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63 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 分为发生组 31 例和未发生组 32 例。 比较两组患者病灶位置、性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肝功能,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病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及中段脑梗死是诱发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 结论:急性后循环脑 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女性、中段脑梗死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予以关注,并积极实 施相关防治措施,以降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8例,按患者是否患有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n=38)与非恶化组(n=7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恶化组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病史比例高于非恶化组(P<0.05);恶化组较非恶化组体温高、神经功能缺损得分高,收缩压及舒张压低(P<0.05);恶化组D-二聚体、白细胞水平,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非恶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非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OR=1.993),高体温(OR=3.012),低收缩压(OR=2.942),低舒张压(OR=1.838),有高血压(OR=3.522)、糖尿病(OR=1.05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OR=1.442)、心房颤动(OR=3.522)病史是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过高,体温过高,收缩压及舒张压过低,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心房颤动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01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90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非恶化组(n=963)和恶化组(n=27)。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恶化组患者术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动脉斑块及卒中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恶化组(88.9%vs 64.7%, 66.7%vs 46.9%, 48.2%vs 26.5%, 33.3%vs 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卒中病史是诱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腔隙性脑梗死数目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35.1%, AUC为0.620(95%CI 0.528~0.712,P0.05);卒中病史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敏感度为33.3%,特异度为93.3%, AUC为0.633(95%CI 0.511~0.756,P0.05)。结论术前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可发生神经功能恶化,术前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及卒中病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NW)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312例。根据入院72 h内的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NW组和非NW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人口学、症状学、影像学以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资料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t检验或卡方检验、Mann-Whitney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等;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与脑梗死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 312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经过标准治疗后有75例患者发生NW,NW发生率为24.04%。单因素分析表明,NW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P=0.01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比例(P=0.030)、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比例(P=0.015)以及患者发病年龄(P=0.046)、入院基线NIHSS评分(P=0.001)均高于非NW患者。进一步进行二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 1.88,95%CI 1.063~3.309,P=0.030)以及颈内动脉闭塞(OR 2.92,95%CI 1.350~6.320,P=0.007)是N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同侧颈内动脉闭塞及女性患者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加重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1(Netrin-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32例)和未恶化组(15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166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恶化组与未恶化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收缩压、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年龄、舒张压、NIHSS评分、Netrin-1、NSE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IHSS评分、Netrin-1及NSE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AUC值分别为0.978、0.993、0.989。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NIHSS评分、Netrin-1及NSE水平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SE、年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Netrin-1浓度和NSE是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入院7 d内发生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为试验组,选取未发生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每组30例。连续监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24 h血压变异的参数,分析比较两组高血压、冠心病、空腹血糖水平、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舒张压、24h-DBP-CV、平均收缩压。结果试验组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6例(53.33%,16/30),对照组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8例(60.00%, 18/3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冠心病5例(16.67%,5/30),对照组有冠心病4例(13.33%,4/3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12±2.11) 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6.76±2.0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1.21±1.22)h,对照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0.09±1.10)h,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24h-DBP-CV为10.4,对照组患者的24h-DBP-CV为10.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24h-SBP-CV水平、平均收缩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为入院后24 h收缩压变异较大,保持血压变异性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6-12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入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分为脑出血转化组(48例)和无脑出血转化组(239例)。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患者病例搜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87例患者中共48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6.72%。脑出血转化类型相对较多,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52.08%和41.67%;单因素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与糖尿病史、梗死面积、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房颤及NIHSS评分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脑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脑出血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青年女性患者67例(青年女性卒中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取老年女性卒中患者(老年女性卒中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青年女性(青年女性对照组)各67例,分析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青年女性卒中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32.84%)和心源性卒中(25.37%)为主。②危险因素方面,青年女性卒中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卒中组(均P<0.05),但卒中家族史阳性患者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卒中组(P<0.05);青年女性卒中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心脏病史、口服避孕药、先兆性偏头痛和卒中家族史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女性对照组(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吸烟是青年女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与老年女性患者分布不同。早期明确病因分型和发现危险因素有利于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别设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所有患者均收集病史,测定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尿酸。