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小儿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6例临床发作及脑电图监测符合SE的患儿按发作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发作特点、病因、脑电图变化及治疗反应。结果症状性癫痫19例,隐源性癫痫14例,特发性癫痫3例。既往SE史14例,4例为首次发作。10例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5例发病后倒退。12例诊断为癫痫综合征。不同发作类型脑电图改变不同。非惊厥性癫痈持续状态(NCSE)患儿脑电图均表现为背景活动差,慢波多,其中4例伴有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12例给予氯硝西沣,11例有效控制。结论不同类型的SE发作形式及脑电图表现不同,NCSE更为复杂,早期诊断和处理可提高生存率,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小儿癫持续状态(SE)的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治疗反应,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6例临床发作及脑电图监测符合SE的患儿按发作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发作特点、病因、脑电图变化及治疗反应。结果症状性癫19例,隐源性癫14例,特发性癫3例。既往SE史14例,4例为首次发作。10例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落后,5例发病后倒退。12例诊断为癫综合征。不同发作类型脑电图改变不同。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NCSE)患儿脑电图均表现为背景活动差,慢波多,其中4例伴有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12例给予氯硝西泮,11例有效控制。结论不同类型的SE发作形式及脑电图表现不同,NCSE更为复杂,早期诊断和处理可提高生存率,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2006年2月,我们对27例婴儿痉挛症患儿进行脑电图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21例,女6例,45d~3.25岁。其中1~3个月3例,4~6个月16例,10~12个月4例,13~15个月3例,2~3岁1例。痉挛发作形式:点头状或拥抱状痉挛发作16例,其特点为突然的颈部、躯干及肢体肌肉对称性收缩,发作时头前屈、弯腰、两臂前伸或屈肘,两手握拳,下肢屈至腹部,全身屈曲呈虾状,肌肉收缩过程快,短于2s,发作后出现愉悦表情;不对称痉挛2例,均见于3个月以下患儿,发作时头向一侧旋转或一侧肢体抽搐;伸肌痉挛2例,发作时头后仰,双目上视,角弓反张;有的动作轻微,只表现为双目凝视,有的出现反复吸吮动作;腹肌痉挛1例,轻时耸肩,之后哭闹、烦躁,大多在困倦或睡醒后,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时发作,发热时发作次数增多。患儿在一次强直痉挛后缓解数秒钟,可再次发作,形式同前,形成一连串的痉挛发作,可持续2~3下,多时达10余下,本组1例患儿连续发作105下,成患发作问隔数秒钟后再发作数次至数十次甚至百次以上成串痉挛。  相似文献   

4.
Lafora病一例     
患者女,23岁,未婚.主诉"发作性抽搐7年".2000年初,患者出现右手不自主抖动,持笔时掉笔,每日发作1~3次.同年9月前往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癫痫,给予德巴金0.25 g、氯硝西泮1 mg,每日均2次,此后无发作,生活学习情况正常,后自行停德巴金.2001年5月,强直-阵挛发作一次,将德巴金加至早0.5g,晚0.25 g口服,发作次数减少.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有时不认识家门,生活能自理.曾改用中药治疗致发作频繁.2001年10月在北京某医院,诊断"肌阵挛癫痫,慢病毒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托吡酯25 mg、丙戊酸钠0.4 g、氯硝西泮2 mg,每日2次.住院30 d,病情缓解.一年后智能进一步下降,休学在家.于2006年10月出现走路不稳,右侧肢体频繁电击样抽动,每日20~30次,且易激惹,有恐惧感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于2006年12月住我科.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一叔叔有全面性癫痫病史已治愈.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8例婴儿痉挛症患者分二组给予激素或硝基安定单一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脑电图的改变,并进行对照比较.1一般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发病年龄3~11月,原发性19例,症状性9例(其中缺氧一缺血性脑病7例,苯丙酮酸尿症2例).临床表现均符合婴儿痉挛症的三联症:痉挛性发作、智力减退、脑电图呈高峰节律紊乱.17例选用激素治疗,其中10例用ACTH治疗,剂量2u/kg.d,静脉滴注14天,尔后肌注14天,共28天后逐渐减量停药;7例用强的松口服治疗,剂量2mg/kg.d,3~4周后逐渐减量停药.11例用硝基安定口服治疗,剂量0.5ing/kg.d.均在治疗2~4周判断临床疗效及复查脑电图.  相似文献   

6.
