,平均月龄(7.76±3.93)月。具有AIMS和PDMS-Ⅱ评估经验的3名评估者加入本研究。同一评估者对同一婴儿分别进行AIMS和PDMS-Ⅱ评估,在1周内完成,并记录评估结果。AIMS和PDMS-Ⅱ粗大运动量表的原始分用于检测同时效度。将所有的高危儿分为四个月龄组,并分别计算每个月龄组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AIMS和PDMS-Ⅱ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97。0—4月龄组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94,4—8月龄组0.95,8—12月龄组0.94,12月龄组0.91。结论:AIMS与PDMS-Ⅱ的同时效度为高强度相关,AIMS是一个有效的可以用于动态监测高危儿运动发育的量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评估中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结果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脑损伤高危儿43例(0~6月龄),平均月龄为(3.20±1.44)个月,分别采用AIMS量表及PDMS-2量表对患儿进行随访评估。6月龄内患儿每月随访评估1次,大于6月龄患儿每3个月随访评估1次。对患儿首次就诊、6月龄、12月龄评估时的AIMS总分与PDMS-2粗大运动各项指标[包括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原始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AIMS百分位与PDMS-2粗大运动商(GMQ)进行定性分析(参照Kappa值)。 结果 本研究43例入选患儿首次评估时AIMS总分均值为(8.42±4.96)分,AIMS总分与PDMS-2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各项原始分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23,0.913);42例患儿在6月龄随访时其AIMS总分均值为(18.50±6.72)分,AIMS总分与PDMS-2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各项原始分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09,0.887);32例患儿在12月龄随访时其AIMS总分均值为(37.16±13.80)分,AIMS总分与PDMS-2反射(RE)、姿势(ST)、移动(LO)各项原始分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913,0.952);在首次评估、6月龄及12月龄随访评估时AIMS百分位与PDMS-2 GMQ均呈中度相关(kappa值分别为0.567,0.618,0.625)。 结论 AIMS与PDMS-2在0~6月龄脑损伤高危儿康复随访评估中具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接受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高危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出院后至门诊复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并且每月至门诊随访1次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指导至纠正6月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在纠正6月、12月龄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运动发育商(TMQ)进行评估。结果:不安运动阶段末次,观察组的正常不安运动数量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纠正6月、12月龄时,观察组GMQ、FMQ、TMQ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结论:0—6月龄分级早期干预有助于促进高危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发育,对改善高危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月龄采用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发育结局:运动发育正常有70例(70%),运动发育迟缓25例(25%),脑瘫5例(5%).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预测,扭动阶段:敏感性50%、特异性84.3%、阳性预测值57.7%和阴性预测值79.7%;不安运动阶段:敏感性13.3%、特异性97.1%、阳性预测值66.7%和阴性预测值72.3%.对于脑瘫结果的预测中,不安运动的特异度最高(97.9%),其次为痉挛-同步性(96.8%).结论:在早产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应用GMs质量评估后期神经发育结局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价值更大.GMs质量评估可作为早产脑损伤高危儿随访工作中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6.
PDMS-2运动发育量表与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PDMS-2)与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在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评测中的一致性。方法:47例具有高危病史(病理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等)及异常临床表现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6个月23例,>6个月24例),平均月龄(7.29±3.17)个月(3个月-13个月),由同一名评估者在同一时间,或在一周之内,进行PMDS-2与Gesell的评估。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将PDMS-2与Gesell的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进行分别比较,观察两者的相关性。结果:47例患儿PDMS-2与Gesell粗大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为0.76(P<0.001),精细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为0.61(P<0.001)。在≤6个月的月龄组中,两者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1)和0.62(P=0.001);在>6个月的月龄组中,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P<0.001),0.74(P<0.001)。