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世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21-2722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置管217例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6%;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感染率1.8%;局部感染9例,感染率4.1%。结论 (1)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增高。(2)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高。(3)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对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插管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钟华 《护理研究》2001,15(6):317-318
随着危重救治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介入性导管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为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血管内插管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 ,引起的中心静脉插管感染 (CVC -RI)也明显增加。这种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是影响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因而明确引起感染的各种因素 ,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对减少医院感染 ,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 外在因素1.1 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因素1.1.1 导管的选择 导管材料优良和表面光滑可防止纤维及细菌粘附 ,减少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1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状及一般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84例透析病人中发生导管性血流感染24例,其中按导管日计算感染率2.55次/1000导管日,股静脉导管感染17例,颈内静脉导管感染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球蛋白(GLO)、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肌酐(SCr)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置管部位、基础病史及导管留置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烧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2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自 1993年 8月~ 1999年 8月对 2 30例烧伤病人所置 2 5 8根静脉输液硅胶管 ,拔管后留取管端作细菌培养。结果 :2 5 8根静脉置管 ,39处 (15 1% )出现化脓性静脉炎 ,引发导管败血症 6例 (2 6 % )。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插管静脉、插管部位、置管方式、留置时间、导管所输液体成分以及患者全身状态等因素有关 ,而与导管有无输入抗生素无关。结论 :静脉置管应尽量避开危险因素 ,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心静脉置管是危重病人救治的常用技术 ,既可用于监测 ,又可给予外周静脉不宜输注的药物和营养品。本文就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并发症和防治进行阐述。1 常见并发症据统计 ,中心静脉置管病人 15 %以上发生并发症[1~ 2 ] 。其中发生率最高为感染 (5 %~ 2 6 % ) ,包括局部感染、细菌导管移居和血行播放[1~ 3 ] ;位居第二的是血栓形成 (发生率 2 %~ 2 6 % ) ,彩色多普勒探查发现 ,ICU病人 33%静脉血栓阳性 ,约 15 %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4] 。机械损伤相对较少 ,发生率 5 %~ 19% [1,4] ,主要为误穿动脉、血肿、血或 (和 )气胸 ,不同置管路…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根据病情仍需中心静脉给药 ,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对本院ICU1997年4月以来中心静脉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7年4月~2000年4月ICU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78例 ,发生率达7.8 %。其中男43例 ,女35例 ;年龄21~85岁 ,平均43岁 ;颈内静脉45例 ,锁骨下静脉27例 ,股静脉6例。2分析及对策2.1原因分析(1)本组病例中发生管腔阻塞41例 ,主要由于ICU病人各种导管多 ,更换体位后处理不当 ,导致导管发生扭曲、折叠、受压 ;中心静脉压高 ,输液速度缓慢 ,而病人本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科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外周静脉置科中心静脉导管病人临床资料,判断CPI发生率;比较感染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CRI共40例(9.52%,40/420);年龄大、导管相关知识掌少、置管者操作经验少、导管留置时间长、高营养化疗药应用是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科中心静脉导管病人CRI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菊花  韩艳  张翠萍 《护理研究》2012,26(31):2948-2950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 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 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18例,发生率为1.41%;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主要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导管管腔数目、留置部位及导管不同用途有关。[结论]妇科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及导管管腔数、留置部位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的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2019年1月31日在我院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的3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CRB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探讨CR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发生CRB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置管次数≥2次、意识状态、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7 d、导管类型、静脉营养等因素与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置管次数≥2次、昏迷意识状态、导管留置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双腔导管、静脉营养是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18例,发生率为1.41%;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主要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导管管腔数目、留置部位及导管不同用途有关。[结论]妇科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及导管管腔数、留置部位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能够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高分子血液透析导管材料对预防高分子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血液透析导管材料的选择及其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2005/2011与血液透析导管材料及其引发感染的防治相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由导管引发的感染也十分常见,其中导管材料选择、操作是否无菌、感染原因、部位、感染后处理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且能否稳定可靠。目前倾向首选硅胶类或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高分子材料透析导管中带涤纶套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具有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需要反复进行皮肤穿刺、良好的抗感染性能、留置取出简单等优点,是老年透析、严重心血管疾患及肾移植过渡期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符晓  朱笑萍  吴鸿  袁芳  陈星 《中国血液净化》2009,8(6):309-310,311-3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平均3周,颈内、外静脉平均4月,永久性置管平均11月。