陈平华 《全科护理》2014,(19):1746-1747
[目的]总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首发婴儿痉挛症的护理。[方法]对10例首发婴儿痉挛症患儿采用ACTH联合咪达唑仑治疗,之后过渡到口服醋酸泼尼松与硝基安定,用药前做好解释宣教工作,用药时密切观察,加强护理,及时干预。[结果]治疗后完全控制痉挛发作7例,减轻发作3例;治疗后再次行1次长达2h的视频脑电图检查,高峰失律波消失4例;10例患儿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抽搐控制良好。[结论]加强首发婴儿痉挛症患儿行ACTH联合咪达唑仑治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吴宏涛  周东  王慧  徐鸿儒 《华西医学》2002,17(4):460-461
目的:(1)探讨各类癫痫发作时症状和脑电图特点及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在癫痫诊断、分类、定位上的价值。方法:将404例癫痫患者分为2组:1、临床诊断癫痫组,2、临床疑诊癫痫组。采用同步录像脑电图监测仪纪录患者发作时临床和脑电图表现,分析其监测结果。采用医用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确诊癫痫组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阳性率:VEEG达82.3%,与常规脑电图(REEG)阳性率33.2%有显著性差异。88.7%临床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可检出部分性痫样波。结论:VEEG对癫痫患者脑电异常的检出率高于REEG。VEEG可以为部分性癫痫发作提供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8.
婴儿痉挛症为婴儿时期发生的一种癫痫综合征。是婴儿时期所特有的癫痫。本症临床有三大特征:(1)痉挛发作。(2)智能发育迟缓。(3)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本病发生在出生后几天到30个月,多数在一岁内发病,睡醒后易出现。本病患儿大多有脑器质性损害,并伴有严重的智能障碍,治疗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第1天给予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mg,对照组给予小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以后2组均给予75mg/d维持量,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2.3±1.0)次/d、发作持续时间(4.2±1.1)min与对照组((3.5±1.1)次/d,(7.6±1.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高于对照组(70.0%)(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5%)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缓解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且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阐述良性婴儿癫痫(BIE)的临床发作及发作期脑电图(EEG)特征,以便早期识别此病,合理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对21例符合BIE诊断标准的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VEEG)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患儿发病年龄3~11个月。19例发作初期有丛集性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为:头、眼歪斜,面肌、眼睑或肢体阵挛,肢体肌张力增高或四肢松软,意识丧失,活动停止,青紫,反应迟钝,凝视,自动症。所有患儿发作间期EEG正常。13例VEEG监测到19次发作,显示发作期放电均为局灶起源,2例5次发作为左侧后颞区起源,3例4次发作为左侧中颞区起源,2例3次发作为右侧中颞区起源,3例4次发作为左枕区起源,1例1次发作为右枕区起源,左右顶区起源各1例。痫样放电持续时间55~126 s。所有患儿均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11例,德巴金糖浆9例,奥卡西平1例,17例于1个月内发作控制。疗程1年,随访时间2~3年,无1例复发,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 BIE丛集性发作突出;发作期EEG以颞区放电为主;此病预后良好,可缩短抗癫痫疗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24h动态脑电图是在常规脑电图基础上延长描记时间,以便对各个状态下的脑电活动进行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癫痫患儿的检出率。目的:通过对癫痫和可疑癫痫患者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探讨其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评估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7/2004—10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发作性脑疾病患儿151例,其中男99例,女52例,年龄3个月~14岁。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两组:癫痫组85例,可疑癫痫组66例。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脑电图检查,21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方法:对参加者详细询间病史、神经科查体,进行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凡在监测期间出现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爆发性高幅慢波、高度失律波、新生儿单一节律爆发波者,以及过度换气早期突破或局限性爆发性慢波者均为痫样放电;背景波异常,儿童期枕部阵发性慢波,睡眠期极度纺缍波及新生儿散发性一过性尖波,偶见不典型尖-慢波综合均属非特异性异常),并收集常规脑电图、CT或MRI检查结果。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②痫样放电时间、部位、临床发作与异常发作的关系。⑧将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的异常率、痫样放电率与常规脑电图、CT或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1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51例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异常122例,其中痫样放电97例。癫痫组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79%(67/85),45%(30/66),(X^2=18.008,P〈0.005)]。②癫痫组中动态脑电图痫性放电以一侧半球或局限性一侧偏胜以及双侧大脑半球为主,可疑癫痫组中以双侧大脑半球痫样放电出现率最高。⑧痫样放电时间以睡眠时期为主,占74%(72/97),其中68%(44/97)见于浅睡期。④癫痫组临床发作14例,痈样放电出现率93%(13/14),明显高于可疑癫痫组[临床发作25例,痫样放电出现率12%(12/25),(X^2=6.741,P〈0.01)]。⑤151例患儿中有39例曾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非特异性异常19例,痫样放电7例;动态脑电图中非特异性异常5例,痫样放电29例,两组患儿的常规脑电图以非特异性异常为主,动态脑电图以痫样放电为主。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用于诊断儿童发作性脑疾病的痫样放电率明显增高,并能确定放电部位及时间,充分体现了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脑疾病评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王伟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36-363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宜阳县中医院住院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连用10 d.停用后即给予氯吡格雷,持续0.5 a.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滴注14 d,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持续0.5 a.