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测定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2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92.5%(37/40),自身免疫性肝炎阳性率38.5%(10/2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阳性率14.3%(2/14),PBC、AIH、PSC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BC与AIH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抗AMA抗体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Ig G4及主要血清学指标的特点,为临床早期诊疗相关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7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生化、血清免疫学指标以及血清Ig G4水平,按照临床诊断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7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PBC)49例、原发性胆管炎组(PSC)患者3例、重叠综合征组(OS)52例,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与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17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其中40~6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最大(60%)。4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Ig G4水平有部分升高,其中AIH组中28.5%患者的Ig G4水平≥1 350 mg/L。血清Ig G4水平虽与4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断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AIH组Ig G4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学指标ALT、AST在AIH组升高最明显,而反映胆管损伤的ALP、GGT指标在PBC组和PSC组升高显著。在免疫球蛋白方面,AIH组Ig M水平低于其他3组,尤其显著低于PBC组,而Ig G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BC、OS、PSC 3组之间的Ig M和Ig 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岁左右妇女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高危人群。虽然Ig G4暂时不能作为区分4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鉴别指标,但是其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及临床表现等相结合,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LN测定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血清HA、PC-Ⅲ、C-Ⅳ、LN的浓度。结果HA水平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5),并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组间比较肝硬化显著高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较P〈0.05;PC-Ⅲ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C-Ⅳ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有显著性(P〈0.001)。组间比较以上各组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差别有显著性,慢迁肝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P〈0.01,肝硬化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01,肝癌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1;各组LN水平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与正常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组间比较肝硬化较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清HA、PC-Ⅲ、C-Ⅳ、LN联合检测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肝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病情的动态观察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及鉴别的意义.方法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2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33例肝硬化患者、3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A、PCⅢ、CⅣ、LN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同时和部分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D患者4项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AIH组4项指标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均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49、0.824和0.830; PBC组CⅣ和LN低于肝硬化组(P<0.05);两组ALD患者在经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A、PCⅢ、CⅣ和LN对于ALD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并能间接反映肝脏炎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特征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及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每组患者的相关自身免疫指标。结果:AIH患者血清ANA阳性率明显高于PBC、病毒性肝炎以及对照组(P〈0.05)。PBC患者血PBC患者血清AMA阳性率显著高于AIH组(P〈0.05)。血清ANA在AIH以及PBC患者中均以高低度(1:1000)为主。结论:每种AILD均伴有其特征性的自身抗体,对各种类型的慢性肝病常规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AIL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联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联合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以全面分析肝纤维化情况.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含量从轻度慢肝到肝硬化各组变化显著,与正常对照及前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尤其在肝硬化时升高明显.但血清PCⅢ、LN含量在各检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0.01),中度与轻度慢肝组间差异显著(P<0.01),而重度与中度、肝硬化与重度慢肝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血清LN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PCⅢ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重度慢肝组(P<0.05).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HA、PCIII、LN水平能综合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及甘胆酸(C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HA、PcⅢ、LN水平及CG含量,同时选择非黄疸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血清HA、LN及C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湿著性(P〈0.01);而PcⅢ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A、LN及CG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很好的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清HA、LN及CG对判断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PcⅢ不能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万琼  阳惠湘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650-651,654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A组)和重度组(B组),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脂联素、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B组BMI、ALT均显著大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脂联素均显著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脂联素显著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LT、HA、PCⅢ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52和-0.6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纤维化进展有关,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联合组)58例,采用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单药组)57例,采用拉米夫定片单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等情况,并对20例初治联合组、12例初治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率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初治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初治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PCⅢ、ⅣC、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和未发生病毒变异密切相关。