结论:在3个月—13个月的高危儿中,PDMS-2与Gesell的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月龄稍大的患儿中相关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危儿随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患儿进行家庭与医院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治疗,定期随访;对照组患儿则采取常规育儿方法,未予正规干预治疗;两组患儿均在6月龄、12月龄及24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6个月龄、12个月龄及24个月龄时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行为、社交能力5大功能区的发育商均较对照组高;到24月龄时,干预组大部分患儿的发育商能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而对照组患儿的发育商平均水平则低于正常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患儿的运动、智能发育及脑损伤的恢复,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Gesell发育量表(GDS)对〈1岁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方法:<1岁的脑瘫高危病史患儿508例,按月龄分为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3个组,采用盲评法分别应用PDMS-2和GDS进行评估。并在GDS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的条件下分别比较PDMS-2和GDS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两者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儿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时PDMS-2和GDS的G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GMQ相关系数最大(0.985)。0~3个月组不纠正胎龄PDMS-2和GDS的FMQ无相关性(P〈0.01);0~3个月组纠正胎龄、4~6个月、7~12个月组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PDMS-2和GDS中的F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FMQ相关系数最大(0.984)。结论:〈1岁脑瘫高危患儿中,除1~3个月患儿不纠正胎龄时的FMQ外,PDMS-2和GDS中的GMQ和FMQ均有相关性,在月龄大并纠正胎龄的患儿中相关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的神经发育结局进行临床评估和预测。 方法选取早产脑损伤高危儿134例,分别于纠正胎龄1个月和纠正胎龄3个月时对所有高危儿进行1次GMs评估,并于随访至1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确定所有高危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 结果纠正胎龄1个月时,GMs评估高危儿正常97例(72.39%),GMs评估高危儿异常37例(27.61%);纠正胎龄3个月时,GMs评估高危儿正常126例(94.03%),GMs评估高危儿异常8例(5.97%)为。对于GMs评估高危儿异常的结果预测,纠正胎龄1个月时敏感性为51.2%,特异性为83.5%,阳性预测值为59.5%,阴性预测值为60.3%;纠正胎龄3个月为敏感性为18.6%,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2.2%。随访至1岁时,纠正胎龄1个月和3个月时GMs评估异常高危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各能区平均发育商得分与纠正胎龄相同的正常高危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GMs评估可准确有效地预测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可作为脑损伤高危儿的评估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GMs)评估对双胎多胎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2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接受GMs评估并定期随访至1周岁的双胎多胎早产儿53例,应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定1周岁的运动发育能力并进行神经学体检,以1周岁运动发育结局为标准计算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对于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结果对53例双胎多胎早产儿的研究录像进行GMs评估,有43例(81.1%)表现为正常不安运动(NF),10例(18.9%)为不安运动缺乏(F-)。53例研究对象中,1周岁时运动发育结局正常者43例(81.1%),运动发育结局异常者10例(18.9%),全部为脑瘫患儿,未见运动发育迟缓者。不安运动缺乏(F-)对于脑性瘫痪异常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为敏感度90.0%、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0.0%,阴性预测值97.7%。 结论双胎多胎早产儿的运动发育随访中,可以采用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作为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AIMS)及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Gross Motor Scale-2, PDGMS-2)在小月龄高危婴儿发育监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儿加入本研究,平均月龄(4.46±0.97)个月(月龄范围2—6个月)。3名有AIMS和PDGMS-2评估经验的治疗师加入本研究。同一评估者对同一婴儿分别进行AIMS和PDGMS-2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47例高危儿在2岁时接受随访检查。将2岁时的诊断结果与6个月内的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对应分析,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结果:在对小于6月龄的高危儿进行评估时,AIMS的灵敏度是0.857、特异度是0.731、阳性预测率是0.720、阴性预测率是0.864。PDGMS-2的灵敏度是0.524、特异度是1.000、阳性预测率是1.000、阴性预测率是0.722。结论:针对高危婴儿运动发育的评测,AIM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适用于高危儿的早期监测;但是其特异度不高,提示对AIMS异常的婴儿应进行动态监测,谨慎判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环境的早期干预对早产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接受康复科干预的早产高危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比较2组出生后6个月、12个月的适应性、大运动发育商(DQ)。