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加用胞二磷胆碱、他汀类等药物.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组40例TI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随访0.5 a无复发38例,有效率95%,无一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40例TIA发作完全控制28例,有效率70%,有12例发展为脑梗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刘晓娟  程宏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726-172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西安工会医院收治的89例TIA患者,根据患者TIA后7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n=25)和非脑梗死组(n=64)。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TM和sVCAM-1水平预测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效能。【结果】脑梗死组发作至就诊时间、持续时间长于非脑梗死组,TIA发生次数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TM、sVCAM-1水平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至就诊时间≥24 h、发作次数≥2.50次/月、持续时间≥25 min及血清TM水平≥31.50 g/L、血清sVCAM-1水平≥682.50μg/L是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M、sVCAM-1水平对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均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873。【结论】血清TM和sVCAM-1是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康复疗效与机制。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SW组加用头部和肢体多极SW脑反射治疗,刺激值80-250U,每次治疗30min,1次/d,7d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EEG)、脑地形图(BEAM)、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SW组疗效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脑电图、脑地形图、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SW脑反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地改善脑功能,提高神经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脑电图连续监测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脑电图连续监测,分析癫痫发作类型,统计不同疾病类型脑卒中癫痫发作情况。结果 脑电图连续监测结果显示,78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早发型癫痫发作51例,占65.38%(51/78),迟发型癫痫发作类型27例,占34.62%(27/78);早发型癫痫患者中部分性发作检出率(1.96%,1/51)低于迟发型癫痫(33.33%,9/27),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检出率(62.75%,32/51)高于迟发型癫痫(25.93%,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早发型癫痫检出率[52.94%(27/51), 35.29%(18/51)]高于迟发型癫痫[18.52%(5/27), 0.00%(0/27)],脑梗死患者的早发型癫痫检出率(11.76%,6/51)低于迟发型癫痫(81.48%,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连续监测应用于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中,能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首选多药联合治疗新诊断婴儿痉挛患儿动态脑电图(EEG)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情况,探讨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新诊断的108例婴儿痉挛患儿采用首选多药联合治疗,观察动态脑电图及血清NSE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1)90例完全控制患儿完全控制1周内复查动态脑电图结果显示:正常动态EEG 56例(62.2%),高峰失律消失、散发尖慢波32例(35.6%),仍存在高峰失律2例(2.2%),总有效率97.8%.(2)收集入院时、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48 h内及痉挛发作控制后1个月均行血清NSE检测的35例患儿的资料,结果表明痉挛发作完全控制后48 h内血清NSE含量(17.7±5.5)μg/L较人院时(21.2±6.8)μg/L明显降低(t =6.54,P<0.05);痉挛控制后1个月血清NSE含量(9.0±3.1) μg/L较入院时进一步降低(t =9.29,P<0.01).结论 多药联合治疗婴儿痉挛患儿脑电图改善较明显,发作控制后血清NSE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监测(VEEG)对误诊为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EEG检查对曾被误诊为癫痫而最终明确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的病例共18例。入选标准:VEEG检查捕捉到发作,并结合病史分析、发作期床旁评价、通过多学科讨论,排除是癫痫发作的患者。结果 VEEG共记录到200余次的发作;3例有明显的诱因;1例伴小便失禁。18例患者VEEG发作间期、发作期均未见明显痫样放电。分析该18例患者的发作特点、脑电图表现,最终明确发作形式为非癫痫性心因性发作(NEPS)9例、头晕2例、低血糖发作2例,抽动障碍1例、肌张力增高1例、肌阵挛1例、睡眠障碍1例、运动诱发运动障碍1例。结论不少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在临床表现、发作形式方面非常相似。对于病程较长、抗癫痫药长期控制不佳的癫痫患者,应该重新评价非癫痫性发作的可能,及早行长程VEEG监测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锄云止咳汤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锄云止咳汤内服治疗支气管炎 1 2 0例 ,其中急性支气管炎 84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 6例 ,每日 1剂 ,5~ 7剂为 1个疗程 ,治疗 1~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 2 0例中 ,治愈 1 0 4例 ,治愈率 86.7% ;好转 1 4例 ,好转率 1 1 .7% ;无效 2例。平均疗程 6.2d ,最长 1 5d ,最短 4d。其中急性支气管炎有效率为 98.8%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效率为 97.2 %。结论 :止咳汤构思精巧 ,疗效可靠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硝西伴治疗外伤性颅脑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经CT检查确诊的100例急性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常规神经外科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患者出现痉挛后给予氯硝西伴口服0.5mg Bi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评定患者痉挛情况。上肢以肘关节、下肢以膝关节为观察对象,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及Barthel分级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氯硝西伴对外伤性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痉挛有降低肌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