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35例分为胃癌组(n=64)、胃癌前病变组(n=143)、良性病变组(n=69)和正常对照组(n=38),比较上述四组血清中和胃粘膜组织中HP IgG抗体检出率.结果:胃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及胃组织中HP抗体的阳性率依次降低,胃组织HP IgG抗体阳性率虽略高于血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血清HP IgG抗体检测可作为胃癌的早期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癌中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lility ,MSI)的关系 ,探讨HP感染致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及Warthin Starry嗜银染色 (W S染色 ) ,分别对 18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5 2例胃癌 (19例乳头状及管状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16例黏液腺癌 )进行MSI及HP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 各型胃癌MSI阳性率及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P <0 0 5 ) ;35例HP感染阳性胃癌组MSI表现阳性 19例 ,阳性率5 4 3% ,2 2例HP感染阴性者MSI表现阳性 6例 ,阳性率 2 7 3% ,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MSI及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均有一定作用 ,但HP感染诱发胃癌可能不是通过MSI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细胞表面分子 (CD4 4V6 )、p16基因及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114例病人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4 4V6、p16基因及PCNA基因的表达。HP感染由快速脲酶试验结合Warthin Starry银染色确定。结果 各组胃黏膜病变中HP阳性的病人与HP阴性的病人相比较 ,HP阳性的病人p16基因表达显著低于HP阴性的病人 (P <0 0 1) ;CD4 4V6表达HP阳性的病人显著高于阴性的病人 (P <0 0 1) ;HP阳性的病人PCNA LI%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的病人 (P <0 0 5 )。HP感染的胃黏膜病变中p16基因表达与CD4 4V6表达呈负相关 (rs=- 0 6 971,P <0 0 1) ;p16基因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 (rs=- 0 6 0 75 ,P <0 0 1) ;CD4 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 (rs=0 4 799,P <0 0 1)。结论 CD4 4V6、PCNA、p16基因在胃黏膜病变、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HP感染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CD4 4V6、PCNA的表达 ,并抑制了p16基因的表达。HP感染患者 3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维持性透析怠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以及抗HP治疗在HP阳性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的HP感染率,比较HP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及血液血红蛋白浓度差别,以及HP阳性患者经正规抗HP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透析患者HP感染率为44.2%,与正常人群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患者血清CRP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PA、Hb水平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均<0.05);抗HP治疗后CRP显著回降(P<0.05),而血清PA、Hb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但Hb变化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是引起部分维持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本类患者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抗HP治疗对纠正HP感染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变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 168例肝硬变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 (HP) ,3 5例 HP阳性和 15例 HP阴性者接受 HP根治治疗 ,并检测肝硬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结果肝硬变 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空腹血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 HP阳性未治疗组比较 ,HP阳性治疗组 HP根治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与 HP阴性治疗组比较 ,HP阳性治疗组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P阳性治疗组 HP根治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 (P>0 .0 1) ,HP阴性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P阳性肝硬变患者治疗后血氨下降与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无关 (P<0 .0 5 ) ;肝硬变 HP感染患者合并肝性脑病 18.6% ,肝硬变 HP阴性合并肝性脑病为 12 .2 % ,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HP感染是肝硬变患者高氨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HP感染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120例胃癌患者按照是否存在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n=52)和非肝转移组(n=68),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与胃癌肝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胃癌肝转移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及Hp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浸润深度、Hp感染是胃癌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癌肝转移患者中Hp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Hp阳性组(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Hp感染是胃癌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Hp感染能够影响胃癌肝转移无进展生存期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对判断胃癌的转移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2例胃癌患者CRP和肿瘤标志物表达结果.结果 胃癌术后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CRP阳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胃癌Ⅰ、Ⅱ期CRP的阳性率高于CEA、CA199.结论 血清CA19-9、CEA浓度升高是胃癌的晚期事件,而CRP定量测定结果结合临床可作为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观察预后的一种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CNA表达与胃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妙生  李光  王丽霞 《临床荟萃》2001,16(16):729-73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CNA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 183例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标本采用简易快速尿素酶反应检测HP感染情况 ,免疫组化采用SP法检测PCNA的表达强度。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HP感染与PCNA表达的强度不同 ,均呈递增趋势 ,同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 ,HP阳性患者PCNA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HP感染的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 ,可能具有较高的癌变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残胃炎、残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对62例术后胃标本和158例残胃粘膜进行检测,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手术后胃标本HP阳性率为33.9%(21/62),胃术后4~6个月残胃粘膜HP阳性率为53.2%(33/62),胃术后6~33年残胃粘膜HP阳性率为70.8%(68/96),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残胃癌HP阳性率为80.0%(16/20).结论胃术后残胃炎和残胃癌与HP感染有关,但不是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情况.