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99例体检者,根据体检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52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组(47例),测定所有体检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脂联素、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FLD组BMI、WHR、ALT、HA及PCⅢ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NAFLD组中有32例(68.09%)患者血清HA超过正常值,37例(78.72%)患者血清PCⅢ超过正常值,且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A、PCⅢ呈明显负相关(r=-0.69、-0.73,P均〈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发生肝纤维化的倾向,且脂联素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联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联合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以全面分析肝纤维化情况.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LN.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含量从轻度慢肝到肝硬化各组变化显著,与正常对照及前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尤其在肝硬化时升高明显.但血清PCⅢ、LN含量在各检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0.01),中度与轻度慢肝组间差异显著(P<0.01),而重度与中度、肝硬化与重度慢肝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血清LN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PCⅢ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重度慢肝组(P<0.05).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HA、PCIII、LN水平能综合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纤化的相关性。方法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慢性乙型肝炎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为25、21、26例。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A19-9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CA19-9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的血清CA19-9、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两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轻、中、重度组的H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Ⅲ及ⅣC水平比较,重度组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与病情严重程度、血清LN、HA、PCⅢ和ⅣC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3、0.580、0.676、0.634、0.669,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升炉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2-160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标准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照组给予ADV,治疗48周;分别观察24、48周时两组血清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在24、4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LN、PCⅢ、Ⅳ-C及TGF-β1含量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ADV,其可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rHB)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11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西药组(38例)和结合组(39例).中药组口服安络化纤丸;西药组单用阿德福韦酯(ADV);结合组给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3组的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血清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结合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白蛋白(Alb)显著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结合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61.54%(24/39),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的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PCⅢ、C-Ⅳ、LN及HA)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结合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CHB患者肝功能恢复,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其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50例,随机分为LAM联合ADV组(A组),ETV联合ADV组(B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12、24、48周HBV DN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组与B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率分别为76.0%与88.0%、80.0%与9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HBV DNA阴转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4.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ALT复常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病毒学突破.[结论]LAM联合ADV与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ETV联合ADV能快速抑制HBV DNA及降低ALT,早期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高于LAM联合ADV.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n=28),重度肝纤维化组(n=17)和肝硬化组(n=15),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存在显著正相关(r=0.967,P<0.05);肝硬化组肝组织脂联素表达率为93.33%,明显高于轻度(14.29%)及重度纤维化组(4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A,ACTA)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10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CT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HA、LN、PCⅢ含量。其中35例做肝组织活检,进行HE染色。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组及肝硬化组ACT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AC-TA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HA、LN、PCⅢ含量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CTA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联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并对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探讨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活检组织脂联素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以及HBV DNA变化,并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脂联素在肝纤维化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且与肝纤维化的分级呈正相关(r=0.976,P〈0.01),与转氨酶水平及HBV DNA浓度无相关性(P〉0.05);血清脂联素与肝硬化呈独立相关(P=0.02,相对危险度为1.07,95%可信区间为1.00~1.14)。在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程度改善以及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结论血清脂联素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抗病毒治疗后显著下降,并与肝纤维化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A组23例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B组30例为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及E/A比值。结果:经贝那普利治疗后:①A组:LVMI和血清PCⅢ、LN、HA均显著降低(P<0.01),E/A比值显著升高(P<0.01);②B组:血清PCⅢ、LN、HA也明显降低(P<0.05),E/A也明显升高(P<0.05);③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血压,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四项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80例单纯慢性乙肝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ol)、层黏连蛋白(LN)、AST/ALT比值及乙肝DNA(HBV-DNA)指标水平。结果 (1)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A、Ⅳ-Col、PⅢNP、LN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肝组(P<0.01)。