置管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2.36%)、局部血肿(2.13%)和渗血(1.2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6.38%)和导管流量不足(5.04%)。感染包括局部感染(6.38%)和导管感染(2.83%),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27%和3.67%,是股静脉留置时间最短的主要原因。颈内、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局部感染者每日消毒换药,导管感染者采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尿激酶1万单位封管,封管2~3次症状缓解者继续封管2周,无效则拔管。导管流量不足原因有导管贴壁、打折或导管内血栓形成,以双腔导管多见。导管异位以颈外静脉置管者多见(2.57%),主要和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有关。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但应注意其适应症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187例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例。结果 187例FUO病例最终确诊175例,确诊率93.6%。其中感染性疾病130例,占69.5%(130/187);血管结缔组织疾病18例,占9.6%(18/187);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15例,占8.0%(15/187);其他12例,占6.4%(12/187);出院时仍未确诊l2例,占6.4%(12/187)。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患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结核病例数占第一位;而非感染性疾病中,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的患病率最高。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反复的体格检查,辅以必要的化验检查,大部分FUO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VC-RB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5例中心静脉穿刺患者发生导管性感染的资料,并通过导管末端培养与血培养,或通过导管出口部位分泌物培养,分析患者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2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导管尖端部位感染4例,出口部位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8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与感染率无关( P >0.05).置管时间与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R=0.32 ).置管时间<1周,感染发生率为0;≤1周且<1个月感染发生率为24%;≤1个月感染发生率为76%,各时间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CVC-RBI 发生率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与各种操作、患者自身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5.
苟蓉  刘芳  黄佑群  黄俊  付平 《华西医学》2010,(1):126-129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与临床资料,探讨如何早期防治DN,延缓疾病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有死亡DN患者住院病历为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抽取的149例死亡DN患者中,直接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事件(24.16%)、多器官功能衰竭(23.49%)、感染(22.15%)、脑血管事件(10.74%)、肾功能不全(6.71%)。结论:对于DN的治疗,除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外,还应重视对各种并发症和终点事件的预防,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研究导管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11例,感染率为10.00%;其中局部感染9例占8.18%、血行感染2例占1.8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导管类型、选择静脉、置入长度无显著关联,与导管留置时间有显著关联。结论对长时间留置PICC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护理导管,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蔡露娟 《全科护理》2012,10(14):1258-125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80例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尿管留置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病人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11%、7.89%,病人满意度分别为96.84%、8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Q SyteTM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外科大手术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CVC)进行输液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使用Q SyteTM接头,对照组使用原装肝素帽。观察两组发生管腔回血、管腔堵塞、管道脱落、导管感染、意外针刺伤及液体流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管腔回血、管腔堵塞、导管感染、管道脱落发生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24,4.35,5.49,7.73;P〈0.05或P〈0.01)。观察组护士的意外针刺伤发生率为0.00%,护理时间为(2.2±0.7)min,分隔膜无针接头的留置时间为(7.7±2.1)d,对照组分别为10.71%,(6.7±1.2)min,(4.1±1.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t值分别为24.4,-9.7;P〈0.05)。结论Q SyteTM分隔膜无针输液接头能有效阻止中心静脉导管血液回流、降低感染率、避免护士针刺伤,且方便连接和操作,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45例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62例为A组,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83例为B组,观察记录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等情况。结果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5d,B组39d,差异无显著性(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4.52%,B组2.4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1.29%,B组1.21%,差异显著(P〈0.05),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区别。结论肿瘤科深静脉置管患者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比奥科岛上献血人群中开展一次输血传播感染疾病(transfusion—transmissibleinfections,TTIs)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金标法和ELISA对合格献血者血样进行4项输血传播感染疾病的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型病毒(HBV)、丙型肝型病毒(HCV)、梅毒螺旋体(LUES),同时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评估TTIs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37名献血者中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分别为7.83%(95%CI:6.85~8.80)、10.01%(95%CI:8.92~11.10)、3.71%(95%CI:3.03~4.39)和21.52%(95%CI:20.02~23.00)。多重混合感染的阳性率是6.30%(95%CI:5.42~7.18)。同时发现女性献血者的HIV和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献血者(HIV:AOR=I.50,95%CI:1.10-2.04,P=0.010;梅毒:AOR=1.27,95%CI:1.02~1.58,P=0.034)。岛上的未规划居住区是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HIV:AOR=I.66,95%CI:1.04~2.66,P=-0.033;HBV:AOR=I.78,95%CI:1.11~2.83,P=-0.016;梅毒:AOR=I.73,95%CI:1.26-2.37,P=-0.001)。结论比奥科岛的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感染的阳性率极高,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