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片单药治疗能更明显地抑制HBV复制,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柔月:化纤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倒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按照奇偶数字编号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及其他常规保肝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柔肝化纤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超声影像学指标、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浓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HA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超声影像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HBV DNA浓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液代谢谱差异及生物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该院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42例作为AI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5例作为PBC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线性梯度超高效质谱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多个变量的分析,从而建立AIH以及PBC的临床诊断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筛选出合适的生物标记物,并对各组血清之中的生物标记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PBC组与AIH组患者代谢图谱的差异,构建出诊断两种疾病的模型。AIH组和PBC组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溶血卵磷脂、卵磷脂、鞘磷脂、脂肪酸在AIH组和PBC组中较低,苯丙氨酸在AIH组中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代谢谱分析技术在诊断AIH以及PBC方面有重要意义,有望推广到临床。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肝脏疾病,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三大类。AIH主要有3型:分别是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的AIHI型,其中SMA是AIHI型的血清标志物,其主要靶抗原为F-肌动蛋白;以及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LKM1)阳性的AIHⅡ型;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为AIHⅢ型的标志性抗体,也是AIH中唯一特异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三项肝纤维化指标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血清中的变化,阐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23例和转移性肝癌组20例。采用半自动化学发光法测定23例原发性和20例转移性肝癌病人血清中的HA、LN、Ⅳ-C三项肝纤维化指标。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三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43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病人HA、LN、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A、LN、Ⅳ-C原发性肝癌组与转移性肝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升高。肝功能指标在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升高,与转移性肝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HA、LN、Ⅳ-C与肝功能指标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HA、LN和Ⅳ-C是判断肝纤维化、肝硬变的程度的良好检测指标,重复性好,无创伤,便于掌握病变进展,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和尿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测定血、尿HA、C-Ⅳ、LN及PC-Ⅲ含量。结果血清C-Ⅳ、LN及PCⅢ水平: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A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分别与血肌酐(Cr)水平呈正相关。尿液C-Ⅳ、LN及PC-Ⅲ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HA水平: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及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尿液C-Ⅳ、LN水平分别与血Cr水平呈正相关(P0.05),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尿HA分别与血Cr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尿液HA、C-Ⅳ、LN及PC-Ⅲ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肾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间接参考指标,联合测定四种指标在血清和尿中的变化情况,比单一指标检测可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判断肾纤维化发生和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6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A级22例,B级26例,C级18例。19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血清T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时检测透明质酸(HA),四型胶厚(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血清白蛋白(ALB)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PO、HA、PC-Ⅲ、Ⅳ-C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PLT计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中血清TPO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HA,Ⅳ-C,PC-Ⅲ水平呈进行性升高,ALB及PLT计数随着child—pugh分级逐渐下降;肝硬化组血清TPO与HA、PC-Ⅲ、Ⅳ-C负相关(P〈0.05),与ALB成正相关(P〈0.05),与PLT无相关性(P〉0.05);血清HA、PC-Ⅲ、Ⅳ-C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病患者血清TPO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关系,与肝硬化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无关.  相似文献   

16.
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各组肝病患者血浆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血清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之间的比较来进一步探讨血VWF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VWF 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PⅢ、HA、LN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发现VWF在各肝病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血浓度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VWF与PⅢ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组中两者虽直线相关(P<0.05)。结论 VWF血浓度可反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程度,并随着急性肝炎、慢性活动肝炎及肝硬变的发展呈进行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处在非急性发作期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检测,分成三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上述四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留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的sICAM-1含量;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纤维化四项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妥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含量。结果sICAM-1在乙肝患者的血清含量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阶梯样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清sICAM-1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呈正相关(P〈0.01)。结论sICAM-1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动态检测肝纤维化进程。而且,sICAM-1也可以为临床肝纤维化检测提供非创伤性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36例)和丹参酮ⅡA组(34例),2组在给予相同护肝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丹参酮ⅡA组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60 mg加入5%GS 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联合用药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0.6 g加入5%GS 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丹参酮ⅡA注射液用法同丹参酮ⅡA组,1个月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IV型胶原(IV-C)]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用药组ALT、AST、TBIL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及IV-C)均明显低于丹参酮ⅡA组,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酮ⅡA组(均P<0.01)。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可能延缓肝纤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一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它们中的任何两种病的重叠综合征(OS)[1~3].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组不明原因、伴血清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肝脏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组织学改变的反应性肝病[4].  相似文献   

20.
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及在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得以控制的前提下给予医用臭氧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HBV DNA定量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及TBIL、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及血清PTA、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HBV DNA阴转组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HBV DNA未阴转组(P〈0.05)。结论医用臭氧具有改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 DNA复制、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