(2)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106copy/mL组中除LN外,其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在103~105copy/mL组和HBV DNA<103copy/mL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 DNA 103~105copy/mL和HBV DNA<103copy/mL两组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在AST/ALT>2、12时为(785.2±216.4)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Col升高水平在AST/ALT>2[(598.2±158.6)μg/L]和AST/ALT<1[(438.7±146.1)μg/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和LN升高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与AST/ALT比值、HBV DNA有利于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的监测,同时为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及疗效的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206例(汉族110例,维吾尔族96例),以诊断为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87例、重型肝炎41例、肝炎肝硬化46例为试验组.以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汉族25例,维吾尔族25例)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分析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LT、MPV、PDW的检测.结果 各试验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HA、LN、PCⅢ、Ⅳ.C平均值较急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患者PLT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PLT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急性肝炎组外各试验组患者MPV、PDW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且肝炎肝硬化组的MPV、PDW平均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病进展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6例,均行肝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分期,根据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为非肝硬化组(S0-S3期)、肝硬化组(S4期、活动性肝硬化),了解其构成比;研究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非创伤性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乙肝病毒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系列、HBV—DNA载量、肝纤维化四项、脾脏肋间厚度、HBeAg阳性等25项)的关系。结果①在1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0-S3期115例,占65.3%,S4期31例,占17.6%,活动性肝硬化30例,占17.1%。②在非肝硬化与肝硬化2组间,年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HBeAg、AAR(AST/ALT)、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B)、球蛋白(GL8)、AGR(ALB/GLB)、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脾脏肋间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5项非创伤性指标中,患者的年龄、HA、PCⅢ、HBeAg、AAR、DBil、ALB、CLB、AGR、ACP、GGT、RBC、WBC、RCT、INR、PTA、纤维蛋白原和脾脏肋间厚与肝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组织学肝硬化患者,临床上有许多非创伤指标有助于判断组织学肝硬化;HBeAg阴性比阳性患者存在组织学肝硬化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抗线粒体抗体(AMA)与肝脏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 DNA;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及Ⅳ型胶原蛋白(CIV)的检测;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及其M2型抗体。结果将每组的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发现:HBV DNA浓度大于103 copies/ml且小于105 copies/ml组(A组)与HBV DNA浓度大于105 copies/ml(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HBV DNA浓度大于105copies/ml且AMA阳性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A、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LN、HA、PCⅢ、CIV能够很好的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状况,指导临床治疗。2.HBV DNA活跃复制且伴有抗线粒体阳性者较仅HBV DNA阳性者更易发生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处在非急性发作期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检测,分成三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上述四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留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的sICAM-1含量;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纤维化四项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妥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含量。结果sICAM-1在乙肝患者的血清含量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阶梯样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清sICAM-1含量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呈正相关(P〈0.01)。结论sICAM-1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动态检测肝纤维化进程。而且,sICAM-1也可以为临床肝纤维化检测提供非创伤性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IGF-Ⅱ水平与肝病的相关性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肝病患者血清IGF-Ⅰ、IGF-Ⅱ的含量;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各组IGF-ⅡmRNA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1)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度组血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静止型肝硬化组、活动型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轻、中度肝炎组(P<0.05)。活动性肝硬化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止性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各组(P<0.05)。(2)活动型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IGF-Ⅱ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3)慢性重度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HA和PCⅢ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GF-Ⅰ水平与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并对肝病病情的估测有一定意义;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可能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水平异常增高或过量表达时要警惕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脂素(vaspin)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ASA)法对NAFLD组和对照组的内脂素及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进行检测,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NAFLD组内脂素显著低于对照组(0.76±0.45)g/Lvs(1.31±0.82)g/L;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PCⅣ、LN及HOMA-IRI显著高于对照组(136.42±36.32)μg/Lvs(98.16±23.71)μg/L,(95.33±37.63)μg/Lvs(69.26±29.16)μg/L,(75.52±32.56)μg/LVS(57.64±16.21)μg/L,(127.27±31.53)μg/Lvs(102.43±27.14)μg/L,3.19+1.23vs1.84±0.71(均P〈0.05);HOMA—IRI与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内脂素水平与WHR、BMI、FBG、TG、FINS、HOMA-IRI、PCⅢ、PCⅣ、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降低,内脂素的表达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与胰岛素抵抗进程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联合组)58例,采用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单药组)57例,采用拉米夫定片单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等情况,并对20例初治联合组、12例初治单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率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初治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与初治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24个月血清PCⅢ、ⅣC、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治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初治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和未发生病毒变异密切相关。拉米夫定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片单药治疗能更明显地抑制HBV复制,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