结果:2组6个月龄时适应性和大运动D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龄时,2组适应性、大运动均较6个月龄时显著提高(均P0.05),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NICU环境的早期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粗大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以接受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GM)和精细运动(FM)技能评估量表评定的522例年龄小于1岁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确定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其相关程度。结果: 不同出生体重组别间患儿GM、FM各项原始分和标准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的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均明显低于反射项(t值分别为23.82、32.27、37.06、26.92,P<0.001)。不同出生体重组别患儿反射、姿势和移动项标准分值与FM分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0.39-0.85,P<0.01),且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与GM分值也有良好相关性(r=0.55-0.85,P<0.01)。结论: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的反射发育明显好于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发育,其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4个月《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ages & stages questionnaires-chinese,ASQ-C)预测婴儿12~25月龄时发育结局的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3~4月龄发育迟缓高危儿及典型发育儿各32名,婴儿的父母/照看者在家独立完成4个月ASQ-C,12~25月龄时由专业人员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版)(Bayley-Ⅲ)对2组婴儿进行测试。分别采用Bayley-Ⅲ-2s为发育迟缓的界值及-s为可疑发育迟缓和发育迟缓的界值,检验不同ASQ-C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与Bayley-Ⅲ的相关性。结果 Bayley-Ⅲ为x-2s时,ASQ-C界值为x-2s、x-1.5s、x-s的敏感度分别为50.0%、85.7%、85.7%;特异度分别为74.0%、54.0%、30.0%。Bayley-Ⅲ为x-s时,ASQ-C界值为x-2s、x-1.5s、x-s的敏感度分别为44.8%、69.0%、86.2%;特异度分别为80.0%、57.1%、37.1%。两组婴儿的ASQ-3分别与Bayley-Ⅲ各能区之间相关程度低,而且无统计学意义;总样本(n=64)两个量表之间的相关性(r=0.15~0.42)分别较高危儿组和典型发育组高。结论随着4个月ASQ-C界值的提高,预测婴儿可疑发育迟缓及发育迟缓的敏感度可增高85%以上、特异度降低。在使用4个月ASQ-C时,建议采用x-s为界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开始康复干预对2岁前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出生后14d、有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35分的新生儿(225例)作为脑瘫高危儿纳入研究对象,剔除失访、死亡及被诊断为其它疾病患儿11例,最后完成本研究214例,其中男117例,女97例。根据患儿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时的月龄分为Ⅰ组(42例)、Ⅱ组(47例)、Ⅲ组(37例)和Ⅳ组(25例),分别于出生后月龄≤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开始接受正规康复干预(包括住院康复干预和家庭康复干预),以住院康复干预(2~3周)-家庭康复干预(4~6周)-住院康复干预(2~3周)的模式进行,在患儿整体发育接近或达到正常发育水平时,则停止住院康复干预改为单一的家庭康复干预;将未接受正规康复干预仅接受家庭康复干预的63例脑瘫高危儿作为家庭康复干预组(Ⅴ组)。住院康复干预措施主要是根据患儿症状及体征合理应用营养神经药物、物理因子疗法、手法治疗、运动疗法、认知训练、引导式教育、支具及矫形器;家庭康复干预措施主要是由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共同制订详细、规范、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教会家长正确执行运动处方及简单的手法治疗,并要求家长在家庭完成康复干预,每日1~2次按运动处方做运动同时进行手法治疗,每次35~45min,每1~2个月到门诊定期复诊。分别于脑瘫高危儿出生后3、6、12、24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检测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能力,并记录各时间点GMFM评分;统计各组住院总时间以及临床诊断为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例数;统计各组脑瘫高危儿2岁时的预后(优、良、一般、差)例数,计算各组预后优良率。 结果 ①月龄3个月时,Ⅰ组至Ⅴ组的GMFM评分依次明显增高,分别为(5.00±1.89)、(6.80±1.55)、(8.44±1.26)、(11.10±1.72)和(12.70±1.64)分,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6个月时,Ⅰ组、Ⅱ组、Ⅲ组的GMFM评分分别为(39.10±7.95)、(40.60±3.68)和(43.40±3.84)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低于Ⅳ组[(49.90±3.32)分]和Ⅴ组[(52.40±1.4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龄12个月时,Ⅰ组至Ⅴ组的GMFM评分分别为(177.20±16.92)、(172.10±13.81)、(157.50±18.93)、(163.00±9.04)和(178.50±4.72)分,其中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Ⅴ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Ⅱ组、Ⅴ组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月龄24个月时,Ⅰ组至Ⅴ组的GMFM评分依次逐渐降低,分别为(218.64±16.07)、(211.10±13.14)、(201.80±11.54)、(193.20±12.33)和(185.40±10.74)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组住院总时间最长,其次为Ⅰ组和Ⅱ组,Ⅳ组住院总时间最短,Ⅴ组未住院;Ⅰ组住院总时间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Ⅰ组和Ⅱ组的脑瘫发生率(38.10%和29.79%)明显高于Ⅲ组(21.62%)、Ⅳ组(12.00%)和Ⅴ组(3.17%),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