结果 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比非脑梗死组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高血压患病率高、FT3降低,LDL-C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是2型糖尿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史是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提示FT3在正常值范围内增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47-2248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120例,同时纳入非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MRI表达特点,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分析该病发病的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首次发作距治疗的时间延长、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为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MRI表现为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与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是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RI表现,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是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重度脑白质高信号(WMHs)相关因素及其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azekas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WMHs组(Fazekas评分≥3分)和轻度WMHs组(Fazekas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现重度WMHs的危险因素;根据发病后1个月抑郁发生情况分为PSD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8分]和非PSD组(HAMD评分≤8分),比较两组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指标,分析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指标与PSD发生的关系及对PS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WMHs组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BMI)≥24 kg/m~2的人数比例高于轻度WMHs组(P 0.05);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是影响重度WMHs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 PSD组重度WMHs、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阳性率大于非PSD组(P 0.05);重度WMHs预测PSD发生的AUC高于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扩大(P 0.05);重度WMHs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PSD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是影响重度WMHs发生的危险因素,且重度WMHs对PSD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LAA型急性脑梗死患者270例,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24小时内检测患者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根据患者有无高血压及血清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患有高血压伴Hcy≥10 μmol/L),单纯高血压组(仅患有高血压),单纯高Hcy组(仅Hcy≥10 μmol/L),对照组(既无高血压又无Hcy升高);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轻度NIHSS≤5分,中重度NIHSS>5分)。分析H型高血压与LAA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H型高血压发生率高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高血压与高Hcy对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交互作用指数(S)>1,有正交互作用。结论 H型高血压可能是LAA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且高血压、高Hcy对神经功能恶化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END,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n=15)与无END组(n=79),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WBC),对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ND组与无END组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70岁、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2种、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WBC,均是出现END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多种因素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合并高危性因素的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对患者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其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62例,非糖尿病组1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脑梗死病灶特点和治疗效果;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三个亚组,分析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既往脑卒中史、脑梗死病灶发生部位及大面积梗死等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严重,多发性梗死病灶常见,死亡率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糖尿病是发生脑梗死和脑梗死恶化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糖为预防及治疗脑梗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水平的关系,评价检测 H-FABP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评定临床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检测H-FABP 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清水平值,分析年龄、最大梗死面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程度、应激性血糖增高与 H-FABP 血清水平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与血清H-FABP 水平分析提示:最大脑缺血面积和糖尿病并发症与血清 H-FAB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程度和应激性血糖增高与血清 H-FAB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发生后1 h和3 h血清H-FABP水平与梗死面积有关,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患者血清H-FABP水平也增高(P<0.05)。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0 min:糖尿病组(8.03±0.41)μg/L高于非糖尿病(4.65±0.32)μg/L;1 h:糖尿病组(11.48±0.52)μg/L高于非糖尿病组(6.74±0.38)μg/L;3 h:糖尿病组(18.67±0.48)μg/L高于非糖尿病组(8.89±0.53)μg/L;6 h:糖尿病组(12.59±0.55)μg/L 高于非糖尿病组(8.81±0.37)μg/L]。结论急性脑梗死后 H-FABP 水平也增高是多因素的,有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评定临床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3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脑梗死32例。将32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体外循环组(n=12)和非体外循环组(n=20),分析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体外循环组大面积梗死、双侧梗死及皮层梗死发生率依次为58.33%、41.67%、8.33%,非体外循环组依次为15.00%、5.00%、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后低血压以及房颤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后低血压以及房颤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2、2.328、2.069、1.243、1.990,P 0.05)。结论采取体外循环手术者并发脑梗死多为大面积梗死、双侧梗死,而非体外循环手术后并发脑梗死多为皮层梗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后低血压以及房颤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孙元元 《当代护士》2017,(12):125-127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术后急性谵妄的临床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2月ICU收治的200名老年手术患者中48例术后急性谵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护理对策研究,根据术后评估,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分析老年患者术后急性谵妄的相关因素,研究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 60~69年龄段,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3.79%(16/116),70~79年龄段为38.10%(3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相比,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疾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相比较,术后用药如头孢曲松钠、替硝唑/甲硝唑的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用药复合氨基酸、奥美拉唑的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老年患者术后急性谵妄的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脑梗死以及术后运用奥美拉唑和复方氨基酸密切相关;应该加强对危险患者的临床观察及预防性护理。  相似文献   

18.
陈佳  刘维洲  潘华  储照虎 《临床荟萃》2012,27(14):1197-1200,1204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2~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入院时均常规行MRI加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andient-echo T2 weighted MRI,GRE)检查.根据是否存在CMB分为有CMB组,无CMB组.记录CMB组的CMB发生例数、CMB病灶部位、数目、记录两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既往卒中病史.107例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后2周复查MRI加GRE.观察两组患者CMB的总数、部位有无变化,有无梗死后出血转化,并探讨CMB的危险因素.结果 CMB在脑部各个区域均有分布,以基底节区最多;高血压(OR=4.004,95%CI=1.483~10.814,P<0.05)、腔隙性脑梗死(OR=10.727,95%CI =3.646~31.563,P<0.05)是CMB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脂、糖尿病、脑白质疏松、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CMB发生无明显相关(OR=0.887,95%CI =0.631~1.248,P>0.05).无CMB组治疗两周后无新发CMB;有CMB组CMB的总数、部位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血转化的发生.结论 CMB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发生CMB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CMB患者在2周内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增加CMB发生率,不增加出血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影响因素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老年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对所有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显示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脑血管狭窄占比87.06%(74/85)。其中重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42例;74例患者共检出96处病变,其中颅外段28处,颅内段68处,颅外段发生率显著低于颅外段(χ~2=8.271,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52,P0.05)、高血压(OR=2.102,P0.05)、吸烟(OR=1.356,P0.05)以及糖尿病(OR=1.547,P0.05)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有较高几率存在脑血管动脉狭窄,高血压、吸烟、年龄以及糖尿病都是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比重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依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例(17.1%)出现END(END组),131例(82.9%)症状稳定(非END组)。尿比重>1.010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尤其尿比重>1.015在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入院NIHSS评分≥12分患者比例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比重>1.010、尿比重>1.015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有良好的相关性(P=0.047,P=0.026)。结论:尿比重>1.010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