其中102例患者确诊为HP感染,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根除HP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5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根除HP治疗,50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1年后HP感染复发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和7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13.5%,显著低于对照组26.0%(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感染复发率(9.6%)显著低于对照组(22.0%)(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治疗可显著减少溃疡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22例,其中局部溃疡型22例,浸润溃疡型26例,局部浸润型29例,弥漫浸润型24例,多发癌21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胃癌患者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结果随着浸润程度增加,HIF-1α阳性率显著增加(F=9.312,P=0.001),Bax阳性率显著降低(F=12.115,P=0.003),Bcl-2阳性率显著增加(F=9.354,P=0.006)。结论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具有预测胃癌浸润程度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astrokine 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76例诊断明确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astrokine2的表达,并分析胃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Gastrokine 2 mRNA和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Gastrokine 2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1),而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Gastrokine 2 mRNA表达低于HP阴性者(P〈0.01),Ⅰ期胃癌患者的Gastrokine 2 mRNA表达量高于Ⅱ、Ⅲ、Ⅳ期胃癌患者(P〈0.01)。胃癌组织中Gastrokine 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1)。结论 Gastrokine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它作为一种保护性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胃癌的进展,其抑制肿瘤的作用降低,同时HP感染可能减弱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组织中钙黏附分子(CDH1)的甲基化程度;探索CDH1启动子的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与肿瘤分化、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热转化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4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H1的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回顾性地分析CDH1的启动子甲基化与HP感染、肿瘤分化、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统计学关联。结果胃癌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7.5%、12.5%,P〈0.05)。胃癌组中低一未分化肿瘤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肿瘤组(80.6%、22.2%,P〈0.05);胃癌组中HP阳性患者的CDH1基因甲基化率高于HP阴性患者(78.1%、25.0%,P〈0.05);而胃癌组中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性别、肿瘤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且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了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H1基因甲基化与胃癌患者的HP感染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提示HP感染可能参与了抑癌基因甲基化失活及肿瘤演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术中探查发现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将215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直径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有关(OR=3.103,95%CI:1.495~6.609).结论 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的发病特点。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胃镜加活检确诊胃癌患者1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71.25%(114/160)],且男性感染率较女性偏高,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Z=2.303,P=0.021);胃癌大体形态:≤35岁者以Borrmann Ⅲ、Ⅳ型为主(9例),随年龄增长BorrmannⅢ、Ⅳ型减少,BorrmannⅠ、Ⅱ型增加;男女胃癌发病比例为2.26:1,但青年人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男性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Z=3.599,P〈0.001);各部位胃癌组织类型均以低分化腺癌为主,随年龄增长低分化腺癌等高度恶性癌有下降趋势(x2=9.831,P=0.042)。结论胃癌发病与HP感染有关;随年龄增长,BorrmannⅢ、Ⅳ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BorrmannⅠ、Ⅱ型呈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部位呈上移趋势;高恶性度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Survivin蛋白的表达,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P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74.3%,癌旁组织为41.4%,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5.33,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病人性别、Borrmann分型无关(P〉0.05);而其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Hc=-4.52~14.70,P〈0.05)。Survivin蛋白表达强度与HP感染有关(Z=2.46,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演进有关;HP感染可增强胃癌Survivin的表达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GS蛋白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10例胃癌、30例肠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及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GS蛋白的表达水平,快速尿素酶法与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结果 GS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进展程度有关(χ2=3.873~34.728,P〈0.05),与肿瘤大小、部位、TNM分期、Bor-rmann分型、性别、年龄无关(χ2=0.097~2.680,P〉0.05)。GS蛋白表达与HP感染有关。结论 GS蛋白高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不同民族、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1145人进行HP检测。分析HP感染与胃癌、民族、性别的关系。结果在1145例病例对照中HP总感染率为44.54%。相同民族、相同性别组间HP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维族胃癌组男性HP感染率低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维族胃癌组HP感染率低于汉族,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率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癌患者之间分布是均衡的。胃癌患者维族女性是HP感染的明显危险因素,仍需加大样本含量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自然杀伤(NK)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NK细胞的表达,采用SAS9.12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胃癌、胃炎及胃息肉组织中均可见NK细胞的表达,但胃癌组NK细胞的表达[(31.74±15.93)个/HPF]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5.02±2.55)个/HPF]和胃息肉组[(4.84±1.55)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K细胞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复发、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M分期越高,NK细胞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K细胞低表达组相比,NK细胞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8,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与NK细胞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有降低胃癌死亡风险的趋势(RR=0.68,95%CI=0.41~1.23)。结论NK细胞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胃癌生存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