的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7.14%和10.64%)显著低于Ⅲ组(56.76%)、Ⅳ组(68.00%)和Ⅴ组(36.51%),除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Ⅰ组至Ⅴ组在脑瘫高危儿2岁时的预后优良率依次显著下降(Ⅰ组88.10%、Ⅱ组78.72%、Ⅲ组62.16%、Ⅳ组48.00%、Ⅴ组31.7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脑瘫高危儿及早进行正规康复干预尤其重要,在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正规康复干预的治疗效果最佳;出生后3~6个月开始正规康复干预的治疗效果次之,但仍较理想;而在出生后6~12个月和出生后12~24个月才开始正规康复干预的治疗效果依次显著递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GMs)评估对试管婴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GMs评估的试管婴儿81例,定期随访到1~1.5周岁。采用Peabody-2运动发育量表评定入选试管婴儿在1~1.5周岁时运动发育能力并进行神经学检查,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对入选试管婴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结果 本研究81例试管婴儿经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发现有75例为正常不安运动(NF),6例为不安运动缺乏(F-)。上述试管婴儿随访到1~1.5周岁时其运动发育结局为脑性瘫痪(简称脑瘫)5例,非脑瘫76例(其中正常73例,运动发育迟缓3例)。通过计算得出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试管婴儿脑瘫发育结局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100%。 结论 GMs评估对于试管婴儿后期是否发展为脑瘫具有较好预测价值,故在试管婴儿运动发育随访中可采用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作为早期预测指标,从而指导试管婴儿早期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高危儿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高危儿按照诊断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2021年4-8月就诊的100例高危儿纳入对照组,2021年9月-2022年1月就诊的100例高危儿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儿童保健门诊常规检查指导与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组建高危儿健康管理团队、构建区块链技术下的高危儿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区块链技术下的高危儿健康管理。参照《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观察生长发育指标;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监测神经运动发育情况,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评估2组母亲在高危儿2月龄、4月龄、6月龄时的育儿胜任感。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高危儿身长、体重、头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月龄、6月龄时的神经运动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6月龄时的行为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亲育儿胜任感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管理可满足高危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提高高危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运动发育特点。方法 6~36月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430例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Gesll发育量表(GDS)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及总体发育水平均落后,且轻、中、重度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DMS-2各项标准分均与GDS适应性发育商明显相关(P<0.01);不同智力发育水平患儿的粗大运动项标准分与精细运动发育商明显相关(P<0.01),精细运动项标准分与粗大运动发育商明显相关(P<0.01)。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均落后,智力发育水平与运动发育水平相关,智力发育迟缓患儿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对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危儿随机分成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2组患儿于1岁时来院进行Gesell智能测定。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结合婴儿抚触,能有效促进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不同孕周分组的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按照妊娠28~31+6周、32~33+6周、34~36+6周将180例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扭动运动阶段GMs和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通过临床诊断方法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随访对象12月龄的运动发育结局,比较GMs评估在不同孕周分组中的预测效度。结果运动发育结局有133例发育正常,47例发育迟缓,其中10例脑瘫。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预测效度,扭动运动阶段GMs敏感性40.4%、特异性90.2%、阳性预测值59.4%和阴性预测值81.1%;不安运动阶段GMs敏感性27.7%、特异性99.2%、阳性预测值92.9%和阴性预测值79.5%。不同孕周分组间的GMs评估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610,P=0.765,P=0.290)。结论 GMs评估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中,不安运动缺乏的评估最高;其次是痉挛-同步性。GMs评估中不安运动缺乏及痉挛-同步性更能够准确区分运动发育结局有无异常。GMs评估对28~36+6周的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